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海上發射火箭模型將入駐中國科技館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胡喆)12月11日,中國航天基金會與中國SUV品牌WEY聯合發起捐贈儀式,向中國科學技術館贈送成功實施中國首次海上火箭發射的「CZ-11WEY號火箭海上發射展示模型」及「固體燃料運載火箭一級箭體落體」,將為青少年築起航天科普教育最直接、高效的交流平臺。

  我國首次海上發射火箭模型將入駐中國科技館 這是捐贈儀式現場(12月11日攝)。  新華社發

  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CZ-11WEY號成功實施中國首次海上發射,開創了中國火箭進入太空的全新發射模式。WEY品牌傳播總監張洪漢認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希望通過此次捐贈,發揮中國航天裝備的科普價值,激發廣大受眾尤其是年輕用戶探索航天科學的熱情。

  「中國首次海上火箭發射圓滿成功,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國智造的強大力量,開創了中國航天發展的新紀元。」中國科技館副館長隗京花表示,此次由中國航天基金會以及WEY品牌,共同捐贈的「模擬演示海上火箭發射」展品,將於2020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之際,在中國科技館「太空探索」展廳面向公眾展出,不僅將為廣大公眾展現我國航天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也將為公眾帶來更多的新體驗。

  這是12月11日拍攝的「CZ-11WEY號火箭海上發射展示模型」。 新華社發

  「開展航天科普教育,弘揚航天精神、傳播航天文化是中國航天基金會的重要使命。」中國航天基金會副理事長齊國生說,航天科技是我國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領域,也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體現,我們會同有關機構,積極施行多元航天科普舉措,激發啟迪年輕一代了解和熱愛航天,引導青少年傳承航天精神,點燃航天夢想。

相關焦點

  • 我國成功實現首次火箭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我國成功實現首次火箭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人民網-科技頻道 原創稿  作者:趙竹青  2020-09-15 一次性將九顆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 海上飛天!一箭九星!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成功
    這是我國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至此,長徵十一號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火箭院長徵十一號火箭總設計師彭昆雅介紹,執行此次任務的火箭是直接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火箭總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採用「德渤三號」動力船從海陽港運輸至黃海預定海域實施發射,徹底打破了以往火箭生產與發射場分離的格局,減少了分解和總裝次數,以及長距離鐵路運輸環節,首次實現火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大幅縮短了發射鏈條,提高發射效率和效益。彭昆雅說,這是長十一火箭首次在海上實施太陽同步軌道的海上發射。
  • 我國成功實現首次火箭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9月15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一箭九星」發射成功(王偉童 攝)人民網北京9月15日電(趙竹青)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
  • 中國今年將首次從海上發射運載火箭 技術完全自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洪3月2日說,我國將於今年首次從海上發射運載火箭。該運載火箭是由潛射飛彈改裝而成的,已發射過幾枚,均告成功,但它只能將小型有效載荷發射到近地軌道,所以近年沒有見其身影。  中國海射火箭技術完全自主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官微發布消息,我國在開展海上發射試驗後,將於今年開始推出面向商業市場的海上發射服務。
  • 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升空!我國首次實現衛星海上商業發射
    9月15日上午9點23分,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首次實現衛星海上商業發射,也標誌著我國火箭發射進入一個新的紀元。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海陽港為母港,成功實現我國首次海上衛星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海陽成為我國第五處火箭發射地。海陽市以敏銳的眼光,準確把握這一重大歷史性機遇,在山東省和煙臺市的大力推動下,高標準加速啟動「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以此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趕超跨越高質量發展。
  • 這兩艘中國建造的船助力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衛星海上商業發射,也標誌著我國火箭發射進入一個新的紀元。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山東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此次發射和上次有較大的差別,上次採用的是沒有動力的船,行駛速度慢,這次採取有自航能力的「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能夠快速適應海上發射任務,節約發射時間,對海上的機動十分有利。同時這艘船在國內是通用的,對於發射計劃、檔期都比較便利。
  • 長徵十一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成功
    「此次發射任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應用發射,不僅一次性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9顆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完成了同一個軌道面的部署,而且進一步優化海上發射技術流程,提升海上發射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高頻次奠定了基礎。」金鑫說。這次發射任務與中國航天首次海上發射有何不同?
  • 中國要在海上發射火箭!地點或在赤道附近的海域
    前幾天,央視報導據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洪透露,我國將在2018年迎來36次超高密度航宇發射重任,承擔這一重任的就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這無疑將進一步推進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組網進程。
  • 建國以來首次,我國連續三天發射火箭,意義重大
    「吉林1號」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商用遙感衛星體系,其解析度高,寬度大,且數據傳輸速度快,目前主要用於生態環境監測,自然資源管控,防災減災以及城市建設等領域。但比起衛星本身,大家似乎更關注本次發射過程。從當天開始,中國將連續三天發射火箭。需要指出的是,這是建國以來中國首次連續三天發射火箭。
  • 火箭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回答了
    的確,此次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可以說,中國航天已經具備了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我國首個海上發射母港2019 年 6 月 5 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以海射方式實現「一箭七星」,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技術試驗成功。
  • 詳解海上發射火箭與海上回收火箭,哪個技術難度更高呢?
    2019年6月5日,我國在黃海一海域從海上發射平臺上發射「長徵11—WEY」運載火箭。將七顆衛星同時發射升空,隨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的600公裡高度圓軌道,我國首次海上火箭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填補了一項技術空白。而在前幾天,我國又進使用了該型火箭進行海上發射,也取得了成功。
  •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成功
    9月15日上午9時23分,在黃海海域,長徵十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簡稱「長十一火箭」)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十一火箭第十次發射,也是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進一步驗證了海上發射的可靠性,也標誌著長十一火箭發射邁入「10+」時代。
  •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圓滿成功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圓滿成功 大眾日報記者 董卿 從春龍2020-09-15 19:07:54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9月15日9時23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
  • 我國首次實現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一箭九星」成功升空
    記者從長十一火箭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了解到,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零窗口準時發射,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此次發射任務與上一次海上發射有何不同?長十一火箭總設計師彭昆雅說,執行此次任務的火箭是直接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火箭總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用船從港口運輸至黃海預定海域實施發射,減少了分解和總裝次數以及長距離鐵路運輸環節,首次實現火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提升了發射效率。
  • 火箭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這是飛船和火箭的未來
    誒等等,這發射臺,怎麼感覺在海上?的確,此次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可以說,中國航天已經具備了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那麼,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呢?為什麼選擇海上發射?
  • 長十一火箭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
    今日(15日)9時23分,在黃海海域,長徵十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簡稱「長十一火箭」)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十一火箭第十次發射,也是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該組衛星將與在軌的「吉林一號」衛星組網,為林業、農業、草原、海洋、資源、環境等行業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遙感數據和產品服務。據航天科技集團火箭院長十一火箭總體設計師張飛霆介紹,本次任務有「三新」,即新軌道、新平臺、新廠房。新軌道。此前,長十一火箭雖然在陸基發射場執行過多次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但在海上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尚屬首次。
  • 中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有何新看點?
    中新社黃海「中華復興」號客滾船9月15日電 題:中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有何新看點?作者 郭超凱 付應麗9月15日,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十一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地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我國首次用火箭成功探測海上颱風結構和強度
    火箭發射瞬間 發射總結  人民網海南視窗海口10月5日電 2015年10月3日23時,伴隨著一聲轟隆的巨響,首枚颱風探測火箭在海南萬寧點火發射。僅僅6分鐘後,探測火箭將多枚下投式探空儀成功送入遠在數百公裡之外的強颱風「彩虹」雲團中心區域並實時傳送高質量觀測數據。初步分析表明此次試驗所獲取的颱風數據資料,精度高,質量好,同步性強,具有顯著的科研業務應用潛在價值。此次試驗完美解決了火箭發射、探空儀高空高速拋撒、遠程數據獲取等一系列技術障礙,獲得圓滿成功。
  • 陸地發射火箭了這麼多年,為何還要到海上發射?
    9 月 15 日 9 時23分,我國發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順利地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有沒有發現本次的發射平臺是在海上,沒錯!~本次火箭發射點確實是在我國黃海海域的海上發射平臺上。
  • 首次成功海上發射 WEY與中國航天驚豔全世界
    2019年6月5日中午12點06分,伴隨著一聲震天巨響,這顆全長20.8米,最大直徑2米,重約58噸的長徵系列CZ-11 WEY號運載火箭帶著7顆衛星在中國黃海海域成功發射,甲板上隨即響起此起彼伏的熱烈掌聲,這也是中國首次海上發射運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