節後A股表現非常強勢,尤其是大科技板塊,前排強勢個股更是屢創新高。趨勢行情下,只要有新的變革技術出來,便會被機構猛吹,近期半導體板塊的氮化鎵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氮化鎵(GaN)憑藉高頻低阻、高導熱、耐高溫等優勢,成為電子器件和射頻器件的潛在替換材料。而本次氮化鎵浮出水面,主要是小米新產品助推所致。理想狀態下,氮化鎵市場空間超百億,不算小,但面臨技術普及時間長、其他大廠不跟進等風險,短期看,該主題只有炒作機會。
小米新品助推產業崛起
氮化鎵是一種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目前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主要以SiC和GaN為主,相比前者,GaN材料在電子飽和遷移速度、擊穿場強和工作溫度等方面更具優勢。而在5G時代,由於信號頻率增高,電子器件需要向大功率、高頻、小型化轉變,氮化鎵材料做成的功率器件正好契合這一趨勢,也因此,被市場認為是替代SiC最好的材料,一直被券商一致看好。
不過,氮化鎵的成本一直降不下來,主要原因在於氮化鎵MOS功率晶片,價格非常高昂。所以,雖然氮化鎵產業化已經開始了,但之前只運用於軍事雷達、基站等價格敏感度低的領域,而對於價格敏感度高的消費級電子,則鮮有採用該材料。
小米氮化鎵充電器發布則被視為消費級市場提速的轉折點。2月13日,小米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正式發布了小米10系列手機及配件產品,其中65W氮化鎵充電器成為一大亮點,這款充電器具備充電快、易散熱、體積小等特點,體積比常規充電器小了50%,充電速度比iphone原裝快50%,且通過多檔位充電功率調節,可兼容市面上主流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產品充電,功能可謂強大。更關鍵的是,該產品售價只要149元,性價比較高。
實際上,去年四季度OPPO就已經發布了全球首款65WGaN充電器,本次小米是跟隨,只是營銷聲勢更浩大而已。但連續兩家手機大廠布局該技術,說明技術已經成熟,大有普及的跡象。若未來華為、三星等其他主流廠商陸續跟隨,整個產業鏈很可能就此起勢。
市場規模或超百億
一個好的產業必須足夠大,否則即便起勢,也只是在裡面來回折騰。從規模看,2018年國內GaN功率電子器件市場規模約為1.2億元,處於產品應用初期。根據Yole預測,2020-2023年GaN市場增速高達55%,2023年GaN功率電子市場規模將達到4.2億美金,2024年有望提升至7.5億美金。
當然,這只是消費級電子市場。隨著技術的進步,氮化鎵已經逐漸運用在高精尖領域,未來隨著應用不斷拓寬,規模也會不斷增長。以5G射頻為例,得益於GaN的寬帶、高頻特性,毫米波基站對其需求會更加強烈。機構預計,到2023年,氮化鎵在5G領域的市場約為5-8億美金;另外,GaN在適配器方面的規模,預計可以達到7.5億美金-10億美金;在數據中心約為15億美金。這些數據是根據可替代材料反推回去的,可信度較高,最理想狀態下,市場整體規模超百億還是有可能的。
產業鏈主要個股分析
從產業鏈看,氮化鎵的產業鏈很大,主要是下遊用到這種材料的細分行業太多。華西證券梳理了產業鏈中受益的公司,包括GaN代工的三安光電、電源驅動晶片的聖邦股份和福滿電子、射頻晶片設計的卓勝微、功率半導體的斯達半導、揚傑科技等(更詳細公司請見表一)。
其中,實質性受益的標的主要有聞泰科技、三安光電、海陸重工、富滿電子、海特高新。這裡面,我們認為受益最大的標的主要有兩隻,一是聞泰科技,公司通過收購安世,成功切入功率半導體市場,其車載GaN已經量產,目前是全球最優質的氮化鎵供應商。
二是海特高新。公司持股53.79%的子公司海威華芯聚焦於第二代/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的工藝開發、器件模型製造,在氮化鎵晶片專利技術方面處於第一梯隊中,擁有249項專利,已經完成多項工藝路線的開發,包括砷化鎵和氮化鎵,並成功開發5G中頻段小於6GHz的基站用氮化鎵工藝技術以及矽基氮化鎵功率器件。從產能角度看,目前公司砷化鎵晶圓規劃產能每月2000片,氮化鎵規劃產能是600片,目前矽基氮化鎵功率器件已實現小批量供貨,5G基站產品則處於可靠性驗證階段,後續有望實現訂單獲取。
一個百億的市場不算很小,而且下遊的行業景氣度都很高,看起來氮化鎵向上的邏輯較強。但有三點需要注意,第一,我們無法知曉氮化鎵這個技術最終是否會被消費級電子領域普及,其他手機大廠是否會跟隨。第二,整個產業要到2023年才有百億的空間,且是在全部替換現有材料技術背景下才能實現,4年時間,變數太多了。第三,這不是什麼黑科技,只是產業鏈的一次小小變革,無法跟5G、晶片等產業變革相比。所以,這個產業中的實質性受益公司不一定馬上能出成績。
當然,市場現在是泛科技股結構性牛市,氮化鎵有好的產業背景,也有事件驅動,短期是有概念炒作價值的。該主題剛出來時,產業鏈上的所有受益標的都有上漲,現在進入分化階段。市場目前的炒作龍頭只剩下乾照光電和海陸重工,其次是海特高新,炒作性價比已經很低,不建議投資者去參與。
(文章來源:股市動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