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辛萬苦研製的大飛機要毀掉?運-10首飛成功完成歷史使命

2020-09-17 湖北衛視大揭秘

1970年,德國、法國、英國和西班牙聯合成立了空中巴士公司,希望能在航空領域與美國的波音和麥道一爭高下。1972年,10月,空客公司研製的第一架噴氣客機空客A300首飛成功,是世界上第一款雙發動機寬體客機,這架飛機還開創了採用先進複合材料的先河,根據估算,除去所有的科研經費不算,單是每架飛機的造價就高達1億美元。可是,幾年下來,訂單都是來自於生產飛機的本地國家,對外銷售慘澹,甚至在一段時期,有16架造好的飛機閒置在停機坪上,卻沒有哪個公司願意購買,此時空客公司的虧損額已經達到了近100億美元。


波音707

大型民用飛機的研製,是高技術、高投資和高風險的產業,此前,中國也沒有自行設計大飛機的經驗,如此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的項目,萬一失敗了怎麼辦?這時,有人提議,不如先購買一架國外的大飛機,通過仿製積累經驗之後,再嘗試自主研發。對於這個提議,周總理直接表示了反對,他希望「運-10」項目繼續下去,希望中國的航空事業,能在國際上佔據一席之地。


在周總理的支持下,總共有來自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的262個單位一同參與了運-10的研製工作。1972年12月底,飛機總體方案完成;第二年,結構、系統的打樣設計工作完成;1975年6月,總計14萬份飛機設計圖全部完成。

1976年7月,在上海大場機場的一個車間裡,運-10終於進入組裝階段。工人們開始進行零部件拼接,隨著兩側機翼的安裝完畢,中國人自己設計的第一架大飛機的身影,終於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看著自己設計的飛機被拉出廠房時,馬鳳山的心情除了激動之外,卻還產生了一絲憂傷。因為這架飛機的命運,將是被徹底的摧毀。有觀眾可能會問:大家耗費巨資、費盡心血,好不容易研製出來的飛機,為什麼要毀掉呢?


原來,在實際飛行的過程中,隨著飛機持續向上爬升,機身承受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運-10的設計是否合格,就必須通過靜力試驗來驗證。這種試驗必須使用真機,而且飛機將在試驗中遭到徹底的破壞,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測算出飛機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


在陝西耀縣的一個研究所裡,運-10在這裡被重新拼裝起來,機身上還懸掛了許許多多的鋼絲,這是為了模擬在飛行過程中,所承受到的壓力。如果在測試中機翼折斷,這就意味運-10的設計是失敗的。

1980年9月26日清晨,馬鳳山和研製組的同事們一起,乘車來到了上海的大場機場。這一天,是馬鳳山期待已久的運-10首飛的日子。機場人頭攢動,工人們都爭著搶著想親眼目睹自己的產品升空。為了給運-10爭取到這個機會,馬鳳山多次對組織表態,他可以立軍令狀保證運-10首飛成功,並願意在首飛時隨機組上天,用自己的生命做擔保。現在,馬鳳山終於等到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隨著機庫大門打開,中國航空工業史上最大的一架飛機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在陽光的照射下,運-10飛機的金屬機身閃耀著漂亮的光輝。高大的機尾上,巨大的五星紅旗和Y10的標誌,引人注目。在試飛員的駕駛下,飛機緩緩駛入跑道,隨時準備起飛。

隨著運-10飛上藍天,現場立刻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在場的馬鳳山更是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因為這一刻,他等得太久,整個設計組等得太久,全體中國人等得太久。


運-10首飛成功的消息,引發了全世界的矚目,英國路透社對此評價:在成功研製出自己的大飛機後,再也不能把中國視為一個落後國家了。美國波音公司總裁桑頓·威爾森則對中國的設計員說:現在,你們畢業了,而我們只不過是比你們早幾年畢業。


的確,運-10首飛成功,是中國航空工業史上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因為它的誕生,標誌中國成為美、蘇、歐之後,世界第四個掌握大型飛機設計與製造的國家。


馬鳳山(二排左)與試飛員們慶祝運10首飛成功

運-10首飛成功後,命運如何?更多內容,請繼續關注 「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

相關焦點

  • 運12F時間域飛機首飛成功
    近日,由航空工業哈飛自主研發設計的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飛行平臺即運12F時間域飛機在平房機場成功首飛,標誌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項目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將有力推動我國航空地球物理探測事業的發展。
  • 運10首飛成功後,留下了這樣濃墨重彩的一筆
    1980年9月26日,上海的大場機場,馬鳳山期待已久的運-10首飛成功。這是中國航空工業史上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因為它的誕生,標誌中國成為美、蘇、歐之後,世界第四個掌握大型飛機設計與製造的國家。運-10首飛成功後,陸續做了一些常規測試項目,並且還對國內的一些城市做了適應性飛行。
  • 航空工業哈飛運12F時間域飛機首飛成功
    近日,由航空工業哈飛自主研發設計的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飛行平臺即運12F時間域飛機在平房機場成功首飛,標誌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項目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將有力推動我國航空地球物理探測事業的發展。
  • 助力航空地球物理探測 哈飛運12F時間域飛機首飛成功
    圖為首飛現場。近日,由航空工業哈飛自主研發設計的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飛行平臺即運12F時間域飛機在平房機場成功首飛。這標誌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項目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將有力推動我國航空地球物理探測事業的發展。據了解,運12F時間域飛機是科技部立項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開採」的組成部分,是「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項目中的四大核心課題之一。
  • 35年前,中國最先進大飛機運-10,是如何被忽悠瘸的
    像晶片這種高度依賴進口的產品,中國還有很多,而大飛機無疑位列其中,甚至嚴重程度遠甚其他。2017年5月5日,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填補了國產幹線民用客機的空白,更難能可貴的是,此型飛機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這場勝利早在1980年就已經取得過,但卻因為各種原因被迫中止,並最終造成了中國在大飛機領域的全面落後。
  • 永遠的大飛機夢——四十年前首飛的運十,到底怎麼樣?
    我國研製了十多年,本計劃2014年首飛,2016年交付航線使用的C-919飛機,現在依舊被卡在適航證上,而最新的消息是2021年交付首架C919單通道客機,希望不再延後!運十飛機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在40年前,也就是1980年我國曾有一架大飛機試飛成功
  • 終於徹底搞定大飛機!運10項目老專家仰天長嘯,西方陰謀失敗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4日的報導稱,2017年5月5日C919客機成功完成首飛,如果說完成首飛是C919進行的模擬測試,那麼它即將經歷一項十分重要的考試,這項考試就是TIA的含義為『型號檢查核准書』,只要完成TIA的檢查,我們才算徹底搞定大飛機。消息人士稱,此前在知道C919完成首飛之後,很多運-10項目的老專家都仰天長嘯,他們認為西方阻止我國大飛機發展的陰謀這次失敗了,而且很多西方企業這次都與我們在『一條船上』。
  •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2020年7月26日,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
  •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成功(圖)
    9時05分AG600飛機像一隻靈動的沙鷗,平穩地貼著水面滑行、輕盈入水,濺起歡快的水花。觀眾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伴隨著《歌唱祖國》的動人旋律,AG600飛機通過氣勢恢弘的水門回到主席臺前。機長趙生報告順利完成首次水上起降科研試飛任務!這是繼2017年12月24日AG600成功實現陸上首飛後又一歷史性時刻。
  • 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首飛,回顧AG600航展記憶
    2020年7月26日,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這是AG600飛機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之後實現的第三次首飛。
  • 運十飛機成為國家工業遺產
    據中國商飛公司微信公眾號「大飛機」12月25日消息,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運十飛機上榜!運十飛機,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製造的,大型幹線噴氣客機。經過10年多的研製,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製造的大型幹線噴氣客機——運十飛機,於1980年9月26日首飛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研製出100噸級飛機的國家。它的誕生,不僅填補了我國不能製造大型飛機的空白,還形成了我國最早的大型客機研製體系。
  • 國產兩棲大飛機鯤龍AG600水上首飛 總設計師:水上密度大於空氣近...
    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我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今天(10月20日)在湖北荊門成功實施水上首飛。去年12月24日,AG600已經在廣東珠海實施陸上首飛,這意味著,該飛機已經圓滿完成首飛任務。
  • 意義堪比運20和C919!中國又一大飛機海上首飛,30年空缺終於補上
    2020年7月底全球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在我國青島附近的海面上一飛沖天,代號鯤龍AG600、中國大飛機三大劍客之一、特種民用飛機等等,這架大飛機可以說能與C919和運20平起平坐。AG600此次試飛是指複雜海上環境的首飛,其地面首飛於2017年、水面首飛於2018年分別成功完成。
  • 中國AG50大飛機首飛成功,現場還拿下105架訂單
    從實際意義上來說並不是這樣的,因為是這樣不利的條件下,我國的AG50大飛機還是成功首飛,現場拿下105架大單我國研製的AG50大飛機,它最大可以承受650千克的重量起飛,最大的飛行速度可以達到222千米每小時,其實如果你是對於我國大飛機關注度比較高的人。
  • 最近首飛的這架飛機長相怪怪的,但很厲害
    10月10日,由我國航空工業哈飛自主研發設計的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勘查系統飛行平臺,即運12F時間域飛機成功首飛,標誌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項目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將有力推動我國航空地球物理探測事業的發展。
  • 劈波斬浪 競飛蒼穹——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海上首飛成功紀實
    28分鐘後,青島團島附近海域,在解說人員引導下,現場所有人的目光向海天一線處匯聚——此刻,AG600飛機伴著悠悠海韻,乘風而來,瞬間在海面上捲起一層輕薄的水幕。隨著動力加強,機腹輕輕劈開深藍,留下一條翻滾的白浪,又在水中完美地滑行後輕盈騰空,繼成功實現陸上、水上首飛之後,迎來了又一個重大節點——海上首飛成功!
  • 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飛行平臺運12F在哈爾濱成功首飛
    近日,由航空工業自主研發的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飛行平臺即運12F時間域飛機在哈爾濱成功首飛,標誌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項目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將有力推動我國航空地球物理探測事業的發展。
  • C919前傳,運10一定要下馬嗎?堅持下來運20也不會這樣累
    不過,在ARJ21、C919、C929之前,我國還有一型大客機,它就是1980年首飛的運10。運10是我國民航大飛機的開端運10的研製不必多說,大家對它最為關注的是項目的下馬排除政治因素,當年我們努努力,也許能夠成功研製一架大飛機,比如轟8轟炸機,但成功研製一架能夠商業運營的客機,無論技術、市場還是理念,都存在無法彌補的不足的。
  • 總師犧牲依然艱難出世,運7一舉結束我國民航依靠進口飛機的歷史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和民航事業的發展,研製出國產民用客機和軍隊運輸機的需求也提上了日程。它的設計難度遠遠高於運5飛機,舉例說,比如飛機的零部件就達到1.7萬個。運7的研製和生產需要採用很多的新工藝和新技術,比如鈦合金成形、整體油箱製造、定向玻璃拉伸成形。這些眾多技術難點都被技術人員和工廠技工師傅們一一克服。1968年3月,運7的全部圖紙完成,此時距離運7任務接受還不到兩年時間。圖紙完成以後,技術條件也開始完善。1969年10月,飛機進入試製生產。1970年12月初,飛機進行總裝。
  • 新刊 |《中國大飛機》:託起航空強國夢
    近年來,隨著國產大飛機「三劍客」——C919、AG600、運-20在藍天聚首,幾代中國人的藍天夢正在一步步實現。目前,世界範圍內能自主研製大飛機的國家可謂鳳毛麟角,而製造出我們自己的大飛機,也是億萬中國人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