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27日 17:09 來源:長沙晚報
參與互動試驗田裡,非洲火參果金燦燦
新型職業農民劉專引洋果落戶長沙,今年首次掛果便迎來大豐收
長沙晚報記者 錢娟
像果凍一樣可以吸的水果,你見過嗎?在寧鄉市雙江口鎮山園村一片「試驗田」裡,倒掛在藤上的火參果金燦燦,個個顏值爆表。「這些『金刺蝟』能吃嗎?」記者正納悶之際,新型職業農民劉專接過話茬,「這是從非洲引進的火參果,口味清甜,像果凍一樣,好呷。」據悉,非洲洋果來長沙安家,今年首次掛果,每畝產量超過1000公斤、產值突破2萬元。
「第一個吃螃蟹」,引非洲洋果落戶長沙
炎炎夏日,記者的朋友圈被爆款火參果刷屏了,這款渾身帶刺的洋水果,吸引了不少吃貨的眼球。發起這場刷屏行動的,是劉專。這位足不出戶卻愛「曬」的農大哥,靠著一部手機,讓火參果火了一把。
近日,記者慕名探訪了劉專的基地,金燦燦的果子爬滿藤架,記者將手湊近帶刺的果子,表皮硬邦邦的,正是瓜熟蒂落時節,地上落滿了熟透的火參果。「渾身帶刺,可得小心。」劉專提醒記者,只見他戴著厚厚的紗質手套,用剪刀一剪,火參果被摘了下來。「可別小看這刺,相當於保護傘,是防鳥的利器。」劉專說。
今年40歲的劉專曾是一名木匠,靠著一門好手藝,在長沙裝修行業闖蕩多年。「這幾年,惠農政策好,農業前景廣闊。」家中有田無人種,端著土地「金飯碗」卻在城裡「討飯吃」,不如回家種地,劉專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
「我要種什麼?」劉專犯難了。葡萄、桃子、黃金梨,這些水果「大路貨」,跟風種的人多,競爭激烈,賣不起價。「火參果營養價值高,富含維生素C,可在湖南本土還是一片空白。」在心中盤算了一番,劉專最終將目光鎖定在火參果身上。2017年,他從江西引進火參果種苗,種下試驗田,成為湖南火參果種植「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訂單來敲門,搭「網際網路+」順風車拓銷路
「7到8月是成熟期,六成熟採摘,放置一個月後,果子由青轉黃,拌蜂蜜吃格外甜。」熱情好客的劉專忙邀記者嘗鮮。
火參果,又名刺角瓜、非洲蜜果、海參果、金刺蝟,屬葫蘆科黃瓜屬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肉質細膩多籽,像黃瓜一樣呈膠凝狀,口味清甜,原產於非洲南部,目前在我國廣東、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等地均有種植。
「火參果是新玩意兒,市場認可度不高,銷路犯愁嗎?」面對記者的疑惑,劉專說,別看火參果是「新手上路」,正是新鮮熱乎的時候,憑藉與眾不同的賣相,收穫了越來越多的粉絲,在市場上持續走俏。「這不,又有訂單來了,都是熟客、回頭客。」採訪間,劉專的手機響個不停,不時有訂單來敲門。劉專介紹,基地火參果銷售以電商為主,他在電商平臺開設了網店,同時接受微信訂單,自己送貨上門,平均每天的銷量達到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