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中國最先進大飛機運-10,是如何被忽悠瘸的

2020-10-03 道聽倫說

僅憑一塊小小的晶片,就把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把所有手機製造企業緊緊攥在手心裡,生死懸於一線之間。

像晶片這種高度依賴進口的產品,中國還有很多,而大飛機無疑位列其中,甚至嚴重程度遠甚其他。

截止2019年底,中國民航在冊的飛機架數達到3818架,而國產飛機只佔了1%,還全都是支線飛機,對外依存度高達99%。

2017年5月5日,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填補了國產幹線民用客機的空白,更難能可貴的是,此型飛機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這場勝利早在1980年就已經取得過,但卻因為各種原因被迫中止,並最終造成了中國在大飛機領域的全面落後。

01 運-10橫空出世

從1970年開始立項研究的運-10客機,是中國首次自行研製、自行製造的大型噴氣式客機。當時,空客A300的研製也才剛剛起步。

1972年,飛機總體設計方案通過審查;1975年6月,設計圖紙全部完成;1976年7月,第一架用於靜力試驗的運-10製造成功;1980年9月,運-10首飛成功,之後又在國內各大主要城市進行飛行測試,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

在成都到拉薩的試飛過程中,正好趕上西藏遭受天災,運-10奉命向西藏運送救災品,天天載重起飛,連軸轉。

據運-10項目副總設計師程不時介紹,成都機場的民航飛行員曾經憤怒地說:「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不拿來我們飛!」

當時,波音的一位副總裁在實地考察了運-10的情況後,感慨地說:「如何研製大型噴氣式運輸機,你們畢業了,我們也不過是早畢業而已。」

所有這些讚譽,都從側面肯定了運-10的成功,

運-10經濟艙設計了178座,最大起飛重量110噸,最大巡航速度974公裡/小時,升高12000米,最大續航裡程8300公裡,足以媲美波音707。

飛機上的原材料幾乎全部國產,研發過程中誕生了100多項新標準、新工藝,技術人員還為此開發了138個計算機應用程式。

機體100%國產,航電和機械系統國產化達到96%,只有發動機還在外購,我國對運-10擁有完全自主的智慧財產權。

可以說,運-10寄託了當時整個中國的航天希望,擎起了中國的航天工業。

可就是這麼一款明星產品,最後卻銷聲匿跡了。

02 運-10落寞下馬

1985年2月,累計試飛130架次,累計飛行170小時,未出現過任何問題的運-10被迫停飛。

關於運-10的落寞下馬,原因眾說紛紜。

2004年7月,運-10項目副總設計師程不時教授作客央視《大家》節目。

當被問及運-10「為什麼停飛」時,不願多說的程不時教授給出了一個答案,「沒錢買油」。

那到底需要多少錢呢,數字在今天看來,讓人匪夷所思。因為,程老的答案是「三千萬」。

運-10研製費用總計5.8億元,區區三千萬元竟然就讓價值5.8億的項目,中國航天的希望斷送了,實在無法讓人信服。

運-10下馬還有其他幾個藉口,比如「產品不成熟」「沒有市場」。

運-10連試飛都還沒結束,技術能成熟嗎?

至於沒有市場,更是扯淡。

就在運-10成功試飛後不久,美國就開始積極促成麥道公司和中國民航的合作,也才有了後來的「襯衫換波音」。

1985年3月,也就是運-10下馬僅一個月後,美國麥道和上海航空公司籤署了聯合生產MD-82大型噴氣式客機的合作協議。

到了1986年12月,國務院重新決定開始研製大型幹線飛機,但可行性報告直到6年後的1992年初才上報,並且變成了中美合作生產MD90飛機。

同年11月,國務院下發文件,決心研製150座以上的幹線飛機,但最後還是變成了中外合作研製大支線飛機AE100。

到底為什麼停掉運-10,雖然現在已經無法查證,但從最後的結果來看,外資企業得以進入中國市場,無疑成為最大的贏家。

蘇聯解體就是被裡根忽悠的,中國停掉運-10難保不是被裡根忽悠瘸的。

七十年代,中國設立了四大重點攻關項目,分別是701衛星項目、708運-10項目、728核電站項目、718遠洋測量船項目。

運-10曾經是最早出成果的項目,卻也是結局最悽慘的項目。

運-10的下馬不僅讓前期投入打了水漂,也讓積累的技術力量、專業人才失去用武之地,更使得中國航空事業一蹶不振。

經歷晶片斷供後,再次回看這段歷史,我們才深深認識到當時決策的失誤,本來握著一手好牌,最後卻打成了這幅鬼樣子。

以史為鑑,知恥後勇,相信中國將會吸取教訓,走好未來的每一步。


相關焦點

  • 美國「戰忽局」把海軍忽悠瘸了,看著中國055,大喊終極伯克來了
    ,讓美軍面臨一個「出產即落後」的尷尬局面,現在美軍如何應對?在經歷了伊拉克等局部戰爭的勝利後,美國發現在自己的空天電優勢下,對手都只有悶頭挨打的份,其最有成效的就是通過海上向陸地發起的進攻。由此美軍開始大規模的對武器平臺,進行這樣一個由海到陸的對陸攻擊的改造。但隨著中國055型等船的下水,美國發現自己似乎誤入歧途了。
  • 永遠的大飛機夢——四十年前首飛的運十,到底怎麼樣?
    運十飛機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在40年前,也就是1980年我國曾有一架大飛機試飛成功研製運十的上海飛機製造廠也轉而組裝美國的麥道82飛機,因為麥道公司與上海航空工業公司籤訂一項合同:中國購買的26架麥道82中有25架在上海總裝。
  • 千辛萬苦研製的大飛機要毀掉?運-10首飛成功完成歷史使命
    1972年,10月,空客公司研製的第一架噴氣客機空客A300首飛成功,是世界上第一款雙發動機寬體客機,這架飛機還開創了採用先進複合材料的先河,根據估算,除去所有的科研經費不算,單是每架飛機的造價就高達1億美元。
  • 運活羊?三十年前中國飛機就幹過!
    當飛機遇到羊,還有喜馬拉雅山脈……要運羊到中東,難點很多:1、運8飛機貨艙不密封,飛機要在海拔8000多米的高度飛行相當長的時間;2、飛往中東的航線,難度重重——3、山羊為活物,在飛行中對溫度、氣壓、時間等反應如何,並未可知,也沒有先例可參考……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全體參試人員開始了艱苦攻關。不損失一隻羊,三步走!
  • 國產大飛機運10下馬的歷史背景和C919的現狀
    自從中興和華為被虐後,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每當回憶起當年的大飛機運10下馬,都會心生哀嘆!考慮到目前的國際形勢,不得不讓人為國產大飛機捏把汗!70年代的大飛機項目運10被迫停止下馬,其中起落架系統佔了很大的因素,有次運10去青藏高原進行高原性能測試,等飛機飛回內地測試場地,經檢驗發現起落架已經出現裂紋,液壓制動系統也有問題,雖然當時的中國堅持繼續攻克難關,有可能解決這些問題,但是付出的努力可能不亞於兩彈一星,因為還有很多其他的飛控和航電技術,中國還處於摸索階段,再加上當時外國傾力推銷他們
  • 世界上最大的飛機:32個輪子640噸起飛重量,運輸能力有多強悍?
    而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將這種夢想變為了現實,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初簡陋的飛機已經成為了現代人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在的飛機,分為民用和軍用兩大類。在民用飛機領域,最常見的就是客機,在軍用飛機領域,最常見的就是戰鬥機。不過還有一種飛機夾在兩大領域之間,那就是運輸機。
  • 國產大飛機前傳—運十下馬的是是非非
    談到國產大飛機,運10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這個項目承載著太多的期待,但最終命運卻令人扼腕。關於運10的爭論持續了很久,即使幾十年後,國產大飛機項目已經步入正軌,ARJ21投入商業運營,C919穩步推進,但網上的爭論仍然沒有停止,不少網友還在糾結當年的運10是否應該下馬。
  • C919≠運10,現在我們手裡有底牌
    一說到民航大客機很多老一輩的軍迷都會感到」痛心疾首「,曾經的運10一度讓我國的大飛機夢變得觸手可及,但在自研不如買的思想指導下,加上運10本身技術的缺陷,我國的大飛機運10最終黯然退場,國內民航市場拱手讓給了波音、空客,這一讓就是35年,直到2017年C919試飛成功,我們才終於在大飛機領域重新起航
  • 當年中國為什麼放棄國產運-10計劃?
    ,屆時中國也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飛機市場,對於這塊大蛋糕我們不能看著被國外企業分走而無動於衷,我們必須有所行動!C919客機C919是一款承載了國人大飛機夢的大型客機,其實我國的大飛機夢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運10是我國立項最早的大型民用客機,是中國人在大飛機領域的首次嘗試,代號「708」工程,當時中國航空工業基礎非常薄弱
  • 運20大飛機發動機試飛成功,我國航發的井噴時代或已悄悄來臨
    說到國產大飛機,其中的發動機是很多國人繞不過去的一道坎,每次說到國產大飛機,就有人問:發動機國產了嗎?沒有自己的航發,好像就沒有說國產的底氣。其實在2015年航空發動機就正式被作為國家重點發展工程,隨後在次年便成立了航空發動機集團,以便統攬全局,集中資金和優勢力量,從頂層針對國產航空發動機,以每年高達上千億的資金投入為我國的大飛機C919,大型運輸機運20等研發大推重比國產航空發動機。
  • 運5飛機首次執行飛播任務開始算起,中國飛機已經飛播造林64年
    圖為西部戰區空軍運輸搜救航空兵某部運5飛機穿越荒漠地帶,飛赴預定空域展開飛播作業。  自1956年3月,運5飛機首次執行飛播任務開始算起,中國飛機已經飛播造林64年。  每次飛播如何分區,如何切割成等寬的飛播帶,怎麼飛、如何播,很有講究:如果飛得不直,地上長出的綠帶就是彎曲的;飛播時漏掉一帶,生物鏈就可能會斷裂,一大片植被都成活不了……  因此飛機必須沿一定航線和高度把種子均勻撒播下去——均勻到每平方米落10至15粒種子,這是精細測算後的結果。
  • 蘇聯軍工太強了:半個世紀前的螺旋槳飛機,比運20載重量還大
    利刃/縱橫論 由於航空工業基礎薄弱以及對大型飛機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我國的大型飛機技術是我國航空業的短板。雖然以運-20為首的大飛機出現,證明我們正在補上過去的短板,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正視在大型飛機方面和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的事實。
  • 終於徹底搞定大飛機!運10項目老專家仰天長嘯,西方陰謀失敗
    TIA的含義為『型號檢查核准書』,只要完成TIA的檢查,我們才算徹底搞定大飛機。消息人士稱,此前在知道C919完成首飛之後,很多運-10項目的老專家都仰天長嘯,他們認為西方阻止我國大飛機發展的陰謀這次失敗了,而且很多西方企業這次都與我們在『一條船上』。
  • 比運20還大!245噸大飛機明年開造,可讓空軍實力更上一層樓
    大飛機一般是指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或座級超過150座的幹線客機。一直以來,研製我們自己的大飛機是幾代航空人的夢想,但建造大飛機需要涉及到上百種學科的通力配合,其建造難度可想而知。可喜的是,隨著我國綜合科技實力的不斷提升,運-20和C919這兩款大飛機已經一飛沖天。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運-20已走向成熟,今年6架運20同時出動馳援災區、多次奔赴國外執行任務的畫面無不令軍迷振奮。
  • C919前傳,運10一定要下馬嗎?堅持下來運20也不會這樣累
    運10是我國民航大飛機的開端運10的研製不必多說,大家對它最為關注的是項目的下馬排除政治因素,當年我們努努力,也許能夠成功研製一架大飛機,比如轟8轟炸機,但成功研製一架能夠商業運營的客機,無論技術、市場還是理念,都存在無法彌補的不足的。
  • 運十飛機成為國家工業遺產
    據中國商飛公司微信公眾號「大飛機」12月25日消息,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運十飛機上榜!運十飛機,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製造的,大型幹線噴氣客機。經過10年多的研製,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製造的大型幹線噴氣客機——運十飛機,於1980年9月26日首飛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研製出100噸級飛機的國家。它的誕生,不僅填補了我國不能製造大型飛機的空白,還形成了我國最早的大型客機研製體系。
  • 運-7飛機,少有的早期老照片
    1991年7月20日留資 張喆鋒國產「運七」飛機測繪設計的項目負責人、中國飛機設計中心副主任運七」飛機的特點。這種飛機在1983年交付中國民航使用,成為國內航線上的第一批國產中短程客機。這是西安飛機製造公司的運7型飛機總裝車間。
  • CR929發動機CJ2000進度超俄PD35,中國準備單飛
    CR929了作為寬體大飛機,與窄體的C919不同,有著機體寬大、航程遠、跨洲際飛行的能力,有著與波音777、A340競爭的實力。實際上,通過C919的研製,我們已經在大客機的機身製造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超過了俄羅斯。我們差的僅僅只是發動機。
  • 解密我國民航最大間諜案——「運10」究竟被誰暗殺?
    張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打不倒『運十』,美國飛機就不好進入中國。」張還透露,沈圖收受了麥道MD82項目的巨額回扣。1986年-1994年,中國替麥道裝配了35架飛機,返銷美國5架,其餘全部在中國境內銷售,贏利頗豐。1987年5月23日,中美合作生產的第一架MD-82飛機總裝完成。
  • 中國運12飛機性能特點 運-12輕型運輸機主要機型介紹
    中國運12飛機性能特點 運-12輕型運輸機主要機型介紹運12飛機簡介:  運-12(Y-12)輕型運輸機,是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在運-11基礎上進行深入改進研製的輕型雙發多用途運輸機,於1980年初開始設計,經過兩年時間、1100多飛行小時試飛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