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方金融:2021年中國經濟周期與大類資產配置建議

2021-01-08 騰訊網

本文測算結果顯示,我國經濟正處於擴張前期,即將進入擴張後期,並且這輪擴張期會於2021年年底左右結束。縱觀全年,我們建議配置股票,在股票行業的選擇上,我們建議配置消費股和順周期股,比如食品飲料、休閒服務、電子、家用電器、非銀金融和建築材料。

我們發現衡量中國經濟周期的三項指標存在40個月至50個月的波動周期。其中,流動性指標領先增長指標大約10個月左右,領先通脹指標12個月左右。我們認為中國正處於擴張前期,流動性即將進入拐點。我們對中國經濟周期預測如下:流動性的波峰出現在2021年2月(進入擴張後期),增長波峰出現在2021年12月(進入滯漲期),通脹波峰出現在2022年2月份(進入衰退前期)。

我們發現在復甦、擴張和滯漲期,股票的收益率均顯著高於其他資產。在衰退期,債券收益率表現最佳。

基於各個行業在不同周期下的表現,我們發現,在復甦期和擴張期,以汽車電子為代表的周期下遊股有最好的表現。在滯漲期,我們建議持有周期中遊和下遊、地產以及金融。值得一提的是,消費類股票可以穿越周期,即使在衰退期也能有正收益。其中,食品飲料行業在所有周期下都取得了正向的月平均收益率。

在數據的使用和處理上,本文有三個創新:第一,對所有相關數據均做了嚴格的季節效應調整,採用了最新的X-13-ARIMA模型(由美國統計局開發的考慮了春節效應的模型)。第二,通貨膨脹採用了CPI和PPI的加權,權重的選擇利用模型分解出CPI和PPI對GDP平減指數方差影響的貢獻率,從而獲得CPI和PPI的權重。第三,我們對CPI和PPI做了嚴謹的預測,可以獲得2021年11月之前的通脹走勢,從而得到流動性和增長的外推預測,獲得對應的資產配置建議。

一、中國經濟周期模型

經濟周期對各類資產收益率有顯著影響。從著名的美林時鐘開始,有一種投資理念便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市場所處的經濟周期上,而不是資產自身的屬性,比如市盈率等投資指標,這種理念的收益效果在多個海外市場得到了經驗數據的支持。與美林時鐘不同,本文加入了流動性指標,構建了三因子中國經濟周期模型,流動性在中國被認為是一個良好的先行指標,對於經濟增長和物價有先行預判的作用。

本文將經濟周期劃分為6個階段,分別是復甦、擴張前、擴張後、滯漲、衰退前、衰退後。劃分的標準是基於增長數據、通脹數據和流動性數據這三個指標。其中,增長數據由克強指數來衡量,通脹數據由CPI同比和PPI同比加權平均來衡量,流動性由M1同比增速來衡量。數據從2006年1月至2020年11月。我們採用BP濾波剔除數據趨勢項,獲得周期波動項,進而劃分出6個階段。這6個階段的具體標準是:

復甦:流動性上升,增長上升,通脹下降

擴張前:流動性上升,增長上升,通脹上升

擴張後:流動性下降,增長上升,通脹上升

滯漲:流動性下降,增長下降,通脹上升

衰退前:流動性下降,增長下降,通脹下降

衰退後:流動性上升,增長下降,通脹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上升與下降邊際意義上的。比如,對於流動性指標,我們首先用BP濾波剔除原始數據的趨勢項從而得到周期項,當流動性指標的當期周期項高於上一期的周期項時,該期將被判定為流動性上升。反之,該期將被判定為流動性下降。

圖1至圖3展示了三項指標的原數據(經過季度性調節)和所對應的周期項,我們發現經過bp濾波處理得到的周期項能夠較好地反映原始指標的周期波動,與原數據的周期走勢基本一致。以流動性為例,周期項的波峰出現在2006年7月、2010年5月、2013年8月、2017年2月,原始數據在相對應的時期也處於相對的高位。

圖1 流動性的周期性波動

數據來源:wind

圖2 增長的周期性波動

數據來源:wind

圖3 通脹的周期性波動

數據來源:wind

經濟周期模型顯示三項指標的周期長度大致在40個月至50個月(高點與低點之間相差20個月至25個月)。周期的長度隨著時間而變化。2015年之前,中國經濟周期的長度在逐漸下降。表1反映了這種變化,我們發現三項指標在2006年開始的那輪周期中,高點和低點相差25個月,在第三輪周期中,高點低點之間距離明顯減少,尤其反映在流動性與通脹這兩項指標上。在最新的一輪周期中,周期的長度又一次變長。這事實上反映了中國經濟驅動力從市場轉向政策,又從政策轉向市場的過程。比較典型的是,2009-2015年,房地產和基建政策成為經濟周期風向標,經濟一旦出現下行壓力,逆周期的政策就開始發力,導致經濟出現所謂的「短周期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整體經濟周期的長度。

這三項指標之間的關係也在隨時間而變化。流動性指標在前兩輪周期中大約領先增長指標2個月。在後兩輪周期中這種領先擴大到了10個月左右,說明實體經濟對流動性刺激的敏感程度在顯著下降。

從圖4來看,中國經濟當下處於擴張前期,流動性、增長、通脹都處於上升的階段,這與當下疫情後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強勁的經濟復甦相吻合。值得注意的是,流動性很有可能在短期內到達波峰,我們預期流動性拐點在2021年2月份,屆時中國將有可能進入擴張後期。

圖4 三項指標的周期項

數據來源:wind

圖5是加入了通脹預期值後,經過bp濾波處理的周期項。此處採用的通脹預期值來源於我們構建的CPI和PPI同比預測模型。

圖中的數據延伸到了2021年的11月,屆時通脹仍然處於高速上升的時期,但是也接近了下一個波峰,根據圖形與表格,我們推測波峰可能在2022年2月份左右,由於流動性一般領先通脹1年,所以這兩個指標的推測相互吻合,可以互為佐證。由此可以推出,流動性的波峰出現在2021年2月(進入擴張後),增長波峰出現在2021年12月(滯漲),通脹波峰出現在2022年2月份(衰退前)。

圖5 加入通脹預期值後的周期項

數據來源:wind

二、經濟周期下的大類資產配置策略

本文的大類資產種類分為股票、債券、大宗和現金,具體細分如下:

股票市場:上證綜指、滬深300和中小板綜合指數;

債券市場:中債綜合全價指數、中債總全價指數、中國國債總全價指數、中債信用債總全價指數;

大宗商品:南華綜合指數、CRB現貨指數;

現金:貨幣市場基金指數、人民幣兌美元。

圖6展示了滬深300、中債綜合全價指數、南華綜合指數和貨幣市場基金的月漲幅(其餘大類資產的收益見文末表3)。我們發現在復甦、擴張前、擴張後和滯漲期間,股票都是最好的選擇。與美林時鐘原研究報告的結論不同,我們沒有發現大宗商品在滯漲期間能有好的表現,並且股票的上漲往往出現在滯漲期開始啟動。在衰退期,最好的資產是債券。

股市的暴漲期往往出現在擴張後和滯漲期間,反映了部分散戶投資者傾向於在公司利潤兌現後才進入市場,因此即使經濟周期即將進入衰退期,市場仍然會由於慣性而大幅上漲。

圖6 各階段內大類資產平均月收益率

數據來源:wind

圖7展示了2006年以來各周期各階段大類資產的收益率,我們這裡重點分析2016年5月開始的這輪周期,據此推測2021年整體經濟周期的走勢。

2016年,我們的模型顯示該年的前半年是衰退期,之後進入復甦與擴張期。2016年總體的宏觀基本面延續2015年的疲弱,貨幣政策延續寬鬆,但力度不及2015 年,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導致資金外流壓力加劇。不過,伴隨著供給側改革深入,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在逐步回升。

2017年,我們的模型顯示經濟進入擴張期。儘管當年地產政策仍然從嚴,貨幣政策也從緊,但是在三四線城市地產行情的帶動下,地產投資增速不降反升,經濟保持穩健增長。

2018年,我們的模型顯示經濟進入了衰退期。2018年經濟相對疲弱,社融增速顯著下行,工業增速以及投資也紛紛回落。

2019年,我們的模型顯示經濟走出衰退、迎來復甦期。2019 的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2300億,同比多增3300億,創歷史單月最高,這反映流動性進入了上升期,我們的模型捕捉到了這一現象,模型反映經濟體在2019年2月進入衰退後期,也就是流動性上升、增長下降、通脹下降的時期。上市公司盈利在3季度企穩,全年盈利呈現U型,這與我們模型在11月走出衰退、進入復甦相吻合。

進入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爆發,經濟迅速陷入衰退,打亂了模型中正處於復甦階段的經濟周期。原本經濟體的流動性在2019年觸底,增長在2019年11月觸底,通脹會在2020年2月觸底,整個經濟在1月和2月處於復甦期,並將在2月後進入擴張前,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數據可能在2月後見到增長數據有一個上升的走勢。然而,由於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1季度,三項指標都全面下滑,1月和2月的經濟數據和資產收益率和復甦期間的表現有巨大差異。但是,疫情對基本面的衝擊是一次性的。現在值得討論的問題是,中國經濟究竟處在什麼位置?未來會發生什麼?

我們的模型結果顯示:流動性的波峰出現在2021年2月(進入擴張後),增長波峰出現在2021年12月(滯漲),通脹波峰出現在2022年2月份(衰退前)。2020年11月,原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提出中國已到研究寬鬆貨幣政策有序退出的時候,這與我們模型的結論相一致。由於流動性高峰過後,增長的高峰會在10個月出現,這也與2021年中國經濟全年增長的預期相一致(一季度中國經濟由於基數問題,可能出現一個階段性增長的高點,但是我們這裡討論的是剔除了異常值和季節性因素的情況。)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期中國2021年增速為同比8.2%。因此,我們認為在2021年全年,中國經濟主要處於擴張後期這個時間段,建議配置股票資產。

圖7 2006年以來各周期各階段大類資產的收益率

數據來源:wind

三、經濟周期下的行業配置策略

我們在這個章節討論各行業在各個經濟周期下的具體表現,由這些行業在各個階段下的平均月收益率來衡量收益表現。

我們發現在復甦期,汽車、電子、建築材料、電氣設備和家用電器是收益率最高的五個行業。在復甦期,流動性仍然處於上升期,同時,增長也由衰退期的下降變為了上升,通脹處於下降期。在這個時期,市場可以預期居民的收入即將開始提升,企業開始盈利,所以汽車、家用電器將收益於居民未來一段時間相對確定的消費支出。建築材料、電子和電氣設備受益於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擴大再生產。

圖8 各行業(申萬)在復甦期的表現

數據來源:wind。

在擴張期,食品飲料、休閒服務、家用電器、國防和電子是收益率最高的五個行業。擴張期與復甦期不同的是,通脹從下降變為了上升,食品飲料和休閒服務可以有效地抗通脹,因為這些行業的產品價格受益於高的通脹。家用電器和電子行業在這個階段仍然受益於較高的居民收入和企業效益。

圖9 各行業(申萬)在擴張期的表現

數據來源:wind

根據我們之前的分析,中國經濟將在2021年2月進入擴張後期,我們這裡再具體分析在擴張後期的表現。可以發現,家用電器、食品飲料、休閒服務是表現最好的行業,擴張後期與擴張前期不同的地方在於流動性從上升變為了下降。但是貨幣政策的調整並不會影響這三類行業的效益,影響這三類行業的主要是居民的收入,流動性改變對於居民收入的影響相對有限,所以居民購買這些行業的產品或者服務的數量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圖10 各行業(申萬)在擴張後期的表現

在滯漲期,非銀金融表現最佳,在之前復甦期和擴張期表現較好的食品飲料、休閒服務和周期下遊此時收益較低。表現最好的有周期中遊和下遊、地產以及金融,其中,非銀金融、建築材料、鋼鐵、有色金屬和建築裝飾是收益率最高的五個行業。在滯漲期,流動性繼續下降,增長也由上升變為了下降,通脹更是處於高位。但是企業的效益因為滯後的原因,往往在這個時間段才開始釋放,所以一部分後知後覺的投資者在這個時間段看到的高企的企業效益會繼續湧入市場,與經濟周期強相關的行業在這個時間段會釋放效益,股價也會進入高速的上漲期。

圖11 各行業(申萬)在滯漲期的表現

數據來源:wind

股市整體在衰退期處於下跌的狀態,但是食品飲料和農林牧漁行業的股票仍然有正向的收益。在衰退期,經濟增長下降,通脹下降,企業效益往往處於下滑的狀態,所以,順周期的行業往往有較大的跌幅,可以發現,鋼鐵、有色金屬和汽車行業是下跌前三的行業。在這個時期,因為食品飲料和農林牧漁企業的產品往往是居民的必需品,受經濟的衝擊比較小,是良好的防守行業,容易收到資金青睞,從而股價上漲。

圖12 各行業(申萬)在衰退期的表現

數據來源:wind

四、穿越周期的行業

隨著經濟增速下臺階,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從投資和出口開始轉為內生的消費。工業增加值同比從危機之前常年的兩位數增長到如今保持在5%左右,同期的消費數據同比經常靠近10%。因此,在過去的十年內,以食品飲料、農林牧漁、醫藥生物為代表的消費股和類消費股都有不錯的表現,並且這類股票的收益能夠超越經濟周期。在A股市場,有一種投資想法表達為「喝酒吃藥」,也就是投資以食品和醫藥為代表的逆周期行業,通過這樣的投資可以跨越市場周期。在這部分,我們將分析食品飲料、醫藥生物、農林牧漁能否有超越周期的平穩收益。

首先,圖11表明,在衰退期,食品飲料、農林牧漁、醫藥生物是收益率排名前三的行業。其中,食品飲料、農林牧漁收益為正。其次,我們對比了食品飲料與順周期有色金屬行業的月均收益率,圖12表明有色金屬行業在復甦、擴張和滯漲時期有顯著高收益率,在衰退期有較高的負收益率。相比之下,食品飲料行業在所有周期下都有正收益。在復甦和滯漲期,食品飲料行業低於有色金屬,在其餘時期都高於有色金屬。所以說持有食品飲料行業的投資標的能平穩地度過各個周期。

圖13對比了這三類行業在不同周期下的表現。我們有以下發現:(1)只有食品飲料行業在所有周期有正向月平均收益。醫藥生物在衰退前有負向收益,農林牧漁在擴張後時期有負向收益。綜上,我們認為食品飲料行業能最平穩地度過所有周期

圖13 食品飲料行業與順周期行業在不同周期下的月平均收益率

數據來源:wind

圖14 各穿越周期行業在不同周期下的月平均收益率

數據來源:wind

五、2020年12月各行業收益率

中國經濟在12月處於擴張前的階段,根據我們的模型,建議投資者買入國防軍工、食品飲料、休閒服務、電氣設備和醫藥生物。在2020年12月,最新的一期樣本中(在估計模型時,數據截止到2020年11月),我們發現休閒服務、電氣設備、食品飲料、國防軍工和醫藥生物是排名前五的行業(具體排名有所改變),這體現了我們模型的有效性。

圖15 各行業在2020年12月的月收益率

數據來源:wind

六、投資建議

綜合上文分析,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在2021年的1月和2月處於擴張前期。從3月至12月,處於擴張後期。在這個時間段,食品飲料、休閒服務、電子和家用電器是較好的配置標的。因為經濟周期有時會加速進入下一周期,如果經濟增長在2021年年比預期更快回落,經濟體也有可能比預期的更快進入滯漲期,屆時非銀金融、建材、鋼鐵和有色金屬會有超額收益。

作者:肖立晟,九方金融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

尤眾元,九方金融研究所宏觀研究員,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

相關焦點

  • 肖立晟等:股票資產配置,2021年類似2017年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3日電 題:《肖立晟等:股票資產配置,2021年類似2017年》作者 肖立晟(九方金融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 尤眾元(九方金融研究所宏觀研究員)根據我們在《2021年中國經濟周期模型與大類資產配置建議》(下文簡稱《周期模型》)一文中建立的經濟周期模型,最新的一輪經濟周期於2016年5月進入復甦期。
  • 招商宏觀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周期品與周期股票即將王者歸來
    原標題:【招商宏觀張一平】周期復興——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 摘要 【招商宏觀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周期品與周期股票即將王者歸來】2002-2008
  • 九方金融:大宗商品概念股可能在2021年2季度見頂
    考慮到國內流動性即將出現拐點,本文參考非洲豬瘟對豬價和豬肉概念股票的衝擊,考察未來大宗商品概念類股票價格的拐點。考慮到黑色與貴金屬供需因素較為複雜,且新能源相關金屬受產業政策影響較大,本文主要分析有色大宗商品與資產價格的關係。
  • ...配置計劃多數將向權益類傾斜!看好金融、地產等低估值順周期...
    多數險企2021年配置方案出爐。財聯社記者多方採訪了解,鑑於低利率的情況仍將持續,險資今年配置將向權益類資產傾斜。整體看,險資認為港股市場的預期收益率及配置價值相對A股更高,同時看好金融、地產等低估值順周期板塊的重估機會,此外,認為科技、消費和醫藥板塊回調之後的長期配置機會也值得關注。
  • 鄧浩:如何解讀宏觀經濟、周期與大類資產
    另外要注意的是周期的這種複雜性,既有大周期,又有中周期,還有小周期,這就需要對於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理解有足夠的深度,有一定的框架性,才能不因為一些小的波動而失去對大的趨勢的把握。 那麼我們經常還要去想說,我們怎麼去看未來呢?
  • 從預期差歷史規律看大類資產機會與風險 大宗商品價格在2021年將有...
    先找出處於宏觀周期主導地位、最強勢的資產類別;再找出最優的資產配置結構,如權益類資產配成長股還是價值股,商品資產配工業品還是農產品,債券類資產配利率債還是信用債;最後再找出最優的品種。結構性機會研究對應的是對衝策略,以深度策略報告與盤前宏觀洞見這一追蹤大類資產配置策略調整的日度產品相結合的形式為主。
  • 【中銀宏觀:大類資產周報(2021.1.3)】被寄予諸多樂觀預期的2021年
    資產配置建議 資產配置排序:大宗>股票>債券>貨幣。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全球只有中國成為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由於近期新冠疫苗在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都開展了接種進程,因此市場普遍預期2021年全球將迎來顯著經濟增長。
  • 鄂永健:2021全球經濟金融周期、格局與政策外溢
    32021年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的三重效應2021年,新冠疫情的發展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疫苗能否應對最新出現的病毒變異,以及疫苗生產、分配和民眾接種意願等因素決定著全球經濟何時能夠恢復正常運轉。我們認為2021年全球經濟可能出現K型分化,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可能繼續加速復甦,美歐復甦進程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 廣發宏觀:未來5-8年全球進入大類資產均衡配置時代
    廣發證券發布報告指,產業轉移是全球大類資產配置的內生驅動因素。產業轉移是全球經濟內生性結果,受政策等外因影響、但難以逆轉。產業轉移是承接國庫茲涅茨周期的重要催化劑,並引發全球經濟共振。報告認為,產業轉移同時也推動了全球資本開支周期,並呈現強弱交替特徵。
  • 中信證券2021年股市、經濟、全產業策略來了!
    2020年預計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中國可能是增速最高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中國有望持續發揮著全球經濟恢復「發動機」的作用,新冠疫情期間中國經濟增量對全球的貢獻比例甚至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  「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展望:決勝之年後,中國再展宏圖。
  • 【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4、庫存周期:名義經濟增速修復將伴隨著庫存周期的開啟  (1)庫存周期是市場對2021年宏觀經濟不太悲觀的原因之一。如2020年12月30日人社部發布的《關於調整年金基金投資範圍的通知》明確「年金基金財產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投資組合委託投資資產淨值的40%」,這一比例較之前30%提高了10個百分點,按照3萬億的年金規模估算預計可帶來3000億元的增量資金。  (4)市場活躍度在不斷提升,註冊制2021年有望在A股市場全面實施,這將在一定程度增強A股市場的吸引力。
  • 【國君策略】收益、風險、因子:大類資產配置框架與變遷
    過去三十年,全球資管業務快速發展。基礎理論不斷創新,並迅速轉化為實踐應用。如Black-Litterman模型、「耶魯模型」、「美林時鐘」到橋水基金的風險平價。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因子投資(factor investing)再次引領了資管新潮。ETF等被動投資的興起,不斷拓展著大類資產配置的空間。然而在實踐中,資產配置的重要性與資源分配的矛盾卻日益凸顯。
  • 10月資產配置指南,拿走不謝
    富時中國A50指數連續幾天上漲,恒生指數也重回24000點。舵主對明天A股的開門紅充滿期待。對於10月的資產配置,也給大家一份參考。直接開門見山,亮出主要觀點,覺得太長只看這些結論也行。大類資產方面,建議重點關注權益類ETF,把握經濟在後疫情下復甦的配置機會。
  • 【年終大戲、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4、庫存周期:名義經濟增速修復將伴隨著庫存周期的開啟 (1)庫存周期是市場對2021年宏觀經濟不太悲觀的原因之一。後續我們認為雖然經濟基本面有所修復,但消費端低迷的格局短期內不會發生大的變化,CPI與PPI的剪刀差還可能會繼續收窄。預計隨著經濟基本面的修復以及消費潛力的不斷挖掘,CPI可能會在2021年下半年重新邁入上升通道,剪刀差收窄的問題才有可能修復。
  • 李迅雷:繁榮與分化——2021年中泰時鐘資產配置報告
    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觀點: 1) A股:指數表現穩健,結構進一步分化。資管新規實施有利於給A股帶來增量資金,註冊制下IPO提速增加股市供給,A股有望加強優勝劣汰,既利於篩選出牛股也需要面對較高的淘汰率。
  • 管清友: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2021年中國經濟十大展望
    2020年已經遠去,但這一年已然成為了歷史的分水嶺。2020年是經濟的「修復年」、政策的「寬鬆年」、改革的「加速年」、投資的「爆發年」。得益於有力的疫情防控和科學的逆周期調節,中國經受住新冠疫情和中美摩擦的雙重挑戰,經濟觸底後快速修復,政策寬鬆後適度克制,改革明顯提速加碼,各類資產全面開花。
  • 好買財富楊文斌:中國經濟騰飛,我們最該投資哪類資產?
    4、幫助投資人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增強對資產配置的認識,更好地管理財富,讓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這就是好買推出線下商學院的初衷。退出通道方面,藥明康德成功主板IPO,成為首隻通過A股的中概股回歸「獨角獸」;小米申請港股上市,平安好醫生成為網際網路醫療第一股,港股「同股不同權」制度落地;對應美國ADR的CDR(中國存託憑證)政策出臺,可能會讓京東這類公司回歸A股。過去20年,股權投資對中國新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未來,會在中國經濟發展當中繼續扮演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 諾亞控股:2021年大類資產輪動速度會加快
    中證網訊(記者 餘世鵬)12月2日,諾亞控股研究部發表觀點展望2021年投資行情。諾亞控股表示,全球低利率環境提升了股、債等傳統資產的絕對估值水平,同時也帶來了宏觀經濟指標的低波動性。在此背景下,2021年大類資產間輪動速度或明顯加快,從流動性的邊際變化、資產間的估值比價以及大類資產表現輪動的角度入手,會更能直觀把握大類資產的配置思路。
  • 下注中國,尋找2021年十大中國核心資產,賭國運,再出發!
    」  1  下注中國,下注核心資產  時勢造英雄,連巴菲特都說,「他在恰當的時間出生在一個好地方(美國),抽中了『卵巢彩票』(經濟上升周期)。」毫無疑問,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運就處在一個劇烈的上升周期,巨大的動能在短暫的時間中迸發出來,創造財富的效率也是世所罕見。
  • 全球大放水引通膨壓力 價值與周期迎配置良機
    各國央行大放水2019年初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為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增長停滯,G20各國實施了數輪財政刺激計劃,美聯儲、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迅速擴充資產負債表,資產總額增長了約5.8萬億美元(不含中國),同比增幅高達42%,美國、德國、日本和英國等刺激規模都在GDP的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