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最美九月天,龍泉綻放科技夢。2019年9月3日太行深山裡的校園燃起了「科技之火」,河北保定師範附屬學校阜平縣龍泉關分校的孩子們新學期開學第一課暨科技體驗嘉年華活動如火如荼。
亮點一:嘉年華展示玩不停
瞧——學校小廣場上,學生正展示暑假在家利用廢舊材料進行的科技製作。
嚯——機器人區域最熱鬧。玩中學,科學知識竟是這樣有魅力,孩子們自製的各種功能的小機器人成為科技節的「主角」:鄭志國製作的模擬風力發電器運用勢能與動能的轉換原理,通過鉛塊下降使齒輪組轉動從而使風車轉動。劉特給大家展示他的可以換檔的模擬F1賽車。樂高動力組是劉子豪給同學們運用電機使齒輪組,扳動開關彈出小車向前走。萌萌的寵物狗是王風用EV3套裝拼裝的,模擬真實小狗的習性,叫聲、抬腿、下蹲等動作。趙旋的四足行走機器人用抽象的四足來表現動物運動,看著「四足行走」笨拙地前進同學們響起一片掌聲。於景輝和劉帥正在指揮足球機器人模擬運動員踢足球,機器人的輪子當作運動員的腿,輪子上面有一個足球發射器,它可以發射和拾取足球。崔亞璐利用齒輪轉動和連杆結構的原理製作了電動狗。馬海鵬和馬玲雁運用多個傳感器組裝的陀螺男孩,它利用內置陀螺儀傳感器偵測角度實現它的自平衡,超聲波傳感器檢測前方的距離,顏色傳感器通過底座的四種顏色進行控制。馬玲雁運用齒輪加速結構和垂直傳動結構組成的掃地車更簡潔實用。
看——航空航天區域,學生們用廢舊紙張製作的紙火箭,帶著夢想帶著希冀直上雲霄,李華萱和同學們假期跟著保師附校教育集團創客空間王邵鵬老師學習了各種飛行器的製作與調試,小小航模專家們針對飛機飛行軌跡可以很快進行精準調試,王少飛的橡筋動力撲翼飛機像只華麗的鳥盤旋滑翔。顧倬禕的橡筋動力直升機輕盈升空,弟弟陳泳旭的橡筋動力模型飛機比姐姐陳曉雨的飛得遠,顧立偉、博俊慧等十幾名學生用A4廢紙、飲料瓶等材料製作的紙火箭,「嗖嗖」地直上雲霄。
同學們展的熱火朝天,家長代表們看的眼花繚亂,用手機記錄著精彩瞬間,心在稱讚,手在點讚!這些都是學校「龍泉之愛」課程體系中科技創新模塊的展示。2017年4月阜平縣龍泉關學校加入保師附校教育集團,由集團派駐執行校長楊俊芳對學校進行文化重塑、課程建構,給這所山區新建寄宿制學校賦予了「愛」的靈魂。全人國家課程、個性精彩課程、愛滿龍泉課程三級課程形成課程群。全人國家基礎課程模塊中除了國家設定的基礎課程外,還增加了拓展課程、網際網路+課程、主題探究課程、科技創新課程等,這次的科技節就是對科技創新課程的全體體驗,「5+3+3」的三級課程體系為孩子們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土壤。集團董事長王淑英總校長也到活動現場觀摩了科技節活動,為孩子們加油點讚。
龍泉關科技創新課程還得到了中科科行教育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中科宏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愛心企業給山裡娃娃提供了近距離觸摸科技的機會,15項科技體驗觀察製作項目,啟動學生多重感官,接觸觸摸有趣科學現象下的科學原理,在科技實驗的體驗中找到科學的影子。
亮點二——嘉年華創意嗨翻天
哇——運動場上為孩子們準備的科技饕餮盛宴,觀摩人造雲朵:由氦氣通過特殊的發泡裝置產生無數個足夠小的氦氣泡泡,組合成各種形狀的人造雲朵,由於氦氣比空氣輕,所以人造雲朵可以輕鬆飛向天空中,愛心形的夢幻般的雲朵在山區蔚藍的天空中形成了壯觀的畫面,引來孩子們的歡呼!隨著泡泡不斷破裂、揮發最終消失在天空中。諸葛連弩是三國時期蜀國的諸葛亮製作了一種連弩,又被稱作元戎弩,一次能發射十支箭,火力很強,中國的科技自古就很先進,男孩子們體驗發射,不由得心生自豪。微型生物標本館展示昆蟲、貝殼的標本和化石標本,輔導老師還詳細地介紹了生物標本的製作。孩子們欣賞精美綺麗的生物標本,驚嘆製作精細的昆蟲標本,還看到了各種貝類標本和罕見的化石標本。不同的項目體驗點人頭簇動,山裡娃娃們第一次見到神奇的 3D列印筆,好奇不溼的沙子的奧秘,隱形墨水、眼疾手快、液體彩虹、測慌儀、火線衝擊、釘子疊羅漢,猜拳機器人、大力士駝鳥蛋……所有的體驗都快樂,手持任務卡的孩子們完成所有項目的蓋章,收穫滿滿。
亮點三——嘉年華講座腦洞開
下午,中科院的科學家陳賀能教授給大家帶來《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講座,通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讓我們感悟到科技的力量,他告訴孩子們一定要為自己說的話找到感受到科學的魅力,為孩子們播種下愛科學學科學的種子。
陳教授是核物理專家,1963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原子核工程專業,高級工程師。曾在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任教,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科學儀器研製中心做研究,在荷蘭FOM原子分子物理硏究所研究帶電粒子在電場和磁場裡的運動,計算並預測其空間運動軌跡:提出並論證了一種新型的離子質量分析器;並與荷蘭學者一道設計了一個專門測定高空中大氣汙染情況的質譜分析儀器。回國後調往中國科學院,曾任新技術開發局項目主任、高技術發展局副總工程師,並奉調派往香港工作十多年,還參與了雷射技術應用項目的研發。現任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員。
在課堂中,他從雜交水稻到彩色棉花的發明,從旋轉式的房子到3D列印蓋房,從太陽能汽車、裝螺旋槳的汽車到撕不破的石頭紙。陳教授詳細介紹了科學在人們衣、食、住、行、用中的種種妙用,激發起同學們不斷去探究科學、熱衷於發明和創作的熱情。
陳教授利用自己在科研一線工作中積累的豐富知識,既貼近生活,又很自然地向孩子們介紹了當今最前沿的科學技術,不著痕跡地對孩子們進行了認真學習、熱爰科學的教育。臺上臺下互動頻繁,還有很多現場提問,孩子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現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通過科學嘉年華的活動,孩子們體驗科學、觸摸科學、走近科學,培養興趣,種植夢想,用科學家的求實、求真、創新、探索的科學精神激勵大家學習的動力。立志用科技改變家鄉的面貌,用科技建設未來的龍泉關小鎮,科技點燃的山裡娃娃小小的夢想,也將點燃中國的復興夢想。
此外,校園小記者活動組織委員會也為本屆科技節注入了愛心公益元素,組委會將無償資助該校六名同學,培養成為優秀的校園小記者,希望通過他們的聲音及文字將山區裡孩子們的夢想藉助校園小記者融媒體平臺傳播出去,呼籲更多社會團體、公益組織參與到美麗鄉村校園建設的隊伍中來。
來源:校園小記者聯盟 版權歸原作者
編輯:阜廣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