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探測到星周盤的偏振發射,推斷出了原行星盤的溫度結構!

2020-10-18 博科園

偏振光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因為光的散射或反射會導致其兩個分量中的一個優先被吸收。例如,地球上的大部分陽光由於在大氣中的散射而優先偏振(這有助於使偏振太陽鏡有效)。來自天體物理源的電磁輻射也可能是極化的,這通常是因為由局部磁場相互對準的細長塵埃顆粒的散射。這些場被認為在控制星際氣雲的形狀和運動方面起著重要,甚至是主導的作用,而且極難直接測量。

觀測塵埃顆粒的偏振為探測磁場提供了一種獨特方法。年輕星體周圍圓盤中排列的顆粒產生的偏振輻射,對於研究行星如何在這些圓盤中發展和演化的天文學家特別感興趣。極化發射不僅可以揭示存在的磁場細節,而且(取決於顆粒形狀和性質)還可以揭示盤環境的其他結構特徵,例如各向異性恆星輻射的存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望遠鏡(ALMA)現在成功地探測到了一些年輕星際圓盤的偏振發射。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天文學家伊恩·史蒂芬斯(Ian Stephens)是一個使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望遠鏡(ALMA)觀測多波長這種發射強度的團隊成員,其研究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研究的結論是,磁場過程不太可能是唯一起作用的機制,而且他們證明,與簡單的磁場模型相比,穿過圓盤的溫度梯度,可以改變排列的塵埃顆粒的極化發射,以更緊密地複製觀測數據。

科學家們對圓盤中的偏振塵埃排放進行了分析,發現當從側面觀察圓盤時,溫度梯度對偏振的影響最大,研究用詳細的模型驗證了這個結論。由於溫度梯度會受到盤吸積的影響,這些偏振結果也為探測盤吸積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例如,吸積加熱可以改變偏振相對於盤的角度。年輕恆星周圍原行星盤(圓盤)中排列顆粒的極化連續發射可以用來探測磁場、輻射各向異性或塵埃和氣體之間的漂移。

但這取決於非球形顆粒是磁排列、輻射排列還是機械排列。研究表明,它也可以用來探測另一個關鍵的圓盤屬性(溫度梯度)沿著光學厚度的視線,與顆粒取向機制無關。研究人員首先用一個簡單的一維板模型解析地說明了這項技術,給出了一個近似公式,該公式將偏振分數與相對於τ=1表面光學厚度τ的溫度梯度聯繫起來。然後用有吸積加熱和無吸積加熱的恆星輻照圓盤模型對公式進行了驗證。

使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望遠鏡(ALMA)塵埃極化數據的許多0類和I類圓盤說明了該技術的前景和挑戰,包括星系NGC 1333 IRAS4A1、IRAS 16293B、BHB 07-11、L1527、HH 212和HH 111。特別地,研究發現穿過高傾角圓盤近側的視線與穿過遠側視線的溫度梯度方向不同,這可能導致近側的偏振方向與遠側的偏振方向正交,而HH111圓盤可能就是這種情況。研究通過塵埃偏振探測圓盤溫度梯度的技術可以補充其他方法,特別是那些使用分子線的方法。

博科園|研究/來自: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

參考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DOI: 10.1093/mnras/staa542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停滯40年,軟X射線偏振探測窗口重啟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5月11日電 (金鳳 通訊員李婧)由於技術困難停滯了40多年的天文軟X射線偏振探測窗口重新開啟。11日,清華大學天文系教授馮驊課題組與合作者在《自然·天文》雜誌發表封面文章。
  • 半個世紀等待後,這支清華團隊重啟天文軟X射線偏振探測窗口
    2018年10月29日,清華大學主導的空間天文項目「極光計劃」發射升空。同年12月18日,極光計劃的探測器開啟高壓投入運行,成功探測到了空間X射線。作為一門觀測驅動的科學,天文學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新的觀測方法和手段。清華大學天文系及工物系馮驊教授研究團隊十年磨一劍,成功通過立方星發射並運行近半個世紀以來第一個專門的空間軟X射線偏振探測器。
  • 半個世紀等待後,這支清華團隊重啟天文軟X射線偏振探測窗口
    同年12月18日,極光計劃的探測器開啟高壓投入運行,成功探測到了空間X射線。作為一門觀測驅動的科學,天文學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新的觀測方法和手段。清華大學天文系及工物系馮驊教授研究團隊十年磨一劍,成功通過立方星發射並運行近半個世紀以來第一個專門的空間軟X射線偏振探測器。這也是工物系過去10年發展高能天體物理、推動學科交叉的結果。
  • 「極光計劃」時隔40多年重啟天文軟X射線偏振探測窗口
    其配備的X射線偏振探測器在衛星上經過1年的觀測,探測到來自蟹狀星雲及脈衝星(中子星的一種)的軟X射線偏振信號,並首次發現了脈衝星自轉突變和恢復過程中X射線偏振信號的變化。這一探測結果也標誌著由於技術困難停滯了40多年的天文軟X射線偏振探測窗口重新開啟。《自然·天文》雜誌最新一期北京時間11日晚間發表了這一成果。
  • 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原初引力波 為宇宙暴漲遺蹟
    新聞背景  北京時間17日,美國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宣布,架設在南極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探測器BICEP2捕捉到了宇宙暴漲時期遺留下來的最重要的遺蹟:宇宙原初引力波。  這是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以來,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的引力波信號。從而首次在引力強場中檢驗了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
  • 停滯40多年後,清華團隊利用微小衛星重啟天文軟X射線偏振探測
    《自然·天文》雜誌封面5月15日,《自然·天文》雜誌更新了封面,這一期的內容報導了清華大學主導的空間天文項目「極光計劃」的最新成果:「極光計劃」配備的X射線偏振探測器在衛星上經過1年的觀測,探測到來自蟹狀星雲及脈衝星(中子星的一種)的軟X射線偏振信號,並首次發現了脈衝星自轉突變和恢復過程中
  • 新發現:三恆星系統的奇特原行星盤
    科學家認為原行星盤可能被恆星的引力拉斷了,或者是盤中誕生了一顆新行星。新發現的原行星盤隸屬於編號為GW Orionis的三恆星系統,它位於獵戶座,距離地球約1,312光年。研究小組發現這三顆恆星不在同一平面上繞行,但是它們彼此之間以及相對於原行星盤的位置都有偏差。
  • 清華團隊探測到來自蟹狀星雲信號
    堅持不懈地探測,終於結出碩果——馮驊團隊成功探測到「來自蟹狀星雲及脈衝星的軟X射線偏振信號」,一個停滯了40餘年的天文觀測新窗口,在中國科學家的帶領下成功重啟。這對師生的目標很明確,要做出一款能滿足空間應用需求的長壽命、高性能X射線偏振探測器。根據他們的設想,在一個火柴盒大小的傳感器中,X射線通過鈹窗進入,與探測氣體發生光電效應產生光電子,之後,通過測量光電子穿過氣體留下的二維徑跡,即可推斷出X射線的偏振信息。原理雖然明晰,但實踐頗為周折。
  • 清華「極光計劃」實現天體軟X射線偏振測量
    這是清華大學主導的首個空間天文項目,經過一年觀測,項目配備的X射線偏振探測器捕捉到來自蟹狀星雲及脈衝星的軟X射線偏振信號,首次發現了脈衝星自轉突變和恢復過程中X射線偏振信號的變化,說明在此過程中脈衝星磁場發生了變化。該研究實現了歷史上第二次天體軟X射線偏振測量,成果作為封面文章,昨日登上《自然·天文》封面。
  • 天宮二號完成高精度伽馬射線暴偏振探測
    天宮二號完成高精度伽馬射線暴偏振探測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消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5日透露,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伽馬暴偏振探測儀(簡稱「天極」望遠鏡)已完成伽馬射線暴瞬時輻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測,實現預定科學目標
  • 發現脈衝星新天體物理現象,清華項目成果登上《自然·天文》
    1年的觀測,探測到來自蟹狀星雲及脈衝星(中子星的一種)的軟X射線偏振信號,並首次發現了脈衝星自轉突變和恢復過程中X射線偏振信號的變化,說明在此過程中脈衝星磁場發生了變化。馮驊教授團隊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使得探測器封好之後5-10年性能都不會改變。「空間天文是一個系統工程,哪一個環節出問題,整個項目都會失敗,這也是空間天文項目的難度所在。」馮驊說。
  • 成像光譜偏振技術
    在徵求光學、光學工程、成像光譜技術、偏振探測、高光譜遙感等領域專家、教授、學者、科研人員和研究生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本書的內容和初稿,並在實踐中對其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初步形成了具有改革新意,適合科研人員使用和研究生教學的體系和內容,適合科研人員從事科學研究、適合研究生的教育與教學,在實踐中獲得了好的效果,受到專家和相關學者的一致認可與普遍好評。
  • 啟航,探索極端宇宙專題六---探索極端宇宙: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臺
    在中子星中,由於強引力的存在,物質會被壓縮到極高的核密度,這時候強相互作用開始起作用。所以,中子星是研究極端情況下物態方程的天然實驗室。【作者註:物態方程主要描述的是溫度、壓強、密度之間的關係】我們在下圖3 中展示了中子星對應的、以及地球實驗室中能達到的物態參數範圍。
  • 不同偏振角擺動的重複快速射電暴FRB 180301
    兩種可能從FRB產生極相干發射的機制為中子星磁層或遠離中心能源的相對論激波。詳細的偏振觀測可能有助於人們理解發射機制。但是,現有的FRB偏振數據令人困惑,因為它們顯示了許多偏振特性,包括某些中繼器在每次爆發期間的恆定偏振角或在其他一些明顯的一次性事件中的可變偏振角。
  • 今清華團隊領銜,實現史上第二次天體X射線偏振測量
    在研究中,清華大學天文系教授馮驊課題組與合作者通過發射小衛星,成功運行了近半個世紀以來第一個專門的空間軟 X 射線偏振探測器。並且,在經過以 「年」 為單位的長期觀測後,X 射線偏振探測器探測到來自蟹狀星雲及脈衝星的信號,並首次發現了脈衝星自轉突變和恢復過程中 X 射線偏振信號的變化,說明在此過程中脈衝星磁場發生了變化。
  • 歐洲天文臺發布金牛座及其原行星盤高清圖像
    這顆類似太陽的恆星位於金牛座中,距離地球大約450光年。ALMA在這個恆星系統中發現前所未見的特徵,包括多個同心圓環,相互之間被邊界清晰的環縫隔開。這些結構表明,在這顆相當年輕的恆星周圍,行星形成過程已經在順利進行了。
  • 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新恆星「金牛座HL」及其原行星盤高清圖(組圖)
    最終,這些物質會構成一個薄薄的原行星盤(英文為protoplanetary disc。觀察者網注),小行星和行星就在其中形成。 這次,天文學家拍到了迄今最清晰的行星形成景象。 這些結構表明,在這顆相當年輕的恆星周圍,行星形成過程已經在順利進行了。
  • 具有偏振分束功能的894nm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
    為滿足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在微型原子鐘、軍事通信等領域的應用,優化雷射器的結構參數來改善腔模位置以及在頂層集成光柵改善出光信號的光場分布就變得尤為重要。基於增益腔模失諧技術以及光柵優異的光束會聚、偏振分束功能,提出一種基於非周期性亞波長光柵的894 nm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利用光柵的偏振分束功能,可使器件輸出埠的消光大於30 dB。
  • 具有偏振分束功能的894nm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
    為滿足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在微型原子鐘、軍事通信等領域的應用,優化雷射器的結構參數來改善腔模位置以及在頂層集成光柵改善出光信號的光場分布就變得尤為重要。基於增益腔模失諧技術以及光柵優異的光束會聚、偏振分束功能,提出一種基於非周期性亞波長光柵的894 nm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利用光柵的偏振分束功能,可使器件輸出埠的消光大於30 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