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選股寶APP
連續第十周大幅加倉A股
上周(1月4日到1月8日),北上資金合計淨買入335.05億元,此前一周為買入243.81億元,淨流入額連續第二周擴大。
從具體日期上看,資金最大淨流入日為上周五,當日大盤衝高回落終結六連陽,而外資則呈現出反向大幅加倉的態勢,以實際成交口徑統計,單日淨流入233.12億元,佔據周度買入額的逾三分之二,數值更是創下近1年來的新高。
據統計,這也是北上資金連續第十周大幅加倉A股。
歷史第二大單日淨買入額
若以每日餘額口徑統計,北上資金上周五全天大幅淨買入206.15億元,創歷史第二大單日淨買入額。
那麼,兩百億外資掃貨了什麼?從前30大重倉股數據來看,北向資金周五大筆買入海螺水泥、萬科A、萬華化學等周期龍頭品種,另一方面,北向資金也逢低介入了近期大熱的光伏概念。
據統計,此前北向資金全天淨買入超過100億元的情況有23次,從歷史上看,2020年2月3日疫情導致的指數低開跳水、3月初的指數階段頂部,以及7月份大漲啟動前期,北向資金的方向選擇都領先於指數變盤。
資金抱團高位股
上周共有32隻陸股通個股成交活躍,從所屬行業來看,食品飲料行業最為集中,其中上榜個股中7隻為罕見登榜,分別為:牧原股份、山西汾酒、中國聯通、海螺水泥、韋爾股份、萬華化學、紫金礦業。
其中淨買入公司前三甲中,牧原股份獲北上資金流入8.89億元、立訊精密獲北上資金流入7.80億元、東方財富獲北上資金流入2.72億元。
具體到個股來看,排名第一的海螺水泥被淨買入13.06億元,其中10.1億元為上周五買入,上周累計漲幅高達9.36%。
形態上看,自2020年8月以來,海螺水泥持續回調,而公司為中國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之一,在疫情後經濟快速恢復增長的背景下,水泥需求、價格大幅好轉,其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了正增長。
韋爾股份於上周四度刷新歷史新高,主要受益邏輯在於汽車晶片的緊張,消息面上,近期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豐田等汽車公司表示,由於晶片短缺,將削減汽車產量。
分析指出,由於全球車企生產反彈速度超出預期,當前汽車和電子產品製造商正面臨晶片短缺困境。同時,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居家辦公人數增加,個人電腦需求增加,使全球晶片產能緊張,這也是目前汽車晶片短缺的原因之一。
此外,國盛證券亦發布研報稱,至 2022 年車用 CIS 出貨量有望達到 2.58 億隻,而公司是全球CIS晶片龍頭,深耕汽車 CIS 晶片逾 15 年,位居全球 TOP2 供應商,有望充分受益行業成長紅利。
牧原股份則是受益於生豬催化,數據顯示,公司12月商品豬銷售均價30.15元/公斤,比11月份上漲14.55%,商品豬價格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在此背景下,公司上周三次錄得漲停。
立訊精密的利好來自於蘋果,據報導,蘋果已經向供應商下達了今年上半年的 iPhone生產訂單,要求生產9500萬到9600萬部,主要是 iPhone12,同比提升30%。此外,據行業媒體上周預估,第三代 AirPods 將會於年內正式推出。
資料顯示,立訊是蘋果無線充電發射端核心供應商,也是AirPods核心組裝商,此外,2020年7月立訊也通過收購緯創切入iPhone產業鏈。
萬華化學則是受業績推動,公司上周三公告稱:預計2020年實現淨利潤96億元到101億元,其中第四季度業績預計同比增長91%到113%,作為核心資產之一,股價同樣刷新了歷史新高。
在淨賣出公司中,海康威視獲北上資金流出76.61億元、愛爾眼科獲北上資金流出23.07億元、五糧液獲北上資金流出14.5億元。
「吊牌大王」被逆勢加倉
以增倉比例統計,北上資金加倉股共計972隻,較上一周增加55隻,加倉幅度超過2%的有3隻,位於1%~2%之間的有17隻,加倉幅度靠前的個股數量略增,但整體與前一周持平。
具體來看,新乳業的提升比例最大,消息面上,公司擬以自有資金收購茶飲品牌「一隻酸奶牛」所屬公司重慶瀚虹60%的股權,交易作價2.31億元,並一度推動股價漲停。
對此,有分析稱,若該交易於1月完成,則新乳業 2021 年營收/歸母淨利潤將分別提升 3.3%和5.4%,本輪收購將在市場運作方面形成協同效應,鞏固新乳業在西南地區的領先地位。
南極電商在上周累計下跌25.73%,但北上資金5個交易日均買入南極電商,累計增持4125萬股,以均價計算,周淨買入4.4億元,尤其是股價穩住後的3個交易日大幅買入,具有一定的抄底跡象。
然而,公司獨特的吊牌模式卻一直伴隨著爭議,有分析認為該模式將導致產品質量控制環節缺失。
在上周無明顯外部利空的大跌之際,幾年前的一份疑似券商質疑南極電商造假的研報PPT再度傳開。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選股寶(xuangubao),歡迎來這裡查閱市場解讀、行情分析、投資方法、板塊機會。一起做聰明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