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大地震或關天文潮汐
西安市地震局局長:目前餘震不會遷移到關中
半小時連發兩次5級以上餘震 地震專家感到困惑
互動話題: 大家來討論下強潮汐會否引起地震
「天文因素對地震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和關聯,但這二者之間不具有必然性的。」6月1日,省地震局局長胡斌就大家關心的地震與天文現象的關係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說,目前,對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天文因素的研究還存在不同的觀點。地震孕育的物理過程和發生機制是極其複雜的,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可能是來自地球內部的物理變化過程。
將地震與日期相聯繫純屬無稽之談
隨後,就地震與天文現象、地震與日期問題,省地震局辦公室專門安排一位姓邵的資深專家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就當前社會上所傳有關「8」的日期災害論,他說,把所在的月和日數字相加等於「8」,來與具有自身運動發展規律的地震相聯繫在一起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也沒有其統計數據來提供相應的支持論據,純屬牽強附會和無稽之談。
天文因素與地震發生不是一一對應
他說,地震是地球內部本身長期孕育、發生急劇變動的結果,有著本身的活動規律。當一個地區的地質活動構造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後,由自身決定在某個時刻發生快速脆性破裂,釋放出地球內部運動所積累的應變能量即地震。地質自身的孕育活動是內因,天文現象是眾多觸發地震的外因之一,有可能觸發這種積累到一定程度地質構造產生地震,但它與地震發生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除了太陽、月亮及其它星球活動外,地球自轉的本身運動,人為活動都是觸發地震的因素。
專家認為,地震活動和天文因素之間在一些地區存在著某種關係,除天文因子的影響外,還存在著其他的可能影響的物理因子。而且,對於不同的地質結構和不同的地震類型,天文因素對地震有著不同程度和不同特徵的影響,任何的影響都是一分為二的,大家都把焦點關注到不好的一方面上來了,其實,天文因素也可能對一些地區的地震發生也有延緩的作用,只是被大家都給忽略掉了。
大地震出現在上下弦日無必然規律
就日前流傳的歷史上有些大地震出現在上弦或下弦日前後這種現象。邵專家說,根據多年的統計,全球每年發生8級以上地震1—2次,7級以上地震20次左右,6級以上地震上百次。如果把這麼多次地震去平均分配的話,肯定有碰上的,但不能把這作為一種必然的規律。目前對天文因素與地震關係的研究還遠沒有達到深入的程度,雖然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結果,但對於物理機制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
潮汐天文因素對西安不會產生影響
6月3日21時與6月4日凌晨3時23分,太陽、月球和地球排列成一條直線(朔)。就這兩個天文潮汐天文現象會不會引發大地震的疑問,省地震局邵專家這樣說,太陽、地球和月球排列成角度不同,對地球的作用力是不一樣。潮汐現象是月亮起主導作用,但也不能忽略太陽的影響,在天體運動過程中,月亮、地球和太陽形成直角時,由於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海面的漲落差距很小,這就是小潮,當太陽、月亮和地球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亮引潮力和太陽的引潮力齊心合力,引潮力就大,這就是大潮。天文潮汐對地震存在一定的影響,目前,四川汶川芮氏8級大地震後,還存在地殼板塊錯動,就算沒有潮汐這些天文現象出現,也還會有餘震不斷產生,釋放能量。根據最近國家地震局監測的數據顯示,位於汶川原震區的餘震序列近期產生的餘震多在4級多,存在明顯衰減降低的特徵,就是天文因素觸發,也不會產生大於主震的餘震發生,對西安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他認為,每一次地震的發生都要按其發展過程來判斷,不能按固有的一個模式去套。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後,餘震序列逐漸衰減,最大餘震達到6.4級,還沒有發生一個7級以上的餘震,但這不等於說就非要發生7級以上的強餘震。如2001年發生在我國的崑崙山8.1級大地震,隨後的餘震最大震級只有5.7級。
強潮汐不會觸發陝西大地震
歷史上發生在陝西華縣的關中大地震,地震波震撼了大半個中國,死亡人數83萬有餘,是世界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加上西安又處在汾渭斷裂帶上,強潮汐等天文現象能否觸發陝西發生大地震?邵專家告訴記者,天文現象觸發地震,主要還是要由一個地區的地質構造有無發生地震的背景、發震的條件等內在因素來決定。根據省地震局了解到的關中資料和近年陝西地質構造活動來看,陝西不具備發生強震的條件。所以,我省廣大群眾不要有這方面擔心或恐慌,根本沒有必要過度緊張,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些地震知識,維持正常生活工作狀態。
不要輕信非政府渠道地震信息
6月1日,省地震局震害防預處處長王亞秀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引起地震的相關因素很多,不能孤立地單純就哪一方面現象進行決斷。地震預報是一個綜合各方面因素分析的結果,省地震局近期都在加強監測和密切關注各種前兆現象,會隨時向省政府進行報告。政府部門會根據震情向群眾發出準確告知,任何非政府行為的預報都是不可信的,請廣大群眾不要輕信非政府渠道發布的地震信息。
首席記者文錦
[責任編輯:aymss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