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海灘,近觀漫捲而來的層層疊浪,遠眺一望無際的遼闊壯美,總會暢想乘風破浪的豪情壯舉,也會冷不丁冒出一個疑問:海上為什麼會有波浪?也許有人會說,無風不起浪。然而,深入考究,「濤之起也,隨月盛衰」,真正原因則是太陽和月亮帶來的潮汐能量。善用大海的力量,就必須把握潮汐規律,在「數字世界」也是如此。
當今中國,數位化浪潮滾滾向前。歷經網際網路快速發展20多年,我們從一條網速僅有每秒64千比特的網線出發,抓住數位化一波波浪潮乘勢而上,來到了以數據的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為主要特徵的智能化「風口」。近日,福州「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展區熱鬧非凡,仿佛時代縮影。前來參觀的百姓經過漫長排隊,雀躍地跨入「數字未來」。穿梭於新奇技術的「數字經濟」,感受攻克辦事難、慢、繁的「電子政務」,徜徉在各種便利生活的「數字社會」……穿越每個展區所代表的發展節點,摩肩接踵的人流,映射出因技術變革而起、由應用創新而落的數字中國浪潮。
數字中國,潮起東南。2000年,一份《「數字福建」項目建議書》擺在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的案頭,他對此作出了批示。習近平在批示中寫道:「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必須搶佔科技制高點。建設『數字福建』,就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科技制高點之一」,並隨後親自擔任「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組長。「數字福建」的昨天與「數字中國」的今天,就在這樣一個時空碰撞中產生必然交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數位化領域的先行探索,體現了對信息化進程的遠見卓識,讓眾多網際網路企業家感嘆不已。要知道,當時中國還處在網際網路推廣早期,騰訊創立不到3年,阿里巴巴成立不足兩年,百度誕生不滿一年。
如今,雲端課堂可帶領山裡孩子邁過「數字鴻溝」,物聯網助力打造智慧社區,網際網路政務「讓群眾少跑腿」,共享模式帶來便捷舒適……人們之所以能夠騰「雲」駕「物」,獲取生活的便利、工作的高效、發展的機會,不僅得益於模式創新的風口之助,還受惠於助推新動能的政策之帆。從《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到《「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從黨的十九大吹響數字中國建設的號角,到今年全國兩會部署具體舉措,各地區、各部門優化創新環境,聚力建設數字中國,不僅會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更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然而,無論是藉助風口之力,還是仰仗政策之帆,最終還要依靠核心技術革新的潮汐之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現在是全球數位技術競爭的關鍵時期。作為國之重器的核心技術,若受制於人則會埋下大隱患。儘管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居世界第二,當今世界網際網路十強企業,中國佔有4席,然而核心技術、核心元器件卻依賴外國。進入新時代,趕潮推浪必須自主創新攻克核心技術難題,否則就是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
潮起當擊楫中流,風來要揚帆遠航。踏上數字中國建設新徵程,揮灑「闖」的汗水,播下「創」的種子,為經濟社會發展、為國家治理澎湃起數字浪潮的潮汐力,這理應成為大企業當仁不讓的責任、研發者堅定不移的追求。
來源:《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25日 04 版)
相關新聞
數字中國建設為世界提供學習樣本
「現在,中國是數字產業創新的一個領導者。」塞爾維亞負責創新和科技的不管部部長內納德·波波維奇在參加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時說。他表示,塞爾維亞希望向中國學習發展數字經濟的經驗。
不僅是波波維奇,還有來自多個國家政界、商界、學界的參會人士表達了類似觀點。22日至24日在福州舉行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展示了中國在相關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分享成功經驗,為世界提供了一個可供學習的樣本。
中國趨勢引領
根據峰會上發布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數字中國是新時代國家信息化的新戰略,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信息化建設。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人民幣,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32.9%。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且在國際合作方面成果豐碩,許多企業在參與國外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波波維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塞爾維亞也在努力發展數字經濟,面臨很多挑戰。但有中國的經驗在前,塞爾維亞發展數字經濟將會跟隨中國的相關趨勢。
他舉例說,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正在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產業科技和創新園區,有許多中國企業參與,帶來了先進的數位技術。他希望中國與塞爾維亞加強合作,「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參展的許多企業,都有能力引領相關進程」。
奈及利亞通信部長阿德巴約·希圖說,數字中國的不斷深入推進為其他國家帶來寶貴經驗,是一項惠及世界的工程。
他說,奈及利亞政府提出了2017年到2020年的信息通信技術發展藍圖,歡迎來自中國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希望阿里巴巴等知名企業能夠將在中國發展數字經濟的經驗帶到奈及利亞。
數字企業出海
上述與會的外國政要向中國企業伸出了橄欖枝,而中國的數字企業確實也在大舉出海,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像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巨頭,早已在海外布局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電子商務業務推廣等。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在主論壇發言時表示,數字中國建設將加速全球數位化進程,為世界提供「中國樣本」和「中國方案」。
在此次峰會上,還有許多中小規模企業、甚至是初創企業,也展現了出海的能力。
峰會期間,福州本地的網龍網絡公司23日發布了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助教系統。「李白,你低頭時究竟在想故鄉的什麼?」在唐詩《靜夜思》的現場教學演示中,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對著屏幕上的虛擬「李白」問道。孩子們得到了這個虛擬人物的幽默回答,對詩句的理解更加深刻。
網龍網絡公司執行長熊立介紹說,網龍國際化策略的一大重點就是數位化教育,將致力於打造全球化的學習社區。目前該公司旗下的產品已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例如將在俄羅斯為超過7600間教室提供互動平板顯示器。
來自北京的深鑑科技是一家2016年成立的人工智慧晶片初創企業,雖然成立不久,但潛力巨大。該公司執行長姚頌是一名「90後」,剛從清華大學畢業不久。
「曾經在數字領域,中國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是常態,但現在,我們的人工智慧晶片卻被美國亞馬遜和日本松下等公司引進到它們的產品中,」姚頌說,「因為這是一個國內外幾乎同時起步的領域,我們的某些技術可以說是全球領先。」
中國企業的不凡表現讓國外商界高度關注。瑞安·羅伯茨是一名來自美國的市場分析師,專門來到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考察他關注的企業。他對記者說,中國數字經濟是全球一股新興的強大力量。
科研國際合作
科學研究是另一個應用數位技術的重要領域,中外科研合作的典型案例之一就是「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為響應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科學家聯合國際專家於2016年正式發起這個計劃,目前已有27個國家和21個國際組織的專家參與。
「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在峰會上專門介紹了這個計劃。他表示,該計劃旨在通過建設地球大數據平臺,為「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支持,助推沿線國家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發展,尤其是數位化發展,在聯合國大學學者奧耶班吉·奧耶拉蘭·奧耶因卡看來,是他的家鄉非洲大陸亟須推進的任務。「為什麼亞洲已經在數字領域取得了高水平發展,而非洲仍處於低水平?」他在峰會討論中提出這個問題,表示需要深入研究才能找到解決之道,而這次峰會提供了良好的借鑑。
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展館裡,展出的都是來自中國各地的數字建設優秀案例,但它們所牽動的,卻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目光。無論是官員、商人還是學者,這些國際人士都在用心體會中國經驗。據新華社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