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板塊活躍震動,數天中已震數十次,核電站被關,專家稱需注意

2020-10-18 科普大世界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全球有近1/4的地震都發生在日本,這是因為日本所在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日本列島就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是亞歐板塊、菲律賓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北美勘察加板塊的交匯之處,板塊之間的碰撞和摩擦活動頻繁,地下巖漿起伏劇烈,當然也就容易發生地震和火山現象。

據人民網等轉載日本廣播協會(NHK)、共同社等媒體的報導,日本當地時間4月26日凌晨至上午9時49分期間,日本關東及東北等多地接連發生地震,包括茨城縣、櫪木縣、群馬縣、埼玉縣、千葉縣等地方均有震感,好在級別都不大,其中震級最高的一次為芮氏4.9級,仍然造成一處核電站停運。

日本地震監測網自當地時間26日凌晨起,就測到日本東海地區就連續發生地震,其中2點22分左右以長野縣中部為震源的芮氏4.9級地震,上午9時49分許,日本茨城縣、櫪木縣、群馬縣、埼玉縣、千葉縣等地發生了芮氏4.8級地震。

而日本氣象部門統計的數據顯示,從4月22日開始,以長野縣中部為震源的小級別地震到28日的一周內接連發生了50多次,為此日本氣象廳也呼籲民眾多注意防範。如此頻繁的小級別地震也引起了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副教授大見士朗的警覺,他呼籲說:「今後若繼續發生同樣程度的地震,需要引起注意」。

日本是一個特別容易發生大級別地震的國家,日本國土部上個月曾召集防災委員會等多個相關部門和相關專家召開應對地震、火山噴發和海嘯的會議,就可能出現的大級別地震、大海嘯和富士山噴發等自然災難作出評估和商討應對措施,並計劃就可能出現的治安災難進行先期的籌備應對,以免災難出現之後難以應付,日本人未雨綢繆的防範措施還是很值得稱道的。

參考資料:

1,《人民日報·海外網》4月26日文章《日本一天內多地地震:一核電站停運 局地5天地震超過40次》

2,《央視新聞》4月27日文章《日本一地6天有感地震超50次 氣象廳:震源較淺 震動可能持續》

相關焦點

  • 日本又將發生地震,專家預測未來將有兩場災難,開始給國民提醒
    日本是一個島國,由於處於板塊之間因此終年地震不斷,當地人對頻發的小地震早已習慣,但是日本海岸近來已多次出現深海生物"皇帶魚"的蹤跡,這一反常現象讓日本人憂心重重,因歷史已多次證實皇帶魚就是"地震魚",只要皇帶魚露面就意味著將會發生大地震。
  • 78萬戶斷電道路塌陷,專家稱日本東北大地震一周內需警惕相同規模餘震.
    對於此次地震,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專門研究地震機制的古村孝志教授認為「從震源的位置和機制來看,這是發生在地球板塊邊界之間的地震,由于震源比較深,所以不用擔心會發生海嘯,但是地震規模很大,在很大範圍內引起了強烈的搖晃。在這個地域,從以前開始地震活動就很活躍,再加上上一次,也就是2011年東北海上的巨大地震的影響至今都還殘留著,今後1周左右需要注意同程度的大規模餘震。
  • 環太平洋地震帶活躍,日本今日突發地震!火山也蠢蠢欲動
    最近,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進入了新的活躍期,給周邊的國家帶來了不少的麻煩,環太平洋地區的萬那杜、墨西哥、菲律賓等國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地震,墨西哥的7.1級大地震還造成了200多人死亡,讓不少人感到非常惶恐。最近,日本又再度發生了一次地震!
  • 日媒體稱日本北海道地震是「板塊邊界型地震」
    日媒體稱日本北海道地震是「板塊邊界型地震」  報導說,26日發生的北海道強烈地震,據認為是在北海道東部海域交匯的兩個板塊碰撞引起的「板塊邊界型地震」。這是以數十年至100年的周期定期發生的地震。今年3月,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預測,這一地區今後30年裡發生芮氏8.1級地震的機率是60%。日本氣象廳認為,這次地震可能屬於定期發生的地震。
  • 日本發出預警,將發生兩場9級以上大地震,專家:想活命只能撤離
    就在安倍政府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日本內閤府又傳來了將發生超級大地震預警。據《日本經濟新聞》21日報導,日本官方預測位於太平洋沿岸的日本海溝附近將會發生9.1級大震,位於千島群島以及日本北海道東側的千島海溝也可能發生9.3級大地震。
  • 日本地震影響其它板塊 東部北美板塊應力或增強
    1891年以來,日本至少記錄有7次8級及以上規模地震,最早的記錄是1446年的8.9級地震。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研究員李海兵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此次發生的大地震位於日本海溝西側的日本東海岸,是由於太平洋板塊沿日本海溝向西俯衝歐亞板塊之下,致使歐亞板塊向東反彈逆衝所致。」  中國地質大學地質構造專家萬天豐教授同意這一觀點。
  • 日本或明年關閉所有核電站 2/3核反應堆已停
    日本討論明年關閉所有核電站 三分之二核反應堆已停,明年最後一個開始檢修,如民眾反對重啟或將全關 日本官員8日表示,核電站周邊社區民眾反對核電站運營,日本國內所有核反應堆可能明年4月前關閉。核電站運營進入低谷3月的地震、海嘯發生後,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物洩漏,出於安全考慮,日本多個核反應堆暫停運營,處於檢修狀態。目前,54座核反應堆中已經有35座停止運轉。核電站運營率降至10年來最低。在目前的政治背景下,它們何時重啟還沒有時間表。核反應堆檢修結束後,須獲得經濟產業省下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批准方能重啟。
  • 日本特大地震成因:板塊擠壓
    江蘇省地震局研究院副院長侯康明如此描述日本本次大地震。  震級定義:8.8級  本次日本地震,震級達到了8.8級,專家認為「比較嚴重」。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高建國稱,「這可以算得上是日本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
  • 日本福島近海發生7.3級強震,沒有海嘯危險
    2021年2月13日,日本東北部福島縣,地震後物品散落一地。
  • 福島核電站爆炸輻射達1557 暫時對青島沒影響
    來自NHK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稱,仙臺市日本東北部最大的超百萬人都市,人口總量約104萬,其中高齡者(65歲以上)比率達到40% 以上,而此次地震中,死者多為這些6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在海嘯來臨中獨居家中,無法與家人聯繫或獲得救援,又缺乏自救能力,只好孤獨死去……     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一號反應堆所在建築物發生爆炸後,該核電站三號反應堆當地時間3月14日11時1分(北京時間10時1
  • 壞事接二連三發生,日本遭到疫情和地震襲擊後,又被俄軍趁火打劫
    然而,就在日本還處於新冠疫情帶來的一系列影響時,又一場重大災難襲擊了日本本土。據最新報導,當地時間26日9時許,日本發生了一場裡氏4.8級的地震,多地有不同程度的震感,據悉此次地震的震中是茨城縣,震源深度大約為70千米。這還不算完,在接下來的幾小時裡,日本又接連發生了數場輕微的地震,並造成附近的一座核電站停止運行。
  • 日本歧阜縣一天地震30多次:居民睡夢中被震醒 聽到巨大轟鳴聲
    歧阜縣飛騨地區連續發生地震(weather news電視臺)【海外網5月19日編譯報導】據日本信越放送報導,當地時間19日凌晨2時至17時,日本歧阜縣飛騨地區已發生超過30次有感地震,最大一起震級芮氏5.3級,震源深度10公裡。
  • 日本還想坑害全球多久?核電站出現41條裂縫,日本政府卻稱沒問題
    然而2011年的一次特大地震,讓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洩漏到空氣的核輻射令周邊幾國人民產生恐慌。但是,日本政府對此似乎並沒有吸取教訓,甚至可以說是毫不在意。核電站驚現41條裂縫此前,有韓國媒體報導稱,日本第一核電站的汙水防洩露保護層出現41條裂縫,對於核電站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患。
  • 地震專家稱太平洋板塊位移不會影響北京
    美國航母戰鬥群抵達俄羅斯宣布將派出軍機專家稱太平洋板塊位移不會影響北京日本警察廳14日宣布,截至當天8時,日本東北部海域11日發生的強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已造成1598人死亡,1720人失蹤。據日本共同社14日報導,重災區宮城縣兩處海岸發現約2000具遺體。
  • 美國專家稱日本地震可能會引發數十次大餘震
    新華網華盛頓3月11日電(記者 任海軍)日本11日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巨大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美國地質勘探局地質學家就此次大地震回答了媒體提問。問:是什麼原因導致此次地震?答:美國地質勘探局認為,此次發生在日本東海岸的東北-關東大地震由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板塊的運動所致。太平洋板塊在日本海溝俯衝入日本下方,並向西侵入歐亞板塊。
  • 日本危險了?專家稱30年內東京正下方大概率發生大地震
    圖源/NHK電視臺海外網12月3日電 據日本NHK新聞報導,日本專家近日表示,日本首都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也就是說,地殼運動導致地殼變形,在東京正下方發生地震的隱患也在不斷加大。
  • 盤點人類歷史上十次超強地震,日本只有兩次,中國次數最多
    阿什哈巴德及其周邊地區幾乎被夷為平地,至今關於這場地震的死亡人數也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一般認為有超過10萬人在這場地震中遇難。但更悲觀的統計認為有60-70萬人死於這場地震。這主要是由於阿什哈巴德的建築抗震性較差,所以才如此造成的大面積傷亡。No 9:日本大地震(2011年)2011年3月11日發生在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的強烈地震。
  • 江蘇如東海域10天2次地震 專家稱非大震前兆
    不過,一位地震專家說,到現在為止「地震雲」都還沒有被地震專家作為地震預報的依據。因為現代氣象科技認為,每一種雲的形成、變化都有符合科學的合理解釋,它們和某種天氣的演變大多有穩定的對應關係。目前,在氣象觀測業務規範中,還沒有關於「地震雲」的雲狀分類。之前,他們曾接到多起有關「地震雲」的報告,都屬於正常的氣象現象,與地震沒有任何關係。
  • 日本海槽現低頻震動,12臺地震儀器下水監控
    在地球上,日本的地震模式已經是數不勝數了,對於日本地震頻繁發生,研究地震的危害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根據日本東京大學科學家研究發現,位於日本的九州東部Hyuga-nada的淺部俯衝板塊邊界發生緩慢運動的低頻震顫。
  • 日本7.4級餘震致3死132傷 核電站繼續注氮作業
    中新網4月8日電 綜合報導,日本宮城縣7日深夜發生的芮氏7.4級強烈餘震,已經造成3人死亡,100多人受傷。  據悉,3名遇難者均為老人。日本警察廳稱,在這次強烈餘震中,東北6縣共有132人不同程度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