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的開山鼻祖,查爾斯·達爾文。是一個用《物種起源》顛覆了歐洲幾百年上帝造人傳說的偉人,他的學說,在歐洲、乃至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響動。他提出的演化論,是那個時代人們對抗愚昧、盲從的有效科學武器。
這樣一個致力打破宗教神學枷鎖的男人,最後卻迎娶了大自己一歲的表姐,生下10個孩子,3個早夭、3個終身不孕不育,其餘的孩子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那麼,明知近親結婚的危害,達爾文為何選擇和表姐瑪麗結婚呢?
近親結婚是歐洲傳統
我們討論任一個人,都不能脫離他所處的時代,不然就是在耍流氓。達爾文是什麼時候的人?他出生於1809年的英國,是19世紀上半期的歷史人物。
這個時期的歐洲,普通人的婚姻觀念依舊停留在和住在附近的人結婚。有錢人會選擇在大家族內部進行通婚聯姻——肥水不流外人田;或是因為地廣人稀,普通家族人員勢單力薄,不得不和周圍人丁興旺的家族結親,以壯大勢力。
除了平民選擇近親結婚,歐洲皇室為了保證自己的血統純正,往往也會選擇近親繁衍。例如有著歐洲祖母之稱的維多利亞女王,選擇和自己的表弟阿爾伯特親王結婚;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因為近親繁衍太過喪心病狂,最後落了個無後而終的下場。
在這樣的大環境中,達爾文一直傾心自己年長一歲的表姐艾瑪,在家族人看來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他的父親和祖父,甚至因為達爾文選擇和表姐結婚而感到高興。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達爾文的舉動不過是遵循了家族傳統,就像中國人重視春節一樣自然。
很多人好奇的是,當初達爾文和表姐結婚時,難道不知道近親通婚的後果嗎?不好意思,那時候他還真的不知道。達爾文結婚的時候才29歲,《物種起源》發表的時候已經是50歲高齡。
近親結婚的危害,抵不過傳統的力量
現代社會,人們被灌輸了許多近親婚配帶來的危害:很大機率後代會有智力低下、得侏儒症等隱患。但是那個時代的人們並沒有這種意識。人們面對這些令人束手無策的病症,統統將其歸咎於對上帝不夠虔誠。
除了堂系、表系聯姻之外,中世紀以後的歐洲皇室,甚至流行起了叔侄輩通婚。如法國國王菲利普四世娶了自己的外孫女,生下的兒子就是個畸形兒;知名的歐洲祖母維多利亞,給子孫後代留下了無窮無盡的"血友病"的噩夢。
除了疾病纏身、身體孱弱之外,近親婚配的子女少有長壽的,不是早早夭折,就是沒熬過40歲就撒手人寰。
晚年的達爾文,通過研究研究植物近親繁殖時,才發現大自然對"近親"婚配的不友好。他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孩子非死即傷,活下來的孩子也永遠疾病纏身的根源。
達爾文將這項研究成果傳給了兒子倫納德,期望他能讓人們重視近親婚配帶來的惡果。然而很遺憾的是,長大後的倫納德還是遵循家族傳統,娶了自己的表妹。就連愛因斯坦這樣超越時代的人物,最後也是和妻子離婚,娶了自己的表姐艾爾莎。
由此可見,在強大的歷史傳統面前,任何個人的力量顯得渺小不可及。要徹底改變和摒棄一段不良的傳統,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和科學技術的輔佐。
一場雙向變化的博弈
另外,人們雖然知道近親婚配會帶來基因變異的後果,但是這種結果是雙向的。近親婚姻有可能給人類社會帶來一個大人物,也有可能給社會留下一條可憐蟲。這個概率當時誰也說不準,人們只好藉助一些已經發生的事實來輔證近親婚配的好處。
例如達爾文的子女,除了去世的老大、老二、老十。還剩下2個女兒和5個兒子,尤其是達爾文的幾個兒子,其實非常出色。分別佔據了數學家、銀行家、植物學家、工程師等10餘個頭銜。
託勒密王朝的國王——克裡奧帕特拉七世,雖然是近親婚配的產物,但是他精通多門語言,擅長哲學、數學。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都超越了之前的國王,一時之間傳為美談。這些都是某些地區至今堅持近親婚配的原因。
人類的歷史很長,加上社會一直在不斷進步,每個地區都形成了自己不同的文明。例如中國人經過不斷的宣傳和洗腦,大部分人已經不能接受近親繁殖這種行為;而今天的阿拉伯、甚至歐洲、日本皇室,為了保證血統純正,仍然非親不娶。
退一萬步而言,假設真的有一支家族一直堅持近親婚配、優婚優育原則,還能存活到現在社會,那這個家族能存活下來的人必定個個都是天才,而現實告訴我們,這件事人類尚且無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