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基氮化鎵晶圓搭配半導體技術,ALLOS掀起Micro LED產業革命

2021-01-09 騰訊網

圖片來源:拍信圖庫

能達到高解析度、高對比度、高亮度顯示效果的Micro LED顯示器,早在2012年就已經出現初代樣品,但受限於超高難度的製造過程,至今仍被業界視為「夢幻級產品」。近年來,在大廠領軍推動下,雖然已經有愈來愈多的樣品持續現蹤,不過要真正進入到市場消費端,根據業內人士推估,還要至少3年以上的時間。

為突破Micro LED顯示技術發展,勢必得解決巨量轉移製程這個大難關。目前已經有許多技術單位開發出不同取向的轉移方式,包括轉印、流體組裝、噴墨列印等等,但這些方法在後續的Micro LED晶片處理過程中,始終受限於低良率,難以達到量產需求。

不過,德國的磊晶技術公司ALLOS跳出既有框架,指出其GaN-on-Si矽基氮化鎵LED的技術,將成為解決上述各種Micro LED挑戰的關鍵,能夠突破現存的良率限制,迎矢量產目標。

ALLOS技術長Atsushi Nishikawa博士接受LEDinside專訪,說明他們力推的GaN-on-Si矽基氮化鎵技術如何徹底顛覆現今Micro LED製程技術的發展路徑,並開創全新的產業生態系。

ALLOS技術長 Atsushi Nishikawa博士

拋開藍寶石基板,用GaN-on-Si晶圓跳出當前Micro LED製程限制

ALLOS目前正積極推動在Micro LED顯示技術上導入GaN-on-Si矽基氮化鎵晶圓應用,走出另一條與既有的藍寶石基板LED晶圓技術完全不同的道路。Nishikawa認為,採用矽基晶圓將是Micro LED技術推進的關鍵解方。

「以矽基板來取代藍寶石製造Micro LED晶片,能夠大幅增加良率跟成本優勢」Nishikawa指出,以矽基版製作的LED晶片,在Micro LED顯示製程上具備三大優勢。

首先,若採用矽基晶圓,LED晶片廠商便能與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商合作,使用已經成熟的半導體設備來處理微小的Micro LED晶片,毋須另外投資新設備且能達到更高精度。此外,處理AR應用的單片晶圓微顯示器時,更大尺寸的矽基板LED晶圓能夠直接結合CMOS驅動背板,不需再經過多次轉移步驟。最後,在轉移完成時,移除矽基板的技術也比分離藍寶石基板更為成熟,省去弱化結構以及雷射分離等可能影響LED晶片發光效率的方法。

ALLOS說明矽晶圓LED能達成更有效率的Micro LED製程

換言之,目前Micro LED顯示技術所面對的主要難題,包括巨量轉移、晶片檢測以及驅動整合等,大多能通過整合矽基晶圓LED,以及半導體設備技術來改善。

不過,一旦將目標放在使用大尺寸矽基LED並採用半導體製程技術來直接整合驅動背板時,晶圓本身的均勻性就更加重要,而這也是ALLOS的技術核心。

獨家技術實現高均勻性200 mm矽基晶圓,攜手KAUST研發紅光LED

「ALLOS的200mm(8吋)GaN-on-Si晶圓已經可以達成量產標準!」Nishikawa強調,ALLOS的技術能夠重複生產波長一致性非常高的200 mm晶圓,波長標準差皆低於 1 nm。

Nishikawa說明,大尺寸的矽晶圓LED挑戰非常高,因為發光波長的差異非常容易受到多量子井的溫度變異影響。即便溫度只有些微改變,晶圓的均勻度跟波長一致性就會改變。更麻煩的是,晶圓在冷卻的過程中,形狀也會變化且很容易因此碎裂。而ALLOS則通過獨家應變工程技術,來補強晶片在冷卻中改變形狀的問題。

ALLOS的應變工程技術能嚴格地控制溫度,並設計出完美的弧度,讓晶片在經過冷卻過程後,能達到完全平坦。

目前ALLOS已經能夠產出波長一致性低於0.6 nm的200 mm Micro LED晶圓,且完全沒有裂紋。而其反覆產出波長均一性低於1 nm的晶圓,也證實了其技術的量產能力。現階段ALLOS正試圖讓已經實現的300 mm(12吋)晶圓的均勻度跟量產性也能達到同一等級。

ALLOS打造的300mm/12吋矽基Micro LED晶圓

除了繼續投入300 mm晶圓研發,ALLOS近來也宣布跟阿布都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合作,將共同開發矽基板的紅光Micro LED。

KAUST團隊在今年稍早宣布開發出一種晶體生長系統,能夠產出高效率的InGaN紅光Micro LED,而接下來則將與ALLOS合作,把此方法應用在矽基晶圓上,加速實現全彩Micro LED顯示製造技術。

大尺寸矽晶圓降低成本,結合半導體技術翻轉Micro LED生態系

談及對於Micro LED技術的展望,Nishikawa強調:「採用大尺寸矽基晶圓跟結合半導體技術設備,將是加速Micro LED顯示技術進入市場的關鍵。」

ALLOS也通過技術證明,200 mm的高均勻性且無裂痕的Micro LED矽晶圓已經可以量產,且同樣的技術亦適用於更大尺寸的300 mm。Nishikawa指出,大尺寸矽晶圓不僅能降低單位面積的成本,還能導入更精細的半導體CMOS產線,無論在良率或成本上,都完勝傳統LED的生產模式。因此,他認為結合半導體技術將是Micro LED量產的契機。

事實上,將半導體設備導入Micro LED製程也是當前許多廠商看好的方向。近來傳出夏普開發的Micro LED顯示器,即是採用鴻海集團內部的半導體技術打造而成。而TrendForce分析師儲於超也曾指出,蘋果可能會借用臺積電的半導體設備來開發新的Micro LED轉移技術。

而ALLOS的矽晶圓技術,將加快驅動Micro LED與半導體技術的整合,也有望替為Micro LED異質界面增添更多解決方案。目前ALLOS正攜手產業鏈合作夥伴,繼續推進大尺寸晶圓開發,進一步降低Micro LED顯示器的製造成本,並期盼延伸更多合作機會,將Micro LED矽晶圓技術發揚光大。

文稿來源:LEDinside

相關焦點

  • ...IC風雲榜年度獨角獸候選8」英諾賽科:填補國內8英寸矽基氮化鎵...
    英諾賽科目前總人數近1000人,成功聚集了國內外矽基氮化鎵領域頂尖的人才。核心技術團隊均來自於國際一流半導體企業,矽基氮化鎵產業化經驗豐富,專業領域涵蓋:寬禁帶半導體器件原理與器件設計、矽基氮化鎵與碳化矽外延產業化技術、矽基氮化鎵與碳化矽功率器件、射頻器件產業化技術、MOCVD設備技術。
  • ALLOS與KAUST合力研發高效矽基InGaN紅色Micro LED
    圖片來源:ALLOS值得注意的是,在Micro LED顯示領域,除了藍色和綠色LED之外,Micro LED顯示還對在大尺寸晶圓上生長紅色LED有強勁的需求,目的在於降低製造複雜性和成本。圖片來源:KAUST為了採用晶圓級(尤其是大尺寸晶圓)工程應變技術來開發潛在高性能紅色LED,KAUST團隊與ALLOS共同將研究工作延伸到矽襯底上。憑藉能夠將晶圓片擴展到300mm以及在矽襯底產線上加工的能力,雙方的合作將加快量產進程。對於Micro LED顯示器,特別是用於AR設備的單片集成Micro LED顯示器而言,這將是另一個重要的助攻。
  • 半導體:氮化鎵只有短線炒作機會
    趨勢行情下,只要有新的變革技術出來,便會被機構猛吹,近期半導體板塊的氮化鎵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氮化鎵(GaN)憑藉高頻低阻、高導熱、耐高溫等優勢,成為電子器件和射頻器件的潛在替換材料。而本次氮化鎵浮出水面,主要是小米新產品助推所致。理想狀態下,氮化鎵市場空間超百億,不算小,但面臨技術普及時間長、其他大廠不跟進等風險,短期看,該主題只有炒作機會。
  • Micro LED技術又獲突破,商用進程加快
    我們的突破擴展了InGaN的發射範圍,使得紅光LED可以滿足顯示器的性能需求,同時具有縮放Micro LED半導體顯示技術所需的晶圓尺寸的能力。」全彩顯示是其中最有潛力的應用之一,未來的智慧型手機、手錶、虛擬實境眼鏡等小尺寸顯示屏都將受益於micro-LED技術。
  • Micro LED全彩化與波長一致性問題 他們是如何解決的?
    其中若使用UV micro-LED, 則需激發紅綠藍三色發光介質以實現RGB三色配比; 如使用藍光micro-LED則需要再搭配紅色和綠色發光介質即可,以此類推。該項技術在2009年由香港科技大學劉紀美教授與劉召軍教授申請專利並已獲得授權(專利號:US 13/466,660, US 14/098,103)。  發光介質一般可分為螢光粉與量子點(QD: Quantum Dots)。
  • 三代半導體——氮化鎵
    其中藍寶石基氮化鎵外延片只能用來做LED;矽基氮化鎵可以做功率器件和小功率的射頻;碳化矽基本氮化鎵可以製造大功率LED、功率器件和大功率射頻晶片。本次小米發售的快充頭,就是矽基氮化鎵做的功率器件的一個典型應用場景。為什麼同是外延片,應用差異這麼大?
  • MACOM:用LDMOS的成本架構提供矽基氮化鎵的性能
    此次收購除了拓展了MACOM的產品和技術外,也進一步拓展了其服務的市場和客戶群,並使MACOM進入雲和數據中心前端的應用數據支持。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41463.htm  MACOM是一家高性能模擬射頻、微博、毫米波和光學半導體產品領域的供應商做射頻和微波領域。
  • 怎樣在氮化鎵晶圓進行刻蝕工藝?
    為了了解這是如何實現的,下面具體看一個例子:一臺名為Versys®Kiyo45™的蝕刻機於10-15年前發布,它是半導體領域的不朽之作。它的設計初衷是為矽晶圓進行反應離子刻蝕(RIE)(也被簡稱為等離子刻蝕),可以迅速去除矽,以滿足大批量生產晶片的嚴格要求。
  • 氮化鎵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或成5G時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半導體技術在不斷提升,端設備對於半導體器件性能、效率、小型化要求的越來越高。尋找矽(Si)以外新一代的半導體材料也隨之變得更加重要。在50多年前被廣泛用於LED產品的氮化鎵(GaN),再次走入大眾視野。特別是隨著5G的即將到來,也進一步推動了以氮化鎵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快速發展。
  • 氮化鎵挑起半導體界的大梁,進入倒計時?
    而最近,無論是從研發應用引起的市場反響來講,還是從年後股票市場追捧程度來看,氮化鎵王者之相已露端倪。 眾所周知,第三代半導體又稱寬禁帶半導體,相較於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導體材料,具有高擊穿電場、高飽和電子速度、高熱導率、高電子密度、高遷移率等特點和優勢,以碳化矽(SiC)、氮化鎵(GaN)、氧化鋅(ZnO)、金剛石、氮化鋁(AlN)等材料為代表。
  • 氮化鎵概念持續走紅 值得關注的個股一覽
    近日就有這小米10發布了,於是就有這Type-C65W氮化鎵充電器引爆了市場了,概念股全線高開。就有消息稱氮化鎵概念持續走紅。那麼那些個股值得關注呢?氮化鎵概念走勢 首先大家要了解的就是這氮化鎵快充了,這是一種新型半導體材料,做出的充電器體積特別小,充電效率卻特別高
  • 5G RF困擾促使Soitec尋求新的晶圓材料
    ZaAEETC-電子工程專輯Soitec在使用Smart Cut技術開發新的SiC晶圓時也考慮到了這些問題,並採用了應對措施,首先大幅提高了襯底上SiC層的質量,其次將現有的6英寸SiC晶圓轉到8英寸晶圓以降低成本。目前,Soitec在法國格勒諾布爾有一條SiC晶圓試驗生產線。
  • 氮化鎵大規模商用加速 GaN產業鏈迎機遇
    來源:證券時報網近期,華為65W超級快充GaN(氮化鎵)充電器外觀、參數和包裝陸續曝光,預示開售日期臨近。華為9月發布的下半年旗艦Mate40系列預計也將支持65W超級快充。7月,聯想發布的拯救者電競手機將採用90W快充技術,再度刷新量產商用充電功率紀錄。
  • 一文讀懂Micro LED顯示技術
    其中若使用UV micro-LED, 則需激發紅綠藍三色發光介質以實現RGB三色配比; 如使用藍光micro-LED則需要再搭配紅色和綠色發光介質即可,以此類推。該項技術在2009年由香港科技大學劉紀美教授與劉召軍教授申請專利並已獲得授權(專利號:US 13/466,660, US 14/098,103)。   發光介質一般可分為螢光粉與量子點(QD: Quantum Dots)。
  • 智芯文庫 | 氮化鎵挑起半導體界的大梁,進入倒計時?
    眾所周知,第三代半導體又稱寬禁帶半導體,相較於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導體材料,具有高擊穿電場、高飽和電子速度、高熱導率、高電子密度、高遷移率等特點和優勢,以碳化矽(SiC)、氮化鎵(GaN)、氧化鋅(ZnO)、金剛石、氮化鋁(AlN)等材料為代表。
  • 第三代半導體概念大漲,哪些上市公司涉及氮化鎵?
    第三代半導體到底是什麼?哪些公司涉及到了相關業務呢?第三代半導體是以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為主的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具有高擊穿電場、高飽和電子速度、高熱導率、高電子密度、高遷移率、可承受大功率等特點。5G時代下,第三代半導體優勢明顯。
  • 恩智浦美國境內最先進6英寸射頻氮化鎵晶圓廠已通過認證
    據臺媒報導,恩智浦半導體(NXP)宣布正式啟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錢德勒(Chandler)的6英寸射頻氮化鎵(GaN)晶圓廠,這是美國境內專注於5G射頻功率放大器的最先進晶圓廠。 恩智浦表示,這座全新氮化鎵晶圓廠已通過認證,首批產品將持續推出上市,預計2020年底將達到產能滿載。
  • 恩智浦在美國開設氮化鎵晶圓廠 生產5G基站等所需射頻器件
    【TechWeb】9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半導體廠商恩智浦在美國開設了一家氮化鎵晶圓廠,生產5G基站等所需要的射頻器件。恩智浦半導體已在官網公布了他們在美國開設新工廠的消息,這一工廠位於亞利桑那州的錢德勒市,是一座6英寸晶圓廠。
  • 「專利解密」華潤華晶助力氮化鎵基高壓LED技術的新突破
    【嘉德點評】華潤華晶的該項技術完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氮化鎵基高壓發光二極體中的發光二極體單元間的引線不穩定而可能造成的高壓發光二極體斷路的技術問題。集微網消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許多行業都在日漸走向智能化、聯網化與電動化, 5G也在不斷推廣,這些都將推動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發展。在2018年,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之一的GaN基板的全球產值就達到了約3百萬美元。由於近幾年科技技術與效率的進步,發光二極體 (Light Emitting Diode,簡稱 LED) 的應用也越來越廣。
  • 2018年三大Micro LED技術進展精彩回顧
    LEDinside今年也在3月訪談過JBD,並曾撰寫JBD採用晶圓接合 (Wafer Bonding) 的方式將Micro LED 做晶圓級轉移 (Wafer Level Transfer),來做成單色的Micro LED模塊,特別是其綠光的Micro LED陣列模塊亮度高達50K n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