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宇航金屬材料研究所製造世界最大迴轉窯(12000t/d)ZA303合金襯瓦

2021-01-08 水泥人網

    5月6日,泰國著名的TPI  POLENE PUBLIC CO.,LTD.公司總裁顧問 LEE FU YUNG 先生一行三人訪問瀋陽宇航金屬材料研究所。LEE FU YUNG先生此行的任務是代表公司總裁來親自驗收日產12000噸的大型水泥迴轉窯(φ5.6×82M)託輪襯瓦。LEE FU YUNG先生的身體不是太好,可以說帶病來中國驗收產品,由此足見泰國TPI  POLENE PUBLIC CO.,LTD.公司對這個項目的重視。據悉,日產12000噸水泥熟料的迴轉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迴轉窯,項目由德國公司設計,多家歐洲企業參與競標。瀋陽宇航金屬材料研究所憑藉為拉法基、海德堡、豪西蒙等國際水泥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實力,戰勝歐洲競爭對手。

瀋陽宇航金屬材料研究所為能夠戰勝競爭對手,承擔這個項目為國家增光感到自豪和驕傲,但同時也感到巨大的壓力。經過努力,瀋陽宇航金屬材料研究所依靠長期的技術經驗積累和持續改進,很好的完成了泰國12000T/D迴轉窯託輪襯瓦的鑄造和加工。該批大瓦共計24件,採用世界著名的ZA303合金材料製造,經過化學成分、力學性能、零件尺寸、表面粗糙度、超聲波探傷、X-ray檢驗等全方位的逐件檢查,全部符合圖紙、合同、德國技術規範的要求,泰國客人LEE FU YUNG先生很滿意。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盧柯:先進材料助推製造升級
    「我們的產業發展,尤其是產業轉型,給材料研究創造了很多機會,我覺得這個機會太難得了,當今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像中國這樣,產業發展對新材料有如此的需求。」中國科學院瀋陽金屬研究所所長盧柯說。    他認為,製造業的發展,一方面要靠信息化來推進工業化,改造傳統產業;另一方面要依靠先進材料。
  • 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孫明月,榮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瀋陽廣電記者:秦懿】中國科學院近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20年度5項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6位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瀋陽金屬研究所的孫明月研究員,榮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孫明月研究員及其團隊突破了大鍛件「以大制大」的思路局限,在國際上率先提出金屬構築成形思想。
  • 200萬t球團迴轉窯中耐火材料的作用、失效原因以及長壽化改進措施
    相比於傳統的高爐煉鐵,200萬t球團鏈篦機-迴轉密工藝製造的氧化球團有更高的品味和強度、以及更均勻的粒度,因此,在我國的現代鋼鐵生產中,百萬噸級的球團鏈篦機-迴轉窯設備逐漸受到學者與工作人員的重視。由於我國磁鐵礦存量逐漸減少,使用赤鐵礦作為原材料在鏈篦機-迴轉窯生產線上生產球團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 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推進材料素化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
    5月24日,《科學》周刊發表了由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盧柯院士、李秀豔研究員撰寫的論文。該文以通過晶界調控實現材料素化為基本主線,闡述了材料素化原理及該團隊在推動材料素化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新進展。長期以來,工程合金材料的性能提升往往依賴於合金化來實現。
  • 鋁矽碳化矽耐火材料在水泥迴轉窯上的應用及問題
    鋁矽碳化矽耐火材料在水泥迴轉窯中的應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隨著國內水泥工業的不斷發展,新型幹法水泥窯生產規模迅速擴大,迴轉窯生產越來越趨於大型化,3200t、5000t和5000t以上的迴轉窯越來越普遍,窯徑加大,窯速加快,這都給窯用耐火材料帶來了越來越苛刻的要求。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製出可溶水鋁合金材料
    中新網瀋陽5月17日電 (記者朱明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17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研製出可在純水中溶解的鋁合金材料,打破了中國此前一直依賴進口的局面。水力壓裂是應用在一定條件下油氣田的增效開採技術,海外石油公司研發出了可溶解的壓裂材料,目前全球採用該技術開採的油井達數十萬口。據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研究人員利用細化合金晶粒、提高鋁液質量等途徑改善合金塑性,採用淬火和時效工藝調控合金的綜合性能,製備出滿足工況需求的鋁合金材料。
  • 輕金屬合金材料加工與製備學術會議將於2018年1月在福州召開
    >李周演講方向:噴射沉積7055鋁合金的坯錠組織及熱加工行為 ;4、中國科學院瀋陽金屬研究所 研究員/博導 楊院生 演講方向:新型高強鎂合金研發與應用;5、山東省科學院 研究員周吉學演講方向:電動客車鎂合金輕量化技術研發;
  • 中鋁鄭州有色金屬研究院金屬材料所/鄭州輕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誠聘英才
    中鋁鄭州有色金屬研究院金屬材料研究所鄭州輕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為完成萬米海試的潛水器建造載人艙球殼
    人民網瀋陽11月29日電 (王斯文)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勝利返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團隊採用自主發明的Ti62A鈦合金新材料,為「奮鬥者」號建造了世界最大、搭載人數最多的潛水器載人艙球殼。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發訃告悼念師昌緒 設立弔唁廳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於2014年11月11日上午9點起在北區學術報告廳設立弔唁廳,供社會各界人士和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職工前來弔唁。師昌緒先生致力於材料科學研究,在高溫合金、合金鋼、金屬腐蝕與防護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主持研製出多項國家急需的戰略材料及部件,豐富和發展了凝固理論、相變理論、性能評價方法;引領和推動了我國納米科學技術、碳纖維、金屬腐蝕與防護、生物醫用材料、鎂合金等學科的快速發展;造就和培育了大批材料與工程科學的傑出人才;就我國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新材料研究等重點科技領域發展向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多項重要建議
  • 幾種特殊的合金材料
    合金雖說是一個化學名詞,但是作為常識,很多人也都不陌生,大多數人至少也都知道不鏽鋼。一般來說,合金的熔點要比組成它的任何金屬都低,而硬度卻比組成它的各種金屬都大。合金作為一大類材料,它遠比我們認識的豐富多彩。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幾種特殊的合金材料,充分感受一下人類的聰明智慧在科技發展的重要作用。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專家稱:已研製出利用體溫發電的新材料
    新華社瀋陽2月9日電(記者王瑩)據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向記者介紹:這家研究所研製出能夠利用體溫發電的新材料。研究團隊預計,未來5年,這種新材料就可以實現商業化,為藍牙耳機、健康監測器、手錶、智能手環等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
  • ...殼「鈦」強大|載人艙|奮鬥者|焊接|鈦合金|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供圖新華社瀋陽11月29日電(記者王瑩 高爽)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勝利返航。值得一提的是,其可搭載3人的載人艙球殼,是目前世界最大、搭載人數最多的潛水器載人艙球殼。載人艙作為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核心關鍵部件,是人類進入萬米深海的硬體保障和安全屏障。
  • 科學家設計出超導氫金屬合金材料
    美國卡內基研究所的科學家25日表示,他們設計出了3種高密度的氫與金屬合金材料的計算機模型,並發現在一定的壓力和溫度下,這些合金出現了超導性。他們的研究成果為人們利用世界上含量豐富的氫元素提供了新途徑。相關報告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上。   長期以來,物理學家一直在試圖了解能否將地球含量豐富的氫元素轉變成金屬,甚至成為超導體。他們推測,在適當的壓力和溫度條件下,氫能夠與金屬結合成為氫金屬合金材料。然而,這在實驗中是難以實現的。  所謂超導現象,指當物質被冷卻到一定的溫度時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
  • 金屬雷射增材製造技術發展研究
    應用企業關注自身產品的製造質量和生產成本,作為技術發展的主體和最大受益者,由其來整合材料、工藝、設備、驗證、標準研究和人員培訓,可以更加高效地推動LAM 產業的發展。例如,美國 GE 公司 LAM 產業應用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主要歸因於產業鏈整合策略,收購了製造質量控制公司和增材製造設備公司以加強 LAM 產業鏈條的完整性;產品製造利用了遍布全球的 300 多臺工業級製造設備。
  • 靖遠縣15crmog合金板銷售電話【東鋼金屬材料】
    靖遠縣15crmog合金板銷售電話【東鋼金屬材料】鈦的優秀耐蝕性及傑出的比強度,使鈦板比別的傳統金屬材料製造的產品更薄,換熱效果非常好,TC4鈦合金是現在運用廣泛的鈦合金之一,它的強度高,耐蝕性好。
  • 3D列印金屬材料之鎳基合金和鈷鉻合金
    今天為你帶來的知識分享是鎳基合金和鈷鉻合金。鎳基合金是一種優異的航天材料,鈷鉻合金是一種理想的人體植入物材料。其中鎳基合金材料尤其適用於SLM成型技術,在ExOne的3DP(粘合劑噴射成型)技術中也有廣泛應用。鎳基合金(Nickel base alloy)是指在650~1000℃高溫下有較高的強度與一定的抗氧化腐蝕能力等綜合性能的一類合金。
  • 《材料研究快報》:高熵合金過渡金屬助力製造全新超導體
    《材料研究快報》:高熵合金過渡金屬助力製造全新超導體  CHEN • 2021-01-12 17:29:27 來源:前瞻網 E768G0
  • Fraunhofer IKTS開發多材料噴射3D列印技術,可製造陶瓷、金屬等材料
    德國Fraunhofer 陶瓷技術與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 IKTS)開發了一種多材料噴射3D列印系統(Multi Material Jetting,MMJ)。MMJ 3D列印技術目前一次最多可列印四種不同的材料,包括金屬、陶瓷這樣的高性能材料。
  • 首屆「師昌緒先進材料論壇」在瀋陽舉行
    新華網瀋陽11月24日電(記者王瑩)首屆「師昌緒先進材料論壇」近日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舉行,隨後在東北大學舉行了分論壇。  據介紹,本次論壇設置一個主論壇和八個分論壇,聚焦「高溫結構材料」「輕質高強材料」「材料表面工程」「材料製備與加工」等材料領域科技創新方向,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討我國裝備製造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發展需求和前景。包括10位院士在內的300餘位國內材料及製造領域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出席主論壇,1000餘人參加了分論壇,圍繞我國高技術領域關鍵材料的創新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