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解伯恩斯新情緒療法第40集:戰勝失敗主義,這是伯恩斯給出的14種幫助抑鬱症患者走出困境的第13種方法。
你做什麼事情都會猶猶豫豫,很難採取行動。因為你不想冒失敗的危險。很多孩子怕考試考不好,乾脆我就不去上學了,不參加考試,這樣我就看不到自己的失敗!這就是所謂的鴕鳥心態。
什麼是鴕鳥心態呢?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心理學通過研究發現,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就像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把頭鑽進沙子裡。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問題起初都是簡單的,容易處理的。問題發生前不去積極處理,明知問題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風險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等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就要付出更大的成本、精力和時間來解決。
這就讓我想到有些孩子,特別是有些大學生,因為對自己的學業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或者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或者是因為自己自制力比較差,貪玩或者因為其他種種問題,沒有把精力用在學習上,導致掛科,我知道的一個學生竟然掛科14門!
本來,大學的課程除了幾門專業課難度比較大,大部分必修或者選修的課程還是比較簡單的,根本無需費太多精力就能通過考試。可是,即便如此,有些學生沒有拿出半點精力和時間,有的甚至一個學期就沒出現在課堂上,不知道去哪裡了。
如果出現掛科,他能及時努力一點,進行補考,學校也不會進行追究。可是,這種鴕鳥心態導致他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相反,他是把小事化大,大事失去控制,最後無法收拾局面。甚至於採取極端行為,躲避同學老師,更有甚者躲避家長。最後成為一名流浪者,甚至於有的採取更為極端的方式——自殺!
但,這最終還是歸咎於家庭教育的失敗!
我知道,有很多大學生有心理問題,但是,他們的理智告訴自己,必須修完所有的課程,並努力克服自己的心理問題,頑強的修完學分,順利畢業。這些孩子是非常讓人佩服的,也是非常令人尊敬的。
太多的案例我就不說了,今天就來講講伯恩斯為抑鬱症患者提供的戰勝失敗主義的方法。這一節的中文版原名叫做:「不能輸」體系。聽起來非常彆扭,翻譯得非常拗口,苦澀難懂!什麼叫不能輸體系啊?莫名其妙!我將其改為:戰勝失敗主義。
在你的冷淡和缺乏承擔義務的勇氣背後隱藏著強烈的不足感和對失敗的恐懼。當然了,我說過,伯恩斯新情緒療法適合那些還有些自控能力,想好起來的抑鬱症患者。如果你一直在逃避現實,不想有任何改變,那這套方法根本不適合你。
伯恩斯的這個「戰勝失敗主義」方法會幫助你打敗恐懼。如果你冒險並且確實失敗了,就請你給你所遇到的消極結果列個清單。然後,標明你的恐懼中所包含的心理扭曲類型,前面我們已經講過了伯恩斯總結的10種心理扭曲類型。如果你沒有記住,可以翻一翻我前面的講解。這樣的話,你就可以向自己表明,即便是你做了一個讓人失望的實驗,你也可以很有成效地處理這個結果。
你所不願意冒的風險或許會包括經濟風險、能力風險、人格風險或學術風險。要記住,即便是你失敗了,也會有好結果出來。畢竟,你這是在學習走路。你不可能還沒學會走路就能優雅地跳華爾茲。你磕磕絆絆,栽了很多跟頭,但是你又站起來繼續嘗試。無論你多大歲數,如果你希望永遠不再犯任何錯誤的,如果你學會在失敗中愛護自己,尊重自己,那麼,你不妨試一試伯恩斯的這個戰勝失敗主義的方法,你的恐懼也會消失。
下面就模仿表5-10來製作一個適合自己的表格吧!
表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