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股「新基準」來了?跟上外資一鍵布局中國核心資產!

2020-12-07 騰訊網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一季度,全球資本市場的表現足以被載入史冊。受新冠疫情的擴散和原油減產協議的影響,各國股市在3月出現了大動蕩。

在此情況下,我國的A股也難免調整,但卻比較「抗跌」,走出了相對的「獨立行情」。數據顯示,從3月1日到4月17日,上證指數的跌幅為1.45%,在全球主要市場震蕩中跌幅較少。

3月1日至4月17日全球重要指數漲跌幅

△數據來源:wind;2020.3.1-2020.4.17

估值「窪地」的A股

有望成為外資配置重點

在全球資本市場大動蕩之際,A股之所以能走出獨立行情,是多種積極因素助力的結果。那麼,具體有哪些影響因素呢?

先就是中國在疫情方面「先進先出」的大局。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好轉,我國復工復產的進程也在加快,一些積極支持政策也同步推進當中,經濟也出現了一些可喜的跡象,這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投資者風險偏好的提升。數據顯示,3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出現了回升,達到了52%,創2018年以來的新高。

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月度)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0.3.31

除了疫情控制、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之外,A股的估值仍然較低,大大低於歐美市場,對於全球投資者而言,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17日,上證綜指的市盈率(TTM)為12.04,而同期道瓊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分別為20.41和16.61。

全球重要指數市盈率PE(TTM)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0.4.17

不僅從橫向來看,A股是正處於全球的估值窪地,從自身縱向數據來看,也是處於歷史低位區域。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17日,上證綜指的動態市盈率12.04。當前來看的話,具有較高的長期投資價值。

近十年上證綜指點位及市盈率走勢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0年4月17日

當然,除了A股估值低、我國的疫情控制較好這些積極因素之外,從經濟增長角度看,中國資產具有很好的成長性,這相對於歐美發達的國家而言,更是如此。

在多重有利因素的加持之下,雖然前段時間外資出現了流出,但隨著海外流動性緊張局面的緩解,近期北向資金整體呈現回流的跡象。僅在4月7日和14日這兩天,北上資金單日流入額分別達到了126億元和142億元。

3月20日以來北上資金淨流入額

(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0年4月17日

綜合各種因素,不論是作為「避風港」,還是捕捉「黃金點位」,A股均不失為外資當前配置的優質選擇。

如何和外資一道,

捕捉A股「黃金點位」?

那麼,作為投資者的我們,應該如何跟著外資的步伐布局A股呢?推薦投資者重點關注MSCI中國A股指數。

為什麼?大概理了一下思路,推薦的原因有4個:

首先,成分股為外資風向標。MSCI中國A股指數是為了外資投資A股特設的指數,它的成分股均為旗艦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成分股,備受外資矚目,成分股變動可謂外資進出的風向標。

其次,成分股行業分布均衡。相比於滬深300,MSCI中國A股指數的成分股行業分布更加均衡,較滬深300指數超配工業、電信服務、醫療保健等行業,包括醫藥、電子、計算機等新興成長領域,而在金融、可選消費等板塊的權重相對更低(滬深300主要集中在金融股)。

MSCI中國A股指數

與滬深300指數行業分布對比

MSCI中國A股指數

相較滬深300的行業超配情況

△數據來源:MSCI,Wind,截至2020年2月29日

此外,MSCI涵蓋市值更加廣泛,截至2020年2月底,共有464隻成分股,其中,有261隻滬深300成分股,173隻中證500成分股。

第三、過往波動低。從過往表現來看,相比於中證800指數、滬深300指數及中證500指數,MSCI 中國A股的表現較為穩定,近5年、近3年、近1年的年化波動率最低,且在市場單邊下行期間表現出更好的抗壓性。

MSCI中國A股指數與滬深300、中證500、

中證800指數收益率、波動率對比

△數據來源:萬得,MSCI。數據截至2020.02.29 ,指數表現剔除股息。指數走勢圖統計區間為2015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

第四,今年收益連續跑贏滬深300。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今年以來滬深300指數跌幅10.02%,MSCI中國A股人民幣指數跌幅7.59%,整體收益好於滬深300。

MSCI中國A股自2018年設立以來

走勢與滬深300趨同

今年以來持續跑贏滬深300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0年3月31日

從以上分析來看,相對於滬深300指數而言,MSCI中國A股指數的成分股行業分布更加均衡,而且選股囊括的範圍要更加的廣泛,成分股更是海外資金配置A股的「風向標」。從長遠來看,MSCI中國A股指數將或許有望取代滬深300指數,成為未來的市場業績比較「新基準」。

既然MSCI中國A股指數投資價值這麼高,市場上有沒有跟蹤MSCI中國A股的相關產品?

有!

正在發行的上投摩根MSCI中國A股ETF(認購代碼515773)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標的,是一鍵跟上外資投資A股步伐的利器。

上投摩根MSCI中國A股ETF

一鍵跟上外資步伐,布局中國核心資產

市場上的投資種類很多,為什麼選擇ETF指數基金?

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說過:「我非常看好被動投資。ETF提供了更加便宜,更加方便的交易方式。關鍵一點是早一點找到好的投資人」。

雖然是「老生常談」,但還是要說,對多數普通投資者而言,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是參與資本市場投資的主要方式,但相比於前兩者主觀性較強的投資品種,ETF指數基金具備自身獨特的優點:

交易成本低廉。相對於股票,ETF基金的買賣交易不收取印花稅,交易成本直接降低了50%以上,相對於普通基金,ETF管理費降低了約30%。

資金利用效率高。ETF通常保持高倉位運行,普遍能做到90%以上,能充分把握市場行情。

降低個股風險。ETF的本質是篩選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構成一個股票組合,買入一籃子股票,避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以降低對單只股票標重倉投資帶來的高風險。

上投摩根一直致力於更好的服務於投資者,在外資流入A股的長期大趨勢下,推出了旗下首隻寬基ETF——上投摩根MSCI中國A股ETF。年化管理費和託管費分別只有0.15%和0.05%,低於市場平均水平。

此外,上投摩根的股東之一摩根資產管理在被動投資領域積累了多年經驗,同時擁有遍布全球的投研專家和全球化的視角。以國際化的股東為依託,上投摩根在此時點發行該產品,也為中國投資者提供了全球視野下一鍵布局A股的新角度。

上投摩根基金

相關焦點

  • 外資流入對中國醫藥股的影響_新財富網
    這些「核心資產」所處的細分領域是未來中國醫藥行業轉型和發展的方向,而他們在行業中的龍頭地位將使其取得超過行業的增速。先導性領域和龍頭公司兩大特徵使醫藥行業的「核心資產」備受外資追捧,而外資的流入則助推公司股價和估值中樞上揚。
  • 高端製造核心資產深度研究:三維度挖掘中國製造業核心資產
    目前中國工程機械、化工、汽 車玻璃等製造業的龍頭或許正在經歷同樣過程,從國內行業集中走向全球化,與 曾經的海外製造業龍頭同臺競爭。在 2016 年至 2019 年的「核心資產」牛市中,除 了以消費板塊為代表的中國核心資產為投資者提供豐厚回報,製造業中的核心資 產也表現亮眼,諸如三一重工、萬華化學、恆立液壓等等。
  • 博道基金莫泰山: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A股是「核心資產」
    這裡還有一個更大的變化,由於滬港通的開通,外資的流入,我們發現在過去幾年,以陸股通為代表的外資對龍頭企業核心資產的持有比例也是一路提高的,佔比從2017年的1.62%,到2019年三季度末的4.7%,外資持續毫不猶豫地流入,而且比較堅定地選擇長期持有這些核心的資產。
  • 「華爾街禿鷲」盯上中國不良資產!首家純外資AMC落戶北京
    分析人士表示,外資將發揮「鯰魚效應」,推動不良資產經營主體不斷拓展服務對象並完善服務手段。在中國不良資產處置領域投資總額超65億美元橡樹資本成立於1995年,總部位於洛杉磯,管理資產總值超1200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不良資產買家。
  • 外資看「中國資本市場30年」:更大力度投資中國正當其時
    「30年來,資本市場在改革中前進,在開放中成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和跨越式發展。」回顧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成就,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12月28日的講話中表示。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易會滿定調資本市場新徵途的總目標。三十年風雨探索,開放,一直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關鍵詞。
  • 標普道瓊計劃把部分A股納入全球基準指數:明年9月生效
    外資進入A股市場有了新的進展。美國當地時間12月5日,標普道瓊指數公司發布公告稱,將通過滬深港通交易的合格A股公司納入其有新興市場分類的全球基準指數,自2019年9月23日開盤前生效。公告稱,標普道瓊意識到,中國在全球資產配置中的重要性,及其近年來的進展,包括以滬港通和深港通機制提高外資準入。不過,以標普道瓊指數全球基準指數為基準的指數,將繼續把中國A股排除在外。在決定將中國A股納入其他指數之前,未來將另行進行磋商。
  • 2018"下注中國"十大核心資產:中國平安
    在承認階級固化的背景下,在理直氣壯做大國有企業的背景下,毫無疑問,投資者在下注中國未來國運的時候,必須選擇代表未來發展的頭部公司,選擇確定性其實就是成長性。因此,在此辭舊迎新之際,格隆匯組織了一次遍布全球70多個國家300多萬會員大討論的活動,讓全球不同國家、不同行業、不同視角的投資者,一同尋找代表中國未來的核心資產。  在《尋找中國核心資產,賭國運,需要你!》
  • 工銀安盛資管吳茜:權益類資產佔比鬆綁正面影響A股市場
    舉報   證券時報記者 鄧雄鷹  我國金融加速開放和險資投資新政頻出背景下,外資保險資管機構如何看待中國市場前景並展開布局
  • 美股投資界傳奇威廉歐奈爾開始布局A股,旗下外商獨資私募公司備案...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今年的資本市場堪稱「魔幻」,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海外股市巨震影響下,A股市場先揚後抑,但是在散戶「恐懼」的同時,外資私募卻不懼調整而加大了布局。外資私募做多A股 備案78隻產品積極布局散戶「恐懼」的同時,外資私募卻不懼調整而加大了布局。今年以來截至目前,已經有3家外商獨資私募備案,其中在2月14日,羅素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國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
  • 史上第二大單日淨買入,外資抱團核心資產,一「吊牌大王」被逆勢加倉
    從具體日期上看,資金最大淨流入日為上周五,當日大盤衝高回落終結六連陽,而外資則呈現出反向大幅加倉的態勢,以實際成交口徑統計,單日淨流入233.12億元,佔據周度買入額的逾三分之二,數值更是創下近1年來的新高。據統計,這也是北上資金連續第十周大幅加倉A股。
  • 杉杉股份擬收購LG化學偏光片業務 再次跨界布局新材料
    杉杉股份擬收購LG化學偏光片業務,繼成功轉型新能源領域後再次跨界布局新材料——「常青樹」,關鍵在「青」不在「常」 作為曾經的中國西服第一品牌,杉杉選擇在行業上升期、企業巔峰期轉型布局新能源領域,並取得巨大成功。目前,其正在進軍素有「光學行業晶片」之稱的偏光片領域。
  • 下注中國,尋找2021年十大中國核心資產,賭國運,再出發!
    自從2018年年來,格隆匯連續三屆組織了「下注中國」的核心資產大討論的活動,讓全球不同國家、不同行業、不同視角的投資者,一同尋找代表中國未來的核心資產。活動響應非凡,投票精選出來的十大核心資產廣獲認同與關注,且在過去的一年裡均表現優異。
  • 杉杉股份擲54億收購關鍵資產 中國LCD偏光片將告別卡脖子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 杉杉股份豪擲54億收購關鍵資產中國LCD偏光片將告別「卡脖子」⊙記者 邵好 ○編輯 邱江一起金額高達54億元的交易,或「照亮」中國光學行業的未來杉杉股份6月9日晚間宣布,擬收購LG化學旗下位於多地的偏光片業務及資產,其70%份額作價7.7億美元(約合54億元人民幣),剩餘30%將在未來3年完成收購。偏光片被視為光學行業的「晶片」。由於該領域內的三大巨頭LG化學、日東電工、住友化學均為外資企業,偏光片一度被視為「卡脖子」的關鍵產業。
  • 2016.03:中國外資經濟發展狀況及影響效應研究(許曉娟等)
    分析表明,中國外資經濟的規模以平穩的速度增長,外資經濟的產業和區域結構不斷優化,外資企業相對於內資企業的競爭優勢依然明顯,外資企業對本土企業的技術溢出效應開始凸顯,因此中國外資經濟質量進一步提高。外資企業資產持續增加,佔比縮小。
  • 當下中國股市的坐標:新常態將成為A股新邏輯
    2014年房地產市場的拐點現象和海外資產配置需求的大幅上升表明,中國式的財富管理已經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在2012年之前,實物投資是中國收益最高的投資方向,但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步伐加快,經濟增速開始回落。主流資金正不斷從實體轉移到金融領域。
  • 主動資金接棒 外資加倉A股熱情不減
    摘要 【主動資金接棒 外資加倉A股熱情不減】近日,中信證券研究部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不考慮外部風險釋放因素,預計7月外資淨流入A股金額有望達500億元。
  • 國際資管機構須搭上中國這班車
    證券時報記者 劉敬元「任何一個國際性的資產管理公司,要維持它在國際上的地位,就必須加強在中國的布局,否則,它就搭不上『這班車』,就會被日益發展的全球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給拋下。」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下稱東方匯理資管)大中華區主席鍾小鋒說。
  • 姚餘棟:改變A股行為的不是公募 而是外資
    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姚餘棟發表了「新貨幣理論與大成四季資產配置 」的主題演講。姚餘棟表示,「數字貨幣一定大行其道,因為我們的有效資產並不充足,我們沒有能力生產有效資產以滿足我們的貨幣需求。所以區塊鏈基礎的數字貨幣很有希望,希望人民銀行研發的DNCP早點實驗,這個還是有領先的地位的。」
  • 核心科技會成為核心資產嗎?
    但是上漲的個股依舊不超過三分之一,之前以白酒、醫藥、食品為核心的核心資產均創出了歷史新高,從估值的角度來看,之前可以說是合理偏高,但現在不少個股可以直接說是透支很嚴重了。從大的視角來看,下半年布局核心科技大概率能獲得超額收益。
  • AI性能基準測試從此有了「中國標準」!英偉達、谷歌可以試試這套算力卷
    那麼問題來了,令這些「算力」大廠們競相追逐的MLPerf這套「考題」,真的是「AI性能基準測試的唯一標準」嗎?不見得。而像LINPACK這樣的基準測試,在沒有代表性工作負載的情況下,又無法反映AI的跨棧性能。針對上述問題,清華大學、鵬城實驗室、中科院計算所聯合推出了一套「中國AI試卷」——AIPerf。簡單來說,AIPerf的特點如下:那麼,中國的這套「AI試卷」具體難度幾何?科學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