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對地震有影響?潮汐力變強時,大地震發生概率或將增加40倍!

2020-12-04 豆豆侃娛樂

在最近一段時間,地球上經常發生地震,而且還會引發一系列的次生災害,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所以科學家們現在就越來越關注對地震的研究,但至今為止人類還沒有足夠的了解地震,可以說對地震的認識還處在最淺層的層面。

不過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地震的研究,在最近就有一位科學家提出:發生大地震的概率或許與月球的潮汐力有關。他統計了各次大地震發生時潮汐力的最大值,並且與地震發生前15天內,每一天的潮汐力最大值做了對比,從而得出結論,在地震當天,潮汐力的數值是較大的。

我們都知道,地震發生是由於地殼內的運動所造成的,地殼內部一直是處在不斷的變化中,產生力的作用後,使地殼發生錯位,斷裂等一系列現象,從而引發了地震。

而且這位日本科學家通過研究之後認為,潮汐力或許可以改變巖石的變形程度,當潮汐力比較強的時間,一些小斷裂可能會發展成為大斷裂,發生大地震的概率或將提高40倍。

當然這一切還都只是猜想,還需要科學家們更深的研究,不論結果如何,都將成為地震史上重要的一步

相關焦點

  • 新月和滿月時更易發生大地震? 潮汐力是否可以誘發地震?
    每年數百萬起地震在全球各地發生並被地震儀器監測到,其中絕大多數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我們腳下,但有極少數卻會發展成大規模地震,   原標題:新月和滿月時更易發生大地震? 潮汐力是否可以誘發地震?
  • 地震探源:能否利用潮汐預測地震
    天文潮汐主要指太陽、月亮對地球的引潮力,太陽系的其它行星對地球也有引潮力,但是,它們非常小,即使九個行星排列成一行時對地球的引潮力也只有日月引潮力的1/26000。天文潮汐不僅從天文學和地球物理學的角度對整個地球的運動產生影響,也從地質學的角度對局部地殼運動產生影響。雖然地震的力源來自地球內部,但是,當震源系統巖石中的應力達到臨界狀態時,外界因素的影響在一定條件下會引起系統的突變而發生地震。
  • 地震探源:專家解釋能否利用潮汐預測地震
    天文潮汐主要指太陽、月亮對地球的引潮力,太陽系的其它行星對地球也有引潮力,但是,它們非常小,即使九個行星排列成一行時對地球的引潮力也只有日月引潮力的1/26000。天文潮汐不僅從天文學和地球物理學的角度對整個地球的運動產生影響,也從地質學的角度對局部地殼運動產生影響。雖然地震的力源來自地球內部,但是,當震源系統巖石中的應力達到臨界狀態時,外界因素的影響在一定條件下會引起系統的突變而發生地震。
  • 強潮汐不會觸發陝西大地震 對西安不會產生影響
    6月1日,省地震局局長胡斌就大家關心的地震與天文現象的關係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說,目前,對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天文因素的研究還存在不同的觀點。地震孕育的物理過程和發生機制是極其複雜的,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可能是來自地球內部的物理變化過程。
  • 7.8級大地震!美國發生今年最大地震!有人稱與木星衝日有關?
    阿拉斯加位於環太平洋地震上,這裡地震多發,每年都會有七級以上地震發生,其中1964年發生的9.2級地震是有記錄以來全球第二大地震。地震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影響今年以來,全球共發生六級以上地震48次,其中6.0級到6.9級40次,7.0級到7.9級8次,8.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就是本次地震,即7月22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發生的7.8級地震。
  • 地球的地震和月球引力有什麼關係?
    到目前為止沒有科學證據證明月球的引力與地球上發生的強烈地震有必然聯繫,同時科學家們設在全球各地的地震監測設備也在固體潮發生期間探測到震顫異常波,這種複雜的地球脈動信號已經被證實與一些慢地震的發生有關聯。地月系統我們都知道地球有一個天然的衛星,那就是月球。
  • 日本未來30年發生特大地震概率進一步上升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2月9日發布評估稱,延伸於東海至九州海域的南海海槽沿線30年內發生芮氏8至9級大地震的概率較去年略有提升,截至今年1月1日達「70%至80%」。該委員會每年1月1日都會推算日本周邊海底以及全國活斷層(指目前正在活動著的斷層)附近區域發生地震的概率,而這一超高概率也是首次出現。
  • 月球引力是是不是地球發生地震的導火索嗎
    當月亮到達離地球最近處(我們稱之為近地點)時,朔望大潮就比平時還要更大,這時的大潮被稱為近地點朔望大潮。  科學家已經就潮汐對地震的影響猜測了很長的時間,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論證過它對全球範圍的影響效果,以前只發現在海底或火山附近,地震與潮汐才呈現出比較清楚的聯繫。研究者發現,地震的發生與斷面層潮汐壓力處於高度密切相關,猛烈的潮汐在淺斷面層施加了足夠的壓力從而會引發地震。
  • 比模擬高出100倍!科學家警告:美國發生大地震概率增至2.3%
    其中存在最大威脅隱患的就是「聖安德烈亞斯斷層」,該斷層帶發生一場大地震的概率預計到2020年將從0.35%的概率,增長到了1.15%,這直接性的出現倍數增長。《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地球物理學家羅斯·史坦(Ross Stein)表示,奇克雷斯特地震比加洛克山脈斷層更接近破裂。
  • 比模擬高出100倍!科學家警告:美國發生大地震概率增至2.3%
    其中存在最大威脅隱患的就是「聖安德烈亞斯斷層」,該斷層帶發生一場大地震的概率預計到2020年將從0.35%的概率,增長到了1.15%,這直接性的出現倍數增長。《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地球物理學家羅斯·史坦(Ross Stein)表示,奇克雷斯特地震比加洛克山脈斷層更接近破裂。
  • 潮汐力與大地震究竟有沒有聯繫?科學家說有
    論文稱,大地震,例如在2010年智利地震和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更易在滿月和新月時發生,在這兩個時間段內潮汐力最大。地球上的潮汐,是由太陽和月亮的「重力拔河」引起的,這對地質斷層施加了額外的壓力。
  • 汶川地震可能與天文因素有關 正好發生在上弦日
    大地震日期恰好發生在上弦  大地震日期恰好發生在上弦(農曆四月初八)。這天,上弦時刻出現在中午11時47分。上弦時,太陽、地球和月球排列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從地球上看,太陽和月球的角度恰好等於90度,上弦這天,有來自兩個不同方向的引潮力對地球施加影響。
  • 地球自轉變慢,或將導致大地震時代到來,變化已引起學界擔憂
    每當發生大型地震,都會帶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地震會造成火災、毒氣洩漏、山體滑坡甚至是海嘯等等的災難。地震是不可預測的,儘管一些科研人員在地下裝置了感應器,但是由於地震次數是在過於繁多,因此人們難以對其進行辨別。
  • 地球自轉變慢,或將導致大地震時代到來,其變化引起學界擔憂
    據不完全統計,地球每年500多萬次的地震,每天發生的次數就多達上萬次,只是一些地震的震級較小,生活在地面上的人們感覺不到罷了。每當發生大型地震,都會帶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地震會造成火災、毒氣洩漏、山體滑坡甚至是海嘯等等的災難。
  • 【地震特輯】月球「近地點」將引發超級強震?
    這一輪滿月將比以往要大而亮,因為它是19年來最接近地球的一次。月球的引力增大將會使得地球的板塊受到影響,從而誘發大規模的地震、火山、海嘯等自然災害。日本發生的8.8級強烈地震就是這次「超級月亮」作用的結果。真相: 關於此次「超級月亮」引發極端天氣乃至大災難的說法,英國《每日郵報》在其3月8日的報導中已經進行了批駁。
  • 日本研究表明發生大地震與大潮相關
    人民網東京9月13日電(許永新)據《朝日新聞》報導,9月13日,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小組在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在發生潮位高度差(潮差)較大的大潮時,發生大地震的頻率也會相應增加。這項研究有可能提高計算地震發生概率的準確度。
  • 汶川玉樹地震、福島地震的幕後黑手?
    科學家已經就潮汐對地震的影響猜測了很長的時間,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論證過它對全球範圍的影響效果,以前只發現在海底或火山附近,地震與潮汐才呈現出比較清楚的聯繫。研究者發現,地震的發生與斷面層潮汐壓力處於高度密切相關,猛烈的潮汐在淺斷面層施加了足夠的壓力從而會引發地震。
  • 日本海溝小地震頻繁,發生大地震概率小
    根據美國科學地震監測網顯示,日本的地震爆發率不斷的上升,平均的地震震級在4.7級左右。通過數據顯示,日本在一天的地震爆發達到了4次,最大震級為4.9級,最小為4.3級。深度最大達70.6公裡,最小10公裡。相對最近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高發地震區域來說,確實少了很多。但日本出現中有兩次是位於海溝,並且都是位於海溝的同一位置。
  • 世界最強地震9.5級,地震一個等級相差32倍,15級地震有多可怕?
    ,所以希望無論是民間科學專家還是實際性的科學人都可以參與到其中來,這樣才有更大概率的預測出地震。按照現有的算法,地震震級每相差一級,其能量相差32倍,所以如果有15級地震,其能量將會是汶川8.0級大地震的34,359,738,368倍,也就是19萬億顆廣島原子彈集體爆炸的場景。
  • 研究指出大地震復發具有一定規律
    研究指出大地震復發具有一定規律  通過分析智利湖泊的沉積巖心,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等多個機構的科學家聯合發現,大地震復發的時間間隔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是,當考慮到較小的地震時,重複間隔變得越來越不規則,表現出越來越多的隨機性。該項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