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皮星二號、皮星三號,歐洲航天局QB50衛星項目,物聯網衛星星座......這些衛星的研製工作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浙大人名字——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2017級博士生孫書劍。他是皮星二號學生研製骨幹,被浙江大學授予「皮星二號重要貢獻獎」;他是2018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獲得者,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更是新一代浙大航天人的代表。下面就讓我們走近這位了不起的90後航天人。
千錘百鍊,用堅韌和奮鬥捍衛航天夢
孫書劍本科所學的專業是水聲電子信息工程,和航空航天有著巨大的差異。但自幼就對航空航天抱有濃厚興趣的他,主動選擇跨學科加入學校的航模隊。憑藉自身的興趣和潛心鑽研,本科期間他就曾在國際無人飛行器創新大獎賽、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等多個相關重大賽事中斬獲十餘項獎勵。
浙江大學微小衛星研究中心
本科畢業後,命運的安排終將這位東北小夥推向了他喜愛的航空航天領域,孫書劍被浙江大學微小衛星研究中心金仲和教授的團隊選中,來到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深造。第一次走進課題組,一位師兄電腦屏幕上用專業軟體做的衛星在軌動態仿真界面便給孫書劍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同上帝視角般看著太空中天體和人造太空飛行器周而復始的運動,仿佛心胸也變得開闊了。」從那以後,他愈加堅定了從事航天事業的決心,並從零開始學習微小衛星技術的相關知識,鑽研自己的研究方向。
「航天人」這個稱謂,似乎充滿了榮耀和自豪,但背後卻是數不盡的辛酸和不易。孫書劍講述了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故事:2007年,浙大團隊研製的首顆衛星發射失敗,團隊遭遇「重創」。在做故障歸零工作時,師生們將一條首長批示掛在實驗室的牆壁上:「搞航天裝備要有強烈的航天意識和管理程序、手段、方法。失利了,要認真總結,不是小修小補的問題,要全面整治,否則還要交學費。」這種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以及無所畏懼的科研態度深深感染了孫書劍,他時常這樣勉勵和約束自己:「顆顆螺釘連著航天事業,小小按鈕維繫民族尊嚴」。
皮星二號學生研製團隊
在皮星二號研製任務中,整個團隊82名師生,全年工作335天,通宵總數達到2106人次。孫書劍作為團隊的學生主力之一,承擔了衛星軌道控制系統和某載荷系統的研製工作。由於科研工作貫穿了整個衛星任務周期,孫書劍要比其他學生付出更多的辛勞,也經歷了更多的煎熬和磨礪。「那段時間手機是24小時開機的,經常在凌晨被一個電話叫回實驗室,通宵更是家常便飯,最長的一次曾連續測試四天四夜。」但艱難過後,收穫到成果的甜蜜也是常人無法體會到的。「火箭發射升空的瞬間,團隊的師生都激動地熱淚盈眶,都說就像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了太空一樣。」
攀登科研高峰,打造強國重器
微小衛星是現代航天技術的一個新的分支,與大衛星相比在研製思路、實現方法、發展現狀等方面都有較大差異,有許多新技術需要攻關和突破。在孫書劍從事的微納衛星姿態和軌道控制的研究方向中,微推進系統是重要的執行機構,將給予衛星軌道機動能力,但該項技術的研究在全球範圍內仍處於起步階段。在導師的指導下,孫書劍開展了相關技術的攻關,研製出國內外同類產品中性能指標最好的液化氣微推進系統,極大地降低了產品的研製成本。
他還不斷擔負重任,截至目前,孫書劍已經參與了9型18顆衛星的研製任務,並在部分型號衛星中擔任總體工作。特別是在浙江大學皮星二號任務中,孫書劍擔任兩個分系統的學生負責人,並在發射任務中擔任發射調度;任務結束後,他被授予「皮星二號重要貢獻獎」。
孫書劍還作為學生負責人牽頭和主持中俄大學生衛星研製合作項目,並在中心、學院、本科生院的支持下完成了「浙江大學大學生微小衛星創新實踐基地」的成立和掛牌工作,基地被杭州市科協授予「杭州市科普教育基地」。
出色的業績和科研成果幫助孫書劍斬獲了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中國航天學科獎學金等眾多獎項及榮譽。
2016年,在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載荷創意設計徵集評選活動中,孫書劍作為唯一一名學生,與其他三位教授和副教授一起提出的《月衛立方星》方案作為浙江大學唯一選送的方案參與評選,最終奪得一等獎。該方案成功入選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載荷備選庫,將有可能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在月球低軌道的星間相對測量、自主導航、中繼通信以及月球車導航,也將在國內首次實現月球重力場或重力場梯度測量。
憑著傲人的科研成績和腳踏實地的科研精神,孫書劍當選了2018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這一殊榮,全國僅有十人。同時,他也是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全面發展的合格棟梁
孫書劍本科期間就曾擔任校學生會主席、全國學聯委員。來到浙大以後,他入選了紫領人才培養計劃,師從浙江省發改委黨組書記、原浙江省政府副秘書長孟剛。他也曾作為僅有的5名學生代表之一參加了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2016年的G20杭州峰會中,他擔任主會場志願者,在峰會新聞媒體中心與央視名嘴們共同工作,峰會結束後被授予國家級優秀志願者和浙江省G20杭州峰會會場志願服務先進個人。2017年年底,他當選浙江大學啟新團(唐立新獎學金獲獎者團隊)主席。
G20峰會志願工作留影
專注航天科研,突破前沿技術的同時,孫書劍還熱衷於傳播科普。身為知乎大V的他,常常會在平臺上為他人答疑解惑,傳播航空航天相關的知識,還被知乎邀請開設了「現代航天與微小衛星技術」的專欄。不僅如此,他還會以網際網路直播的形式向偏遠地區中學生進行航空航天科普講座,截至目前已涉及9省17所初高級中學,覆蓋學生數超過2500人。
孫書劍在直播科普
孫書劍與俄羅斯太空人謝爾蓋·瓦列魯維奇合影
前行的道路永遠沒有止境,正如我們抬頭仰望的太空,浩瀚無垠,也如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不斷邁向遠方。孫書劍,用自己的努力向中國航天事業表達了90後的態度,並在工作中不斷踐行求是精神,刻上浙大烙印。
「未來我會堅定地從事航天領域的科學研究,對全人類未知領域的探索是一項有意義的使命,而中國航天更是值得我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孫書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