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之下的人生,值得深思!

2021-01-20 逐光而行

「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傳道書1:13-14)此句出於《聖經》智慧文學中的《傳道書》,論及日光之下的人生!

「智慧文學」是希伯來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特殊文體。形成於公元前六世紀至公元元年(即基督紀元)以色列人被擄流亡期間所形成的文學作品,包括《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其中最完整和深刻的體現希伯來智慧文學特徵的當屬《箴言》、《約伯記》和《傳道書》,它們代表了古典時代希伯來智慧文學的最高成就,真實、客觀地反映出以色列民族的現實生活和價值觀念,對了解以色列民族文化內涵的複雜性具有很好的借鑑跟反思。

雖然《傳道書》和《詩篇》、《箴言》、《約伯記》、《雅歌》一樣都屬於智慧文學,但《傳道書》卻另含一種在《聖經》中獨一無二的文學體裁:「悲觀文學」。整篇《傳道書》充斥著悲觀的色彩,尤其是全書開始時傳道者那句經典名言:「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因此,很多人質疑,為什麼要將這樣的一卷看起來非常消極的書卷放在聖經當中呢?

所羅門王斷案

然而我們不要被悲傷的外在遮住了眼睛,忘記《傳道書》是屬於智慧文學,其主旨還是圍繞智慧展開的。閱讀《傳道書》必須具有兩個基本概念:第一、本書的作者是誰?他有怎樣的身份和經歷。為什麼他是如此的悲觀?根據全書的記載,這位傳道者被認為是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他是以色列的君王,富甲天下、智慧過人。第二、傳道書所講的人生虛空,有一個特定範圍——日光之下。所羅門經歷了人生一切的榮華富貴、智慧超群、權勢過人、妻妾成群,但他最後的結論是日光之下的一切都是虛空的虛空。繼而折射出,人生的追求不僅限於日光之下的虛空,還要追尋日光之上的永恆!與永恆比起來,日光之下,就是地上的一切生活最終都是虛空的虛空!使徒彼得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唯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參彼前1:24-25)

所以,身處日光之下,我們有的不僅僅是忙忙碌碌的虛空人生,我們還有反思。人生追求的目標是什麼?人生真正的價值是什麼?日光之下與日光之上會帶給我們何種地思量!

公元前2世紀左右成書的死海古卷

「寧可在安靜之中聽智慧人的言語,不聽掌管愚昧人的喊聲。」(傳:17)

相關焦點

  • 《日光之下》全國藝聯上映 斬獲多項電影節大獎
    《日光之下》全國藝聯上映 斬獲多項電影節大獎 11月27日,由梁鳴執導,呂星辰、吳曉亮、王佳佳領銜主演的電影《日光之下》,正式於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日光之下》是導演的個人首部長片,接連攬獲27項海內外重要影展榮譽,被譽為「今年最讓人驚喜的華語電影處女作」。在此前舉辦的國內首映觀影中,導演李霄峰、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張獻民、演員週遊等電影同行,都給予影片高度評價,直言「看完感覺悵然若失,縈繞心頭」「寫實又寫意,幻滅又殘忍」。
  • 值得深思!
    這兩個問題,值得深思,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 01 什麼叫假交情?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與虛情假意的「朋友」一起,將導致我們的人生危機四伏。
  • 《日光之下》曝終極預告少女隱秘心事引發共鳴
    電影《日光之下》便從少女的情感做切入,講述了東北小城裡,一段錯綜複雜的戀情。谷溪(呂星辰 飾)與哥哥谷亮(吳曉亮 飾)相依為命,富商之女慶長(王佳佳 飾)意外闖入了他們的生活。冬日來臨,谷溪、谷亮、慶長的關係隨著氣溫的驟降變得危險且曖昧,也不知未來將何去何從。  最新發布的終極預告,三個人爆發矛盾,面臨著分崩離析的危機。一幕幕往事閃回中,觀眾可以看到他們也曾親密無間。
  • 虛空之下的人生智慧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傳道書一章2-3節)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
  • 《日光之下》DP何山:給光線最大空間,人的想像力遠不及自然的賦予
    去年在平遙國際電影展獲得羅伯託·羅西裡尼評審榮譽獎的《日光之下》,給大家呈現了一個不太一樣的東北。與影片所觸及的兄妹情愫的話題一樣,《日光之下》的影像同樣也是國內的銀幕上獨特而少見的。  《日光之下》以少女谷溪的視角切入,講述了1999年寒冬之際發生在東北小城的一段往事。谷溪(呂星辰飾)因沒有戶口即將失業,而相依為命的哥哥谷亮(吳曉亮飾)因海洋漏油事故不得不中斷工作。
  • 《來自新世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然而,小町的平靜徒有其表,孩子們的思想、行為甚至性命都處於大人們嚴格的「管理」之下。如果鋪開來看,人類歷史其實就是一部不斷屠戮和馴化異族的連續劇,如果某一天,狩獵和被狩獵一方立場調轉,那身為「獵物」的人類是否仍然值得被拯救?而為了建立新的秩序,我們又願意妥協到何種程度?作為小說世界主要的兩個高智慧物種之一,作者對化鼠這一種族做了生動的描寫,而對其中身為主要角色的「野狐丸」和「奇狼丸」更是濃墨重彩,賦予了它們更甚人類的篇幅。
  • 《道德經》七則名言,值得深思
    《道德經》七則名言,值得深思我們都知道,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所著的名為《老子》也稱《道德經》是一部充滿智慧的經典著作,雖然只有五千言,但是裡面的名句很是值得一讀的。
  • 高考作文輔導94:自視之下能律己,他視之下能容人
    當然,普通人也不妨因自我視角的偉大而寫就非凡人生,偉大的人更可能因自我視角的普通而更加偉大。那麼,一個人應該有什麼樣的自我視角,又渴望獲得怎樣的他人視角,這值得每一個人深思。因此,結合材料「那麼,一個人應該有什麼樣的自我視角,又渴望獲得怎樣的他人視角,這值得每一個人深思。」這一段來看,你對自己和自己所作之事該如何認知,你願意做材料所提哪一類人,就是這次作文的務必完成的驅動任務。
  • 日本人爽快的答案,值得中國人深思
    日本人爽快的答案,值得中國人深思中國在古代,經歷了多次改朝換代,在近代,取得了抗戰的勝利。中國人的堅強意志,是毋庸置疑的。隨著社會的進步,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頻繁,在和平年代,好像過去70多年的殘酷戰爭,已經煙消雲散,被人遺忘。在平淡的生活中,人們似乎一直向前,忘記了歷史恥辱。但是知道中國歷史的外國人,卻還記得。
  • 值得深思
    值得深思。從劇情意義上來說,《動物管理局》甩了《愛情公寓》幾條街。看過《愛情公寓》的應該知道,這部劇就是講了一群年輕男女在合租公寓裡的趣事。內容確實幽默風趣,能博人一笑,但是要說這內容有多少營養價值,觀眾能從中得到什麼感悟,還真沒有。
  • 電影《天空之眼》是一部通過戰爭對人性探討的影片(值得深思)
    《天空之眼》值得一看,道德悖論,看熱血片的心態進去看了一部倫理片。可能上帝視角的習慣,從頭到尾沒有在我心裡產生悖論,許是歷事太多頭頂無事早疲乏了,不是快餐類的文化少有了。一個悖論,是救一個人還是救一群人?每一個無辜的生命都值得尊重,一部通過戰爭對人性探討的影片,很寫實,很現實。
  • 張文宏的話值得深思
    作為一名專業的名醫,張文宏的話非常中肯,他完全是站在各個學段學生健康成長的立場上來解答這個問題,他的話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但問題是:現在的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真的能在睡眠方面有充足的時間嗎?如果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每天做完作業吃完飯之後去睡覺,保證10個小時的睡眠應該沒有多大的難度,但如果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還有初中生和高中生,他們每天的睡眠時間真的夠嗎?
  • 電影《寄生蟲》中,有哪些值得深思的細節?
    《寄生蟲》是一部獲得無數獎勵的影視劇作品,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也是社會現實主義的一部作品,體現了社會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下面從幾個方面給大家回答,朋友們可以做一個參考:一、《寄生蟲》中的父親基澤在家庭中的地位
  • 長生生物疫苗事件,值得我們深思
    長生生物疫苗事件,值得我們深思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此次疫苗事件的始末。2018年7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指出,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行為。
  • 《白鯨》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值得讓人們深思
    《白鯨》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值得讓人們深思因為看麥爾維爾的《白鯨》,而看了兩部《白鯨》改編電影了,這部雖然不是根據《白鯨》內容改變,卻也和麥爾維爾的《白鯨》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一定程度上也是向麥爾維爾的經典名著致敬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 每一部不同的含義,值得我們深思
    在大電影虎虎生威中出現了很多新人物,就比如這個虎威太歲,也是劇中最大的「boss」,這個太歲為了建遊樂場,將大家都變成了它的傭人,最後無奈之下喜羊羊和灰太狼聯手,打敗了太歲,這就是夥伴的重要性,就好像灰太狼和喜羊羊它們在怎麼鬧都沒事,只要是別人插手,灰太狼和喜羊羊就會聯手對付後來的,莫名感動。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日本衝繩水下「玲瓏塔」再現,氣候變化值得深思
    如今氣候環境發生巨變,玲瓏塔再現值得人類深思
  • 俄羅斯23萬億淡水禁止中國使用,說出原因不容反駁,值得國人深思
    今天我們要問題就與水資源有關,俄羅斯23萬億淡水禁止中國使用,說出原因不容反駁,值得國人深思。世界上只有3%的淡水資源,而且分布位置極不均衡,加上人類的浪費,導致淡水資源越來越少,如果再不愛護我們的水資源,最後一滴水可能真的就是我們的眼淚。
  •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一心在搞科研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多數人從事科研項目都是為了名和利。但我國就有這麼一位女科學家,不在乎名利的重要性,曾4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最終成為了美國院士後,但依舊在背後默默地支持祖國的發展,她就是李愛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