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懵懵懂懂的隨意買股票,要在投資前紮實的做一些功課,才能成功。
—— 威廉·歐奈爾
今天早上,小編看到一篇文章,說創業板最大的公司是養豬的。小編的第一反應是:「怎麼可能!應該是某個高科技公司才對吧。」
小編馬上就查了一下,發現自己錯了,的確是養豬的,確切的說應該是養殖業的公司——溫氏股份(300498)。
截至今日,溫氏股份總市值與流通市值均排名創業板第一位,總市值2231億元,與第二名邁瑞醫療僅相差20億元;流通市值1684億元,比第二名寧德時代的868億多了近一倍。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300059)網
今天就來扒一扒這個公司,為什麼它能在眾多創業板公司中獨佔鰲頭?
溫氏股份,公司全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83年,公司位於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
公司的主要業務是黃羽肉雞和商品肉豬的養殖和銷售;兼營肉鴨、奶牛、蛋雞、鴿子、肉鵝的養殖及其產品的銷售。同時,公司圍繞畜禽養殖產業鏈上下遊,配套經營屠宰、食品加工、現代農牧裝備製造、獸藥生產、生鮮食品流通連鎖經營以及金融投資等業務。
公司初創之時,正好趕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時代。
1983年5月,原新興縣食品公司幹部溫北英停薪留職,聯合溫鵬程、溫木桓、溫金長、溫湛、梁洪初、嚴百草、溫澤星等七戶八人自願入股,每股1000元,共集資8000元,牽頭創辦了勒竹畜牧聯營公司。
1989年6月後,肉雞市場深度疲軟,養戶的雞賣不出好價錢。勒竹雞場開創了運用綜合效益促進產品流通的先河,創立了"公司+農戶"的模式。
1990年,勒竹雞場開始發行職工內部股票,共發行1萬張,每張面額100元。
1993年7月26日,新興縣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設立。
1999年4月,公司規範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
2002年2月9日,溫氏集團上市肉雞突破100萬隻,實際上市肉雞125萬隻。
2007年11月,溫氏集團總銷售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2009年10月,溫氏集團被評為2009年全國五十強飼料企業。
2012年12月,公司變更登記為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11月2日,溫氏股份吸收合併廣東大華農(300186)動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這條創業之路,可以說算是順風順水,溫氏股份似乎沒遇到什麼大的波折就成功上市了。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溫氏股份掌握畜禽育種、飼料營養、疫病防治等方面的關鍵核心技術,擁有多項國內外先進的育種技術,現有國家畜禽新品種9個、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58項,溫氏股份及下屬控股公司共獲得專利364項(其中發明專利124項)。
溫氏首創了「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成為中國畜牧業的典範模式。優化並發展了這一模式,將之升級為「公司+家庭農場」「公司+養殖小區+農戶」等現代產業化發展模式。
圖片來源:溫氏股份公告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溫氏股份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擁有270多家控股公司、5萬戶合作家庭農場。2018年溫氏股份上市肉豬2229.7萬頭、肉雞7.48億隻,實現營業收入572.36億元。
溫氏股份從2010年開始,經營業績就向來優良。營業收入從2010年的218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572億,翻了2.6倍。
溫氏股份歷年營業收入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
溫氏股份營業收入最高的年份其實是2016年,達到594億元,歸屬淨利潤也達到了破天荒的118億元。但隨後的兩年因為遭遇禽流感和豬瘟而導致公司營收以及利潤下滑。
H7N9禽流感、非洲豬瘟是養殖類公司近兩年來遭遇的「黑天鵝」,也讓溫氏股份吃虧不少。
據溫氏股份年報顯示,
2017年期上半年受行業供應、活禽銷售渠道及 H7N9 等因素影響,肉雞市場銷售價格下行,養雞業效益下降甚至出現虧損。公司銷售商品肉雞7.76億隻,同比下降 8.49%;收入168.68億元,同比下降6.85%,銷售均價11.65元/公斤,同比上升 0.1%。
2017年,溫氏股份實現營業收入556.57億元,同比下降6.23%;利潤總額70.9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67.51億元,同比下降42.74%。
2018年,溫氏股份養豬業務規模繼續增長,公司商品肉豬銷售2229.70萬頭,同比增長17.1%,但受上半年行業周期性低迷及下半年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全年商品肉豬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4.42%,商品肉豬盈利水平同比下降。
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72.36億元,同比增加2.8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9.57億元,同比下降41.38%。
今年以來,溫氏股份一直受到「聰明錢」北向資金的青睞。4月份開始深股通便連續買入,每個交易日溫氏股份都出現在深股通十大成交股之中。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
4月17日,深股通淨連續9日淨買入,合計淨買入4.39億元;
5月份,5月15至5月30日,深股通連續9日淨買入,合計淨買入9.7億元;
6月份,6月13日深股通連續8日淨買入,合計淨買入6.85億元;
7月份,7月16日,深股通淨連續3日淨買入,合計淨買入5.17億元;7月25日,連續4天淨買入,合計1.69億元;
8月份,8月7日,深股通連續6天淨買入,合計買入額達8.44億元;而僅昨天一天深股通就淨買入了3.66億元。
截至8月27日,2019年以來,深股通已經累計淨買入51億元的溫氏股份。最近的半年報顯示,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溫氏股份的第四大流通股股東。
溫氏股份十大流通股股東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
而近期以來,溫氏股份關於董監高減持的消息甚囂塵上。
8月23日,溫氏股份發布了一份公司高管減持計劃實時進展的公告。公告顯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陳瑞愛因個人資金需求,計劃以集中競價或者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00,000股,7月19日,陳瑞愛減持了20000股,減持均價40.8元。套現資金81.6萬元。
一個月之前,溫氏股份也發布了《關於公司監事股份減持實施完畢的公告》,再往前一個月,還有減持計劃的公告。2019年以來的每個月溫氏股份都會發布關於高管人員減持股份的相關公告。
據海博財經統計,自2018年以來,溫氏股份發布的有關於董監高人員減持的公告,就有24個之多,其中2019年已有13個。
圖片來源:巨潮資訊
截至8月28日,2019年以來溫氏股份董監高減持操作多達77次,減持股數超過19000股,參考市值合計10.17億元。僅3月份一個月就有23次減持操作,6月和7月,董監高的減持操作累計也達到27次之多。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
溫氏股份在A股市場上是不折不扣的白馬股,業績優良,經營穩健,無論是散戶還是機構,均對其愛不釋手。
溫氏股份經常出現在機構調研的名單上,幾乎每個月都要接待好幾撥前去調研的各類投資者。
同時,各類研報也層出不窮。今日,國金證券(600109)也首次給出了他們的研報,並給予了「買入」評級。
國金證券表示,
溫氏股份是我國生豬、黃雞雙龍頭企業,其管理水平、技術、資金等優勢明顯,持續看好公司未來發展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海博財經檔案。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