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飛機何時才能首飛

2020-11-23 新華網客戶端

  我國的火星探測任務已正式立項,將在2020年前後發射火星探測器。上周,我國首次公布了火星探測器和火星車的外觀設計構型。

  火星這顆紅色的星球對於人類來說,現在是越來越「近」了。隨著國際上對火星探測步伐的加快,加上科幻大片的烘託,感覺送人去火星似乎也就是近在咫尺的事了。那麼,有沒有想過火星飛機何時起飛,誰又將成為它的研製者呢?

  人類目前對於火星的探測,採用的只有軌道器和著陸器。前者是對火星全球的觀測,空間解析度和時間解析度都不高,後者只能觀測局部地區,無法提供地形的詳情,因此需要發展能夠綜合兩者優點、擯棄兩者缺點的火星航空器———火星飛機或直升機。

  火星飛機面臨哪些難題

  人類在實現有動力飛行之後就一直在設想,能否在火星上使用航空器,為火星探測和科學研究提供幫助? 答案是肯定的,但這一想法要成為現實,卻面臨重重困難。

  早在上世紀50年代,航天先驅沃納·馮·布勞恩就勾勒出一幅有著又長又大機翼的飛機降落在火星的場景。70年代,美國宇航局 (NASA) 研製成功了高空無人駕駛飛機。由於它使用的肼發動機能夠在火星以二氧化碳為主的空氣中工作,為火星飛機的研發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思路。但這一切構想後來被證明是過於樂觀了。

  為什麼研發火星航空器會如此困難? 原因有三:

  1、火星的大氣層不同於地球的大氣層,要薄得多,只有地球大氣層的1%;火星上的重力也不到地球重力的40%,而火星的大氣密度很低,只有地球海平面大氣密度的1.6%,這意味著火星飛機的飛行雷諾數 (Re),要比地球上飛機的飛行雷諾數小兩個量級。

  正因為火星空氣稀薄,使得火星飛機無法輕易獲得地球飛行所需要的足夠的氣動升力。當火星飛機剛剛進入火星大氣層的時候,它會像一塊石頭一樣下落數公裡,然後才能獲得足夠的升力,開始平穩的飛行。此時,它仍然缺乏良好的機動性,例如在轉彎時,轉彎的半徑甚至可達好幾公裡。

  2、在火星飛機進入火星大氣層時,還必須解決它的防熱問題。為此,要將火星飛機的機翼縮起來,裝進一個外面有防熱層的殼體內,然後下降到一定高度後,再將機翼從殼體內釋放出來。因此,對飛機的結構、材料和控制,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使飛機能有最大的航程,對其推進系統也有嚴格的要求。

  3、如果從地球上對火星飛機進行遙控,通信時存在信號傳輸延遲的問題。根據計算,在相距最遠時,從地球發射的信號要23分鐘才能到達火星。為此,火星飛機要有很強的自主判斷和執行能力,不能完全依賴地面控制,必須使用預設程序的自動駕駛儀。

  研製火星無人機之路

  火星無人機的研發,經歷 了一波三折,至今尚未成為現實。

  1999年初,NASA計劃派遣一個小型遙控飛機去火星,並計劃於2003年 12月17日到達火星,以紀念萊特兄弟發明飛機100周年。可惜在不久之後,NASA因接連損失兩艘火星探測器,研發火星飛機的計劃也因此被迫中斷。

  在這之後,NASA蘭利中心提出了「區域性環境航空測量 (ARES)」的火星飛機計劃。火星無人機將裝在一個由外表隔熱罩保護的殼體內進入火星大氣層,然後殼體利用降落傘逐漸接近地面。當到達距火星表面1.5公裡左右時被釋放,再啟動液體火箭發動機 (推進劑為一甲基肼和三氧化二氮),以每小時320公裡的速度進行採樣和測量。ARES到達火星後,將在覆蓋以前從未探索過的1500千米的區域內飛行,以測量火星大氣,尋找水的跡象,收集化學傳感數據,研究地殼磁場,並向地球發回遙感圖像。

  NASA蘭利中心為了實現這個方案,進行了詳細的設計優化和風洞試驗。2002年9月19日,他們成功進行了一次名叫「火星鷹」的縮比50%模型飛機在地球高空的飛行試驗。在一個半小時的飛行中,充分展示了其良好的飛行性能。由於火星上的引力比地球引力小得多,這樣,飛機在火星上空保持平飛的難度將會大大降低。最後幾秒鐘,飛機由地面人員使用無線電控制操縱臺控制,在跑道上成功軟著陸。

  ARES原計劃加入NASA火星探索項目於2011年發射,不過NASA最終並未將其列入。目前,NASA蘭利中心仍為爭取下一次飛行機會作準備。

  2015年7月6日,NASA發布了可以在火星飛行的第一架飛機的消息。這架無人機可以在火星上巡邏,以尋找未來載人項目的著陸點。這個名為「著陸火星空氣動力學設計初步研究」的飛機是一個飛翼式飛機,它由NASA阿邁斯中心設計。

  這架飛機由裝在未來火星漫遊車外罩裡的3U立方體納衛星來控制它的摺疊和部署。立方體納衛星是一個用於太空研究的微型衛星,它的三維各約10釐米,3U是指3個這樣的衛星堆疊在一起。這架飛機將成為外罩裡載重的一部分,被攜帶至火星再彈射出來。飛機可以在火星大氣層裡飛行、滑行和著陸,飛越科學家們提議的未來航天員可以著陸的幾個地點,並向地球發回非常細節的高解析度地形圖像照片,從而告訴科學家們這些著陸點是否適合著陸。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飛向火星!何時人類才能夠移民火星?
    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長徵五號 B 火箭首飛成功,為之後太空人常駐的天宮空間站和載人登月打下基礎。而「天問一號」的發射,則開啟了我國星際探索的新徵程。「人類第二家園」 何時才能移民火星?作為太陽系的行星之一,火星與地球在環境等方面的相似性。有專家認為,火星是人類未來移民的首選地。這意味著,火星將是人類的「第二家園」。既然火星是人類孜孜不倦追求的「第二家園」,何時人類才能夠移民火星呢?
  • AG50飛機首飛成功
    「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首飛。(新華社發)本報訊 記者劉瑾 柳潔報導:近日,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自主研製的「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首飛成功。AG50飛機由航空工業通飛所屬特飛所自主研製,是一款以我國大力發展通航產業為契機,堅持深化通用航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針對航空俱樂部、通航公司、航校及私人飛行市場需求,量身打造的高安全、高舒適、低成本輕型運動飛機。
  • 兩棲飛機「鯤龍」海上首飛成功
    本報青島7月26日電 (記者趙展慧)今天上午,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這是AG600飛機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之後的第三次首飛。「鯤龍」AG600飛機是為滿足我國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需要,首次按照中國民航適航規章要求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飛機,具有速度快、搜索範圍廣、安全性好、裝載量大等特點。本次海上首飛,為測試飛機海上抗浪性、操控特性、結構與系統的工作特性奠定了基礎。
  • 「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成功首飛
    8月26日,「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首飛。新華社發新華社武漢8月26日電(記者胡喆、黎昌政)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AG系列通用飛機家族喜添新成員——「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26日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成功首飛。8時38分,「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猶如一隻領航的大雁,迎風而上,輕盈翱翔,經過12分鐘平穩飛行後安全著陸,呈現了完美的空中首秀。
  • 國內首款全玻纖復材四座固定翼飛機CG231成功首飛
    下午15時開始,進行首飛的這架CG231飛機按照既定科目,完成了起飛爬升、平飛、通場飛行、著陸等幾個階段,實現成功首飛。整個首飛過程持續約30分鐘。 CG231飛機的成功首飛,標誌著重慶地區航空產業「通航民航兩翼齊飛、直升機固定翼齊落地」的全面發展。
  • 國產「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首飛成功/圖
    8月26日,「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首飛。當日,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平穩飛行12分鐘後安全著陸,成功實現首飛。新華社發8月26日,「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首飛。當日,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平穩飛行12分鐘後安全著陸,成功實現首飛。
  •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2020年7月26日,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
  • 「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成功首飛
    「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成功首飛 熊東東 攝中新網荊門8月26日電 (梅春豔)湖北荊門漳河之濱,由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26日成功首飛。「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成功首飛 熊東東 攝首席試飛員黃杰在飛機著陸後報告:「飛機按計劃完成首飛任務,各系統工作正常,狀態良好!」至此,國產AG系列通用飛機家族又增添了新的成員。
  • 千辛萬苦研製的大飛機要毀掉?運-10首飛成功完成歷史使命
    1972年,10月,空客公司研製的第一架噴氣客機空客A300首飛成功,是世界上第一款雙發動機寬體客機,這架飛機還開創了採用先進複合材料的先河,根據估算,除去所有的科研經費不算,單是每架飛機的造價就高達1億美元。
  • 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7月26日上午,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這是AG600飛機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之後實現的第三次首飛,也為飛機下一步進行海上試飛科目訓練及驗證飛機相關性能奠定基礎。
  • AG50輕型運動飛機成功首飛
    本報北京8月26日電(記者趙展慧)26日8時38分,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自主研製的「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成功首飛(如圖,新華社發),國產AG系列通用飛機家族又添新成員。AG50飛機由航空工業通飛所屬特飛所自主研製,是針對航空俱樂部、通航公司、飛行學校以及私人飛行的市場需求打造的一款輕型運動飛機,具有高安全、高舒適、低成本的特性。《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27日 13 版)
  • 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海上首飛
    2017年12月24日,在廣東珠海金灣機場成功實現陸上首飛;2018年10月20日,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完成水上首飛。為驗證AG600飛機海上特性,在成功完成水上首飛後,2019年全面開展了科研試飛及試飛員改裝培訓等一系列工作。
  • 國產「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首飛成功
    8月26日,「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首飛。 當日,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平穩飛行12分鐘後安全著陸,成功實現首飛。
  • 殲20飛機首飛10周年:翱翔藍天的殲20戰鬥機
    10年前的1月,一架黑色塗裝、外形科幻的飛機靜靜地停在成都某機場起飛線上,機務人員圍在周圍做著起飛前的最後的準備,試飛員接過放飛單,鄭重地在試飛科目上寫下「首飛」兩字。 伴隨著項目行政總指揮首飛指令的下達,發動機瞬間發出巨大的轟鳴聲,飛機拖著長長的尾焰,呼嘯著從現場無數雙眼睛前滑過。
  • 最近首飛的這架飛機長相怪怪的,但很厲害
    10月10日,由我國航空工業哈飛自主研發設計的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勘查系統飛行平臺,即運12F時間域飛機成功首飛,標誌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項目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將有力推動我國航空地球物理探測事業的發展。
  • AG家族「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成功首飛
    01成功首飛2020年8月26日8時38分,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猶如一隻領航的大雁,迎風而上,振翅高飛,輕盈翱翔。這就意味著,國產AG系列通用飛機家族又要增添新的成員啦,對於用戶而言,將有更多的選擇機型,以滿足更廣泛的需求。
  • 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首飛,回顧AG600航展記憶
    2020年7月26日,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這是AG600飛機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之後實現的第三次首飛。
  • 國產飛機添新成員領雁AG50!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首飛
    【國產飛機添新成員領雁AG50!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首飛】26日,湖北荊門漳河之濱,由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成功首飛。其猶如一隻領航的大雁,迎風而上,在經過12分鐘平穩飛行後安全著陸,為觀眾呈現完美的空中首秀。
  • 世界最大飛機達到起飛速度 或將迎來首飛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目前世界最大飛機Stratolaunch在加州莫哈韋航空航天港進行了迄今為止速度最快的滑行測試,最高時速達到219公裡,甚至短暫的將飛機前起落架抬起,根據團隊記錄的最新數據,Stratolaunch速度已接近普通飛機在跑道上升空所需的速度,預計可能將會很快迎來首飛
  • 一個不走尋常路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2020年,海上首飛。今天才知道有如此酷的飛機2020年7月26日,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