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裡,因為在疫情期間居家,感覺自己的思想也存在著真空地帶,實在無聊之際時,特別想看一些勵志的電影,能給自己一些力量以治癒心靈的空窗期,那就找了一些根據真人事例改編的電影,因為真實所以感動而且更具教育性和啟發性。
感觸較深的就是一部1999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工程師Homer Hickman的自傳《火箭小子》改編型的電影《十月的天空》, 講述了1957年蘇聯衛星發射成功後,美國媒體在民眾中宣傳著危機意識,於是在很多年輕人心中種下了航天的夢想,據說當時蘇聯衛星發射的消息在廣播播放時,激發了一批理想主義的火箭小子,隨著他們遙望著天空的眼神就感受到這群小子的突破意識。追尋黑暗中的閃光點,才是他們理想信念中應該持之以恆追尋的東西。
故事的發生地西維吉尼亞,小鎮的人們聚焦在一起觀看從夜空划過天際的衛星,很多人都在仰望天空,看到一飛而過衛星不但在天空留下了美麗的痕跡,也點燃了這個火箭小子霍納心中的夢想。
典型的好萊塢的勵志情感電影,原型人物自己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從一個造土火箭的山裡小子,成長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學家,經歷曲折。
探究太空的種子在他的心裡扎了根發了芽,於是火箭小子霍納就在特別偏遠的小山村裡開始了他的研究之旅,他們四個同學共同開展研究的興趣讓他們一同開啟了追夢之路。
為了心中的夢想就是主題,雖然劇情沒有那麼驚心動魄的情節,但是霍納的專注讓人感動。特別是得到了莉蕾老師的全身心的引導和教育鼓舞,霍納意識到,努力讓自己可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於是面對任何難題,他都勇敢地克服了。
看到最初他與父親的對抗,從對他的不理解、不支持,到贏得父親的理解,他終於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值得肯定的老師一直對他的努力給予鼓勵和幫助,在一遍遍地失敗失敗再發射,他們從單純地好奇到最後鑽研,團隊合作的加強,讓幾個不怎麼好學的男孩開始為了發射火箭的那種精誠團結的合作叫好。
從剛開始自製的土法研製火箭,在經歷無數次的失敗後,居然有一天還真的把土火箭成功升空了,飛了約六英裡高,讓小鎮的人們都感到震驚,很多人也見證了那個時刻,他們也因此成就而得到了國家級科技獎金獎。
這些成就的取得,更加激發了幾個男孩對科學的探索欲望,他們一次又一次抬頭仰望天空的美麗畫面,一下子定格成為劇中最美的影像,雖然全劇沒有宣傳的大口號,但是他們所做的一切,無一不是將自己的個人的理想跟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讓人充滿了敬佩和力量!
也正是基於自己的成長紀紀念,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工程師Homer Hickman寫了回憶錄Rocket Boys,並且登上了當時的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教育和引導更多的人,給他人以力量的同時也努力實現了自己人生的突破。
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會遇到很多不利的局面,每個人是否有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勇氣,這應該才是衡量做人成敗的關鍵吧。
而這個火箭小子正是把平凡的創造當成事業,特別專注,支撐著人生向上向前的力量,只要心中的夢想一直都在,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克服,所以最後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一名美國航空航天局工程師。
1998年2月,霍納以美國航空航天局工程師的身份正式退休 。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為實現夢想而堅持的信念和力量!
有夢想,誰都可以了不起!加油,有夢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