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德國、法國、英國和西班牙聯合成立了空中巴士公司,希望能在航空領域與美國的波音和麥道一爭高下。1972年,10月,空客公司研製的第一架噴氣客機空客A300首飛成功,是世界上第一款雙發動機寬體客機,這架飛機還開創了採用先進複合材料的先河,根據估算,除去所有的科研經費不算,單是每架飛機的造價就高達1億美元。可是,幾年下來,訂單都是來自於生產飛機的本地國家,對外銷售慘澹,甚至在一段時期,有16架造好的飛機閒置在停機坪上,卻沒有哪個公司願意購買,此時空客公司的虧損額已經達到了近100億美元。
波音707
大型民用飛機的研製,是高技術、高投資和高風險的產業,此前,中國也沒有自行設計大飛機的經驗,如此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的項目,萬一失敗了怎麼辦?這時,有人提議,不如先購買一架國外的大飛機,通過仿製積累經驗之後,再嘗試自主研發。對於這個提議,周總理直接表示了反對,他希望「運-10」項目繼續下去,希望中國的航空事業,能在國際上佔據一席之地。
在周總理的支持下,總共有來自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的262個單位一同參與了運-10的研製工作。1972年12月底,飛機總體方案完成;第二年,結構、系統的打樣設計工作完成;1975年6月,總計14萬份飛機設計圖全部完成。
1976年7月,在上海大場機場的一個車間裡,運-10終於進入組裝階段。工人們開始進行零部件拼接,隨著兩側機翼的安裝完畢,中國人自己設計的第一架大飛機的身影,終於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看著自己設計的飛機被拉出廠房時,馬鳳山的心情除了激動之外,卻還產生了一絲憂傷。因為這架飛機的命運,將是被徹底的摧毀。有觀眾可能會問:大家耗費巨資、費盡心血,好不容易研製出來的飛機,為什麼要毀掉呢?
原來,在實際飛行的過程中,隨著飛機持續向上爬升,機身承受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運-10的設計是否合格,就必須通過靜力試驗來驗證。這種試驗必須使用真機,而且飛機將在試驗中遭到徹底的破壞,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測算出飛機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
在陝西耀縣的一個研究所裡,運-10在這裡被重新拼裝起來,機身上還懸掛了許許多多的鋼絲,這是為了模擬在飛行過程中,所承受到的壓力。如果在測試中機翼折斷,這就意味運-10的設計是失敗的。
1980年9月26日清晨,馬鳳山和研製組的同事們一起,乘車來到了上海的大場機場。這一天,是馬鳳山期待已久的運-10首飛的日子。機場人頭攢動,工人們都爭著搶著想親眼目睹自己的產品升空。為了給運-10爭取到這個機會,馬鳳山多次對組織表態,他可以立軍令狀保證運-10首飛成功,並願意在首飛時隨機組上天,用自己的生命做擔保。現在,馬鳳山終於等到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隨著機庫大門打開,中國航空工業史上最大的一架飛機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在陽光的照射下,運-10飛機的金屬機身閃耀著漂亮的光輝。高大的機尾上,巨大的五星紅旗和Y10的標誌,引人注目。在試飛員的駕駛下,飛機緩緩駛入跑道,隨時準備起飛。
隨著運-10飛上藍天,現場立刻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在場的馬鳳山更是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因為這一刻,他等得太久,整個設計組等得太久,全體中國人等得太久。
運-10首飛成功的消息,引發了全世界的矚目,英國路透社對此評價:在成功研製出自己的大飛機後,再也不能把中國視為一個落後國家了。美國波音公司總裁桑頓·威爾森則對中國的設計員說:現在,你們畢業了,而我們只不過是比你們早幾年畢業。
的確,運-10首飛成功,是中國航空工業史上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因為它的誕生,標誌中國成為美、蘇、歐之後,世界第四個掌握大型飛機設計與製造的國家。
馬鳳山(二排左)與試飛員們慶祝運10首飛成功
運-10首飛成功後,命運如何?更多內容,請繼續關注 「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