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火箭男孩」:夢想是可以點燃的

2020-08-17 光明網

近日,一條學生自製固體火箭成功發射的視頻在B站上火了。這則視頻的作者、火箭的設計者名叫劉上,就讀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航空航天工程專業,剛結束大一的所有課程。視頻中所有步驟都由他自主完成,其中涉及的專業知識之多,令網友們大呼「真是專業大神」!1999年美國上映了一部由前NASA工程師Homer Hickman的自傳《火箭小子》改編的電影,名為《十月的天空》。該電影講述了一群男孩,因心懷航天夢,在不被家長看好,條件十分簡陋的情況下,自製火箭,並獲得大獎的故事。相比美國的「火箭小子」,我們中國的「火箭男孩」起點更低,難度更大。

事實上,製作可以升空的火箭並非買幾塊材料拼接起來那麼簡單。據了解,劉上用了近半年的時間,才完成了設計、製造、測試等一系列過程。且完成代碼編寫、電路焊接等工作則需要長期的經驗累積。要知道在《十月的天空》中,美國男孩們還有一個完整的團隊,而陪伴劉上的僅有白澔烔、劉奕兵等幾名愛好者。

在B站的那段8分17秒的視頻裡,我們既看到了用軟體精準繪製的設計模型,還看到了用磚石搭建的簡陋測試平臺。而每一幀每一秒,都凝聚了少年們的「工匠精神」,無怪乎彈幕中處處高喊「牛批」!在火箭點燃的轟鳴聲裡,我們亦清晰的感受到:夢想是可以點燃的!夢想可以推動最簡單的火箭超越宇宙第一加速度!

回想起我國的航天事業,正是有一群年輕、肯幹、不畏孤寂的科研工作者,在艱苦卓絕的環境默默奮鬥,中華民族的航天夢才得以實現。當航天夢走進校園,走進我們00後年輕一輩群體當中,熾熱的烈焰總能找到熱血的傳遞者,因為我們追逐的是人類數千年發展史中最質樸最遠大的夢想。

很多人說,我們要向航天工程中的科研工作者學習。可實際上,我們也要向這些追逐夢想的青年人學習。學習他們不畏困難、不畏挫折、不畏冷漠與嘲諷,敢於追逐自己的愛好,並投入自己所有的青春。追逐夢想從沒有年齡、家庭、學識、身份的限制,只要肯學肯幹總能贏得自己的一片天。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借用媒體評價《火箭小子》的一段話:「告訴孩子們,只要奮鬥不息,終會實現夢想。」只要中國青年奮鬥不息,中國的強國夢也終將實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大一學生成功發射自製火箭:肯學肯幹總能贏得「一片天」
    (8月17日《中國青年報》)1999年美國上映了一部由前NASA工程師Homer Hickman的自傳《火箭小子》改編的電影,名為《十月的天空》。該電影講述了一群男孩,因心懷航天夢,在不被家長看好,條件十分簡陋的情況下,自製火箭,並獲得大獎的故事。相比美國的「火箭小子」,我們中國的「火箭男孩」起點更低,難度更大。製作可以升空的火箭並非買幾塊材料拼接起來那麼簡單。
  • 科技點燃阜平山裡娃娃的夢想
    劉特給大家展示他的可以換檔的模擬F1賽車。樂高動力組是劉子豪給同學們運用電機使齒輪組,扳動開關彈出小車向前走。萌萌的寵物狗是王風用EV3套裝拼裝的,模擬真實小狗的習性,叫聲、抬腿、下蹲等動作。趙旋的四足行走機器人用抽象的四足來表現動物運動,看著「四足行走」笨拙地前進同學們響起一片掌聲。
  • 滿天的星空激發、成就了,他的太空航天夢想
    故事的發生地西維吉尼亞,小鎮的人們聚焦在一起觀看從夜空划過天際的衛星,很多人都在仰望天空,看到一飛而過衛星不但在天空留下了美麗的痕跡,也點燃了這個火箭小子霍納心中的夢想。為了心中的夢想就是主題,雖然劇情沒有那麼驚心動魄的情節,但是霍納的專注讓人感動。特別是得到了莉蕾老師的全身心的引導和教育鼓舞,霍納意識到,努力讓自己可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於是面對任何難題,他都勇敢地克服了。
  • 歡迎搭乘夢想遨遊太空火箭
    在中國航天50周年之際,直上青穹,助力武漢重啟。 @所有人,發出您心底的願望與美好的祝福,可以是您對於家人的祝福,幸福生活的願望;也可以是飽含著對武漢英雄城市的感激與期待;感謝各地醫護人員爭分奪秒與疫情賽跑
  • 航天點燃夢想,文昌燃燒激情
    ,文昌這座以前默默無聞的城市,成了新的旅行目的地,有人說它就像中國的卡納維拉爾角,航天發射成了一塊旅遊的金字招牌。 我們又驅車來到淇水灣海邊,彩霞滿天,濤聲陣陣,這裡也可以遠眺發射塔,踏著沙灘看火箭穿入雲間是非常浪漫的享受。
  • 馬斯克成世界新首富:他用三個詞教孩子點燃內心的夢想火箭
    (2018年,SpaceX 首個重型獵鷹火箭發射現場) 這是目前人類現役的火箭中 運載能力最強的一款, 給每一個以他為榜樣的青少年; 更給敢讓孩子做自己、 希望從小點燃孩子夢想火箭的 開明父母。
  • 中國是火箭的故鄉-火箭的歷史
    因此,飛機不能在沒有空氣的地方飛行,而火箭在沒有空氣的地方也能飛行。火箭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一。公元969年,中國已經發明了火藥(火藥是在唐朝發明的)。北宋軍官嶽義方、馮繼升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以火藥為動力的飛行兵器--火箭。這種火箭由箭身和藥筒組成。
  • 首次點燃火箭引擎!火星殖民計劃,埃隆·馬斯克能走多遠?
    太空技術探索公司(Space X公司)最新的星際飛船原型機已經首次點燃引擎,可能為不久的將來的試飛鋪平道路。2020年5月5日,太空技術探索公司的SN4星際飛船的原型機在德克薩斯州南部進行了短暫的靜態點火試驗,點燃了其單個「猛禽」發動機。這次成功的試驗是這位億萬富翁企業家快速的第二個重大裡程碑:他的女友——歌手格裡姆斯,生下了這對夫婦的兒子。
  • 首次點燃火箭引擎!火星殖民計劃,埃隆·馬斯克能走多遠?
    2020年5月5日,太空技術探索公司的SN4星際飛船的原型機在德克薩斯州南部進行了短暫的靜態點火試驗,點燃了其單個「猛禽」發動機。藉助後視鏡中的靜態火焰,太空技術探索公司可以開始為SN4的下一個重要時刻做準備:無人試飛。馬斯克表示:這次試飛將會讓該飛行器達到大約500英尺(150米)的高度。
  • 火箭引擎已經點燃,試飛即將開始,星際飛船何時發射?
    太空技術探索公司(Space X公司)最新的星際飛船原型機已經首次點燃引擎,可能為不久的將來的試飛鋪平道路。2020年5月5日,太空技術探索公司的SN4星際飛船的原型機在德克薩斯州南部進行了短暫的靜態點火試驗,點燃了其單個「猛禽」發動機。
  • 為何火箭愛好者偏愛內華達?這裡可以發射自製火箭
    自1991年以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就已批准的黎波裡火箭協會(Tripoli Rocketry Association)在該活動期間向至多150千米的高空發射火箭。這是少數幾次可以安全合法發射高海拔火箭的盛會,所以每年有100到200名火箭愛好者聚集在此,測試他們的新發明。的黎波裡火箭協會稱這裡是「因安全和法律限制而不應公開飛行的項目場所」。
  • 「夢想代言人」馬斯克,真是在為夢想造火箭嗎?
    不久前,馬斯克的載人飛船「龍」成功上天,市場上又興起了一股子「馬斯克夢想說」。「夢想代言人」馬斯克堅持造火箭,真的只是為了完成兒時夢想嗎?從2011年太空梭開始,美國就徹底失去了依靠本國火箭和飛船,把人送入太空的能力。到目前為止,美國都是在依靠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壟斷的言外之意,自然就是高價啦。俄羅斯的船票價一路水漲船高,達到八千萬美元一張,僅9年時間,美國光這一項費用就花了近40億。
  • 她在這所小學點燃了孩子的航天夢想|關注
    劉洋,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員,全國婦聯兼職副主席、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2010年5月,劉洋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12年6月與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共同執行了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成為我國首位飛上太空的女航天員;2012年10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頒發「三級航天功勳獎章」。
  • 聯盟火箭發射進步MS-15飛船——這火箭居然使用柴火點燃的?
    而助推火箭燃燒完畢後與火箭分離,向四面飛出,也被稱為「科羅廖夫十字」。一級和助推器密密麻麻的噴口聯盟火箭的尾部噴口密密麻麻,從圖片可以看到,每個助推器上有4個大噴口,2個小噴口,芯級有4個大噴口,4個小噴口。
  • 小男孩喜歡的小火箭手工製作,快來和孩子一起玩吧!
    夢想自己有一天可以飛到外太空去,看看外星球,想當一個太空人,這是很多小男孩都會有的夢想,他們也會很喜歡火箭,下面是一些小火箭的製作方法,爸爸媽媽快來和孩子一起動手製作吧~火箭手工製作一:捲紙筒小火箭材料準備:捲紙筒、白色紙、橙色紙、黃色紙、剪刀、膠水、鉛筆製作步驟:第一步:在橙色卡紙上畫出一個圓,要比捲紙筒的口大一些,然後捲起來,變成一個圓錐形的,作為火箭的頭;第二步:給捲紙筒粘貼上白色紙,然後將橙色的圓錐形粘貼在捲紙筒上;
  • 火箭2.0時代重大更新,人類最遠大的夢想
    俄羅斯莫斯科康坦斯丁·齊奧爾科夫斯基紀念碑住在俄羅斯鄉下的年輕男孩拿到這本書,他對小說的內容非常認真,對他來說,第一顆太空飛行夢想的種子就是由儒勒·凡爾納的幻想小說播下的,他就是康坦斯丁·齊奧爾科夫斯基。
  • 讓「中華龍」重新點燃留守兒童夢想
    自「衡陽市百千萬藝術童伴一一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實施以來,該校校長易智勇又點燃了重新組隊的念頭,經與幫扶支教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商議,由衡山新場市九年一貫制學校重新組建一支兒童舞龍隊,由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組建一支舞龍支教隊,帶著孩子們一起把曾經的「中華龍」重新舞起來。
  • 我國首次海上發射火箭模型將入駐中國科技館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胡喆)12月11日,中國航天基金會與中國SUV品牌WEY聯合發起捐贈儀式,向中國科學技術館贈送成功實施中國首次海上火箭發射的「CZ-11WEY號火箭海上發射展示模型」及「固體燃料運載火箭一級箭體落體」,將為青少年築起航天科普教育最直接、高效的交流平臺。
  • 從水滸中的「火箭」,淺說中國古代火箭的起源及發展
    那麼,宋代歷史上真的有火箭嗎?如果有,又是什麼樣呢?後來有改進發展嗎?帶著這些問題,聊一聊中國古代火箭的歷史。一、火箭的起源在三國之前,中國還沒有「火箭」一詞,那時候,火和箭還是分開的。直到三國時期的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的陳倉之戰中,中國歷史上才第一次出現「火箭」。這一點,裴松之注《三國志》引《魏略》以及《資治通鑑》等史料,都有提及。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點燃科技強國夢想 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講解員話音未落,手握魔箱的小男孩就抬起頭,眼睛亮亮的,朝他露出了驚喜的笑容。從這股神奇的力量中回過神來後,男孩把箱子遞給了旁邊的同學,想讓他也感受一下。這是記者日前在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寧鎮新星小學舉辦的「小村莊的太空夢」科普大篷車主題活動現場看到的一幕。這天午後,6輛科普大篷車拉來了50多件新奇的科普產品,鋪滿了學校空地,打破了高原小村莊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