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雖然2020年一季度和三季度,北向資金曾階段性地大幅淨流出,不過進入四季度,北向資金再度恢復了對A股「買買買」的節奏。
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收盤,北向資金在12月淨流入A股572.39億元,為歷史上北向資金單月淨流入A股第七多的月份。另外,截至2020年12月31日,北向資金總共在1848隻A股有持倉,其中對38隻A股的持股佔比超過了10%。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年末,外資機構對A股公司的調研較為頻繁。而從這些公司的行業分布來看,科技、醫藥等行業是外資機構年末調研的首選方向。
2020年四季度北向資金大幅淨流入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2月31日收盤,2020年全年北向資金淨流入A股規模為2089.32億元 ,低於2019年的3517.43億元。
雖然2020年一季度和三季度,北向資金曾階段性地大幅淨流出,不過進入四季度以來,北向資金再度恢復了對A股「買買買」的節奏。
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收盤,北向資金在12月淨流入A股572.39億元,為歷史上北向資金單月淨流入A股第七多的月份。另外,整個2020年11月,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A股579.3億元,為歷史上北向資金單月淨流入A股第六多的月份。
自2018年A股首次被MSCI指數納入以來,各大國際指數相繼納入A股為市場持續帶來了增量資金。不過,從目前來看,2021年MSCI、富時羅素等各大國際指數暫無對A股的擴容計劃。
儘管如此,從近期記者對多家外資機構的採訪來看,目前這些外資機構對未來外資繼續加持A股的前景仍然樂觀。例如,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日前指出,2021年可能是外資流入A股的「大年」。
此外,不少外資機構對2021年A股的展望也仍然偏樂觀。日前,富達國際亞洲股票投資總監繆子美在發布的2021年市場展望中稱:「2021年,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將受惠於全球經濟復甦、美元走弱、商品價格上漲。與全球不同的是,中國監管層開始強調貨幣政策正常化、防範金融風險,因此中國股市的走升將更多受到盈利提升的驅動。我們尤其看好可選消費、礦業、新材料、醫藥、新能源產業鏈。」
兩大行業成2020年年末外資調研首選
2020年,雖然疫情影響的範圍遍及全球,不過由於各國央行的大幅「放水」,2020年全球股市的表現並不弱。
據浙商證券策略團隊統計,截至2020年12月25日,道瓊工業指數、標普500、納斯達克指數、法國CAC40、英國富時100、德國DAX、澳洲標普200、韓國綜合指數、日經225、俄羅斯RTS、印度SENSEX30、恒生指數的市盈率分別為29.94、36.46、49.98、57.01、175.78、65.41、44.1、32.24、37.34、13.15、33.05、15.12。
與此同時,截至2020年12月25日,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上證指數、深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的市盈率分別為13.81、15.66、27.85、15.75、31.15、34.14、60.97。
由此來看,除了創業板指的市盈率偏高外,目前上證50、滬深300、上證指數的市盈率都不足20倍,對比全球各大指數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
2020年年底,隨著北向資金再度大舉流入A股,市場中的不少個股也獲得了外資的加持。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2月31日,北向資金總共在1848隻A股有持倉,其中對38隻A股的持股佔比超過了10%。這些A股中不乏外資長期深度介入的公司,而這些外資多年以來持續重倉的「心頭好」也大多是各行業的白馬股。
另據Choice數據統計,從2020年11月2日至12月31日,北向資金對一批A股的持股佔比提升速度較快,其中有59隻A股北向資金的持股佔比提升了超一倍。與上述外資的「心頭好」不同,這些公司中少有外資歷來偏愛的白馬股。而從過往來看,外資對這類個股的加持可能也是短期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年末,外資機構對A股公司的調研顯得較為頻繁。據Choice數據統計,在2020年11~12月,外資機構調研較多的A股公司包括埃夫特、埃斯頓、奧福環保、成都先導、傳音控股、創世紀、當虹科技、富森美、歌爾股份、海康威視、海目星、寒武紀、漢王科技、昊海生科、華東醫藥、華峰測控、華潤微、匯川技術、堅朗五金、精測電子、君實生物、邁瑞醫療、南微醫學、三七互娛、生益科技、偉星新材、芯原股份、新產業、新潔能、信維通信、伊之密。
其中部分公司獲得了外資的扎堆調研,例如2020年11月1日,在針對華峰測控的一次調研中,吸引了近30家外資機構參與;2020年11月2日的一次針對邁瑞醫療的調研中,有超80家外資機構參與;在2020年11月~12月幾次針對匯川技術的調研中,又幾十家外資機構先後參與。
而從這些公司的行業分布來看,科技、醫藥等行業是外資機構2020年年末調研的首選方向。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