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學期我在期末考試考了一道有關ATP產量的計算題目,其中考到一種代謝物就是草醯乙酸。很可惜,絕大多數同學算錯了(圖1)。這些同學是這麼計算的:就是讓它(1分子草醯乙酸)直接從三羧酸循環第一步反應開始,只到最後一步反應離開,先後有4步脫氫反應,產生3NADH+1FADH2,它們進入呼吸鏈可以產生3X2.5+1X1.5=9,再加上其中有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還產生1個ATP或GTP,所以共產生10個ATP。有人肯定會問,這為什麼不對啊?
圖1. 一位學生答題的截屏
你先仔細想想,按照這樣的方式計算,草醯乙酸真的被完全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了嗎?顯然沒有!事實上,這樣計算出來的是進入循環的1個乙醯輔酶A被完全氧化產生的ATP的量。那如何計算出1分子草醯乙酸完全氧化產生多少ATP呢?
實際上,我們可以這麼做:首先讓它先離開三羧酸循環,進入糖異生(以丙酮酸為原料)的第二步反應,這樣它可以轉變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但這會消耗1個GTP,相當於1個ATP,然後再讓它進入糖酵解的最後一步反應,這樣又產生了1個ATP,同時它轉變成了丙酮酸。這兩步加在一起等於沒有ATP的消耗。因此,原來的問題就轉化成丙酮酸完全氧化分解可以產生多少ATP的問題。
圖2. 草醯乙酸的化學結構
在這裡大家可以這麼理解,草醯乙酸和丙酮酸的差別僅僅是前者比後者多了一個完全氧化的碳,它以羧基的形式存在(圖2),這個羧基只能以脫羧基的方式離開,雖然也會釋放出能量,但只會變成熱能,所以草醯乙酸在體內完全氧化分解產生的ATP數目應該與丙酮酸一樣,就是把丙酮酸轉變成乙醯輔酶A考慮進去,也就是比乙醯輔酶A多產生了一個NADH,即產生的ATP數目比乙醯輔酶A多產生2.5,即共產生12.5個ATP。
最後留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草醯乙酸換成α-酮戊二酸,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