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男人一輩子呀,都過不了父親在自己童年時,留下的不好的印象那一關。我不知道大家腦海裡有沒有閃過這樣的想法,就是自己父親是怎樣的人,自己以後也可能會如此。比如父親從來不顧家,沒有責任心,他就會想自己可能也是個沒有責任心的男人,以至於不敢面對結婚,或者結婚以後沒有心勁去經營夫妻感情。我想在生活中,這類事情並不新鮮。
可是,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很認真的告訴大家,一定不是的。請大家不要被這種遺傳決定論封住自己的腳步,然後給自己貼上一個個不好的標籤,認為自己是父親生下來的,那就和父親是一樣品質的人。父親做不好的,自己也絕對做不好。
原因其實並不奇怪,因為我們許多人從小就被父母親這樣教育:你看你爸爸!你看你媽媽!所以我們從小就活在了父母的影子當中,認為我們就該像父母親那樣,並且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實這一點,有好處也有壞處。比如父母做得面面俱到,給當初的我們起到了很好的模範作用,那麼我們成熟以後,就會發展出來許多優良的品質。可如果父母越做越差,給當初的我們帶來許多不好的影響,那麼我們成熟以後,就有可能擺脫不了父母帶來的陰影。
所以今天呢,我想好好的幫助這類人群,從思想上徹底擺脫童年的陰影,以樹立正確的觀念,確保以後在面對婚姻生活時,能夠突破自我,應對自如,創造幸福的婚姻生活。
具有上述觀念的人群,必定是遺傳決定論的忠實信徒。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父母遺傳給我們的最多是生物性的,比如長相、健康程度、皮膚黑白等等生物屬性,而不會連他們的性格也遺傳給我們。我們之所以與父母的性格相像,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家庭環境所影響的。
由於我們長期與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導致我們的性格與父母雙方的性格有些接近。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並且相信這一點時,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我想,我們從此不會再覺得,自己的性格是固定不變的,是遺傳決定的,而是會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學習,修身養性,就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我們會積極努力的去經營自己,去改造自己,而不會消極應對,不會自我否定。
父母親當年做不到的事情,如今的我們不一定做不到。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父母所受到的教育,父母的經歷,父母雙方性格的匹配度,都影響著父母親之間的感情。所以作為孩子,我們不能片面的去評定,父母親是怎樣的人。比如不能認為她們處理不好自己的家庭關係,是因為她們沒有責任心,而要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當時的歷史背景,去分析父親打罵母親的原因。
就好比父親當時是沒有受過教育的農民,不會溝通和解決問題,遇事只會用打罵去解決。而自己是受過教育的,在這一點上和父親是有區別的。所以父親做了打罵母親的事,或許還有情可原,可自己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也像父親一樣應對家庭矛盾,那就是不可原諒的了。
我這麼說,不是在貶低誰,而是希望所有遺傳決定論的信徒們,都能夠清醒的認識到,其實自己是可以超越自己的父親,在家庭關係方面處理得更好的。
如果大家還有所懷疑,那麼我們不妨把眼界再放寬一些,看看周圍的人和事,看看歷史人物。看看你的周圍,是不是也有一些父子的性格並不相像的情況。比如一個人是爺爺帶大的,爺爺寬厚仁慈有學問,父親整日酗酒鬧事,那大家不妨看一看,這個人的性格究竟是像爺爺,還是像爸爸。
我想只要這個做爺爺引導的好,那麼這個人的性格必定是跟爺爺想像的。又比如一些偉大的歷史人物,難道他們的父親都是知識分子,都是豪門嗎?我看不見得,就拿我們偉大的毛主席來說,出生於農村,父母都很平凡,可他卻胸襟廣闊,志向遠大,心繫天下,最終做出了一番造福人類的事情。
由此可見,父母親給我們的永遠只是一副軀殼,永遠只是一顆純粹的生命。在未成年以前,我們參照著父母往這副軀殼裡灌輸思想和精神,在成年以後,我們就要參照整個世界,往這副軀殼裡灌輸思想和精神。如此,我們才能夠真正成長起來,才能經營好自己的家庭,經營好自己的人生。
感謝閱讀,我是情感隨聊,明晚22:00,我們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