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潮汐不會觸發陝西大地震 對西安不會產生影響

2021-01-07 騰訊網

512大地震或關天文潮汐

西安市地震局局長:目前餘震不會遷移到關中

半小時連發兩次5級以上餘震 地震專家感到困惑

互動話題: 大家來討論下強潮汐會否引起地震

「天文因素對地震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和關聯,但這二者之間不具有必然性的。」6月1日,省地震局局長胡斌就大家關心的地震與天文現象的關係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說,目前,對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天文因素的研究還存在不同的觀點。地震孕育的物理過程和發生機制是極其複雜的,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可能是來自地球內部的物理變化過程。

將地震與日期相聯繫純屬無稽之談

隨後,就地震與天文現象、地震與日期問題,省地震局辦公室專門安排一位姓邵的資深專家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就當前社會上所傳有關「8」的日期災害論,他說,把所在的月和日數字相加等於「8」,來與具有自身運動發展規律的地震相聯繫在一起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也沒有其統計數據來提供相應的支持論據,純屬牽強附會和無稽之談。

天文因素與地震發生不是一一對應

他說,地震是地球內部本身長期孕育、發生急劇變動的結果,有著本身的活動規律。當一個地區的地質活動構造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後,由自身決定在某個時刻發生快速脆性破裂,釋放出地球內部運動所積累的應變能量即地震。地質自身的孕育活動是內因,天文現象是眾多觸發地震的外因之一,有可能觸發這種積累到一定程度地質構造產生地震,但它與地震發生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除了太陽、月亮及其它星球活動外,地球自轉的本身運動,人為活動都是觸發地震的因素。

專家認為,地震活動和天文因素之間在一些地區存在著某種關係,除天文因子的影響外,還存在著其他的可能影響的物理因子。而且,對於不同的地質結構和不同的地震類型,天文因素對地震有著不同程度和不同特徵的影響,任何的影響都是一分為二的,大家都把焦點關注到不好的一方面上來了,其實,天文因素也可能對一些地區的地震發生也有延緩的作用,只是被大家都給忽略掉了。

大地震出現在上下弦日無必然規律

就日前流傳的歷史上有些大地震出現在上弦或下弦日前後這種現象。邵專家說,根據多年的統計,全球每年發生8級以上地震1—2次,7級以上地震20次左右,6級以上地震上百次。如果把這麼多次地震去平均分配的話,肯定有碰上的,但不能把這作為一種必然的規律。目前對天文因素與地震關係的研究還遠沒有達到深入的程度,雖然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結果,但對於物理機制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

潮汐天文因素對西安不會產生影響

6月3日21時與6月4日凌晨3時23分,太陽、月球和地球排列成一條直線(朔)。就這兩個天文潮汐天文現象會不會引發大地震的疑問,省地震局邵專家這樣說,太陽、地球和月球排列成角度不同,對地球的作用力是不一樣。潮汐現象是月亮起主導作用,但也不能忽略太陽的影響,在天體運動過程中,月亮、地球和太陽形成直角時,由於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海面的漲落差距很小,這就是小潮,當太陽、月亮和地球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亮引潮力和太陽的引潮力齊心合力,引潮力就大,這就是大潮。天文潮汐對地震存在一定的影響,目前,四川汶川芮氏8級大地震後,還存在地殼板塊錯動,就算沒有潮汐這些天文現象出現,也還會有餘震不斷產生,釋放能量。根據最近國家地震局監測的數據顯示,位於汶川原震區的餘震序列近期產生的餘震多在4級多,存在明顯衰減降低的特徵,就是天文因素觸發,也不會產生大於主震的餘震發生,對西安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他認為,每一次地震的發生都要按其發展過程來判斷,不能按固有的一個模式去套。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後,餘震序列逐漸衰減,最大餘震達到6.4級,還沒有發生一個7級以上的餘震,但這不等於說就非要發生7級以上的強餘震。如2001年發生在我國的崑崙山8.1級大地震,隨後的餘震最大震級只有5.7級。

強潮汐不會觸發陝西大地震

歷史上發生在陝西華縣的關中大地震,地震波震撼了大半個中國,死亡人數83萬有餘,是世界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加上西安又處在汾渭斷裂帶上,強潮汐等天文現象能否觸發陝西發生大地震?邵專家告訴記者,天文現象觸發地震,主要還是要由一個地區的地質構造有無發生地震的背景、發震的條件等內在因素來決定。根據省地震局了解到的關中資料和近年陝西地質構造活動來看,陝西不具備發生強震的條件。所以,我省廣大群眾不要有這方面擔心或恐慌,根本沒有必要過度緊張,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些地震知識,維持正常生活工作狀態。

不要輕信非政府渠道地震信息

6月1日,省地震局震害防預處處長王亞秀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引起地震的相關因素很多,不能孤立地單純就哪一方面現象進行決斷。地震預報是一個綜合各方面因素分析的結果,省地震局近期都在加強監測和密切關注各種前兆現象,會隨時向省政府進行報告。政府部門會根據震情向群眾發出準確告知,任何非政府行為的預報都是不可信的,請廣大群眾不要輕信非政府渠道發布的地震信息。

首席記者文錦

[責任編輯:aymsslong]

相關焦點

  • 地震探源:能否利用潮汐預測地震
    天文潮汐主要指太陽、月亮對地球的引潮力,太陽系的其它行星對地球也有引潮力,但是,它們非常小,即使九個行星排列成一行時對地球的引潮力也只有日月引潮力的1/26000。天文潮汐不僅從天文學和地球物理學的角度對整個地球的運動產生影響,也從地質學的角度對局部地殼運動產生影響。雖然地震的力源來自地球內部,但是,當震源系統巖石中的應力達到臨界狀態時,外界因素的影響在一定條件下會引起系統的突變而發生地震。
  • 地震探源:專家解釋能否利用潮汐預測地震
    天文潮汐主要指太陽、月亮對地球的引潮力,太陽系的其它行星對地球也有引潮力,但是,它們非常小,即使九個行星排列成一行時對地球的引潮力也只有日月引潮力的1/26000。天文潮汐不僅從天文學和地球物理學的角度對整個地球的運動產生影響,也從地質學的角度對局部地殼運動產生影響。雖然地震的力源來自地球內部,但是,當震源系統巖石中的應力達到臨界狀態時,外界因素的影響在一定條件下會引起系統的突變而發生地震。
  • 核輻射不會汙染中國 西安輻射度全國城市最低
    據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昨日16時發布的監測信息,西安昨日空氣中的輻射程度在全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中最低。據悉,3月11日,日本東北地區宮城縣發生9.0級特大地震,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核輻射向環境釋放事件。我國環境保護部對此非常關注,3月12日,環保部啟動了全國輻射應急響應系統,向各省發出應對日本地震應急指令。
  • 渤海黃海一般不會產生地震海嘯
    印度洋巨大災害引起人們關注本市地震專家研究表示———李海燕穆萍孫崇森  新報訊【記者李海燕通訊員穆萍孫崇森】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端離岸不遠處的海底,印度洋板塊的碰撞引發強烈地震,繼而產生巨大的海嘯引起連鎖反應,使諸多亞洲國家和幾個非洲國家受到海嘯重創。
  • 地震原因新突破!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海洋潮汐可以引發地震
    一項新的地震研究發現,海潮可以引發地震。地震產生的地震波能夠將整個城市夷為平地,這使得早期探測和預測變得至關重要。多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意識到,地殼構造板塊邊緣海底山脈的地震是如何與潮汐聯繫在一起的。哥倫比亞大學地震學家克里斯多福·肖爾茲教授說,每個人都有點困惑,因為根據傳統理論,那些地震應該發生在漲潮時。但是Lamont-Doherty地球觀測站的團隊現在已經發現了這種明顯的矛盾現象的機制,而這正是大洋中脊下的巖漿造成的。共同領導這項研究的肖爾茲教授說,正是巖漿房的呼吸、潮汐引起的膨脹和收縮使斷層移動。
  • 福建會不會發生大地震?
    然後感覺泉州一直都活在被「預言」的陰影之下,可能每隔幾年就有那種要地震的謠言產生,搞得人心惶惶。    世界上有兩大地震帶,第一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第二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福建會不會發生大型地震  我們知道,對於一場地震的規模和破壞性有多大,主要是由這場地震所釋放出的能量有多大來衡量的。
  • 月球對地震有影響?潮汐力變強時,大地震發生概率或將增加40倍!
    在最近一段時間,地球上經常發生地震,而且還會引發一系列的次生災害,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所以科學家們現在就越來越關注對地震的研究,但至今為止人類還沒有足夠的了解地震,可以說對地震的認識還處在最淺層的層面。
  • 地震專家稱太平洋板塊位移不會影響北京
    美國航母戰鬥群抵達俄羅斯宣布將派出軍機專家稱太平洋板塊位移不會影響北京日本警察廳14日宣布,截至當天8時,日本東北部海域11日發生的強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已造成1598人死亡,1720人失蹤。據日本共同社14日報導,重災區宮城縣兩處海岸發現約2000具遺體。
  • 雲南盈江5級地震與汶川地震帶無關 不會影響四川
    專題:四川汶川大地震  本報訊(記者 田芳、新華社)昨日清晨5時35分,雲南省德宏自治州盈江縣(北緯25.1度,東經97.9度)發生5.0級地震。
  • 明代嘉靖年間,陝西大地震背後故事
    明代嘉靖皇帝統治後期,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不僅是中國地震史上死亡最多地震,也是世界地震上傷亡最大的一場地震,今天我們就來回望這場地震為何造成如此人員傷亡損失呢?翻開史書你會發現,嘉靖年間陝西一直是全國最重旱情省份,幾乎年年旱災,年年國家到這裡放糧賑災,這裡百姓年年盼望雨霖豐收,這次地震讓陝西一直沒有回覆元氣,直到70年後,闖王起義,就是陝北因為旱災發生農民起義,某種程度的說就是這場大地震,已經動搖了明帝國大廈了。
  • 西安建築抗震烈度提升:6級地震主體完好 7~8級不會倒塌
    西安抗震設防烈度從Ⅶ度升至Ⅷ度  確保6級地震建築主體完好  7~8級地震不會倒塌  省地震局震害防禦處處長段鋒介紹,汶川地震後,在大量基礎研究和震害調查的基礎上,國家修訂了《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2016年6月1日起實施,該區劃圖是確定我國一般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強制性國家標準。
  • 地震時,飛機正飛行到地震位置上方,會不會受到地震波影響?
    坐過飛機的人們都知道,如果一個地方發生了地震,那麼這個地方的飛機絕對會晚點或者推遲,由此來看,地震是會對飛機造成影響的。那麼有人就要問了,如果在地震期間,會對正在飛行的飛機造成影響嗎?首先,讓我們從地震的定義來著手分析一下,大家都知道,地球的內部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在地球的板塊交界處會存在很多地殼脆弱的地方,在這樣的地方經常會出現突然巖層斷裂或者破裂,這樣一來其內部的能量就會釋放出來,由此引發地表震動,這就叫地震。而飛行中的飛機是在大氣層中的平流層飛行,十萬八千裡的距離,所以地面的震動並不能影響到正在飛行的飛機。
  • 西安樓市「大地震」:萬科13個項目被停銷售
    (原標題:西安樓市「大地震」:萬科13個項目被停銷售 )
  • 汶川地震可能與天文因素有關 正好發生在上弦日
    汶川地震或與天文因素有關  6月初兩個強天文潮汐值得關注  本報訊(記者/蘇稻香通訊員/李建基)廣東天文學會專家昨日分析,這次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日期與時間,可能與天文因素有關。  大地震日期恰好發生在上弦  大地震日期恰好發生在上弦(農曆四月初八)。這天,上弦時刻出現在中午11時47分。上弦時,太陽、地球和月球排列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從地球上看,太陽和月球的角度恰好等於90度,上弦這天,有來自兩個不同方向的引潮力對地球施加影響。
  • 月球正在冷卻收縮產生地震會影響到地球潮汐嗎?
    根據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月球可能會在冷卻和收縮時產生強烈地震。該研究的科學家們分析了太空人在阿波羅時代登陸月球表面的儀器數據,以及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器(LRO)收集的最新數據。阿波羅11號,12號,14號,15號和16號機組人員在月球表面共放置了5個地震儀。
  • 陝西寧強5.3級地震:多地有震感 專家初步會商:是汶川地震餘震
    西安高層有感,無破壞情況。目前全省無人員傷亡,建築毀壞等災情報告。記者也通過漢中市地震局了解到,地震發生後,漢中市地震局立刻響應,向市委市政府政府主要上級部門匯報了震情,並於19點30分向震中寧強縣派出了現場工作隊進行震情調查。
  • 網傳徐州地震 江蘇地震局闢謠:江南不會有大地震
    論壇裡,「南京老許」傳了一張自己拍的「地震雲」照片,他說,前天下午5:45,他在家裡看到天空中鋪滿「怪雲」。他觀察了半小時,還是這個樣子,根本沒有散開的意思,疑似地震雲。  南京市地震局副局長徐徐說,現在「地震雲」還沒有被地震專家作為地震預報的依據,之前,他們曾接到多起有關「地震雲」的報告,都屬於正常的氣象現象,與地震沒有任何關係。從本次網友的「地震雲」照片看,應屬於較為常見的氣象現象。  徐徐說,不久前,他們還接到溧水一家寺廟的井水突然變渾濁的報告,趕到現場後發現,其實是不遠處施工,讓井水變渾濁了,也是虛驚一場。
  • 地震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目前關於地震成因的主要觀點
    大地震發生後,一方面核變產生溫度熔化地幔,並同時造成地幔溫度的不均勻,加速其對流,提高了核裂變物質相遇的概率,引發餘震;另一方面核變產生溫度可以熔化地殼使一些曾經被凍結的核聚變物質被重新釋放,同時又可以提高含氫化合物(如海水蒸汽)的熱解比例,增加核聚變物質的含量,產生了餘震。直到該地區下方地幔中幾乎所有相遇可以超過臨界體積的核裂變物質及其附近的核聚變物質全部發生核反應,餘震才會停止。
  • 今晚將現「超級月亮」 不會對地球造成影響
    超級月亮看起來會更大更亮,但不會引發自然災害  芝加哥艾德勒天文館( Adler Planetarium)的天文學家蓋扎-格尤克(Geza Gyuk)表示:「這時的月亮表現得比今年其它滿月大16%,亮30%。這個數字並不大,但是足以引人注意。」  據天文學家稱,月球的臨近不會對地球產生任何影響,並希望大家能消除「即將到來的超級月亮會引起自然災害」的恐慌。
  • 潮汐力與大地震究竟有沒有聯繫?科學家說有
    論文稱,大地震,例如在2010年智利地震和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更易在滿月和新月時發生,在這兩個時間段內潮汐力最大。地球上的潮汐,是由太陽和月亮的「重力拔河」引起的,這對地質斷層施加了額外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