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產配置之父加裡·布林森說過:「做投資決策,最重要的是要著眼於市場,確定好投資類別。從長遠看,大約90%的投資收益都是來自於成功的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不僅僅是投資,應該是一種系統化的解決方案,是要講究戰略和戰術的策略,那麼針對不同的資產配置策略,面對不同的方法論,如何理解,如何應用?
該方法建立並遵守著一個基本政策組合——那就是基於每種資產預期回報率的比例組合。投資者需要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期限設定目標,然後不時地重新平衡投資組合。
戰略性資產配置可能類似於一個買入並持有策略,強烈建議產品多元化以減少風險,提高回報。
而要做好戰略性資產配置,首先便需要了解「長期風險溢價」。投資者長期持有某一資產,必須能夠獲得與預期風險特徵相符合的回報。一般來說,風險越高,風險溢價和潛在回報也就越高,反之亦然。這也就是為什麼投資股市的回報預期從長期來看高於銀行定存。股票風險溢價在不同時期有很大差異。當時機成熟且投資者對未來感到樂觀時,風險溢價有時會降至非常低的水平,預期收益就會較低。在經濟不景氣時,比如,經濟衰退時期,投資者需要現金,風險厭惡程度將會提升。在經濟下行時,風險溢價有時會實現雙位數增長,因此預期收益將會提升。
注重估值,提升投資回報。影響一個資產長期走勢的因素有很多,但研究表明,估值往往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項。一般而言,市場估值在短期內可能會出現偏離合理水平,出現過熱或過冷,但從長期來看,估值具有「自我修復」的機制,總能回到正常水平。簡而言之,如果在高估值的時候入市,那麼長期風險溢價自然會變低。
面向未來,注重經濟變化的結構性趨勢。歷史投資回報反映了過往的經濟狀況,絕非未來投資的正確指南,但投資者往往會忽略這一點。一個好的戰略性資產配置往往可以被看作是一部腦洞大開的科幻小說,不僅要考慮當下的全球經濟和市場情況,還需要描繪未來世界千變萬化的可能。經濟環境、產業結構、政治政策、乃至全球秩序都可能以結構性方式發生變化,從而對不同資產的收益產生重大影響。
分散投資,免費午餐。199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Harry Markowitz教授曾經說過,資產配置多元化是投資的唯一免費午餐。如前文所述,任何資產的收益(或長期風險溢價)都需要和其所承擔的風險所匹配,唯獨大類資產的分散才能帶來真正的風險收益比的提高。這是因為不同資產在同一時期的走勢不盡相同,將投資充分分散至不同資產時,往往能夠得到「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因此,一個行之有效的戰略資產配置不僅能夠準確判斷各類資產長期走勢,也需要精確識別和量化資產間的相互關係,即不同資產間的相關性。一般而言,相關性越弱的資產,能夠帶來越多的分散效果,其免費午餐的份量也就越大。
戰略性資產配置通常意味著買入並持有策略,即使資產價值的變化導致了與最初確定的政策組合的偏離。出於這個原因,投資者可能更喜歡採用恆定權重的方法來配置資產。
在戰略性資產配置或恆定權重資產配置下,選擇調整投資組合的時機都沒有硬性規定。但一個常見的經驗法則是,當某一特定資產類別的價值較其原始價值變動超過5%時,投資組合應重新平衡其原始組合。
市場中,恆定權重資產配置是一個擁抱不確定性的策略。它不僅是一種投資方法,也是關於如何增加資金,並且保護你的資金免受那些可能造成災難性結果的風險。其好處就是無論市場決定以何種方式運行,你都很難失去你畢生的積蓄。
通過這種方法,投資者可以持續地平衡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例如,如果某一項資產價值下跌了,投資者會購買更多該項資產。反之,如果該資產價值上升了,投資者就會賣掉它。當高風險資產漲幅較高時,通過再平衡減倉可以兌現盈利,未來高風險資產價格下跌時可減少損失;而當高風險資產跌幅較大時,通過再平衡加倉可以在後續上漲過程中也能增加盈利。這個過程中,低風險資產實際上充當了高風險資產的蓄水池,高風險資產在價格超漲時紀律性減倉,在價格超跌時紀律性加倉。
再平衡可以進一步降低風險,原因在於資產價格不斷變動會使得大類資產的實際配置比例偏離初始配置比例,進行再平衡意味著恢復到初始恆定權重,風險自然就降低了。
從長期來看,戰略性資產配置策略似乎相對死板。有時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市場在短期內會呈現 「低效性」和「定價偏差」,從而帶來稍縱即逝的投資和避險機會。因此,一個好的投資組合不僅要對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做好準備,執行戰略性資產配置,也需要適時捕捉市場短期波動機會和定價偏差,進行戰術性資產配置。
因此,投資者會發現有必要偶爾從組合中進行短期、戰術性差異的變化中,利用不尋常或特殊的投資機會。這種靈活性為投資組合添加了一個擇時成分,使投資者能夠參與對一種資產類別比其他資產類別更有利的經濟條件。
戰術性資產配置可以被描述為一種適度的主動性策略,因為當達到預期的短期利潤時,整體資產組合將會返回戰略資產配置。這種策略需要一定紀律約束,因為投資者必須首先能夠認識到什麼時候有了短期的機會,然後何時調整投資組合回到戰略資產配置中去。
任何一套戰術性資產配置必須解決如下幾個問題:
1、時間維度:時間越短,把握越小,其博弈的性質也就越大。換而言之,判斷一個市場在未來幾個月走勢的難度遠比判斷未來幾天要容易。
2、驅動因子:斯賓塞·詹森曾說:「世上唯一不變的可能就是變化本身」。任何資產的價格走勢都取決於多種驅動因素,而這些驅動因素自身在不斷進化的同時,其對投資價值影響和權重也在改變。
3、信息獲取:傳奇投資人索羅斯深信:「一個由消息靈通或者重要任務組成的關係網是獲得投機資訊的特別重要的渠道。」
4、風險預算:對風險預算的控制應該在戰術投資中貫徹始終。
資產配置在不同程度上可以是主動的,也可以在本質上是被動的。不論投資者是選擇明確的資產配置策略,還是選擇不同策略的組合,都取決於投資者的目標、年齡、市場預期和風險承受能力。
然而,請記住,這些只是關於投資者如何將資產配置作為其核心戰略的一部分的一般性指導方針。投資者要意識到那些涉及到對市場波動作出反應的分配方法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和人才來利用特定的工具來把握這些波動。
完美地把握市場時機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要確保投資者的策略不太容易受到不可預見的錯誤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