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TF總舵主
作者: ETF總舵主
8天的長假很快就過去了,你是在人山人海的景點中排隊,還是宅家裡雲度假?
明天A股又要開市啦,幾組數據,或將帶來10月開門紅。
一是假期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來自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10月7日當天,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4208.9萬人次,同比恢復82.6%;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18.4億元,同比恢復78.1%。前7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18億人次,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543.3億元,同比恢復69.9%。這裡面有沒有你的一份貢獻呢?
二是美股昨晚收高,道指上漲1.91%,創7月以來最大日漲幅。富時中國A50指數連續幾天上漲,恒生指數也重回24000點。
舵主對明天A股的開門紅充滿期待。對於10月的資產配置,也給大家一份參考。直接開門見山,亮出主要觀點,覺得太長只看這些結論也行。
大類資產方面,建議重點關注權益類ETF,把握經濟在後疫情下復甦的配置機會。整體組合以權益類資產為主,建議大小市值均衡配置,重點配置周期板塊;消費股過去一月持續調整,但價格仍相對更貴,另外本輪經濟復甦蘊含新基建帶動的科技行情,但當前科技股估值已較高且有中美摩擦等潛在風險,短期存在調整壓力,因而對消費股和成長股維持中性;建議低配債券類資產。
維持消費股和成長股中性,是指保持當前倉位,整體還是看好權益。因此,具體權益產品方面,結合核心+衛星的配置思路,建議重點關注創藍籌ETF(159966)、創成長ETF(159967)、新能源車ETF(515030)和消費ETF基金(510630)(詳細見下文)。
估值分化接近歷史最高水平,短期或有估值擾動
當前A股估值分化程度到了歷史最高水平,截至6月底,估值分化水平處於97%分位數,三季度回調下來後,當前處於83%分位數。從A股歷史經驗看,回調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估值收斂,即前期漲幅較大估值較高的板塊回調壓力較大,需要震蕩消化,低估值的板塊在調整過程中表現出較好的抗跌特性,短期會出現補漲的情況。
當前在經濟復甦的大邏輯下,疊加科技、消費板塊的表現,市場可能不會是單純的低估值和周期佔優風格,而是呈現混合、輪動的均衡格局。8月M2 同比增長10.4%,社融新增35800億環比翻倍,金融數據持續改善,寬信用格局仍在持續,工業生產復甦態勢持續鞏固,PPI趨勢回升,經濟持續復甦。經濟復甦過程中,建議關注盈利能夠邊際獲得改善的周期行業,尤其是低估值周期板塊,或迎來補漲機遇。
中長期看科技、消費的抱團難言終結,抱團的徹底瓦解需要具備三個層面的信號,一是經濟預期顯著改善,投資者不再抱團,有更多的行業選擇;二是抱團品種業績低於預期,失去業績比較優勢;三是政策或負面因素衝擊,從殺估值變成殺邏輯。目前經濟復甦過程中消費、科技業績仍然一枝獨秀,特別是科創板、創業板業績加速回暖,無論是營業收入增速還是淨利潤增速,二季度都明顯好於一季度,反映出二季度單季業績出現快速恢復,科技、消費的抱團有擾動,但伴隨著抱團風格超額收益的收斂,難言終結。
一、大類資產配置建議
配置權重:股票>;商品>;債券
數據來源:華夏基金,時間截止:2020/9/21
根據普林格周期六階段劃分,對資產進行靈活配置,得到以上大類資產配置權重結果,其中股票倉位佔比控制在15%-75%。
根據模型,每月下旬判斷當前所處的周期階段後,在當月資產配置中,85%的資金根據當前所處周期階段的資產類別比例進行配置,15%的資金根據下一周期階段的資產類別比例進行配置,最後加權得到當前資產配置權重結果。
圖表:每個階段資產類別比例
註:以上資產配置比例基於積極型投資者的假設,積極型投資者不僅對投資增長感興趣,還有能力去承擔與執行與政策相關的更大風險。
重點配置順周期板塊,對消費股和成長股維持中性判斷,建議低配債券類資產。具體來看,10月市場周期狀態維持階段4的概率約為86.79%,輪轉至階段5(經濟增長下行、通脹上行)的概率為11.32%。由於經濟增長回升趨勢延續,2020年10月份資產配置的核心觀點如下:整體組合以權益類資產為主,建議大小市值均衡配置,重點配置順周期板塊;消費股過去一月持續調整,但價格仍相對更貴,另外本輪經濟復甦蘊含新基建帶動的科技行情,但當前科技股估值已較高且有中美摩擦等潛在風險,短期存在調整壓力,因而對消費股和成長股維持中性;建議低配債券類資產。
大類資產配置主要觀點
數據來源:華夏基金,時間截止:2020/9/15
權益資產配置建議
注;藍色區域為核心(合計60%),其他為衛星(合計40%)
該組合為核心(60%)+衛星(40%)複合策略,核心為寬基指數輪動組合,以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和創業板指作為備選寬基池,對於各寬基加總其價值成長得分、大小盤得分和行業得分,根據得分分配當期寬基指數持有權重,每月調倉一次。本期創業板指得分最高,創藍籌ETF和創成長ETF無論是今年以來還是基日以來,相對創業板指超額收益明顯,當前市場環境下,具備較好的可投資替代性。
衛星為10個指定行業輪動,每月選出複合因子得分最高的兩個行業,選擇相關較高的ETF進行配置,複合因子由技術面因子、基本面因子、一致預期因子和情緒面因子合成而來,指定行業為中信一級行業:汽車、新能源、醫藥、食品飲料、銀行、非銀金融、地產、電子、通信、計算機。
以滬深300為基準,該組合除了2016年以外每年均能戰勝基準,年化超額為17.81%,年化波動為27.99%,最大回撤40.55%,相對最大回撤為13.98%。
二、市場回顧及展望
股票:調整接近尾聲。近期A股市場連續調整,主要由以下三點原因導致:
1)解禁潮與產業資本減持帶來國內宏觀流動性邊際收緊;
2)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引發市場悲觀情緒;
3)以科技、消費為代表的板塊巨幅上漲後帶來估值明顯提高。
當前解禁衝擊趨於底部,已近尾聲;外圍風險短期釋放已比較充分,市場情緒有望回暖;科技板塊業績增長,股價回調之後估值趨於合理,總結來說,當前各因素影響趨緩,反彈將至。
債券:震蕩中靜待拐點。三季度經濟和信貸數據不斷超市場預期,經濟基本面的逐步改善對債市構成下行壓力;疊加特別國債和專項債的發行,在央行維持貨幣政策穩健的同時,供給壓力和風險資產對市場情緒的影響也加劇了債券收益率的波動。
商品:黃金連續下跌;豆粕表現較為亮眼,後期仍有上升空間。美聯儲未有進一步刺激計劃的承諾、美國財政經濟刺激法案的持續僵局和美元指數止跌企穩等因素共同限制了金價的上漲空間。但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寬鬆的大背景則仍對金價繼續構成支撐,尤其是美聯儲引入平均通脹目標,前瞻指引調整,容忍通脹略高於2%的目標,並暗示延遲加息至2023年,以及部分避險需求是金價有利支撐。過去一月,豆粕表現較為亮眼,本輪豆粕上漲周期或尚未結束,後期仍有上漲空間,主要驅動可關注「天氣市」、「中美關係」等。
大類資產收益表現回顧
數據來源:Wind,時間起止:2020/8/15-2020/9/15
利率驅動下的流動性寬鬆行情,導致估值分化接近歷史最高水平。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央行出臺了臨時性的政策措施,市場流動性較為寬裕,表現為無風險利率(7天回購利率加權平均)下行,處在歷史底部區域,增量資金驅動下,風險偏好上行,提升科技板塊估值(見圖9),創業板、科技、醫藥、消費等板塊表現較好。當前A股估值分化程度到了歷史最高水平,截至6月底,估值分化水平處於97%分位數,三季度回調下來後,當前處於83%分位數(見圖11)。
市場出現估值收斂的可能性較大,建議增加低估值品種比重。隨著二季度經濟復甦企穩,貨幣政策易緊難松,當前環境下M2增速很難再有大幅提升空間,剩餘流動性邊際收緊(見圖10),引發市場對股市流動性的擔憂。從A股歷史經驗看,回調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估值收斂,即前期漲幅較大估值較高的板塊回調壓力較大,需要震蕩消化,低估值的板塊在調整過程中表現出較好的抗跌特性,短期會出現補漲的情況。
資金面收斂但實體經濟緩慢回升,關注順周期板塊業績復甦。8月M2同比增長10.4%,社融新增35800億環比翻倍,大超此前預期,社融存量同比增長13.3%(前值12.9%)。實體流動性上,8月份金融數據持續改善,寬信用格局仍在持續。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實現了年內的首次轉正,當月同比增長5.6%,較7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增速已接近上年平均水平,工業生產復甦態勢持續鞏固,總體來看,PPI趨勢回升,經濟持續復甦。當下經濟復甦過程中,建議關注盈利能夠邊際獲得改善的周期行業,尤其是低估值周期板塊。
流動性擔憂影響短期風險偏好,但科技和消費長期邏輯並未改變。從2010年以來消費、科技的抱團來看,低估值行情通常出現在抱團的中段,特別是估值出現極端分化後,大多會帶來階段性的擾動。
中長期看科技、消費的抱團難言終結,抱團的徹底瓦解需要具備三個層面的信號,
一是經濟預期顯著改善,投資者不再抱團,有更多的行業選擇;
二是抱團品種業績低於預期,失去業績比較優勢;
三是政策或負面因素衝擊,從殺估值變成殺邏輯。目前經濟復甦過程中消費、科技業績仍然一枝獨秀,特別是科創板、創業板業績加速回暖,無論是營業收入增速還是淨利潤增速,二季度都明顯好於一季度,反映出二季度單季業績出現快速恢復,科技、消費的抱團有擾動,但伴隨著抱團風格超額收益的收斂,難言終結。
三、ETF市場動向
晶片ETF(159995)近一月淨流入近40億元,短期調整不改資金格局。2019年初以來晶片板塊上漲超200%,前期巨幅上漲後估值明顯提高,板塊自身估值消化壓力較大,加之近期受中美貿易摩擦、美股暴跌、流動性邊際收緊擔憂等因素影響,晶片板塊出現連續調整。中長期看,晶片是科技的核心,是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最關鍵的一環,無論是國產替代驅動,還是5G基站建設、5G手機換機等帶來增量需求,仍具有較確定性的景氣度,短期調整不改長期趨勢。截至9月24日,晶片ETF(159995)近一月資金逆勢淨流入近40億元,最新規模218億元,日均成交額12.3億元,交投活躍。
千億元資金追捧首批科創50ETF,華夏科創50ETF(588000)認購規模達450億元,科創板指數投資時代開啟。9月22日,首批四隻科創50ETF正式發行,一天賣爆近1000億元,其中華夏科創50ETF(588000)認購規模達450億元,按照產品對現金募集上限的要求,首募規模最大的華夏基金比例配售最低,資金的獲配比例11.048%。科創50ETF緊密跟蹤科創50指數,聚焦的是代表性的科創型企業,具備較高的成長性,發展空間比較廣闊。從組合配置的角度來看,科創板的定位、行業分布特點相對比較鮮明,有利於和其他板塊的A股寬基指數形成有益補充,實現多元化配置目標。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股票ETF封閉期平均時間估算,科創50ETF(588000)有望10月底或11月初上市,屆時投資者可像買賣股票一樣交易科創50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