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天文臺發布金牛座及其原行星盤高清圖像

2021-02-15 NASA愛好者

天文學家在測試和檢驗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ALMA)新的高解析度性能的時候,在一顆新生恆星周圍拍到了迄今最清晰的行星形成景象。

這張革命性的新影像,揭示了金牛座HL周圍行星形成盤的驚人細節。這顆類似太陽的恆星位於金牛座中,距離地球大約450光年。

ALMA在這個恆星系統中發現前所未見的特徵,包括多個同心圓環,相互之間被邊界清晰的環縫隔開。

這些結構表明,在這顆相當年輕的恆星周圍,行星形成過程已經在順利進行了。

ALMA副主管斯圖亞特·科德(Stuartt Corder)說:「這些特徵幾乎是年輕的行星狀天體在物質盤中成型所帶來的必然結果。這讓人相當驚訝,因為金牛座HL的年齡還不到100萬年,沒有人預料到這麼年輕的恆星會擁有這麼大的行星類天體,能夠產生出我們在這張影像中看到的這些結構。」

天文學家認為,所有恆星都是氣體塵埃雲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縮而形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恆星周圍的塵埃顆粒會粘連在一起,聚集形成砂粒、卵石,以及巨大的石塊。最終,這些物質會構成一個薄薄的原行星盤,小行星和行星就在其中形成。

一旦這些行星類天體獲得了足夠大的質量,它們就會反過來重塑原行星盤的結構。它們會掃清軌道附近的碎屑,把塵埃和氣體驅趕到越來越窄的區域之中,從而在原行星盤中形成環帶和環隙。

ALMA拍到的這幅最新影像,展示了細膩到驚人的細節,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有關行星形成的影像。

如此清晰的影像,過去只在計算機模擬和藝術家的畫筆下出現過。

ALMA履行了當初建造它的承諾,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證明我們的宇宙跟理論上的推演極為吻合。

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臺長託尼·比斯利(Tony Beasley)說:「這個新的觀測結果出人意料,為行星形成過程提供了難以置信的影像。想理解我們自己的太陽系如何演化成現在這樣,並了解行星在宇宙各個角落又如何形成,這樣的清晰度是至關重要的。」

在可見光波段,金牛座HL隱藏在厚厚的一個塵埃氣體包層的後面。好在ALMA觀測的電磁波波長要比可見光長得多,因此它有能力看穿擋在前面的塵埃,研究這個雲團核心處正在發生的物理過程。

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克麗絲特爾·布羅根(Crystal Brogan)說:「這確實是這一波段迄今見過的最不尋常的影像。它展示出來的細節如此細膩,甚至比許多可見光圖像更讓人印象深刻。我們能夠看到行星正在誕生的場景,這一事實不僅將幫助我們理解其他恆星周圍行星如何形成,還將幫助我們理解太陽系自身的起源。」

相關焦點

  • 歐洲天文臺發布金牛座及原行星盤圖像(高清)
    >
  • 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新恆星「金牛座HL」及其原行星盤高清圖(組圖)
    最終,這些物質會構成一個薄薄的原行星盤(英文為protoplanetary disc。觀察者網注),小行星和行星就在其中形成。 這次,天文學家拍到了迄今最清晰的行星形成景象。據國際在線今日(11月7日)消息,歐洲南方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於11月6日發布一組照片,是天文學家在測試和檢驗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大型射電望遠鏡陣列,詳細解釋見後。觀察者網注)新的高解析度性能的時候拍到的。
  • 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行星狀星雲圖像
    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行星狀星雲圖像>/1) "← →"翻頁 當地時間7月30日,歐洲南方天文臺
  • 獨家專訪歐洲南方天文臺:視覺中國對黑洞圖像沒有任何權利
    對黑洞的首次觀測及其首張照片的發布,卻引發了了另一場好奇心事件的發生:到底誰才擁有首張黑洞照片的版權?誰有擁有其使用權?這張照片又是如何對外授權和分發的?, 不得再創作;第四,相同方式共享(Share Alike,簡寫為SA):允許修改原作品,但必須使用相同的許可證發布。
  • 新發現:三恆星系統的奇特原行星盤
    三恆星系統及周圍原行星盤的觀測圖片。利用超大大望遠鏡(VLT)和阿塔卡馬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罕見的圍繞三恆星系統的原行星盤。科學家認為原行星盤可能被恆星的引力拉斷了,或者是盤中誕生了一顆新行星。新發現的原行星盤隸屬於編號為GW Orionis的三恆星系統,它位於獵戶座,距離地球約1,312光年。
  • 幾張高清大圖帶你一起簡單的了解下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望遠鏡
    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智利的設施融合成一張的想像景觀這幅拼貼畫展示了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智利的拉西亞和莫納克亞山的設施,並將其合併為一個虛構的景觀。左邊可以看到即將推出的極大望遠鏡,它裝有巨大的39米主鏡;歐洲南方天文臺的8.2米單位的甚大望遠鏡位於中間;阿塔卡瑪毫米/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的66個高精度天線有幾個在右側,以及即將推出的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的天線。
  • 天文學家算出金牛座「行星胎盤」質量
    新華社南京10月15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行星科學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基於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天線陣(ALMA)觀測數據,精確測算出金牛座一處「行星胎盤」——LkCa 15原行星盤的質量,並給出原行星盤中氣體和塵埃的分布規律。
  • 科學網—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紅外圖像解密螺旋星雲
    Emerson/Cambridge Astronomical Survey Unit 本報訊 對寶瓶星座的螺旋星雲拍攝的一幅新的紅外圖像讓人們看清了這種神秘的天體結構。 歐洲南方天文臺日前在線發布了由位於智利北部的4.1米的VISTA望遠鏡拍攝的圖像,它展示了由氫氣構成的太陽系般大小的團狀及絲狀結構。 這些被稱為慧星結的特徵——因為它們通常都會直指那些遠離星雲中心的恆星——很難在可見光下被發現。 螺旋星系的主環大約有2光年寬,相當於太陽到最近恆星距離的一半。
  • 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安裝的新工具捕捉到遙遠星團的壯麗圖像
    據外媒BGR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定期用各種望遠鏡拍攝外太空中的天體,但歐洲南方天文臺也有觀察工具。
  • 新的圖像以驚人的螢光細節揭示了行星的構成
    這項新研究背後的科學家團隊利用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ESO)觀測了距離地球數百光年的原行星盤。他們將從甚大望遠鏡天文臺(VLTO)的四臺望遠鏡收集到的光與一種叫做紅外幹涉術的技術結合了起來。 所有的細節都發揮了作用,這些圖像為行星形成的過程提供了線索。 研究小組在圖像中發現了兩個原行星盤之間的一些不規則現象。
  • 全球最大太陽望遠鏡發布最「高清」太陽照片
    (原標題:全球最大太陽望遠鏡發布最「高清」太陽照片:翻滾的等離子體)
  • 紫金山天文臺:北金牛座流星雨「接棒」夜幕「許願精靈」
    中新網南京11月13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3日消息,北金牛座流星雨即日起迎來極大。如果天氣晴好,公眾或許可以幸運地「遇到」美麗且明亮的「火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優雅地划過夜空。金牛座流星雨有南金牛座流星雨、北金牛座流星雨之分,他們也是流星雨界著名的「雙胞胎」。南、北金牛座流星雨的活躍期很長,從9月下旬一直持續到11月下旬,由於輻射點赤緯較高,因此它們也被稱為貫穿北半球秋天的流星雨。自10月南金牛座流星雨迎來極大後,北金牛座流星雨於當天「接棒」夜幕中的「許願精靈」。
  • 歐洲南方天文臺捕捉到行星誕生跡象 (1/1)
    歐洲南方天文臺捕捉到行星誕生跡象1) "← →"翻頁 2020年5月20日訊,歐洲南方天文臺
  • 歐洲南方天文臺再次明確黑洞照版權:向全人類開放
    然而,在歐洲南方天文臺(The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簡稱ESO)發布該圖片後不久,視覺中國將該圖片列為版權圖片,稱商用需要付費,引發網友熱議。多家媒體聯繫客服,工作人員明確表示,該圖片授權自「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南都記者查詢歐洲南方天文臺網站,該網在發布黑洞圖片時對使用問題作出說明稱,「歡迎所有媒體採用和發布該該黑洞圖片。」
  • 原行星盤引力和磁性的同時模擬或揭示損失的角動量
    原行星盤引力和磁性的同時模擬。從圍繞太陽旋轉的巨大氣體和塵埃圓盤出發,地球和太陽系的其他七顆行星曾經與它們的衛星一起發展。科學家們認為,近幾十年來發現的數千顆太陽系外行星肯定也發生了同樣的情況。為了獲得更多的洞察力,天體物理學家使用計算機模擬來研究行星從這樣的原始行星盤形成時的工作過程,例如行星質量的增長以及其磁場的形成。
  • 宇宙高清大圖來了
    1月1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北京-亞利桑那巡天(BASS)團隊和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國際合作項目團隊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該宇宙二維天圖覆蓋了兩萬平方度的天空,約佔全天球面積的一半,容納了10萬億數碼像素,包含了20億天體。
  • 科學家發布迄今為止最「高清」太陽照片:像流動的黃金
    Inouye太陽望遠鏡(DKIST),拍下了迄今為止太陽表面最高清的圖片,為科學家們提供了重要的細節。高清圖像裡,太陽仿佛是流動的黃金,展現出太陽作為等離子體複雜的結構,呈現出細胞狀的結構。DKIST捕捉到的細節精確至30公裡(18英裡)寬,每個「細胞」都相當於德克薩斯州那麼大。為人類認識太陽和預測太陽活動,提供了更進一步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