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經過地質學家長期的調查發現,位於我國西部地區的青藏高原湖區在過去四十年中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面積上都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其中湖泊的數量更是在短短40年的時間裡增加了344個,這是怎麼回事呢?
中國幅員遼闊,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地形地勢。由於地勢海拔從西往東是逐漸降低的,因此我國很多河流的源頭都在西部,河流一路向東流來到平原後形成了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湖泊。實際上我國西部和東部存在兩大湖區,分別是青藏高原湖區和長江中下遊湖區,這兩個湖區主要集中了中國所有的大湖。但是從水域面積、湖泊數量或者蓄水量上來看,青藏高原湖區要比長江中下遊湖區更勝一籌。
近些年來我國地質學家綜合分析了我國衛星遙感數據和美國衛星遙感數據,發現青藏高原湖區中的湖泊數量有明顯的增加。上個世紀70年代那裡的湖泊數量在1080個左右,到了2018年湖泊的數量就增加到1424個。經過大約40年的時間湖泊就增多了344個,這讓長江中下遊湖區更加望塵莫及。根據數據統計,湖泊數量增加後青藏高原湖區的總面積從原來的四萬多平方公裡增加到了五萬多平方公裡,比我國最大的內陸湖青海湖還要大兩倍多。
不僅如此,研究人員發現該湖區中一個名為「色林錯」的湖泊增長尤為明顯,如今它的面積比40年前的面積幾乎多了0.5倍左右。鑑於色林錯湖擴張的速度加快,有不少地質專家表示未來它有可能取代色林錯湖成為國內第一大湖泊。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青藏高原湖區發生了湖泊數量增加、個別湖泊面積增加的現象呢?
經過分析後,研究人員認為有以下四種原因:一是青藏高原的冰雪融化後對地面造成侵蝕作用,從而形成了冰蝕窪地;二是青藏高原湖區發生了劇烈的地殼運動,導致地殼斷裂而形成了峽谷或窪地;三是該湖區內發生了較大規模的山體塌陷現象,導致大量山石堆積阻斷了河流的去路從而形成了湖泊;四是降雨增多使得該區域的凍土逐漸融化,從而形成了一些小規模的熱熔湖塘。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揭開了內陸湖普遍存在含鹽度較高的現象的原因。因為青藏高原湖區的大多數湖泊都是內流湖,也就是說一旦河水江水進入湖泊之後就很難再流出來,因此該湖泊無法和外界的水域進行交換。再加上日積月累的湖泊蒸發作用,使得許多湖泊的含鹽度比該區域之外的湖泊都要高。但是研究人員對該湖區的湖水進行過抽樣調查,發現其中的含氧量還不至於很高,不僅如此還可以作為灌溉用水甚至是飲用水。
除了以上原因導致了青藏高原湖區的湖泊數量增加之外,全球氣候變暖也是背後的推手。日益變暖的氣候讓青藏高原許多冰川發生融化,使得該地區的降雨可能性增加,從而導致了湖泊數量和面積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