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軍工太強了:半個世紀前的螺旋槳飛機,比運20載重量還大

2020-11-28 騰訊網

利刃/縱橫論

由於航空工業基礎薄弱以及對大型飛機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我國的大型飛機技術是我國航空業的短板。雖然以運-20為首的大飛機出現,證明我們正在補上過去的短板,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正視在大型飛機方面和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的事實。就拿俄羅斯航空業來說,雖然近幾十年其資金投入不足,很大程度上需要繼續吃蘇聯老本來維持航空裝備,但蘇聯的航空工業技術直到今天,仍然是大多數國家都無法企及的。

在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一樣,都有利用空中載具進行快速部署和運輸的需求,其大縱深作戰思想需要戰略空軍的支持,故戰略運輸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直到今天,我國的戰略運輸機主力仍然是俄制伊爾-76,這也是最為人所熟知的型號。除去伊爾-76外,蘇聯當年還有很多的其他型號戰略運輸機,其中,安-22就是極具特色的一款飛機,這款飛機由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屬於四發渦槳軍用運輸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螺旋槳飛機,沒有之一。這種飛機從1962年開始研製,1966年投入批生產,但1974年便已經停產。

然而,就是這樣一款已經停產足足46年的飛機,其關鍵性能放到今天仍然是不俗的存在。其翼展為64.40米,長57.92米,高12.53米,空重即高達114噸,堪稱巨無霸級的存在。4臺功率為15000軸馬力發動機,驅動直徑達到6.4米的螺旋槳,令安-22獲得了740千米每小時的最大平飛速度,這已經超過很多螺旋槳戰鬥機的速度。由於渦槳發動機利於省油,安-22擁有超遠航程,其極限航程達到11000千米,這是一個及其恐怖的數字,甚至超過了今天的伊爾-76。如此巨大的航程,使其具備了跨洲執行任務的能力。

從運輸機最關鍵的載重來看,安-22極限載重為80噸,這個狀態下的最大航程為5000千米,同樣足以執行一個方向的戰略運輸任務。而在標準狀態下,安-22攜帶45噸重的貨物,可以飛行超過10000公裡的距離,也就是說,這種怪物理論上可以攜帶一輛中型坦克和部分士兵,從一個大洲飛到另一個大洲。事實上,安-22運輸機的貨艙容積高達640立方米,這種級別的大貨艙設計,就是用來運輸防空飛彈發射車、火箭炮、坦克等大型裝備,這樣的能力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是不容小覷的。

相比之下,即使是我國最先進的國產戰略運輸機運-20,在各大關鍵指標上也都落後於安-22。運-20的載重極限為是66噸,最大航程不足8000公裡,安-22明顯佔優。當然,論電子設備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安-22是沒有辦法比的,且運-20最大飛行速度達到920千米/小時,同樣甩開安-22一大截,噴氣式飛機和螺旋槳飛機的差距還是明顯的。

其實,我國本來有可能獲得安-22,並對其技術進行剖析和消化,以提升自己大型飛機的製造經驗。烏克蘭當年就保有不少狀態尚可的安-22,完全有可能向外出口。但當年中國軍工技術還不足以對這種級別的飛機進行逆向工程,而有一定技術能力的時候,優先選擇了更加現代化的伊爾-76。應該說,即使是停產46年的蘇聯武器,其技術水平仍然達到一度令中國都感到困難的地步,可見蘇聯時期的技術積累,尤其是大型航空業方面的積累,直到今天仍然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相關焦點

  • 長度40米,載重量比運20運輸機都大
    長度40米,載重量比運20運輸機都大眾所周知,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武器層出不窮,比如現如今的隱形戰鬥機、雷射武器、高超音速飛彈等。這些高科技武器都代表了這個時代的科技。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上世紀的美蘇冷戰期間,那個時候產生的黑科技在現如今依舊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建造出來,而這款黑科技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米26直升機。其在上世紀80年代就早已服役,其在服役時就成為了世界上最大最重的直升機,哪怕是現如今過去數十年了,米26直升機依舊是最大、最重的直升機。這款直升機到底多大?
  • 世界上最大的飛機有多大?這運力太強了
    截至2019年2月,空中巴士接到290個訂單,並交付了235架飛機。阿聯航空公司是最大的空客A380顧客,共有123個訂單,已交付109架。飛行到一定的公裡後是需要大保養的,這個大保養可不一般,基本上要全部拆開了查看,耗時2個月,也算得上是一個大工程,看到裡面密密麻麻的電線和零件,很難想像這麼龐大的系統是如何運作的,太牛掰了。
  • 運-7飛機,少有的早期老照片
    編輯,君若喜歡打個賞!1991年7月20日留資 張喆鋒國產「運七」飛機測繪設計的項目負責人、中國飛機設計中心副主任運七」飛機的特點。同上運7型飛機上裝有兩臺2900馬力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時速為478公裡。
  • 沒有海運,蘇聯如何把太空梭和火箭運到中亞發射場?
    相反,蘇聯考慮了每一種可以想像得到的運輸方式,包括一條加寬的公路、一條加寬的鐵路,甚至是一艘載重量為3500噸的巨型運河駁船。 由於直升機不堪大任,現有的固定翼飛機也因為載重量太少被排除在外,最終莫斯科決定專門製作一架足夠大的運輸機來運載火箭和太空梭。
  • 前蘇聯的「裏海怪物」地效飛行器,放到現在還有用麼?
    20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間諜衛星在對前蘇聯裏海軍事基地的一次照相偵察中,發現他們正在秘密試航一種既像飛機又像船的怪東西前蘇聯1986年研製成功的「鷂」級地效反艦飛彈艇,它機背上裝有6個斜置的SS-N-22反艦飛彈發射筒,垂直尾翼上裝有大型雷達天線罩,不僅可以攻擊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還可直接打擊敵方岸基重要目標。據專家推測,下世紀地效飛彈艇將全面替代現有的常規飛彈快艇和水翼飛彈快艇,採用「狼群」戰術獵殺敵方艦隊。
  • 運-7飛機:國產50座級支線客機,中國民用航空的探路先鋒!
    極客飛機網訂閱號 今天運-7是中航工業西安飛機製造廠參照蘇聯安-24型飛機研製生產的雙發渦輪螺旋槳中短程運輸機 。它於1970年12月25日首飛,於1984年完成試飛,並在同年獲得了中國民用航空總局正式頒發的適航證,1986年投入客運服務。
  • 中國航發要崛起,不能忘了螺旋槳
    但螺旋槳飛機也需要成為重點,而且原因很多。 噴氣時代的螺旋槳 螺旋槳可由渦槳發動機或者活塞式發動機驅動,渦槳比活塞式的重量輕、功率大、升限高、運轉平穩,活塞式通常只用於小功率場合。相對於噴氣式飛機來說,渦槳飛機速度慢,噪聲大,但省油、起飛著陸距離短,在不少場合具有獨特的優越性。
  • 中國運12飛機性能特點 運-12輕型運輸機主要機型介紹
    中國運12飛機性能特點 運-12輕型運輸機主要機型介紹運12飛機簡介:  運-12(Y-12)輕型運輸機,是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在運-11基礎上進行深入改進研製的輕型雙發多用途運輸機,於1980年初開始設計,經過兩年時間、1100多飛行小時試飛定型。
  • 20世紀50-60年代設計最失敗的飛機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萊特兄弟是誰,尤其是如果你是對歷史或飛機特別感興趣的人。即便如此,他們失敗了無數次才最終成功。不過,他們並不是唯一嘗試失敗的人。具體來說,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人們一次又一次地試圖設計不同原理的飛機,但大多失敗了。費舍爾P-75鷹當這架飛機被設計出來時,每個人都對它寄予厚望。
  • 伊爾76重裝上陣,為C919測試國產航發,未來將被運20代替
    的歷史上,還曾先後測試過渦扇10系列、渦扇15和渦扇18等發動機。前不久,網絡上曾有照片顯示一架運20的左翼外側掛架上,安裝了一臺新型發動機,其直徑比D30還要小,顯然這是一臺戰鬥機使用的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外界猜測它是為FC31標配的渦扇19中推。
  • 國產大飛機前傳—運十下馬的是是非非
    談到國產大飛機,運10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這個項目承載著太多的期待,但最終命運卻令人扼腕。關於運10的爭論持續了很久,即使幾十年後,國產大飛機項目已經步入正軌,ARJ21投入商業運營,C919穩步推進,但網上的爭論仍然沒有停止,不少網友還在糾結當年的運10是否應該下馬。
  • 運20大飛機發動機試飛成功,我國航發的井噴時代或已悄悄來臨
    說到國產大飛機,其中的發動機是很多國人繞不過去的一道坎,每次說到國產大飛機,就有人問:發動機國產了嗎?沒有自己的航發,好像就沒有說國產的底氣。其實在2015年航空發動機就正式被作為國家重點發展工程,隨後在次年便成立了航空發動機集團,以便統攬全局,集中資金和優勢力量,從頂層針對國產航空發動機,以每年高達上千億的資金投入為我國的大飛機C919,大型運輸機運20等研發大推重比國產航空發動機。
  • 運20開始測試國產新型發動機 載重量可提升20%
    近日,有軍事愛好在社交媒體發布圖文顯示,國內正測試一款用於運20運輸機的國產渦扇20發動機,而這款發動機將可能取代現在採用的俄羅斯發動機,並使運輸機的載量增加約20%。這也意味著運20載貨量將增加,可以運送中國最先進的99A型坦克。
  • 前沿科技解讀丨又像飛機又像船的翼地效應飛行器
    眾所周知,飛機雖然具有速度快的優點,但其載重量十分有限,而船雖然載重量大,但其航行速度實在太慢,當需要快速大量運輸物資時,傳統的飛機和船均無法滿足需求,這時地效飛行器就應運而生。說起地效飛行器,最著名的是蘇聯的「裏海怪物」,當時蘇聯在實驗這款飛機時被美國間諜衛星拍到,而拍到的圖像不是很清晰,看上去即像飛機又像船,所以美軍將其命名為了「裏海怪物」。蘇聯於1923年便開始研製研究翼地效應,但開始時並未得到很大的投入,其研究也主要是為了輔助研製水上飛機。
  • 比噴氣飛機還要快的螺旋槳客機,首飛後令西方驚訝不已!
    >TU-114還處在測試階段,而且在發動機周圍還發現了猶如頭髮絲大小的多處裂紋。儘管TU-114存在很多問題,赫魯雪夫還是決定這次出訪要給世界一個全新的蘇聯印象。>蘇聯方面做好了充足的預防措施,工程師們甚至還把飛機模型扔進遊泳池裡,以此來研究如何讓TU-114在大西洋上漂浮起來。
  • 比運20還大!245噸大飛機明年開造,可讓空軍實力更上一層樓
    大飛機一般是指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或座級超過150座的幹線客機。一直以來,研製我們自己的大飛機是幾代航空人的夢想,但建造大飛機需要涉及到上百種學科的通力配合,其建造難度可想而知。可喜的是,隨著我國綜合科技實力的不斷提升,運-20和C919這兩款大飛機已經一飛沖天。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運-20已走向成熟,今年6架運20同時出動馳援災區、多次奔赴國外執行任務的畫面無不令軍迷振奮。
  • 運5飛機首次執行飛播任務開始算起,中國飛機已經飛播造林64年
    此次飛播任務預計將持續兩個半月,飛播造林約20萬畝。圖為西部戰區空軍運輸搜救航空兵某部運5飛機穿越荒漠地帶,飛赴預定空域展開飛播作業。  【20世紀80年代初,執行飛播任務的空軍指戰員與地方林業部門工作人員通力合作,共同完成運5飛機飛播任務。】
  • 俄羅斯準備重啟前蘇聯神器?時速450公裡每小時,攜帶6枚飛彈
    這款裝備的特殊就在於,它雖然和大型飛機一樣,依靠機背的幾臺大型渦扇發動機驅動,但是整個機體卻是在水面上滑行。這種裝備就是前蘇聯的「地效飛行器」。近日,有專家在俄羅斯媒體上撰文,稱俄羅斯應該恢復地效飛行器艦隊。那麼俄羅斯專家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論斷,「地效飛行器」又是怎樣一種神奇的裝備呢?在介紹相關裝備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 為什麼圖-95轟炸機的發動機有兩層螺旋槳?必須要共軸反轉
    在冷戰時期,蘇聯憑藉在武器裝備方面的獨特設計風格和先進的製造工藝技術,研發出了眾多性能先進的大型武器裝備,其作戰效能在很大程度上令各國都嘆為觀止。而遠程戰略轟炸機是蘇聯時期進行戰略威懾重要大殺器,蘇聯的軍工科技人員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採用螺旋槳發動機的圖95遠程戰略轟炸機。
  • 吹了半個世紀的戰鬥機神話,怎麼就成了世界軍工史上最大的笑話?
    網上一直有個段子,說按照印度空軍米格-21戰鬥機的「半摔期」,如不儘快退役極有可能在未來十年內摔完。 能不能徹底摔完小兵兵不知道,但提及印度空軍,相信大多數人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一仗未打卻損失了上千架飛機。前面提到的米格21,就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