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新恆星「金牛座HL」及其原行星盤高清圖(組圖)

2020-12-06 觀察者網

行星正在「孕育」,天文學家看到了。

行星是形成在恆星周圍的。先說這顆恆星——比較年輕,有多年輕呢?不到100萬年。這顆恆星位於金牛座,天文學家稱之為金牛座HL(HL Tauri),與地球的距離約450光年。450光年是什麼概念呢?約是地球-太陽距離的3000萬倍(地球距太陽約為1.5億千米,如果非用千米來計算,拿3000萬乘1.5億千米就好了,將得到一個不知道多少個零的結果——小編突然明白了「天文數字」這詞的來源)。

金牛座HL

天文學家認為,所有恆星都是氣體塵埃雲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縮而形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恆星周圍的塵埃顆粒會粘連在一起,聚集形成砂粒、卵石,以及巨大的石塊。最終,這些物質會構成一個薄薄的原行星盤(英文為protoplanetary disc。觀察者網注),小行星和行星就在其中形成。

這次,天文學家拍到了迄今最清晰的行星形成景象。據國際在線今日(11月7日)消息,歐洲南方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於11月6日發布一組照片,是天文學家在測試和檢驗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大型射電望遠鏡陣列,詳細解釋見後。觀察者網注)新的高解析度性能的時候拍到的。

金牛座HL

行星形成正在順利進行

這張革命性的新影像,揭示了金牛座HL周圍行星形成盤的驚人細節。這顆類似太陽的恆星位於金牛座中,距離地球大約450光年。

ALMA在這個恆星系統中發現前所未見的特徵,包括多個同心圓環,相互之間被邊界清晰的環縫隔開。

這些結構表明,在這顆相當年輕的恆星周圍,行星形成過程已經在順利進行了。

金牛座HL

ALMA副主管斯圖亞特·科德(Stuartt Corder)說:「這些特徵幾乎是年輕的行星狀天體在物質盤中成型所帶來的必然結果。這讓人相當驚訝,因為金牛座HL的年齡還不到100萬年,沒有人預料到這麼年輕的恆星會擁有這麼大的行星類天體,能夠產生出我們在這張影像中看到的這些結構。」

一旦這些行星類天體獲得了足夠大的質量,它們就會反過來重塑原行星盤的結構。它們會掃清軌道附近的碎屑,把塵埃和氣體驅趕到越來越窄的區域之中,從而在原行星盤中形成環帶和環隙。

ALMA拍到的這幅最新影像,展示了細膩到驚人的細節,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有關行星形成的影像。

太陽系與該星的原行星盤對比

證實人類的理論推演

如此清晰的影像,過去只在計算機模擬和藝術家的畫筆下出現過。

ALMA履行了當初建造它的承諾,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證明我們的宇宙跟理論上的推演極為吻合。

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臺長託尼·比斯利(Tony Beasley)說:「這個新的觀測結果出人意料,為行星形成過程提供了難以置信的影像。想理解我們自己的太陽系如何演化成現在這樣,並了解行星在宇宙各個角落又如何形成,這樣的清晰度是至關重要的。」

這張圖很美,但只是藝術家的想像,並非ALMA所拍攝

在可見光波段,金牛座HL隱藏在厚厚的一個塵埃氣體包層的後面。好在ALMA觀測的電磁波波長要比可見光長得多,因此它有能力看穿擋在前面的塵埃,研究這個雲團核心處正在發生的物理過程。

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克麗絲特爾·布羅根(Crystal Brogan)說:「這確實是這一波段迄今見過的最不尋常的影像。它展示出來的細節如此細膩,甚至比許多可見光圖像更讓人印象深刻。我們能夠看到行星正在誕生的場景,這一事實不僅將幫助我們理解其他恆星周圍行星如何形成,還將幫助我們理解太陽系自身的起源。」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縮寫為ALMA)是多個國家、地區的研究機構合作建造的一臺大型射電望遠鏡陣列,由66臺口徑為12米的拋物面天線組成,捕捉毫米波和亞毫米波,解析度可達0.01角秒為研究宇宙中分子氣體、大爆炸輻射以及星際塵埃提供更精確數據。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位於智利北部查南託高原阿塔卡瑪沙漠的拉諾德查南託天文臺,海拔5059米,距離智利著名古蹟聖佩德羅阿塔卡瑪約40公裡,距離海港城市安託法加斯塔約275公裡。是地球上氣候最乾燥的地區之一,海拔高,非常適合毫米波天文觀測。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最初計劃由歐洲南天天文臺出資50%,美國和加拿大共同出資50%建造,後來陸續有多個國家和地區機構加入。目前參與者有歐洲南天天文臺、西班牙、加拿大國家研究理事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的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日本國立天文臺、臺灣中央研究院等。建造和操作工作由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和歐洲南天天文臺共同負責。耗資超過10億美元,它是最昂貴的運作中的陸基望遠鏡。

該計劃的設計工作在1998年5月開始,於2002年完成。2003年2月,歐洲南天天文臺與美國和加拿大籤署了協議,2005年10月在智利動土興建。2013年3月13日該列陣已開始運作。

相關焦點

  • 歐洲天文臺發布金牛座及其原行星盤高清圖像
    天文學家在測試和檢驗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ALMA)新的高解析度性能的時候,在一顆新生恆星周圍拍到了迄今最清晰的行星形成景象。這顆類似太陽的恆星位於金牛座中,距離地球大約450光年。ALMA在這個恆星系統中發現前所未見的特徵,包括多個同心圓環,相互之間被邊界清晰的環縫隔開。這些結構表明,在這顆相當年輕的恆星周圍,行星形成過程已經在順利進行了。
  • 歐洲天文臺發布金牛座及原行星盤圖像(高清)
    >
  • 新發現:三恆星系統的奇特原行星盤
    三恆星系統及周圍原行星盤的觀測圖片。利用超大大望遠鏡(VLT)和阿塔卡馬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罕見的圍繞三恆星系統的原行星盤。科學家認為原行星盤可能被恆星的引力拉斷了,或者是盤中誕生了一顆新行星。新發現的原行星盤隸屬於編號為GW Orionis的三恆星系統,它位於獵戶座,距離地球約1,312光年。
  • 幾張高清大圖帶你一起簡單的了解下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望遠鏡
    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智利的設施融合成一張的想像景觀這幅拼貼畫展示了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智利的拉西亞和莫納克亞山的設施,並將其合併為一個虛構的景觀。左邊可以看到即將推出的極大望遠鏡,它裝有巨大的39米主鏡;歐洲南方天文臺的8.2米單位的甚大望遠鏡位於中間;阿塔卡瑪毫米/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的66個高精度天線有幾個在右側,以及即將推出的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的天線。
  • 恆星間引力會讓行星盤錯位
    但並不是所有恆星系統都是如此,尤其是圍繞多顆恆星形成的行星盤。9月4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在觀測獵戶座GW星系時,發現該星系擁有一個變形、錯位的行星盤。  獵戶座GW星系擁有3顆恆星,研究人員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等對該星系進行了長達11年的觀測,發現3顆恆星不在同一平面上運行,這就導致了其行星盤並不平坦,而是彎曲的,且從行星盤內部(靠近3顆恆星)剝離出與行星盤錯位的環。研究人員認為,3顆恆星相互衝突的引力破壞了行星盤,且觀測到的內圈環形狀與數值模擬結果相匹配,更加印證了這一猜想。
  • 歐洲南方天文臺發現銀河系中心的古老恆星
    天文學家們凝視著銀河系的中心,發現了關於我們銀河系引人注目的新線索。
  • 恆星間引力會讓行星盤錯位
    但並不是所有恆星系統都是如此,尤其是圍繞多顆恆星形成的行星盤。9月4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在觀測獵戶座GW星系時,發現該星系擁有一個變形、錯位的行星盤。獵戶座GW星系擁有3顆恆星,研究人員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等對該星系進行了長達11年的觀測,發現3顆恆星不在同一平面上運行,這就導致了其行星盤並不平坦,而是彎曲的,且從行星盤內部(靠近3顆恆星)剝離出與行星盤錯位的環。
  • 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拍攝到「詭異」的骷髏星雲
    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智利的甚大望遠鏡凝視太空,發現了一個「骷髏」星雲。骷髏星雲,更正式的名稱是NGC 246,藏在距離1600光年左右的鯨魚座(Cetus)中。這個骷髏星雲的新視圖突出了它的氫(紅色)和氧(淺藍色)含量。這些氣體似乎在發光。歐洲南方天文臺在周五的一份聲明中說:「這個星雲 『是由一顆類太陽恆星在年老時排出其外層,留下其裸露的核心--白矮星--在NGC 246的最中心可以看到的兩顆恆星之一形成的』。」這兩顆恆星並不孤單。
  • 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安裝的新工具捕捉到遙遠星團的壯麗圖像
    據外媒BGR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定期用各種望遠鏡拍攝外太空中的天體,但歐洲南方天文臺也有觀察工具。
  • 科學網—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紅外圖像解密螺旋星雲
    Emerson/Cambridge Astronomical Survey Unit 本報訊 對寶瓶星座的螺旋星雲拍攝的一幅新的紅外圖像讓人們看清了這種神秘的天體結構。 歐洲南方天文臺日前在線發布了由位於智利北部的4.1米的VISTA望遠鏡拍攝的圖像,它展示了由氫氣構成的太陽系般大小的團狀及絲狀結構。 這些被稱為慧星結的特徵——因為它們通常都會直指那些遠離星雲中心的恆星——很難在可見光下被發現。 螺旋星系的主環大約有2光年寬,相當於太陽到最近恆星距離的一半。
  • 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行星狀星雲圖像
    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行星狀星雲圖像>/1) "← →"翻頁 當地時間7月30日,歐洲南方天文臺
  • 獨家專訪歐洲南方天文臺:視覺中國對黑洞圖像沒有任何權利
    對黑洞的首次觀測及其首張照片的發布,卻引發了了另一場好奇心事件的發生:到底誰才擁有首張黑洞照片的版權?誰有擁有其使用權?這張照片又是如何對外授權和分發的?得到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授權使用該黑洞照片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新聞處公共信息官員特納(Calum Turner)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視覺中國與黑洞照片版權的事件,已經引起了他的注意,「視覺中國對於南方天文臺所有的該圖像沒有任何權利,」且該圖像可以從南方天文臺的相關網站下載並自由使用。黑洞照片版權是誰的?
  • 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了一張迄今為止像素值最高的星雲圖片
    這些明亮區域的主要成份是以氣態存在的氫元素,它們在明亮的新生恆星強光作用下熠熠生輝。鄰近這些熾熱的新生恆星質量在太陽的10倍左右,它們大多仍被包裹在孕育它們的星雲中。但當它們產生的強烈紫外線遭遇到星雲中的氫原子後,氫原子會被電離,隨後發出特定波長的光。因此這些雲霧狀的、因氫原子(或其它原子)電離而發光的大型天體被稱為發射星雲。
  • 哈勃望遠鏡拍到獵戶座星雲孕育30個嬰兒恆星系統
    哈勃在獵戶座星雲發現嬰兒恆星系統北京時間12月17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乍一看上去,這些圖片似乎是一幅幅美麗的水彩畫,實際上,它們展示的是獵戶座星雲孕育的30個嬰兒恆星系統。這些令人吃驚的圖片是美國宇航局與歐洲航天局負責操控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哈勃」是繞地球軌道運行的一個高敏度觀測設備,也是唯一一架能夠在可見光條件下拍攝擁有如此細節圖片的望遠鏡。    在將照相機對準距地球1500光年的恆星託兒所—— 獵戶座星雲之後,「哈勃」發現了一些小圓塊繞新誕生的恆星運行,說明年輕的恆星系統正在形成之中。
  • 歐洲南方天文臺捕捉到行星誕生(圖)
    日前,歐洲南方天文臺以驚人的方式拍攝到行星新生兒的誕生,它在智利的超大望遠鏡(VLT)捕獲了第一張PDS 70恆星周圍新生兒行星圖像。由德國海德堡馬克斯普朗克天文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領導的一個小組利用VLT的行星定位球儀來定位並拍攝了宇宙寶寶的肖像。圖片來源:歐洲南方天文臺     這顆行星是圖像中心右側的亮點。
  • 世界上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在獵戶座星雲中,拍攝到行星誕生地!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天文學家使用世界上最強大之一的兩個射電望遠鏡,在獵戶座星雲中非常年輕的恆星周圍拍攝了300多張原行星盤的圖像。這些圖像揭示了行星的誕生地和恆星形成最早階段的新細節。
  • 天文臺拍攝到形似「龍蝦」的恆星照片(圖)
    天文臺拍攝到形似「龍蝦」的恆星照片(圖)  【科技訊】12月19日消息,歐洲南方天文臺VISTA紅外巡天望遠鏡拍攝到了炙熱氣體雲和卷鬚般塵埃圍繞熾熱年輕恆星的壯觀景象。這張紅外線圖顯示了被稱為NGC6357的恆星託兒所令人驚訝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