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有何新看點?

2020-09-1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黃海「中華復興」號客滾船9月15日電 題:中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有何新看點?

作者 郭超凱 付應麗

9月15日,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十一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地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十一火箭第10次發射,也是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進一步驗證了海上發射的可靠性,也標誌著長十一火箭發射邁入「10+」時代。

北京時間9月15日9時23分,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供圖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十一火箭總體設計師張飛霆表示,相比中國首次海上發射,此次任務有三大新看點,即新軌道、新平臺、新廠房。

新軌道

此前,長十一火箭雖然在陸基發射場執行過多次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但在海上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尚屬首次。相較於2019年6月5日首次海上低傾角發射任務,本次任務中,長十一火箭要將9顆重約42千克的衛星送入距離地球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對其運載能力要求更高。

為滿足任務要求,火箭型號隊伍在箭體結構減重方面下了一番功夫。衛星支架如果採用常規的設計思路,採用鋁合金蒙皮桁條結構,重量約為120千克。為了解決運載能力的問題,型號隊伍改用複合材料衛星支架,在滿足剛度強度要求的前提下,成功為火箭減重50千克。

此外,為了適應軌道變化,箭上天線位置也進行了相應調整,靈活適應了測量系統的需求。

新平臺

本次發射點位於山東海陽港東南方向的黃海海域,長十一火箭搭乘「德渤三號」動力船作為發射平臺,自主航行至該區域。

「德渤三號」動力船長接近160米、寬40米,時速為每小時20多公裡。在長十一海遙一火箭任務中,「德渤三號」動力船曾作為備保方案;而在本次任務中它正式從幕後走上臺前,擔當大任。

北京時間9月15日9時23分,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供圖

相較於首次海上發射任務使用的「泰瑞號」駁船,「德渤三號」動力船結構更加細長,在海面上受浪湧影響,船上振動環境條件更加惡劣。為此,型號隊伍開展了大量試驗和深入細緻的仿真分析工作,研究認為火箭設計可靠,完全能夠適應海上環境變化。

新廠房

長十一火箭首次海上發射任務中,由於山東海陽港沒有火箭專用的總裝測試廠房,只能火箭與衛星在北京總裝廠對接好之後整體採用「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的方式,運輸到山東海陽港碼頭。

2019年7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與煙臺市政府等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海陽東方航天港建設。時隔一年,建設成果顯著。

本次任務中,海陽火箭總裝廠房正式投入使用。火箭在北京完成部段級總裝後,由公路運輸抵達海陽港,在新廠房裡進行火箭部段對接、整流罩對接、測試等工作。新廠房的投用,也為未來海上發射常態化奠定了基礎。

按照計劃,後續長十一火箭箭上產品將直接在海陽總裝廠齊套,總裝、測試完成後,在較短時間內就可完成發射。全新的流程將進一步縮短發射準備時間,提高火箭快速響應能力,開啟海上商業衛星發射新時代。(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我國成功實現首次火箭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我國成功實現首次火箭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人民網-科技頻道 原創稿  作者:趙竹青  2020-09-15 一次性將九顆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 海上飛天!一箭九星!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成功
    這是我國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至此,長徵十一號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此次發射有何不同?火箭院長徵十一號火箭總設計師彭昆雅介紹,執行此次任務的火箭是直接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火箭總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採用「德渤三號」動力船從海陽港運輸至黃海預定海域實施發射,徹底打破了以往火箭生產與發射場分離的格局,減少了分解和總裝次數,以及長距離鐵路運輸環節,首次實現火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大幅縮短了發射鏈條,提高發射效率和效益。彭昆雅說,這是長十一火箭首次在海上實施太陽同步軌道的海上發射。
  • 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小知識
    海射火箭有哪些關鍵要素? 海射火箭因其特有的技術優勢和發射適應性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那麼發展一型海射火箭的關鍵要素有哪些呢? 首先,要有一枚火箭一個海上發射平臺。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此次發射任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不僅一次性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九顆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完成了同一個軌道面的部署,而且進一步優化海上發射技術流程
  • 我國成功實現首次火箭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9月15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一箭九星」發射成功(王偉童 攝)人民網北京9月15日電(趙竹青)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
  • 長徵11號在黃海海域發射,實現中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長十一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下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四級固體運載火箭,全長約20.8米,最大箭體直徑2米,總質量約58噸,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
  • 我國首次實現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一箭九星」成功升空
    記者從長十一火箭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了解到,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零窗口準時發射,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此次發射任務進一步優化了海上發射技術流程,提升了海上發射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高頻次奠定了基礎。」長十一火箭副總指揮金鑫說。
  • 我國首次商業應用發射成功,有三大看點值得關注
    據了解,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零窗口準時發射,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另外根據長十一火箭副總指揮金鑫說,此次發射任務進一步優化了海上發射技術流程,提升了海上發射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高頻化奠定了基礎。
  • 「長十一」實現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介紹,這是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繼2019年成功完成首次海上發射技術試驗後,實施的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長徵十一號」為四級固體運載火箭,全長約20.8米,最大箭體直徑2米,總質量約58噸,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
  •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成功
    這是長十一火箭第十次發射,也是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進一步驗證了海上發射的可靠性,也標誌著長十一火箭發射邁入「10+」時代。海射火箭有哪些關鍵要素?海射火箭因其特有的技術優勢和發射適應性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那麼發展一型海射火箭的關鍵要素有哪些呢?首先,要有一枚火箭一個海上發射平臺。
  • 長徵十一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成功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表示,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實施「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
    據新華網報導,北京時間9月15日上午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某海域,用長徵十一號HY2運載火箭成功實施了我國首次海上商業發射任務,此次發射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系列9顆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這是長十一火箭第十次發射,也是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進一步驗證了海上發射的可靠性,也標誌著長十一火箭發射邁入「10+」時代。海射火箭有哪些關鍵要素?海射火箭因其特有的技術優勢和發射適應性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那麼發展一型海射火箭的關鍵要素有哪些呢?首先,要有一枚火箭一個海上發射平臺。
  • 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升空!我國首次實現衛星海上商業發射
    此次任務是長十一號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去年我們的海上發射是一個技術試驗,做關鍵技術的攻關,包括流程性設計等,通過第一次實驗,我們把技術、管理上的難點都攻克了,這一次發射是完全意義上的應用發射。」
  • 首次成功海上發射 WEY與中國航天驚豔全世界
    2019年6月5日中午12點06分,伴隨著一聲震天巨響,這顆全長20.8米,最大直徑2米,重約58噸的長徵系列CZ-11 WEY號運載火箭帶著7顆衛星在中國黃海海域成功發射,甲板上隨即響起此起彼伏的熱烈掌聲,這也是中國首次海上發射運載火箭!
  • 這兩艘中國建造的船助力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衛星海上商業發射,也標誌著我國火箭發射進入一個新的紀元。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山東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此次發射和上次有較大的差別,上次採用的是沒有動力的船,行駛速度慢,這次採取有自航能力的「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能夠快速適應海上發射任務,節約發射時間,對海上的機動十分有利。同時這艘船在國內是通用的,對於發射計劃、檔期都比較便利。
  • 長徵十一號成功上天,中國首次實現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航天不是任何國家都能玩得轉的,這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更需要一群有激情,有擔當,甘於奉獻的人,中國的航天事業經歷了多年的潛心研究,終於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效地減少了火箭分解和總裝次數,很好地節約了發射的時間和距離。實現了總裝和發射的一體化,極大地提高了發射的效率和效益。
  • 一箭九星,發射成功!實現三個首次!90秒帶你了解本次海上發射「亮眼」表現
    這是長十一火箭的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進一步驗證了海上發射的可靠性,也標誌著長十一火箭海上發射常態化時代的到來。去年6月,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山東海陽港作為發射母港,成功實施我國首次海上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
  •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圓滿成功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圓滿成功 大眾日報記者 董卿 從春龍2020-09-15 19:07:54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9月15日9時23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
  • 長十一火箭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成功
    這是長十一火箭第十次發射,也是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進一步驗證了海上發射的可靠性,也標誌著長十一火箭發射邁入「10+」時代。對海上發射而言,由於遠離人口稠密地區,火箭落區可選擇範圍很大,對火箭而言發射軌道設計更加方便,同時落區安全性也可以大幅提升。海射火箭有哪些關鍵要素?
  • 一箭九星,海上飛天!「德渤3」號為海上發射平臺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成功!9月1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承擔本次發射任務的發射平臺為「德渤3」號,由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