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道基金莫泰山: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A股是「核心資產」

2021-01-18 新浪財經

來源:博道投資

11月28日,由新浪網、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主辦的「預見2020·中國資本市場高峰論壇」在京舉行。博道基金董事長莫泰山出席論壇並發表關於A股核心資產的主題演講。

莫泰山表示,A股核心資產的源起和美國有比較類似的宏觀的背景,當下中國的宏觀情況是核心資產壯大的溫床。而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A股本身就是「核心資產」,如果想選擇擁抱核心資產,首先就要選擇對A股更多的信心,做多中國,做多A股。

以下為演講實錄正文:

尊敬的孟會長、吳校長還有各位嘉賓、各位老朋友、新朋友:

大家早上好!首先非常感謝新浪給我這個機會,在一個歲末年初的時點在這兒和大家進行交流和學習。剛才坐在下面當聽眾,感覺收穫頗多。孟會長、吳校長包括賀教授都給了我們很多的指導,很有收穫,對我來說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1

海外市場「核心資產」的緣起

講核心資產,要綜述一下,講講源起。

這個概念這麼快地比較深入人心,首先它在海外市場有類似的經歷。一提核心資產,大家最容易聯想到就是美國的「漂亮50」。上世紀70、80年代,伴隨著美國當年經濟的大緩和,所謂的大緩和,我們統計過,那時人均GDP和我們現在差不多,人均一萬美元左右,在那以後美國經濟增速降到了3%。也正是這個背景下,產生了「漂亮50」,當年的50隻藍籌股公司,包括IBM、寶潔、寶麗來等等有一個突出的表現。

日本也出現過同樣的經歷。大家對過去的日本印象很差,稱之「失去的20年」,現在說「失去的30年」,其實有部分公司在所謂「失去的30年」裡其實是走出來的,如日本市值最大的製藥公司武田製藥,也包括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優衣庫(迅銷公司)等。

最近,後危機時代的美國經濟增速儘管是復甦了,但其實是一個比較弱的復甦,相對低的增長,也是相對低的通脹。美國股市從2009年開始到現在十年是一個慢牛,這裡面也有一些公司表現尤其突出,美國五大科技的巨頭,Facebook、蘋果、亞馬遜、Google等這些公司,表現尤其突出,也導致美國出現了一個現象,主動基金戰勝被動指數特別難,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這幾個股票在指數裡佔比高,漲幅大。如果配置這幾個股票的比例偏低,比較難戰勝美國股市的指數。

這是核心資產在海外的源起。也就是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比較溫和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所謂的結構性的機會。

2

A股核心資產的宏觀背景

對A股市場來說,有比較類似的宏觀的背景,我們現在的宏觀情況確實比較容易產生核心資產。2015年,《人民日報》權威人士訪談講了我們的經濟正處「L型」,談論了這個背景下出現的經濟增速放緩。

這就帶來一個「從增量到存量」的轉變。什麼意思?上一個十年是中國的黃金十年,國外分析師講「中國的超級周期」,這十年裡我們是根本不發愁需求的,你會發現有滿足不完的需求,大企業有很好的需求,中小企業也有它的需求,因為有很多增量,只要你願意投入,就可以有回報。你要敢加槓桿,可能就可以很快給你一個更高的增速。這種情況下我們會發現可以講很多成長的故事,無論是大企業、小企業的日子都很好過。小企業由於基數低,而且有時候更激進,日子可能會更好過。

但現在的情況應該是改變了,從增量到存量,增量是下滑的,並不像過去有滿足不完的需求,你會發現很多需求消失了。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要去搶奪大企業本來佔有的市場就比較難了。但你要做增量,增量又沒有那麼多。同時很多中小企業,過去比較激進,加槓桿去擴張,但等到發現需求滿足不了擴張,於是開始為過去的激進付代價。哪怕不是付代價,你會發現在這個時代彎道超車變得更加困難。

所以,在這個宏觀背景下,一個新的變化就是從「百花齊放」到「強者恆強」。過去我們說「百花齊放」,大中小企業都可以活得很好,小企業沒準活得更好,但現在我們更經常說「強者恆強」,因為宏觀背景變了。這個背景下,A股市場所謂的核心資產的現象,其實就是宏觀經濟在我們市場的映射。

3

投資者結構變化驅動核心資產行情

具體到A股市場,什麼標的是核心資產,大家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

我也學習了不少賣方的報告,不少證券公司研究所的報告,每家都會談到這個現象,但是標準是不同的,標準定義是相對模糊的。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類型的企業一般都是龍頭企業,從數據上看,2016年以來我們所定義的龍頭股相對於市場的寬基指數確實有一個比較穩健的超額收益。這是我們談論的核心資產的現象。

過去幾年投資者結構的變化,進一步地驅動了這個現象。首先,機構投資者對以核心資產為代表的龍頭股的持股比例在不斷提高。比如公募基金,2019年中報持有比例是5.45%,比2018年年報的時候高出1.2%。這裡還有一個更大的變化,由於滬港通的開通,外資的流入,我們發現在過去幾年,以陸股通為代表的外資對龍頭企業核心資產的持有比例也是一路提高的,佔比從2017年的1.62%,到2019年三季度末的4.7%,外資持續毫不猶豫地流入,而且比較堅定地選擇長期持有這些核心的資產。

其實A股市場也不是第一個打開來吸引外資的,參考其它國家和地區,比如韓、日和中國臺灣地區,你會發現當資本市場打開外資流入以後,無一例外地傾向持有本土龍頭股和「核心資產」,並長期鎖定這些籌碼。其它市場的經驗對A股來說是有學習效應的,比如中國臺灣的臺積電,最後外資變成了最大的持有股東,而且是堅定地持有。本土機構由於持有臺積電的比例不夠高,最後還是持續地跑輸市場。

4

衡量核心資產的三大準則

儘管從作為投資標的的角度,核心資產的定義比較模糊,但從市場表現的現象來說,它的確表現為大家對龍頭股持有的比例不斷地提高。我們再討論一下這些現象的背後,題目叫「尋找真正的核心資產」,我們認為核心資產應該是什麼樣子?

因為用了「核心」這兩個字,很容易就聯想到一些畫面,比如眾星捧月,月亮就是核心;』比如將軍一呼百應,將軍就是核心;比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這一點紅就是核心。什麼意思呢?要麼就是說這個核心是經過常年的市場競爭和演變,最後確定了王者地位,有一句話叫「剩者為王」,經過市場選擇的結果,證明有這個能力做到那個位置,就是優質的。

「核心」地位確立之後,月亮相對於星星來說是稀缺的,將軍相對於圍在你周邊的士兵來說是稀缺的,紅花相對於圍在你周圍的綠葉是稀缺的。所以,大家願意給稀缺性更多的溢價,願意來擁抱這個核心資產,願意和強者為伍,就是這個道理。

尤其是A股市場擁抱外資以後,這個現象進一步地強化。放在一個國際比較的角度,就會發現我們有些標的的價值會更加地凸顯。外資進來後,發現你還有這麼好的東西,在全球找不到,而且估值還這麼便宜。比如說一些高端白酒,這種商業模式,發現中國在重要的場合如果不喝這個品牌的酒沒面子,在國外好像不太存在這種消費文化和習慣。在國外可能已經認為是相對夕陽的白電行業,會發現在中國優秀企業家的帶領下會幹成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不光能製造優質的產品,它還能夠佔用它的經銷商的現金流,使它的資產負債表擁有豐沛的現金流,很漂亮。全球一比,覺得更稀缺了,這就是中國的核心資產變得更加核心的原因。

打個不恰當的例子,A股打開迎接外資,其實是相當於我們和外資進行貿易,中國的一些所謂「特產」的價值又被外資重估了。

當下的核心資產是「投票器」選擇的結果,長期要接受「稱重機」的檢驗。巴菲特說過一句話,股票市場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機。短期來說中國A股市場通過投票和外資一起選出了這些核心資產,這些核心資產未來是不是依然是核心資產?無一例外要接受稱重機的檢驗,也就是說你未來能不能持續地創造價值、創造持續的業績,這是檢驗你是不是真正核心資產的唯一標準。

有一條我們可以斷言的是,核心資產裡面的標的一定是變化的,從美國的80年代的漂亮50到現在的表現,儘管很多留下來了,但是有些就退出去了,比如柯達膠捲,這裡面肯定是變化的。

中國今年開立科創板,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事情,為我們未來培養、培育、容納新的核心資產創造了一個很良好的條件,這是我們談論核心資產的必須建立的一個認識。

5

大類資產配置角度:A股是「核心資產」

最後,從國內大類資產比較的角度和國際權益資產估值比較的角度來看,A股無疑就是「核心資產」。

對中國的核心資產感興趣,第一個前提就是要對A股市場充滿信心,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前提。尤其是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講,A股作為一個大類資產,其本身就是一類「核心資產」。無論是從國內的幾類資產比,股票、債券、房地產,A股的性價比現在是最高的。如果從國際權益資產的比較角度,我們A股市場也是更具有吸引力的。中國經濟現在還有6%的增長,哪怕以後增速降低,在全球前幾大經濟體裡也是最快的增長,但是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不止比美國市場低,也比很多國家和地區都低,比印度也低,但印度今年的GDP增速才5.8%。從國際比較的角度,我們應該承認A股在目前這個性價比確實擁有核心資產的地位。

所以,最後一句話,如果想選擇擁抱核心資產,首先我們要選擇對A股更多的信心,選擇做多中國,做多A股。

謝謝。

相關焦點

  • 李奇霖:廣義基金資產配置分析手冊
    能夠投資權益類資產的銀行理財產品,往往是面向高淨值客戶或者企業的私募理財,但這些群體可以選擇的金融資產較多,相比之下權益類理財的吸引力並不明顯。第二,銀行理財投研能力不足,這是限制銀行理財在各類資產上進行配置的核心原因之一。目前,銀行理財要麼是一個部門,要麼作為單獨的理財子公司。但大多數銀行理財子公司,都成立不久,權益類投研人員相對不足,銀行的資管部門更是如此。
  • 【國君策略】收益、風險、因子:大類資產配置框架與變遷
    據此,我們對「對衝基金」、「期權期貨等衍生品」是否可認定為一類資產進行了解析。(2)「配置」強調個別資產對投資組合的貢獻,強調對各類資產相關性的統籌。大類資產配置的外延,呈現多元化。大類資產配置又被稱為「多資產配置」、「風險配置」、「風險預算」、「因子配置」等。對賣方而言,提供「投資解決方案」,或是一種更確切的表述。
  • 嘉實基金鄭科:資產配置視角,中西合璧做FOF投資
    1、問:目前公募基金產品逼近8000隻,給人們擇基帶來難題,FOF作為基金中的基金,開始得到重視。那FOF可以簡單理解為基金組合嗎?您認為未來FOF的發展空間和優勢如何體現?鄭科:基金的投資範圍包羅萬象,幾乎包含了絕大多數可投資的資產:股票、各類指數、債券、貨幣、黃金等大宗商品。而FOF產品,可以直接投資於各類基金,是便捷實現各項大類資產配置、節約配置成本的投資工具。
  • 天弘基金熊軍:用資產配置決策系統指導指數投資
    伴隨指數基金逐漸發展壯大,再加上A股進入長期價值投資區域,投資者也開始思索:在市場波動幅度加大的背景下,到底應該選擇怎樣的指數進行投資?如何從資產配置的角度解決指數品種選擇問題?  在熊軍看來,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市場風險將被顯性化,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行業中逐步顯現,而指數基金具有構建邏輯透明、風險收益清晰、交易費率便宜等優點,可以較好地反映各類資產收益風險特徵,可作為資產配置的基準,並為資產配置動態調整提供決策依據。
  • 10月資產配置指南,拿走不謝
    對於10月的資產配置,也給大家一份參考。直接開門見山,亮出主要觀點,覺得太長只看這些結論也行。大類資產方面,建議重點關注權益類ETF,把握經濟在後疫情下復甦的配置機會。一、大類資產配置建議配置權重:股票>;商品>;債券數據來源:華夏基金,時間截止:2020/9/21根據普林格周期六階段劃分,對資產進行靈活配置,得到以上大類資產配置權重結果,其中股票倉位佔比控制在15%-75%。
  • 資產配置與基金推薦周報:全球股指相關性顯著提升 黃金提供顯著負...
    來源:金融界基金作者:光大金工光大證券金融工程研究團隊發布《全球權益資產相關性上升,進一步寬鬆正在推進中——資產配置與基金推薦周報》,報告核心觀點如下:全球權益資產相關性有所上升:近階段,全球宏觀環境持續震蕩,多國出現長短期利率倒掛,全球衰退預期有所升溫,經計算我們發現,近期全球權益資產相關性較2017年底明顯上升,而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全球股指的相關性也較前一年有所提升
  • 六禾投資——食品金字塔中的資產配置
    或者說,一些原本就無法承受波動,不應該配置在證券市場的錢進來,一地雞毛後再無奈撤出。 從時間的維度上,股票的長期收益率是可觀的,但是波動無法避免,在大跌面前,教導投資人從長遠的角度去看收益,確實很難。 另一種有效的方式,可以上升一個維度,即做好資產配置,從大類資產中達到不可能三角的三個頂點。流動性需求高的資金放入貨幣基金或其他現金管理類基金,追求風險小(波動低)的選擇銀行理財或國債等品種,希望高收益的部分購入權益類資產。
  • 諾亞控股:2021年大類資產輪動速度會加快
    諾亞控股表示,全球低利率環境提升了股、債等傳統資產的絕對估值水平,同時也帶來了宏觀經濟指標的低波動性。在此背景下,2021年大類資產間輪動速度或明顯加快,從流動性的邊際變化、資產間的估值比價以及大類資產表現輪動的角度入手,會更能直觀把握大類資產的配置思路。
  • 投資風向丨國壽投資劉暉:後疫情時代不動產資產配置價值與投資機遇...
    從空間需求角度看,生鮮電商、醫藥類租戶需求大增,冷鏈物流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從空間供給角度看,高標準倉庫的結構性供給缺口將加快彌補,供應鏈的時效性要求將推動城市周邊集散中心、區域配送中心和最後一公裡前置倉等物流網絡的加速完善;從物流科技角度看,疫情使各方主體進一步認識到貨物周轉效率、人員健康安全等需求的重要性,自動化倉庫、機器人配送等進程有望加速實現。
  • 嘉實基金趙學軍:REITs將重新定義資產管理行業的新疆界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基礎設施領域看,傳統上依靠經營改進方式提升基礎設施能力的空間已逐步侷促和狹窄,而通過REITs方式,基於資本市場的資產管理行業將為基礎設施行業注入新的助推劑,也將對資產管理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 張龍:居民資產配置正在逆轉 基金經理管理規模不是越大越好
    來源:券商中國基金經理薪酬有多高?超額收益和控制回撤哪個更重要?獨家對話博時基金張龍:居民資產配置正在逆轉經歷2020年的A股牛市行情,市場給投資者帶來這樣一種啟示,以公募基金為核心的機構主導與掌握定價權的A股行情,已經來了。
  • 鍊金丨資產配置新思路
    全球資產配置之父加裡·布林森說過:「做投資決策,最重要的是要著眼於市場,確定好投資類別。從長遠看,大約90%的投資收益都是來自於成功的資產配置。」資產配置不僅僅是投資,應該是一種系統化的解決方案,是要講究戰略和戰術的策略,那麼針對不同的資產配置策略,面對不同的方法論,如何理解,如何應用?
  • 母基金周刊:解密資產配置邏輯——風險投資中的冪律曲線分布規律...
    龔詠泉丨母基金周刊特約作者現代資產組合模型與資產配置「風險越大,預期收益越高」,大概是投資從業人員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那麼,如何量化地分析和評估收益和風險呢?由於其在1952年的這個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馬柯維茨不僅在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且也深深地影響了包括耶魯大學捐贈基金首席投資官大衛·斯文森在內的、眾多世界頂級LP管理人的投資思想,成為大型LP(退休金計劃、捐贈基金、母基金、保險基金等)進行多元化的資產配置時的支撐理論之一(其他資產配置理論如前述SML線和CAPM模型等,也建立在現代資產組合模型的基礎上
  • 高端製造核心資產深度研究:三維度挖掘中國製造業核心資產
    在 2016 年至 2019 年的「核心資產」牛市中,除 了以消費板塊為代表的中國核心資產為投資者提供豐厚回報,製造業中的核心資 產也表現亮眼,諸如三一重工、萬華化學、恆立液壓等等。在開放的過程,這些 製造業核心資產,一方面為國內機構投資者所認可和重倉持有,另一方面也被海 外投資者大舉買入,成為海內外機構投資者的重要配置方向。
  • 資產配置的威力:經濟四季下的4種資產
    雖然有《配置篇2020》和《實操篇2020》介紹配置邏輯,但是對於資產配置的新手而言,還是缺一點更基礎性的文章。近期正好重溫《哈裡·布朗的永久投資組合》,其中「經濟四季」和「4種資產」的概念值得深入了解。
  • 公募MOM首批產品獲批 創金合信群力MOM定性+定量做資產配置
    據悉,首批公募MOM產品——創金合信群力一年定期開放混合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基金在2020年歲末獲批,作為公募基金踐行大類資產配置理念的重要工具,公募MOM發力資本市場指日可待。管理人中管理人(Manager of Managers,簡稱MOM)產品,是境外一類成熟的資產管理產品,其做法是管理人將部分或全部資產委託給不同的資產管理機構進行管理(或者提供投資建議),具有「多元管理、多元資產、多元風格」的特徵,既能體現母管理人的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又可以發揮不同子管理人的特定資產管理能力。
  • 中國A股「新基準」來了?跟上外資一鍵布局中國核心資產!
    在全球資本市場大動蕩之際,A股之所以能走出獨立行情,是多種積極因素助力的結果。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0年4月17日 當然,除了A股估值低、我國的疫情控制較好這些積極因素之外,從經濟增長角度看
  • 從預期差歷史規律看大類資產機會與風險 大宗商品價格在2021年將有...
    原標題:從預期差歷史規律看大類資產機會與風險   大類資產的研究框架與中美底層核心宏觀周期
  • 資本市場的「免費午餐」:REITs的抗通脹性與普惠資產配置價值
    布林森(Brinson)等(1991)的研究指出,資產配置對於投資組合收益率變動的影響超過90%,遠超證券選擇、時點選擇等因素。1 伊伯森(Ibbotson)等(2000)的研究進一步表明,對於不同投資組合收益率的差異,資產配置的影響超過40%;對於投資組合收益率的絕對水平,資產配置的影響接近100%。2 常見的大類資產包括現金、股票、債券、外匯、金融衍生品、大宗商品、不動產及實物資產等。
  • 仙人掌資產龐颯:以開放的姿態擁抱新時代
    這自信,來自他超過15年的豐富證券投資經驗和出色的投資業績,來自於他多年公募和券商高管從業經歷,也來自於仙人掌資管強大的核心管理團隊。  對於未來,龐颯表示,仙人掌資產將懷著對市場的敬畏之心,秉承著創造可持續、可複製投資收益的理念,以個股選擇為核心,輔之以大類資產配置,嚴格風控。他說,仙人掌資產將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中國經濟的新時代,關注新技術、新消費、新模式,同時兼顧價值股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