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909家上市公司高管辭職 重組及套現成主因

2021-01-11 中國證券網

  隨著2016年中報的陸續發布,上市公司高管的辭職公告也逐漸增多。據不完全統計,僅7月26日一天,就有量子高科、掌趣科技、樂通股份、達意隆、上海綠新、湖北廣電、天通股份7家上市公司發布高管辭職公告。

  另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涉及高層人事變更的公司約有909家,合計發布2052條辭職公告。

  按照一般情況,上市公司高管變動對公司來說大多屬於負面消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7月份,有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高管辭職公告後,公司股價反而出現大幅上漲,成為「妖股」的一員。

  對此,有分析人士表示,由於有部分上市公司高管集體辭職後,往往會伴隨著如重組等重大事項的公告披露,因此,才會出現公司高管辭職後公司股價反而上漲的情況。

  多公司現集體辭職潮

  雖然說上市公司高管辭職已經不是新鮮事,但如今的「辭職潮」與以往略有不同的則是「高管集體辭職」的上市公司數量逐漸增多。

  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7月26日,年內包括全聚德、科融環境、中毅達、中鎢高新、寶塔實業、深信泰豐、華新國際、九芝堂等15家上市公司出現高管集體辭職的情況。

  在上述公司高管集體辭職給出的原因中,多數為「個人原因」或「工作原因」。如全聚德對於董事長王志強、總經理邢穎、董事會秘書施炳豐、董事張冬梅辭職的原因,給出的就是「工作變動」原因。

  同在7月份,科融環境出現7位高管集體離職,公司披露的辭職原因大多是「個人工作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上市公司辭職的高管數量高達10餘位,另有上市公司管理層則陷入「寥寥無幾」的窘境。

  有分析人士指出,核心高管突然離職有可能會給公司帶來短時間內的不穩定,會對上市公司的日常經營造成負面影響。

  以今年6月份出現的高管集體辭職上市公司為例。6月2日,被市場戲稱為「超級妖股」的中毅達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馬慶銀、陳兩武、武舸、獨立董事徐清波、陳國坤、陳亞莉、趙海燕等11名董監高人員,已經向該公司提出辭職。

  早在5月24日,中毅達就發布公告稱,董事長、總經理劉效軍以及公司副總經理、董秘、財務總監林旭楠申請辭職,不再擔任任何職務。至此,10天裡該公司16名董監高人員中,已有13名人辭職。

  據了解,雖然公司的新任董秘已經上任,但是,公司證代並未詳細向記者說明公司大批更換高管的原因。

  此後,在6月22日晚間,深圳惠程也發布公告稱,包括董事長紀曉文、副總裁王東、財務總監田青、監事會主席謝戰軍在內的10餘位高管集體辭職。

  高管辭職引市場瞎想

  眾多周知,上市公司高管集體辭職對於一家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場人事地震,而地震之後對公司的影響也無疑是巨大的。但讓人不解的是,為何上市公司在披露如此重大事項的時候卻偏偏以「輕鬆」的態度表達,然後再由市場各路人士自行進行猜測。

  以全聚德為例,在公司給出「工作變動」原因之後,市場中包括分析師、各路媒體、投資者等等各方面的反映均是公司將有不為人知的重大事項。

  據悉,全聚德出現高管集體辭職之後,業界猜測這或許與競購麥當勞和開啟重組計劃有關。不過,在全聚德聲明否認後,輿論開始轉向認為高管集體辭職是業績壓力所致,某種程度上,全聚德引發的高關注度表明了輿論對老字號企業改革重組的期待。

  那麼,為何市場會對高管集體辭職產生各種猜想呢?

  以深信泰豐為例,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先後收到公司董事魯功亮、董事陳冬元、董事長晏群、獨立董事王能光提交的書面辭職信。公司給出的辭職原因則是「工作變動」。

  對於深信泰豐的高管集體辭職,市場並未給出太多猜測,其原因是在高管辭職之前,公司便發布了關於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公告,而市場也普遍了解到公司高管集體辭職是為重組後神州數碼團隊入駐讓位。

  無獨有偶,酒鬼酒此前高管團隊集體辭職,直接原因則是重組後將由中糧系人馬出手接管。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如果涉及「借殼上市」等重大事項的話,上市公司的原班人馬自然要給「新主」讓路,高管的集體辭職也就順理成章了。

  但是,並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如同深信泰豐一樣在公布重大重組事項之後才公布高管辭職的公告。有的上市公司往往在公布高管集體辭職之後,才會公布重大事項。此外,並不是所有高管集體辭職的上市公司都存在如「借殼上市」這樣的重大事項。

  對此,有市場人士分析,公司披露的高管辭職理由只是簡單地提及了高管辭職是因為「工作變動」或「個人原因」,具體的原因敘述語焉不詳,這種公告實際上是不完整的。

  「這種不詳細的公告會對公司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引發市場中各種各樣的猜測,也會對中小股東產生誤導。從而導致二級市場股價異常波動和不穩定。」上述人士稱,

  從市場表現來看,繼高管辭職公告發布後,7月份出現了浙江東方和*ST黑化這類漲幅巨大(截至7月21日漲幅分別為92.35%和32.33%)的妖股。6月份,高管辭職的上市公司股價波動不大:如中毅達11名高管辭職,次日公司股價下跌1.58%;中鎢高新6位董事集體辭職,次日(6月2日)公司股價上漲0.45%。

  事實上,高管集體辭職除了存在重組等重大事項的可能性外,還有可能是公司經營不善導致業績下降,大股東擬變更主營業務或是更換管理層的可能性。

  例如寶塔實業,公司董事會4名高管集體辭職,公司稱辭職原因系「工作原因」。對此,市場人士認為,高管辭職原因就是業績大幅下滑。據寶塔實業當時公布的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62億元,同比下降41.2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37億元,同比下降766.65%。

  當然,近幾年之所以上市公司高管集體辭職現象增多,主要原因還是高管為縮短減持時間。

  據2016年最新版本的《公司法》一百四十一條規定: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向公司申報所持有的公司的股份及其變動情況,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25%;所持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上述人員離職後半年內,不得轉讓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事實上,為了能在辭職後半年後減持獲利,已經有不少上市公司失去了大量高管。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大小非解禁中,有些高管會為了早套現而離職,甚至出現集體離職的情況,這將對公司經營和股價造成負面的衝擊和影響。」

  而據了解,上述急於套現的高管給出的辭職原因多為「個人原因」。

  面對不同情況下出現的「個人原因」和「工作原因」,從公司之後披露的信息來看,皆會被猜出一二,可是在公司後續公告出來前,市場卻是上演著「你猜我猜大家猜」的遊戲。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的公告還需要進一步披露相關詳細的信息。甚至有專家指出,應該在監管政策上進行更詳細的規定,如加大辭職高管減持的限制等相關政策。

相關焦點

  • 繼聚光科技董事長離職後,又一上市儀器公司高管離職
    繼9月16日,聚光科技發布公司董事長葉華俊先生辭職公告後,9月20日,上市分析儀器公司博暉創新發布公司副總經理宋銳的辭職公告。博暉創新發布的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於近日收到副總經理宋銳先生的書面辭職報告,宋銳先生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
  • 中糧生化6位高管聯袂離職 公司:系正常人事安排
    > 中糧生化(000930.SZ)8月5日晚密集發布的高管
  • 才一周,17家公司大股東就宣布減持,6家公司董監高辭職
    據反做空研究中心觀察,剛剛過去的一周裡,有一家上市公司更名,一家上市公司股東的股份被凍結,一家公司實控人失聯,6家公司實控人或控股股東宣布減持,11家公司大股東宣布減持,3家公司小股東也不準備完了,6家公司董監高辭職,同期聘任新董監高的只有兩家。
  • 沈向洋辭職微軟 矽谷華人高管為何頻頻被印度裔代替
    辭職郵件英文版:辭職郵件中文版:信息一經發布,就在業界掀起軒然大波,因為在此之前毫無徵兆。這不僅是微軟公司的重磅新聞,也在華人員工圈引起了不小的波動。沈向洋在華人員工中的地位和評價都極高。納德拉上任五年,對微軟進行了幾次重大重組和調整,徹底更換了除了CFO之外的整個15人高管團隊。去年3月那次重組,新成立的雲和AI平臺交給了納德拉曾經的下屬負責,這讓沈向洋所領導的微軟AI+研究院部門就顯得有些尷尬了,而且新的部門分流了沈向洋部門的不少職能和資源。這會不會是沈向洋不得已突然離職的原因之一呢?
  • 香港國泰航空宣布重組,曾有高管參與亂港
    據香港媒體報導,國泰航空宣布將進行重組,此次重組將裁掉8500名員工,旗下的港龍航空也將停止運營。據國泰表示,新冠疫情給航空業帶來了嚴峻挑戰,而該公司也將進行資本重組減小現金支出壓力。2019年8月16日,國泰行政總裁何杲以及顧客及商務總裁盧家培辭職,兩名國泰高管是被推倒臺前
  • 516家上市公司問題名單外洩!(附完整名單)
    515.涪陵榨菜:2019中報業績低於預期,會計事務所是瑞華(暴雷)514.派生科技:公司實際控制人唐軍被抓,公司主要業務是搞P2P、資金鍊斷裂暴雷513.中科新材:公司實際控制人張偉被抓,股票被ST512.愷英網絡:公司實際控制人王悅被抓,董事辭職511.博信股份:關於董事、財務總監辭職;公司實際控制人兼董事長羅靜、財務總監被刑事拘留
  • 這家券商副總裁閃電辭職原因竟是它?還有這些券商...
    券商中國記者從接近粵開證券人士處了解到,王安安此次辭職是與公司溝通之後的「和平分手」,主要原因在於王安安長期在上海工作,但粵開證券的業務重心和不少潛在項目卻在廣州。疊加今年的疫情影響,兩地往返辦公難度加大,也對其日常開展工作產生了較大影響。事實上除了粵開證券,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還有不少券商高管同樣經歷了變動。
  • 多家地產總裁紛紛離職,政策下凸顯房地產行業背後困境
    來源:資本邦2020年最後一周,多家房企總裁先後傳出離職消息。近日,A股上市公司榮盛發展(002146.SZ)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接到張志勇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工作調整原因,張志勇請求辭去其擔任的公司副總裁職務。於辭職後,張志勇將不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擔任職務。  職業經理人離職,早已經是房地產行業常態。
  • 上市公司高管吐露「艱難」歷程 是對科創板「速」「質」的最好檢驗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擇遠在日前舉辦的一場關於科創板的活動中,一位科創板上市公司高管在現場談到從申請到過會再到上市的歷程時,用了兩個詞來表達:「太快了」「比較艱難」。 「太快了」指的是速度。這位科創板上市公司高管解釋稱,從受理到過會,只用了5個多月的時間,速度非常快,這在以前是根本想不到的。「比較艱難」則是指上會的過程,由於所有材料都要公開,回答問題時更是如履薄冰,還要受到社會的監督。 由於一直跟蹤報導科創板,對於這位上市公司高管的上述兩點感受,筆者也是頗有同感。 科創板的推進速度到底有多快?我們將科創板的幾個關鍵節點串聯成一個時間軸就能一目了然。
  • 中國最大核電上市公司董事長辭職
    3月3日,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廣核, 003816.SZ/01816.HK)公告稱,董事會於當天收到張善明的書面辭職報告,其因工作調整向董事會請求辭去公司董事長、非執行董事、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及董事會核安全委員會主任職務。自3月3日後,張善明將不再擔任中國廣核任何職務。
  • 最近兩個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案例值得借鑑
    上市公司監管部2016年9月1日  併購重組委2016年第63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2016年第63次會議於2016年8月31日召開。上市公司監管部2016年8月31日  持續盈利能力成「硬傷」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就是要緊扣提升上市公司質量與盈利能力這個核心,只有這樣的併購重組才有可能使上市公司真正實現做大做強。如果併購進來的是劣質資產,既不利於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也會損害到其它股東的權益。無疑,最終的結果也難以獲得監管部門的認同。
  • 玖富兩高管辭職,對平臺兌付意味著什麼
    近日,玖富(JFU.US)公布管理層人事變動,執行長和公司首席營銷官的職位被取消,公司副總裁Guisheng Li先生和Zhijun Li先生辭職,其中,李貴生(GuishengLi)為玖富集團的核心人物,李治軍(Zhijun Li)為P2P出現逾期後兌付的主要負責人。這兩位重要的高管在玖富最後的兌付清退階段能夠可以順利的辭職成功,明顯是想要擺脫責任。
  • 東陽商幫的財富圈際:控股近20家上市公司
    股上市公司。  目前,東陽人控制的A股上市公司,有近20家之多,其中復星系、「橫店系」的影響力,在國內均可稱得上首屈一指。  廣廈、橫店資本探路  樓忠福掌舵下的浙江廣廈,可以視為東陽商幫的一個縮影。  1997年4月,浙江廣廈在上交所上市,拉開了東陽企業進軍資本市場的序幕。
  • 2016年險資帳本: 至少持有668家上市公司712億股
    根據同花順和上市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險資至少持有668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合計持股數量約712億股。  險資成為A股市場的「鯰魚」,不過在激活部分人氣的同時,也給市場帶來了一些不穩定因素,如短線操作引起股價的大幅波動,上市公司管理層人員的動蕩等。「兇悍」手法,也引起了管理層的關注和擔憂,2016年年底,管理層多次喊話「保險姓保」,險資也暫時「收手」,一切暫時歸於平靜。
  • 今年五位高管相繼離職 復星醫藥千億市值的門檻靠什麼過?
    6月2日,上海復星醫藥又一位副總裁離職了,而僅半年時間該公司有5位高管離職,其中多位高管任職時間不到一年。復星醫藥和恆瑞是國內公認的兩大藥企,但復星醫藥作為業務覆蓋醫藥健康全產業鏈的上市公司市值卻被恆瑞遠遠甩開,一直認為被低估的復星醫藥卻始終在千億市值門口躊躇不前。
  • 北京注協提示—上市公司重組需關注事項
    附:北京註冊會計師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提示〔2020〕第11號—上市公司重組需關注事項 上市公司重組是資本市場的常見業務,是上市公司針對公司產權關係和其他債務、資產、管理結構所開展的併購行為。
  • 中源協和再有兩高管離職 其一為第二大股東上海執誠創始人
    21日晚中源協和發布兩則高級管理人員辭職公告:公司副董事長王輝,因個人原因辭去上市公司副董事長及其他全部職務;公司財務總監韓月娥,因工作原因辭去上市公司財務總監一職。
  • 今年離任券商高管知多少?高管及重要崗「玩快閃」,入職離職最短僅3...
    而距離胡雅麗、勵雅敏進入公司約3年時間。至少8位券商董事長更換根據Choice、wind、公司公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至2020年12月3日,8家上市券商或券商上市主體的董事長職位發生變動,其中換屆是主要原因。此外,東方證券原董事長潘鑫軍、中泰證券原董事長李瑋自己提出離職,而南京證券原董事長步國旬則是到齡退休。
  • 宇航系統總體重組!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改革,上市公司影響幾何?
    來源:中國證券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8月15日消息,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本次改革通過重組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組建遙感衛星總體部,進一步優化宇航業務體系,加強總體能力提升,打造「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
  • 券商行業湧現高管變動潮,發生了什麼?
    同樣級別的高管變更也發生在另一家券商身上。10月29日,中泰證券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提名李峰為第二屆董事會董事候選人並提交公司股東大會選舉,同意李峰正式任職公司董事後擔任公司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長並根據《公司章程》規定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短短兩天之內,兩家上市券商出現董事長級別的變動,而這只是今年券商高管調整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