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小說家來了

2020-11-01 北青網

陳楸帆演示人工智慧創作

對於小說創作來說,10月27日是不平凡的一天。這一天,首個華語科幻AI人機共創寫作實驗項目《共生紀》正式啟動,這標誌著人工智慧(AI)進入小說寫作領域。

人工智慧已經能寫出一些有表現力的段落

如果你對人工智慧的印象還停留在與人類對弈下棋,或者生成出磕磕絆絆的語句,那麼接下來要講的故事或許會更新你的認識。

10月27日,與《共生紀》項目一同走進大眾視野的,還有一個由大學生研發的AI寫作程序「AI科幻世界」。這一AI寫作程序源於創新工場 DeeCamp 2020人工智慧訓練營中的大學生創新項目「AI科幻世界」。這個團隊的大學生來自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喬治梅森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他們在一個多月的DeeCamp訓練營期間,自主設計研發了AI寫作程序的主要邏輯,開發出了一款有趣的智能寫作工具,並獲得了本屆訓練營的創新賽道冠軍。據創新工場CTO、人工智慧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介紹,該模型基於預訓練技術的超大規模中文生成模型,模型規模與OpenAI的GPT-2 Large相當。

對使用者而言,這一AI寫作程序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便可以生成出小說。譬如輸入寫作風格、故事背景、角色列表等關鍵部分之後,機器便可以自動生成出文本。

經陳楸帆等科幻作家嘗試,「AI科幻世界」已經可以在輸出語法上非常通順,同時擁有一定文學表現能力的段落。例如具有科幻風格的敘事段落:「我覺得自己是一隻被人從墳墓裡面拉出來的兔子。一個聲音叫道:你在這裡幹什麼?我抬起頭,看見一個巨大的,渾身透明的身影,正站在我的頭頂上方。我知道這只是幻覺。因為在這個空間裡,不可能有另外一個人。」(本段由創新工場 AI 文本生成模型自動生成)

這也是《共生紀》項目的背景。有了會寫小說的AI,科幻作家們開啟了一場有創意的實驗,由傳茂文化和創新工場聯手打造的《共生紀》項目,集結了國內11位新銳作家。在未來的兩個月時間裡,人類作家與AI算法將圍繞環保、人機關係、性別、文化多樣性等主題,協同創作多篇科幻文學故事。

最近10年AI真正有了深度學習能力

近年來,人工智慧在文藝創作領域不斷展現創作力。2017年5月19日,微軟小冰推出的原創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正式與大眾見面,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100%由人工智慧創造的詩集。

此後,人工智慧不斷在新聞摘要、電視劇劇本、兒童故事創作等文本創作領域有卓越發展。這一次,《共生紀》項目又讓大家認識了來自創新工場的人工智慧小說家。

從技術的角度,王詠剛對AI創作歷程升級有著不同的解讀方式。「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的AI仍處於嬰兒期時,人類在試圖去教AI做事,而不讓AI解決東西;最近的10年裡,AI真正有了深度學習的能力,不管是在繪畫、音樂還是文本生成領域,AI有了自我學習的能力,人工智慧可以把學習的模型或者規律應用在創作空間裡面去。」王詠剛告訴記者。在他看來,今天《共生紀》所使用的預訓練技術的超大規模中文生成模型,具有類似作業系統或開發平臺的特點,開發者將在未來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共同創造後著作權是繞不開的話題

談及「共生」,陳楸帆表示,人機共創實驗使用更多的數據、更智能的算法,但目標並不是寫出更好的作品,「人機共創的目的是打破邊界,展開對話,實現人與機器的動態交互,讓思想碰撞與流動」。陳楸帆說:「AI人機共創不僅僅是文字型創作,接下來會是圖像、音樂等更多可感可觸的藝術形式,帶來全感觀、沉浸式、多維度的創作體驗。我們想通過一個實驗,一場遊戲,一次觀念上的冒險,以想像力為信仰,以對話為方法,打破所有的邊界與原有的知識藩籬,追尋生命、宇宙與美的意義。」

人工智慧與人類共同創造的環節,有科技的理性,也有文藝的浪漫,不過也仍有許多需要磨合的地方,比如著作權就是繞不開的話題,「今天作品的著作權人和AI之間是一個什麼關係?法學界是沒有任何清晰的界定的。」王詠剛說,在實際執行層面,他的建議是在著作權歸屬上也進行聲明。「因為一部分是人類創作,一部分內容是AI的作品,只要人類創作者不要去聲明這裡面所有的文字都是由我創作的就可以。」

文/本報記者 張知依 統籌/劉江華

相關焦點

  • 和機器人談戀愛,小說家早就這麼想了
    事實上,關於人與機器人之間的微妙情緒,並不是科技飛速發展當下才火熱的話題,除了電影,古今中外的小說家早已暢想過各種「人機戀」……在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希臘,就已然誕生了類似「人機戀」的故事——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非常擅長雕塑
  • 對談|人工智慧來了,翻譯們會失業嗎?
    人工智慧的高速發展,是否會帶來譯者的「失業」?5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旗下圖書品牌「甲骨文」主辦,在杭州單向空間舉辦的第二屆譯想論壇「翻譯與我們的時代」上,科幻作家寶樹、資深媒體人劉剛、北京新譯科技人工智慧語言專家劉勁松展開對談,探討人工智慧將如何影響翻譯和未來社會。
  • 「人工智慧」從何處來?|追問人工智慧
    它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本文通過對人工智慧起源的梳理,將人類各大文明從人-物關係、人-神關係、人-人關係和人-環境關係等多種可能視角進行特色解讀。並指出在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很可能是「人機融合智能」,人的智慧與機器的智能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更有力的、更具支撐性的「人—機—環境交互系統」。人工智慧創立至今,已經度過了60餘載。
  • 人工智慧機器人將讓你失業之六:文字工作者或將全部失業
    人工智慧機器人將讓你失業之六:文字工作者或將全部失業  美國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的預言:「2045年左右,人工智慧將來到一個『奇點』,跨越這個臨界點,人工智慧將超越人類智慧,人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與機器的關係。」
  • 人工智慧前景如何?聽聽這些巨頭們怎麼說!
    這兩天科技界最熱鬧的事莫過於人工智慧大會的召開了。在這場盛會中,科技領域巨頭雲集,對現在人們最關心的一些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雖然這些巨頭們之間對未來的一些科技有些分歧,但是無不表示未來的科技將會給人們帶來更方便更舒適的生活。
  • 盤點世界十大科幻小說家,你都認識嗎?
    亞瑟·查理斯·克拉克阿瑟·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其科幻作品多以科學為依據,小說裡的許多預測都已成現實。尤其是他的衛星通訊的描寫,與實際發展驚人的一致,地球同步衛星軌道因此命名為「克拉克軌道」。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克拉克於2008年3月19日在斯裡蘭卡辭世,享壽90歲。
  • 《刺殺小說家》將於2月12日大年初一登陸全國IMAX影院
    作為全球極少數入選「IMAX特製拍攝」項目的影片之一,《刺殺小說家》將帶來更壯觀震撼的IMAX觀影體驗,其中包括全片超過一個小時的內容將以IMAX特殊畫幅呈現,為觀眾展現出一個絢麗多彩的全新東方異世界。該片今日還發布了一款IMAX獨家海報。
  • 世界十大最著名科幻小說家,中國劉慈欣第九
    1、儒勒·凡爾納 ,代表作:《奇異的旅行》系列儒勒·凡爾納,19世紀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誌文章。
  •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人工智慧
    面對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種種衝擊,上世紀50年代美國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機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對我們依然有借鑑意義。這三大定律是: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到人受傷害而袖手旁觀;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機器人應保護自身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歸根結底,人是智能行為的總開關。人工智慧的開發者應該始終把對社會負責的原則,放在對技術進步的渴望之上。
  • 刺殺小說家全員磕CP,楊冪磕「師傅和白龍馬」,于和偉最冷門
    《刺殺小說家》是一部超現實意識流小說改編的電影之前發布預告的時候,展現了「凡人弒神」的故事主線,就讓很多網友都已經是炸裂般的狀態,特背期待這部影片的上映。這部劇主要是雷佳音、楊冪、董子健、于和偉、郭京飛、佟麗婭等主演的一部電影。
  • 《刺殺小說家》特效總監:這次比《流浪地球》難很多很多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近日,將於2月12日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刺殺小說家》在北京開了一場茶話會,導演路陽、主演雷佳音、楊冪、董子健、于和偉坐在一起,本是想敘敘舊,但坐定後就開啟了互懟模式。大家不按套路出牌,不斷挖坑,讓全場笑成一片,仿佛一個喜劇片的活動現場。
  • 世界公認的3大科幻小說家,他們的作品大家都看過嗎?
    科幻小說是一種起源於近代西方的文學體裁,在全球有著非常廣泛的讀者,歷史至今也誕生了不少優秀的科幻小說家,我國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劉慈欣。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公認的3大科幻小說家,他們的科幻小說大家都有看過吧?
  • 「人工智慧」60年 機器智能臨近「奇點時刻」
    以數據科學為基礎的人工智慧,代表著信息技術向信息科學的質的飛躍,第一次將信息技術發展到信息科學的高度。    如果說智慧的本質是「容易地應對變易」,那麼人工智慧是將理性與感性結合起來,像人類那樣容易地應對「變易」。人工智慧60年的發展,一直在探索「容易地應對變易」的具體方法。上世紀50年代的傳統人工智慧過於迷信理性算法。
  • 人工智慧利用神經網絡來控制機器
    人工智慧利用神經網絡來控制機器,或者是人工智慧根據預定的規則來控制機器.人工智慧可以用於搜索,診斷,預測,監控和機器人等諸多方面.人工智慧為人類提供了創造性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不僅能創造出改變,同時還能控制它們.世界對於人工智慧抱有非常樂觀的態度,因為它們讓人類工作變得更加高效.然而,智能的出現時間還很短暫,遠沒有到大眾普遍接受的階段.那麼,人工智慧未來的發展方向到底是什麼
  • 2017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日裔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
    中新網10月5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5日下午1時,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日裔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榮獲該獎項。
  • 馭靈師:小說家平胸蜻蜓和漫畫家王小明齊上陣,努力培養肌肉酷男
    《馭靈師》自從王小明帶著平胸蜻蜓來到西部議會後,就不幹正事,以至於一個小說家一個漫畫家齊上陣,順帶還培養出了一枚肌肉帥哥。大家好,這裡是咖喱味動漫!這次進入西部議會,帶上了平胸蜻蜓,她卻成了小說家,還真是一板一眼的。這次的故事確實讓兩位主角無聊,所以在看戲的同時,又有了其他愛好。平胸蜻蜓開始當小說家了,王小明開始玩人偶了。小編本以為王小明這次只有使靈的身體,會幹點別的事情,沒想到還是操控人類身體幹他的老本行,而且是一個套路。帶著翅膀,完虐一群貴族小子。
  • 雷蒙德·錢德勒:騎士、酒鬼和黑色小說家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雷蒙德·錢德勒:騎士、酒鬼和黑色小說家雷蒙德·錢德勒騎士、酒鬼和黑色小說家文/康慨 發於2020.4.13總第943期《中國新聞周刊》作為錢德勒的後輩同行,美國偵探小說家安德魯·克拉萬認為,美國文化往往在知識分子不在的地方發展得最好。犯罪小說就是這樣一個領域。但知識分子註定會發現馬洛。
  • 浙大人工智慧大咖直播來了!
    本報告主要圍繞人工智慧起源、人工智慧發展、人工智慧人才培養和對社會及經濟生活的深刻影響展開介紹。寫給高考學子的話對人工智慧知識進行專業化學習要具有「知其意,悟其理,守其則,踐其行」的意識。浙江大學一貫重視人工智慧教學工作,在1978年設立計算機系之初,何志均先生即開始招收人工智慧方向研究生(原浙江大學校長潘雲鶴院士即是1978年考入浙江大學,成為浙江大學首批攻讀人工智慧方向的研究生)。
  • 人工智慧時代來了,我們都失業了嗎?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必須懂得計算機知識,心理學和哲學。人工智慧時代來了,肯定一些職業都會面臨挑戰,但相應也會出現一些新興的職業,比如快遞員,外賣員,這些以前都沒有的,直接大家都知道農業是第一產業,工業是第二產業,服務業是第三產業,在不久的將來,也許會出現第四產業,甚至第五產業那到底是什麼呢?在不久將來會是什麼樣子,我們會無法預料。
  • 日本推理小說家島田庄司稱《少年包青天》抄襲自己的代表作
    日本推理小說家島田庄司稱《少年包青天》抄襲自己的代表作 澎湃新聞記者 鄭詩亮 2016-08-31 12:20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