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試,讀什麼樣的高中直接影響到未來能夠考入哪種層次的大學。如果中考之後連普通高中都考不上,將來能夠升入本科的希望就非常渺茫了,因此中考又被人們稱為「小高考」。國家實行《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以後,各地區普通高中的招生計劃減少,考入普通高中的難度增大。特別是一些鄉鎮初中,通過中考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很低,50人的班級考上普高的人數不過十幾人。為何升學率會如此低呢?
一、優質生源匱乏,學習氛圍差
現在很多農村勞動力進入到城市務工,打拼幾年之後,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思想、視野都發生了轉變。他們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進城讀書,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部分成績不錯的學生選擇隨父母進城讀書,也有一些學生學習成績優異被城裡好的初中中「挖走」,造成鄉鎮初中優質生源匱乏,學習氛圍下降,直接導致中考升學率低。
二、農村家長不重視孩子教育
很多農村家長為了生計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看。對於孩子的學習情況不聞不問,任其自然發展,也不會對孩子的未來充滿期待。有些父母的思想過於封建,認為讀書無用,即便是考上大學,畢業之後還是要出來打工賺錢,還不如初中畢業儘早踏入社會。還經常把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當成反面教材教育孩子,讓孩子失去了對讀書的渴望。
三、農村教育資源匱乏
現在的鄉鎮學校最缺乏的就是師資,教師隊伍老齡化是現在鄉鎮初中面臨的主要問題。這些教師對於教育已經處於有心而無力的狀態,教學方式落後,還有一些老教師馬上就要退休,抱著教一天混一天的心態,不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約束。很多年輕大學生把鄉鎮學校當成一個跳板,服役年限達到之後,就會考到城裡學校任教。
在鄉鎮初級中學任教的老師對升學率這個問題是非常清楚的,因為很多學生出現厭學情緒,不願意讀書,上課不認真聽講,學習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課後布置的作業基本完不成。有些老師會這樣描述鄉鎮初中的教學現象:每個班就十幾個人在學,大多數學生都在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