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26日,上海的大場機場,馬鳳山期待已久的運-10首飛成功。這是中國航空工業史上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因為它的誕生,標誌中國成為美、蘇、歐之後,世界第四個掌握大型飛機設計與製造的國家。
運-10首飛成功後,陸續做了一些常規測試項目,並且還對國內的一些城市做了適應性飛行。比如,從上海出發,北上越過長白山,直達哈爾濱,通過這條航線,測試了飛機對寒冷地區的適應性。之後,運-10又返回上海,滿載著記者,飛向烏魯木齊。這是我國東西向最長的航線,運-10依然出色地完成了試飛任務。然而,就在運-10翱翔藍天之時,它的命運也在悄悄地發生改變。
對於一架民用客機而言,決定它命運的,除了技術指標外,還要看它能否能產生經濟效益。1983年10月,國家計劃經濟委員會召開了一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民航總局指出,波音公司的新推出的737飛機在易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在市場上大受歡迎。而和運-10規格相似的波音707飛機此時已經停產。因此,民航總局出於市場因素的考慮,做出了不會購買運-10的決定。
此後,雖然沒有發布文件正式通知708工程中止,但由於沒有了資金的投入,運-10工程不得不停擺。也許,未來運-10的命運,就是就靜靜地躺在機庫了。但誰也沒想到,半年之後,運-10重新起飛,在祖國的藍天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84年初,西藏遭遇了十幾年不遇的特大雪災。許多牧民還沒來得及做過冬準備,鋪天蓋地的鵝毛大雪就提前到來。大量牲畜被凍死,許多地區的糧食供應也被迫中斷。
西藏遭遇雪災的消息很快傳回了北京,國務院決定立刻展開救援。然而,大雪封山,有的路段積雪深達兩米以上,汽車根本就開不進去。鑑於這種情況,國務院決定通過空運的方式,將救災物資送往災區。
當時負責運送救災物資的是軍用運輸機運-8型,運-8仿製的是蘇聯60年代的運輸機,貨艙容積相對較小,運力有限。在得知這一消息後,馬鳳山主動請戰,希望國務院能批准運-10參與這次高原任務。
馬鳳山與運-10
得到中央的批准後,20多噸的救災物資的被裝上了運-10,準備從成都起飛了。儘管運-10曾飛過哈爾濱,遭受過冰雪環境的考驗,但這次飛往拉薩,航線的情況更加惡劣,運-10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嗎?
在前往拉薩的途中,運-10飛在一萬多米的高空,底下全是連綿起伏的雪山和雲層。經過了2小時的飛行,運-10終於安全抵達拉薩的貢嘎機場。
運10飛機抵達西藏拉薩貢嘎機場
運-10飛機總工程師汪萬年回憶,在拉薩貢嘎機場,機場的迎接人員一看到這個飛機就問,這是哪國的飛機?汪萬年告訴他,這是我們自己研製的大型客機,叫運-10。機場的迎接人員很驚訝,因為他從來沒聽過也沒看過,說我們國家能研究這麼大的飛機。
首次成功飛抵拉薩後,運-10又連續六次進藏,出色的完成了援藏任務,而這次任務,也成為了運-10的絕唱。在完成任務之後,運-10飛機被運回了它的誕生地——上海飛機製造廠,默默地停在寬大的廠區裡,守候著中國航空工業的未來。
最後的運-10,位於上海閘北區大場的上海飛機製造公司
2007年,中國重新啟動大型飛機的研製計劃,運-10終於等來了它的繼任者。今年11月2日,中國商業飛機總裝製造中心,在位於上海的浦東廠房內,為C919總裝下線舉行了隆重的「中國大飛機首次下線儀式」,當天受邀參加儀式的中外來賓和媒體記者近2000人,來訪車輛近百輛。在此之前,C919的訂單量就高達517架。
時隔近半個世紀後,中國航空製造業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中國大飛機翱翔天際的日子,終於來了。遺憾的是,中國大飛機的先驅馬鳳山先生,已經在1990年與世長辭。當運10副總設計師、馬鳳山當年的戰友程不時出席儀式,看到C919亮相時,當場留下了激動的淚水。凝結在中國老一代航空人的心血,終於得到了傳承。
程不時,運-10副總設計師
歷史人文,深度解密,請繼續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