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火熱的莫過於各種諾貝爾獎都相繼出爐,在物理、醫學等獎項都一一出來後,稍微關注一下諾貝爾獎的朋友,一定會發現:諾貝爾獎竟然沒有數學獎。
帶著這個問題,我也去查了一下資料,比較正式的說法是這樣的。
19世紀中葉,人們還沒有把數學和化學聯繫在一起,這是兩個割裂的學科。作為基本科學的數學並不受到重視,諾貝爾沒有預料到之後數學領域對於科學界的巨大貢獻,所以一開始設立諾獎就把數學獎放棄了。
這麼一看,沒有數學諾貝爾獎,就是時代的局限性。然而,真實的究竟是怎樣的已經不重要了。
在如今科技發達的今天,數學幾乎是所有邏輯思維課程的源頭般存在感。可以說,學好數學在科研技術上而言,是很有必要的。
而關於我國在數學方面的人才,那也是古今有之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當代數學界的頂級天才——陳景潤。
01、年少愛好唯有數學
出生於福建福州的陳景潤,家庭並不富裕,而且他們家生了12個孩子,因為各種天災人禍,最終只有6個活了下來。
陳景潤就是其中之一,他從小個性比較木訥,沒有弟弟機靈可愛,所以在家裡屬於比較受輕視的存在。但很幸運的是,陳景潤的父母即使很貧窮,還是盡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夠讀書。
陳景潤在學習上表現出來的讓父親很是高興,因為他學習成績很好。但這並不能讓他在學校受歡迎,反而因為學習好,又不喜歡說話,經常受到同學的欺負,被欺負了也不敢說。年少的陳景潤除了對數學題特別感興趣外,再無其他愛好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上了中學之後的陳景潤,被老師發現了數學天賦,因為一個學期的數學書,他兩個星期就學完了,而且學得很好。如願升入高中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沈元。
02、1+2猜想
沈元是留學鍍金歸來的高材生,是國內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因為種種原因留在福州教高中。
沈元上課很有趣,即使很調皮搗蛋的學生,一旦上了他的課,都會被深深地吸引。
而剛升學上來的陳景潤,就是有一次在沈元的課堂上,聽他講了有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從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為了搞定這個猜想,陳景潤也是很勤奮好學,希望有一天自己真的能夠想明白。在這裡的三年學業,陳景潤的成績得到了沈元的肯定,同時也得到了很多的幫助,從而讓他走上數學之路,又多了一個助力。
陳景潤在數學上有天賦沒有錯,但因為為人個性內向,在大學畢業後當老師期間,即使滿腹經綸,卻無法開口講課,最終被停職。
被停職兩年後,陳景潤讀大學時的校長不忍心看見一個天才被埋沒,邀請他來當助教。
正是這次回到熟悉的母校後,陳景潤很快就發表了《塔內問題》,並獲得了我國非常著名的一個數學家華羅庚的賞識。在此基礎上,陳景潤繼續研究數理,並在隨後證明了"1+2"的猜想,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陳景潤的這個發現,讓大家看到了他天才的成長,更是把他的這個猜想寫進了很多國家的教材裡。
陳景潤在事業上終于越來越成功,然而由於沉迷學業研究,他的個人問題,卻讓人憂心不已。
03、遇見愛情,生一獨子
不得不說,陳景潤在事業風生水起後,很多人開始擔心他的個人問題了,因為這個時候的他,已經47歲了。
但愛情就是一陣龍捲風,說來就來。陳景潤在一次生病住院期間,認識了漂亮的29歲女醫生由昆,兩個人一見鍾情。
雖然兩個人年齡差了不少,但他們還是修成正果,於認識三年後結婚,婚後不久,生下了一個兒子叫陳由偉。
陳景潤的基因還是很強大的,因為他的兒子也表現了很大的數學天賦,他本想子承父業,然而陳由偉卻對經商比較感興趣。
為此,陳景潤也沒有做太多的掙扎。而關於1+1猜想,是陳景潤終其一生都想要證明的,卻最終無疾而終。
雖然在1+1猜想上,陳景潤留下了遺憾,但當兒子陳由偉得知這個情況後,轉而變成了一邊經商一邊研究數學。
陳由偉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儘量去彌補實現父親的遺憾。
寫在最後
縱觀陳景潤一生,也是極具傳奇色彩了。從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最終蛻變成一個著名的數學家,對國家科研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數學作為如今科技之光,發揮的作用,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而關於讓孩子學好數學,應該是很多家長的強大願望了。
最後,關於數學家陳景潤,你有什麼要說的?歡迎來評論區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