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禾投資——食品金字塔中的資產配置

2020-12-05 中國聯合商報

1992年美國農業部(USDA)發布了「食品金字塔」,將我們日常的進食分門別類,根據人體需求配比,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現了出來,指導人們均衡飲食中的營養攝取。

 

為了繪製這一圖表,美國農業部前後花了近三年時間,耗資近百萬美元,並經過多次測試,最後才得到包括美國衛生部和福利部部長在內的各個方面的同意,付諸實施。這一套金字塔圖隨後被世界各國廣泛認可並借鑑。

 

無獨有偶,在資產管理領域裡,也有類似食品金字塔的理念——資產配置,它指導我們科學地對自己的財富進行管理,該投資什麼品種,該投多少比例。

 

但與食品金字塔不同的是,個人的資產配置,隨著個人風險偏好及多重因素影響,不像營養攝入那麼標準化,同時受眾人群也減少了許多,所以資產配置的理念出現雖遠早於食品金字塔,但人們對於它的理念了解卻還很少。

 

 

01

 

 

作為資產管理的從業者,經常會有這樣的體會,一個同樣的產品,對不同投資人可能是截然不同的體驗或結果。有一個現象可以印證,中國公募基金已經有超過20年的歷史了,許多公募的旗艦基金都取得了不錯的收益回報,對標指數也有長期的超額收益,但是公募基金持有人整體而言卻沒怎麼賺到錢。

 

這是什麼原因呢?如果把基金的規模作為加權指標去分析,就會發現,投資人往往在市場大漲的中後期買入基金,而在基金低點或者剛回本時選擇贖回,造就了「基金賺了淨值,基民卻沒賺錢」的現象。

 

一些原本不買基金不炒股的客戶,看到了股市的賺錢效應(向上波動)而湧入,但忍受不了回撤(向下波動)又離場。或者說,一些原本就無法承受波動,不應該配置在證券市場的錢進來,一地雞毛後再無奈撤出。

 

從時間的維度上,股票的長期收益率是可觀的,但是波動無法避免,在大跌面前,教導投資人從長遠的角度去看收益,確實很難。

 

如何能緩解甚至克服這種波動的煎熬,資產配置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當你拿出20%、30%的資產配置在股票市場時,市場的波動自然也會打個折扣、相應地縮小。


如此在面對市場震蕩時,比那些投入全部資產甚至加了槓桿的投資人自然會坦然許多,也容易持得住,拿得長,從而賺了淨值。

 

但有些人在股市受過傷後,會走向另一個極端,索性不投資在有波動的證券市場了,但這樣做也是一種偏食。資產配置的要義和食品金字塔一樣,講究的是「均衡」。

 

只吃蔬菜會缺少蛋白質,水果吃多了糖分攝入也增加,只吃肉雖然蛋白質夠了,但脂肪也一樣吃多了。每一類食物都有其優缺點,只靠一種類型的食物滿足所有需求是不現實的也不科學的,只有均衡地搭配,才能合理地保證營養價值。

 

同樣,如果資產配置中,只投資於股票,肯定無法承受其波動;只投資貨幣基金,就喪失了財富增值最大的源泉。沒有最佳的投資品種,分散化投資於不同資產類別,保持均衡,是健康的財富管理投資理念。

 

 

02


 

投資人在選擇理財產品時,需求其實說簡單也簡單,都希望產品能夠符合三點——「收益高、風險低、流動性好」,而這恰恰是投資中的「不可能三角」。


即「收益高、風險低」的品種,通常流動性差;「收益高,流動性好」的品種,通常風險也大,股票就是這樣的資產類別;要「風險低,流動性也好」的產品,通常收益就會低了,例如貨幣基金。

 

無法找出一個資產類別,同時能夠滿足以上3個要素,它是一個不可能的三角。但恰恰有人會在一個投資品種中去尋求這個三角,結果往往不如意。

 

前文所說的股票型基金,如果你能夠適當擁抱波動性(風險),將持有時間拉長,是有助於獲得良好的成果。巴菲特選60年年複合20%的業績背後,其投資組合的波動率也達到23.5%,高於市場的15.3%。

 

同時,用這個三角來判斷,許多的投資陷阱甚至騙局就會避免,世界上畢竟沒有一款包治百病的神藥。

 

另一種有效的方式,可以上升一個維度,即做好資產配置,從大類資產中達到不可能三角的三個頂點。流動性需求高的資金放入貨幣基金或其他現金管理類基金,追求風險小(波動低)的選擇銀行理財或國債等品種,希望高收益的部分購入權益類資產。

 

選擇權益類資產的這部分,無論是投入股票型基金還是直接投資股票,這部分資金屬性可以相對長時間地「不去使用」(因為追求流動性的資產已經在現金管理類品種了),給它設一個「封閉期」,降低流動性方面的要求。


這時面對短期的波動時,就會減少自己衝動的擇時行為。如果你把所有資產投入到權益類資產,去追求「不可能三角」,自然而然,很難有稱心的結果。

 

因而,正確地認識我們所投資品種的特性,是重要的前提,如此,我們才能做好資產配置,在大類資產中追尋不可能三角。

 

 

03

 


世界頂尖的機構投資人,同時也是「資產配置」的大師,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大衛·史文森在其《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說道:

 

長期來看,基金投資收益的變化中大約90%可以歸因於資產配置政策的變化。由於準確擇時和選擇合適證券的難度相當大,資產配置決策是投資組合管理的合理基礎,也是投資收益的最大決定因素。

 

普通人可能覺得,我們這麼一點錢就不需要資產配置了,與掌管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投資人沒法比,他說的話沒有什麼參考價值。但正是因為合理的資產配置投資理念,才能使得你的財富保值增值,九層之臺,起於壘土,不用在乎起點有多小,小錢也要大思考。

 

對於史文森而言,他的錢其實也面臨著兩重壓力。

 

首先,保持資產購買力是一代代基金經理需要為此奮鬥的長期目標,成功的捐贈基金有能力持續向教育機構提供一定水平的財力支持,因而就必須追求較高的收益率,而這必然伴隨著相應的基本面風險和市場波動風險。

 

其次,為教育機構的日常經營提供穩定的流動資金是捐贈基金的中短期目標,這是由教育機構預算周期較短的特點決定的,而這意味著要降低組合的波動性,同時也降低預期收益水平。

 

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策略適合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而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策略能更好地為教育機構的日常經營預算提供穩定資金來源,兩者存在衝突。

 

這和我們個人的財富管理非常相似,我們希望資產能夠保值,將來能夠跟上通脹,進行大額支出(買房子/置換房子,子女教育,醫療),為自己的養老做好準備。同時,我們也需要面對日常的生活開銷,房租房貸等。

 

史文森先花了很多精力把基金未來的支出現金流做了詳細的預測,包括極端的可能,其次才是明確投資目標。


我們個人也要做出這樣的方案預測。畢竟財富管理不像營養攝入那麼標準化,我們需要根據個人的情況做調整,盲目的資產配置未必適合自己的現金流,反而可能成了累贅,沒有大一統的標準配置方案,更重要的是明確資金的情況,這個功夫不能省。

 

因而史文森以此為準,明確提出分散化投資的資產配置理念,同樣適用於我們個人。更重要的是,史文森在保證基金提供給學校日常經營資金,降低組合波動性的情況下,在32年的時間裡,保持年化13.5%的回報,在同行中遙遙領先,把基金從1985年的10億美元發展到如今的近300億美元。

 

這中間重要的因素,是在於其以股票為導向的投資策略,他認為這是取得業績的重要驅動力。可以說,偏重股票投資(超過50%)的同時,維持適度的分散化是他構建組合的基礎,也是他取得成功的法寶。

 

所以,相比與巴菲特,史文森對於我們普通人的啟示意義可能更大,他告訴我們,通過資產配置和分散化的投資,是可以使我們的資產增值的。

 

 

結尾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截止2016年,美國人的肥胖率高達36.2%,位居世界發達國家之首,因此造就的社會資源浪費更不計其數。很遺憾,作為第一個普及食品金字塔理念的國家,卻依然沒能阻止這個趨勢。

 

其實均衡膳食的道理經過這麼多年的大力推廣,早已深入人心,知道它,並不代表我們能夠有效地遵循。因為各色美食的誘惑實在太難抗拒了,不知不覺,我們就攝入過剩了。

 

同樣,我們經常會發現各種各樣的「賺錢」機會,今天看到原油暴跌想進去抄底,明天看到黃金漲了也想進去撈一把,最後反而虧了錢。

 

資產配置,不僅僅是嘴上說的那麼容易,而是需要理解各式投資品種的屬性(風險,收益,流動性),明確自己的現金流需求(短、中、長期的支出/收入),以兩者為基礎進行匹配投資,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同時還要克制住不理性的衝動行為。


雖然看似繁瑣,但就和膳食一樣,別人沒法幫你吃東西,想要管理好自己的財富,也只有自己才能做好。


參考資料:

《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大衛·史文森

相關焦點

  • 博時FM|《從0開始學資產配置》:另類投資要做嗎?
    來源:博時頭條投資者都在探索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方案,藉助科學的資產配置手段能更有效率的提高投資質量。那麼資產配置怎麼做?投資者們經常犯的錯誤有哪些?股票、債券、黃金、房產、保險,從國內市場到海外市場,各地域各類型的投資品類到底哪些適合我們,又應如何分配其比例呢?
  • FOF投資的量化分析:資產配置模型
    在均值方差模型中,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是組合中各類資產的預期收益的加權平均值,計算公式如下:均值方差模型的另一個問題則是其得出的資產配置結果往往會導致組合集中投資於幾類預期收益較高的資產,本質上這是模型對於預期收益輸入參數敏感的副產品,這與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分散投資的初衷是相悖的。儘管如此,均值方差模型依然是決定資產配置的有效方式,通常作為資產配置進一步分析的起點。
  • 天弘基金熊軍:用資產配置決策系統指導指數投資
    伴隨指數基金逐漸發展壯大,再加上A股進入長期價值投資區域,投資者也開始思索:在市場波動幅度加大的背景下,到底應該選擇怎樣的指數進行投資?如何從資產配置的角度解決指數品種選擇問題?  在熊軍看來,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市場風險將被顯性化,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行業中逐步顯現,而指數基金具有構建邏輯透明、風險收益清晰、交易費率便宜等優點,可以較好地反映各類資產收益風險特徵,可作為資產配置的基準,並為資產配置動態調整提供決策依據。
  • 六禾投資夏曉輝:全球故事與中國故事
    故事在資本市場投資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理解全球的故事?如何講好中國的故事?本期「曉輝和他的朋友們」邀請到了另外一位曉輝:六禾投資董事長夏曉輝,來和我們分享#全球故事與中國故事#。
  • 投資風向丨國壽投資劉暉:後疫情時代不動產資產配置價值與投資機遇...
    在成熟完整的工業產業體系、廣闊深厚的市場縱深以及積極穩健的財政貨幣政策組合的支撐下,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中,中國有望成為全球資產配置的避風港。 (三)疫情對國內不動產行業的影響 不同於住宅房地產,商用不動產在實體經濟中起到「基礎設施」和「孵化空間」的積極作用,能夠有效地帶動就業、穩定投資、吸引外資,並助力「六穩六保」。
  • 嘉實基金鄭科:資產配置視角,中西合璧做FOF投資
    在多年市場歷練中,鄭科FOF投資方法論成熟,組合Alpha來源資產配置、行業配置、基金選擇三大維度。目前,鄭科管理的三隻養老目標基金在同類中也處於領跑地位。1、問:目前公募基金產品逼近8000隻,給人們擇基帶來難題,FOF作為基金中的基金,開始得到重視。那FOF可以簡單理解為基金組合嗎?您認為未來FOF的發展空間和優勢如何體現?鄭科:基金的投資範圍包羅萬象,幾乎包含了絕大多數可投資的資產:股票、各類指數、債券、貨幣、黃金等大宗商品。而FOF產品,可以直接投資於各類基金,是便捷實現各項大類資產配置、節約配置成本的投資工具。
  • 肖立晟等:股票資產配置,2021年類似2017年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3日電 題:《肖立晟等:股票資產配置,2021年類似2017年》作者 肖立晟(九方金融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 尤眾元(九方金融研究所宏觀研究員)根據我們在《2021年中國經濟周期模型與大類資產配置建議》(下文簡稱《周期模型》)一文中建立的經濟周期模型,最新的一輪經濟周期於2016年5月進入復甦期。
  • 母基金周刊:解密資產配置邏輯——風險投資中的冪律曲線分布規律...
    假設一個資產組合中僅有兩個資產,資產i和資產j,其方差(風險)的計算公式如下:Var (portfolio) = Wi2σi2+Wj2σj2+2 WiWjPi,jσiσj上述公式中,W表示相應資產在投資組合中所佔的權重,σ表示相應資產收益的標準差,Pi,j表示兩個資產之間的相關係數
  • ...解密資產配置邏輯——風險投資中的冪律曲線分布規律及其現實意義
    假設一個資產組合中僅有兩個資產,資產i和資產j,其方差(風險)的計算公式如下:Var (portfolio) = Wi2σi2+Wj2σj2+2 WiWjPi,jσiσj上述公式中,W表示相應資產在投資組合中所佔的權重,σ表示相應資產收益的標準差,Pi,j表示兩個資產之間的相關係數。
  • 鍊金丨資產配置新思路
    全球資產配置之父加裡·布林森說過:「做投資決策,最重要的是要著眼於市場,確定好投資類別。從長遠看,大約90%的投資收益都是來自於成功的資產配置。」資產配置不僅僅是投資,應該是一種系統化的解決方案,是要講究戰略和戰術的策略,那麼針對不同的資產配置策略,面對不同的方法論,如何理解,如何應用?
  • 家庭理財-金字塔模型
    家庭理財-金字塔模型。我們知道金字塔呢源於古埃及,因其結構最穩固,所以一直留存到現在,在理財中呢,也有相應的理財金字塔,理財金字塔模型呢將理財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基礎層、保值層和增值層。
  • 10月資產配置指南,拿走不謝
    對於10月的資產配置,也給大家一份參考。直接開門見山,亮出主要觀點,覺得太長只看這些結論也行。大類資產方面,建議重點關注權益類ETF,把握經濟在後疫情下復甦的配置機會。一、大類資產配置建議配置權重:股票>;商品>;債券數據來源:華夏基金,時間截止:2020/9/21根據普林格周期六階段劃分,對資產進行靈活配置,得到以上大類資產配置權重結果,其中股票倉位佔比控制在15%-75%。
  • 資產配置的威力:經濟四季下的4種資產
    雖然有《配置篇2020》和《實操篇2020》介紹配置邏輯,但是對於資產配置的新手而言,還是缺一點更基礎性的文章。近期正好重溫《哈裡·布朗的永久投資組合》,其中「經濟四季」和「4種資產」的概念值得深入了解。
  • 九方金融:2021年中國經濟周期與大類資產配置建議
    第三,我們對CPI和PPI做了嚴謹的預測,可以獲得2021年11月之前的通脹走勢,從而得到流動性和增長的外推預測,獲得對應的資產配置建議。 一、中國經濟周期模型 經濟周期對各類資產收益率有顯著影響。
  • 李奇霖:廣義基金資產配置分析手冊
    因為是集合運作,資產和負債並不存在一一對應關係,於是為了提高收益率,銀行理財在投資時會用短期資金來做長期投資。第四,定價分離。集合運作的模式下,同一資金池發售的各類理財的收益率,和它所對應資產的投資收益率並無直接關係。在了解預期收益型銀行理財產品的運行模式後,我們再來分析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情況。銀行理財產品在配置時,主要投向非標、債券、現金及銀行存款和權益類等資產。
  • 【國君策略】收益、風險、因子:大類資產配置框架與變遷
    但是,大類資產配置還涉及策略學、管理學、心理學等中微觀較多環節。例如,風險管理和多元策略的配置;α、β收益結構優化、自主投資還是委外;投資組合的效果評估和業績歸因;資產所有者效用的資產負債管理等。   那麼,如何看待美林時鐘與大類資產配置?有一種錯誤認識,將時鐘策略等同於資產配置。
  • 疫情下家庭資產配置圖譜:狠心割肉清倉、多買保險多存錢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中國家庭將如何應對,是否會通過調整資產配置以規避風險?5月14日,融360維度發布的《疫情期間中國家庭資產配置情況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中國家庭的資產配置或將趨於保守和穩健,銀行儲蓄、保險等資產項目將更受到歡迎,股票、基金、奢侈品等項目更容易遭到拋售。
  • 資本市場的「免費午餐」:REITs的抗通脹性與普惠資產配置價值
    「資產配置是個人、家庭或組織做出財富管理決策的重要環節之一。REITs是與不動產資產緊密相關的金融資產,抗通脹性和與其他資產的弱相關性,使其成為資產配置中不可或缺的優質資產類別。」對於投資組合而言,資產配置是影響長期投資業績的最關鍵因素。
  • 諾亞財富2020年9月資產配置報告
    產品策略 【海外篇】 一、8月宏觀市場表現回顧 二、9月海外資產配置觀點 2020年9月資產配置報告:國內篇 國內資產及策略配置建議
  • 廣州澳星力邀馬光遠博士 2019經濟展望與資產配置
    國內的房地產政策頻繁的變動,新政策忽閃忽現,使得想要投資國內房地產的投資者望而止步,不敢也不能出手購買,因此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投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海外資產配置已成潮流。什麼樣的人需要海外資產配置?其實有投資能力和投資需求的家庭,都可以考慮做一些海外資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