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食、亂倫、用AI認樹……這是今年Nature欽點的十大研究

2020-12-15 量子位

楊淨 蕭簫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這是Nature評選出來的「2020年度10項最重大發現」

壓力使人白頭、果蠅為何挑食、史前精英亂倫……

就這?我不信。

細看研究後才發現,這些評選出來的科學成果並不如想像中那麼簡單。

來自宇宙深處的信號——「快速射電暴」

時下最受關注,但尚未得到解釋的新現象,當屬「快速射電暴」了。

幾十億光年外的某種光源,在毫秒級別的瞬間,發出超過整個星系的光源。

遙遠、短暫、明亮,這就是「快速射電暴」的代名詞。

這一個來自宇宙深處的「閃電般」信號,2007年第一次發現,直至最近才逐漸被批量化的發現,而探索它的來源成為天文界的目標之一。

來自加拿大CHIME望遠鏡、加州理工學院歐文斯谷射電天文臺、以及中國「天眼」團隊,同期發表在Nature。

中國的這項研究,第一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林琳講師,觀測結果來自中國的射電望遠鏡(FAST)。

她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隨後在清華大學、中科院天文臺攻讀碩博學位。

三項觀測研究證實,極強磁場中子星(磁星)是快速射電暴的來源之一。

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位於銀河系內的快速射電暴,也是目前唯一被觀測驗證的可以產生快速射電暴的天體。

壓力是如何讓頭髮變白的

日常生活裡有一個經驗常識,那就是「壓力使人白頭」,但一直都未曾有過科學證實。

那麼來自哈佛大學許雅捷團隊,就首次揭示了「壓力引起白髮」這一機制是如何發生的,第一作者是張兵博士。

還被Nature評為年度最受歡迎的線上話題研究。(手動狗頭)

嗯,果然最接地氣的,最受關注。

許雅捷團隊主要針對的是戰鬥、逃避這兩種狀態下的壓力情況。

結果發現,在這兩種情況中,壓力激活了交感神經 (用來精細調節器官),這會對毛囊中的色素再生幹細胞造成永久性損害。

具體實現路徑是,交感神經延伸到皮膚上的每個毛囊中,壓力會使神經釋放出去甲腎上腺素

這種物質會被附近的色素再生幹細胞吸收,導致這些幹細胞被過度激活,提前轉化為色素產生細胞,過早地耗盡了這種幹細胞存儲庫。

研究人員發現,幾天之後,所有的色素再生幹細胞都會因此消失,將無法再生色素,這種損傷是永久性的。

宇宙物質起源的證據被發現

宇宙誕生於一次大爆炸,但大爆炸之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例如,科學家發現物理規律是對稱的,因此大爆炸產生的正物質和反物質應該一樣多。

但只要正物質撞上反物質,就會「灰飛煙滅」,如果正反物質一樣多,宇宙就不會有質子電子,不會有原子,更不會有生命誕生。

是什麼打破了宇宙對稱性?

今年4月的這項研究,找到了打破這種對稱性的粒子中微子,這是一種不帶電的中性粒子,比中子更輕,有著3種「味道」:電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τ子中微子。

在它身上,科學家發現了正物質擊敗反物質的原因之一。

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中微子存在CP對稱性破壞的現象,也就是說,中微子和它的反粒子振蕩頻率不一樣。在300公裡的行程中,中微子改變「味道」的可能性更高,而反中微子的這一概率則相應地低於預期。

這實際上暗示了,更大的不對稱性正在早期的宇宙中發揮作用。而宇宙終極的不對稱性,可能就藏在中微子的不對稱中。

這是來自日本、美國、俄羅斯等12個國家的科學家們組成的T2K團隊,耗時10年觀察得到的結果。

冷凍電鏡達到原子解析度

光看這幾個字,就聽到了生物學新版教材印刷的聲音。

冷凍電鏡,又稱低溫電子顯微鏡,因為其高解析度的特徵,是用於結構生物學中繪製蛋白質3D形狀圖譜的主導工具之一(其餘常用的兩種:核磁共振光譜、X射線)

它可以用來觀察沒有被染色或固定的標本。

今年10月,Nature同期發表的兩項研究,刷新了冷凍電鏡解析度記錄——1.2埃,1埃相當於0.1納米,達到了單個原子水平。

其中一個團隊表示,他們可以分辨出蛋白質和周圍水分子中的單個氫原子。如果在對這個技術改進,或許可以達到1埃

這一裡程碑式的突破,也被Nature稱之為「打開全新宇宙」,有助於研究人員了解蛋白質的生理和病理機制,並有助於開發出副作用更少、效果更好的藥物。

激活並殺死愛滋病毒

在印象中,愛滋病無法被完全治療。

這是因為,HIV會「潛伏」在人體一種特殊的T淋巴細胞(靜息CD4+T細胞)內,平時不表達。

就連最新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也拿愛滋病毒沒轍。

今年1月,來自美國埃默裡大學的科學家們,就想出了新辦法:先激活潛伏在免疫細胞裡的病毒,再將它消滅。

利用這種原理,研究人員用兩種方法,成功激活了恆河猴體內的猴免疫缺陷病毒,以及人源化小鼠體內的HIV病毒。

第一種方法,將藥物AZD5582與抗逆轉錄病毒療法進行結合,成功激活了12隻感染HIV或SIV的猴子的T淋巴細胞中的病毒,使得這兩種病毒的RNA在血液和組織中表達。人源化小鼠體內所有組織中的HIV,同樣被強烈誘導。

第二種方法,則是採用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結合N-803藥物的方法。這種藥物可以激活免疫響應必不可少的信號分子白介素-15,同時能清除抑制病毒轉錄的CD8+淋巴細胞,引起體內病毒的持續活化。

這項研究表明,逆轉潛伏方法與適當藥物相結合,可以極大地增加根除HIV的機會。

為維繫血統,史前精英也亂倫

精英亂倫實錘!這次是墓地裡發現的。

今年6月,來自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大學的Cassidy等研究人員,在愛爾蘭的紐格萊奇墓發現了一位男性的DNA,這一DNA顯示,他是因亂倫誕生的。

這座陵墓距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在建築設計時,工程師採用了複雜的技術,確保位於狹長石板通道盡頭的墓室,能在每年冬至前後的日出時分被照亮幾分鐘。

在當時,建造這種陵墓要耗費不少人力,因此,研究者們認為,這是給一位史前的權貴精英建造的,這位權貴可能借著能「控制」太陽的運動,向眾人宣稱自己擁有神力。

然而在對取自人體遺骸的古DNA進行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了,葬於陵墓中的這位男性,是一級親屬亂倫的後代。也就是說,他的父母要麼是親兄弟姐妹,要麼是母子或父女。

研究人員推測,這座宏偉古墓裡的權貴曾經把亂倫當做維繫王室血統的方式。

當然,這份報告並不僅於此。

此外,報告還涉及了一些其他重要發現,如愛爾蘭石器時代人群的孤立性、新石器時代農耕群體的遷入,及農業人口與漁獵愛爾蘭原住民之間的關係等,並根據碳同位素,獲取了有關史前人類的飲食信息。

幹擾素缺乏引發新冠重症

跟以往Nature評選不同的是,今年不意外的,多了一個命題——新冠肺炎

這也是此次評選中唯一一項發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

來自美國、法國的研究人員發現,I型幹擾素(IFN)缺失在重症COVID-19患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幹擾素,是動物細胞受到病毒感染後分泌的特異性糖蛋白,它具有抗病毒、抑制細胞增殖、調節免疫系統和抗腫瘤的作用。

因此,幹擾素缺乏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會讓病毒不受控制的複製和擴散。但對免疫系統會產生其他什麼後果。

這兩篇研究就進行了解答,他們分別從兩個角度報導了I型幹擾素缺失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影響。

一是,至少3.5%重症患者存在與I型幹擾素相關的常染色體遺傳的基因位點突變。

二是,至少10%重症患者體內存在針對I型幹擾素自身中和性抗體。

這一發現為患者的篩查、治療幹預提供了一種方向。

CRISPR揭秘果蠅挑食行為

世界上有兩種果蠅,一種是不挑食的果蠅,另一種是不挑食的果蠅。

遺傳學家喜歡的黑腹果蠅,就幾乎啥都吃。而它的近親Sechellia,那是相當挑食,僅以有毒的諾麗果為食。

於是,來自瑞士洛桑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利用今年獲諾獎的技術——RISPR-Cas9基因編輯,來研究果蠅的挑食行為。

結果發現,有一種氣味受體蛋白Or22a在挑食果蠅的感覺神經元表達要比不挑食果蠅更豐富,從而導致果蠅的挑食行為。

只需稍稍改動Or22a的胺基酸序列,就造成了果蠅對諾麗果的「偏愛」

這為我們了解大腦如何塑造個體行為差異提供了方向。

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有望完全癒合

80年代,人們發現,因過度使用氟利昂等氯氟烴類製冷劑(冰箱、空調用的),導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出現了一個空洞

臭氧層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線,其缺失除了導致紫外線抵達地面的量增加,還帶來了南半球大氣的變化,包括世界各地天氣的劇烈改變。

例如,臭氧層空洞導致南半球大氣層中高速氣流南移,這會帶走大量雨水,導致地區乾旱。

因此,聯合國於1987年籤署了《蒙特婁議定書》,逐步禁用氯氟烴。

今年3月,由Antara Banerjee領導的、來自NOAA的團隊,利用各種模型模擬的結果表明,南半球高速氣流已經暫時停止南移,甚至略有逆轉,這確實是臭氧層恢復導致的。

Banerjee等人指出,這種高速氣流移動的趨勢改變,是《蒙特婁議定書》帶來的影響,如果這一現象持續下去,臭氧層空洞到本世紀中葉將有機會完全癒合

用AI和衛星進行「全球樹木普查」

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和NASA的Brandt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衛星圖像分析精確定位了一大片西非土地上的每個樹冠。

下一步,也許就是「全球樹木普查」了。

這當中的意義,自然不必言明。我們對陸地生態系統的定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上面生長的木本植物。如果能掌握這些植被結構的信息,人類才能更好地了解全球生態、生物地理環境。

當前,大部分衛星數據的空間解析度欠佳。

一張圖像像素對應的土地面積最小也是100m²,這樣就讓研究人員要多幹很多活兒。

比如在觀測的同時,還要測量綜合性質,像樹冠覆蓋度,這是從頂部往下看,被樹冠遮蓋的景觀比例。

為此,研究人員要分析超過1.1萬張解析度為0.5米級別的圖像,然而手動完成這件事情,顯然不現實。

因此,這個團隊藉助人工智慧完成了這項工作。

基於樹木的特徵,讓AI在更大的圖像中識別它們,訓練數據同樣採用衛星圖像。

研究人員最終得到了整個茅利塔尼亞南部、塞內加爾、馬斯裡南部地區所有直徑大於兩米的樹木地圖,清晰展示了將來在亞米級尺度上繪製全球樹冠地圖的潛力。

10大發現傳送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514-8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籤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相關焦點

  • 挑食、亂倫、用AI認樹……這是今年Nature評出的十大研究
    利用這種原理,研究人員用兩種方法,成功激活了恆河猴體內的猴免疫缺陷病毒,以及人源化小鼠體內的HIV病毒。這項研究表明,逆轉潛伏方法與適當藥物相結合,可以極大地增加根除HIV的機會。為維繫血統,史前精英也亂倫精英亂倫實錘!這次是墓地裡發現的。
  • Nature評選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北師大女博士林琳憑藉天眼的研究入選
    這十大科學發現,包括了14篇研究論文,其中2篇發表在 Science雜誌,其餘均發表在Nature 雜誌。這也說明了中國的天文學家可以憑藉中國的望遠鏡做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研究團隊推測,這座恢弘的陵墓中所埋葬的貴族,是把亂倫作為維持貴族血統的方式。
  • Nature評出年度10大科學發現!中國團隊研究入選
    它們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冷凍電鏡突破、壓力導致白髮的原因、HIV治療、銀河系中的快速射電暴,以及古代陵墓中發現的亂倫等等。這十大科學發現,包括了14篇研究論文,其中2篇發表在 研究團隊推測,這座恢弘的陵墓中所埋葬的貴族,是把亂倫作為維持貴族血統的方式。
  • 果蠅為何挑食?《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1.宇宙中物質起源之謎的首個佐證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被稱為電荷共軛宇稱反演對稱(CP對稱)。被稱為費米子的基本粒子群包括含有電子、繆子、陶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的輕子。日本T2K中微子合作組研究發現,輕子中存在CP對稱性破缺。
  • 「Nature」評選年度十大科學發現:生命科學佔半數,趕緊過來圍觀
    這十大科學發現,包括了14篇研究論文,其中2篇發表在 Science雜誌,其餘均發表在Nature 雜誌。這也說明了中國的天文學家可以憑藉中國的望遠鏡做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研究團隊推測,這座恢弘的陵墓中所埋葬的貴族,是把亂倫作為維持貴族血統的方式。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1.宇宙中物質起源之謎的首個佐證; 2.《蒙特婁議定書》「癒合」臭氧「傷口」; 3.衛星可能很快會繪製出地球上每一棵樹;4.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
    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1.宇宙中物質起源之謎的首個佐證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被稱為電荷共軛宇稱反演對稱(CP對稱)。
  • 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北師大女博士林琳憑藉天眼的研究入選
    這十大科學發現,包括了14篇研究論文,其中2篇發表在 Science這也說明了中國的天文學家可以憑藉中國的望遠鏡做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研究團隊推測,這座恢弘的陵墓中所埋葬的貴族,是把亂倫作為維持貴族血統的方式。
  • 《自然》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北師大女博士林琳憑藉天眼研究入選
    在2020年的尾聲,Nature 盤點了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這其中即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冷凍電鏡突破、壓力導致白髮的原因、HIV治療、銀河系中的快速射電暴,以及古代陵墓中發現的亂倫等等。這十大科學發現,包括了14篇研究論文
  • 「研究」Nature公布2020十大科學發現
    1、激活並殺死潛伏的HIV病毒HIV病毒可以以「潛伏」的形式隱藏在病毒庫細胞中,很少或幾乎不進行轉錄,而難以被人體免疫系統檢測到,這也是長期以來根治愛滋病的主要障礙。不過目前,研究人員正在通過促進病毒基因表達激活HIV而使免疫系統識別並消滅病毒的策略來改變這一狀況。
  • Nature最新發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回顧這一年,艱難苦恨,卻阻擋不住科學發展的的腳步。有鑑於此,Nature雜誌精選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供大家學習交流。註:1. 排名不分先後; 2. 最後一篇為Nature年度最受歡迎科學發現。Cassidy等人報導了這一社區人類遺骸的古代DNA,揭示了罕見和意外的亂倫發生率。
  • 科普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
    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1.宇宙中物質起源之謎的首個佐證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被稱為電荷共軛宇稱反演對稱(CP對稱)。
  • Nature、Science分別公布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
    ,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甚至有一項研究在古代陵墓中發現了亂倫的證據。研究人員對墓中發現的古代人類遺骸進行了DNA分析,揭示了一場罕見且出人意料的亂倫事件。大約5000年前埋葬在紐格蘭奇墓室的一名男子是一樁亂倫婚姻的後代:他的父母要麼是兄弟姐妹,要麼是父母與子女。這一發現讓研究小組推測,與這座宏偉陵墓有關的貴族們可能是通過亂倫來維持其血統。  原始論文:Nature 582, 384–388 (2020)。
  • 科技| Nature、Science分別公布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
    ,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甚至有一項研究在古代陵墓中發現了亂倫的證據。  這十大科學發現涉及14篇研究論文,其中12篇發表於《自然》雜誌,另兩篇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  01、打破物質-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來源:中新網《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實習記者 張佳欣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1.宇宙中物質起源之謎的首個佐證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被稱為電荷共軛宇稱反演對稱(CP對稱)。
  • Nature、Science分別公布2020年度10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
    這十大科學發現涉及14篇研究論文,其中12篇發表於《自然》雜誌,另兩篇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研究人員對墓中發現的古代人類遺骸進行了DNA分析,揭示了一場罕見且出人意料的亂倫事件。大約5000年前埋葬在紐格蘭奇墓室的一名男子是一樁亂倫婚姻的後代:他的父母要麼是兄弟姐妹,要麼是父母與子女。這一發現讓研究小組推測,與這座宏偉陵墓有關的貴族們可能是通過亂倫來維持其血統。原始論文:Nature 582, 384–388 (2020).
  • 科普|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分別是……
    小科這就為親們細細數來《Nature》: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甚至有一項研究在古代陵墓中發現了亂倫的證據。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1.宇宙中物質起源之謎的首個佐證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被稱為電荷共軛宇稱反演對稱(CP對稱)。
  • 《自然》《科學》分別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
    這十大科學發現涉及14篇研究論文,其中12篇發表於《自然》雜誌,另兩篇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研究人員對墓中發現的古代人類遺骸進行了DNA分析,揭示了一場罕見且出人意料的亂倫事件。大約5000年前埋葬在紐格蘭奇墓室的一名男子是一樁亂倫婚姻的後代:他的父母要麼是兄弟姐妹,要麼是父母與子女。這一發現讓研究小組推測,與這座宏偉陵墓有關的貴族們可能是通過亂倫來維持其血統。原始論文:Nature 582, 384–388 (2020)。
  • 《自然》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出爐
    當地時間12月14日,《自然》通過其官網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愛爾蘭史前貴族墳墓中發現亂倫證據6 月 17 日,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研究團隊發表論文,該團隊對一座位於愛爾蘭且具有大約 5000 年歷史的史前陵墓中埋葬的人類遺骸進行了基因測序,發現了墓中所埋葬之人是一級亂倫的後代:他的父母要麼是兄弟姐妹,要麼是父母和孩子。研究團隊推測,這座陵墓中所埋葬的貴族,通過亂倫來維持貴族血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