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10首飛成功後,留下了這樣濃墨重彩的一筆

2020-09-19 湖北衛視大揭秘

1980年9月26日,上海的大場機場,馬鳳山期待已久的運-10首飛成功。這是中國航空工業史上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因為它的誕生,標誌中國成為美、蘇、歐之後,世界第四個掌握大型飛機設計與製造的國家。


運-10首飛成功後,陸續做了一些常規測試項目,並且還對國內的一些城市做了適應性飛行。比如,從上海出發,北上越過長白山,直達哈爾濱,通過這條航線,測試了飛機對寒冷地區的適應性。之後,運-10又返回上海,滿載著記者,飛向烏魯木齊。這是我國東西向最長的航線,運-10依然出色地完成了試飛任務。然而,就在運-10翱翔藍天之時,它的命運也在悄悄地發生改變。


對於一架民用客機而言,決定它命運的,除了技術指標外,還要看它能否能產生經濟效益。1983年10月,國家計劃經濟委員會召開了一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民航總局指出,波音公司的新推出的737飛機在易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在市場上大受歡迎。而和運-10規格相似的波音707飛機此時已經停產。因此,民航總局出於市場因素的考慮,做出了不會購買運-10的決定。

此後,雖然沒有發布文件正式通知708工程中止,但由於沒有了資金的投入,運-10工程不得不停擺。也許,未來運-10的命運,就是就靜靜地躺在機庫了。但誰也沒想到,半年之後,運-10重新起飛,在祖國的藍天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84年初,西藏遭遇了十幾年不遇的特大雪災。許多牧民還沒來得及做過冬準備,鋪天蓋地的鵝毛大雪就提前到來。大量牲畜被凍死,許多地區的糧食供應也被迫中斷。

西藏遭遇雪災的消息很快傳回了北京,國務院決定立刻展開救援。然而,大雪封山,有的路段積雪深達兩米以上,汽車根本就開不進去。鑑於這種情況,國務院決定通過空運的方式,將救災物資送往災區。

當時負責運送救災物資的是軍用運輸機運-8型,運-8仿製的是蘇聯60年代的運輸機,貨艙容積相對較小,運力有限。在得知這一消息後,馬鳳山主動請戰,希望國務院能批准運-10參與這次高原任務。


馬鳳山與運-10

得到中央的批准後,20多噸的救災物資的被裝上了運-10,準備從成都起飛了。儘管運-10曾飛過哈爾濱,遭受過冰雪環境的考驗,但這次飛往拉薩,航線的情況更加惡劣,運-10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嗎?

在前往拉薩的途中,運-10飛在一萬多米的高空,底下全是連綿起伏的雪山和雲層。經過了2小時的飛行,運-10終於安全抵達拉薩的貢嘎機場

運10飛機抵達西藏拉薩貢嘎機場

運-10飛機總工程師汪萬年回憶,在拉薩貢嘎機場,機場的迎接人員一看到這個飛機就問,這是哪國的飛機?汪萬年告訴他,這是我們自己研製的大型客機,叫運-10。機場的迎接人員很驚訝,因為他從來沒聽過也沒看過,說我們國家能研究這麼大的飛機。

首次成功飛抵拉薩後,運-10又連續六次進藏,出色的完成了援藏任務,而這次任務,也成為了運-10的絕唱。在完成任務之後,運-10飛機被運回了它的誕生地——上海飛機製造廠,默默地停在寬大的廠區裡,守候著中國航空工業的未來。


最後的運-10,位於上海閘北區大場的上海飛機製造公司

2007年,中國重新啟動大型飛機的研製計劃,運-10終於等來了它的繼任者。今年11月2日,中國商業飛機總裝製造中心,在位於上海的浦東廠房內,為C919總裝下線舉行了隆重的「中國大飛機首次下線儀式」,當天受邀參加儀式的中外來賓和媒體記者近2000人,來訪車輛近百輛。在此之前,C919的訂單量就高達517架。


時隔近半個世紀後,中國航空製造業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中國大飛機翱翔天際的日子,終於來了。遺憾的是,中國大飛機的先驅馬鳳山先生,已經在1990年與世長辭。當運10副總設計師、馬鳳山當年的戰友程不時出席儀式,看到C919亮相時,當場留下了激動的淚水。凝結在中國老一代航空人的心血,終於得到了傳承。


程不時,運-10副總設計師

歷史人文,深度解密,請繼續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

相關焦點

  • 運-10首飛成功完成歷史使命
    運-10的設計是否合格,就必須通過靜力試驗來驗證。這種試驗必須使用真機,而且飛機將在試驗中遭到徹底的破壞,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測算出飛機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如果在測試中機翼折斷,這就意味運-10的設計是失敗的。1980年9月26日清晨,馬鳳山和研製組的同事們一起,乘車來到了上海的大場機場。這一天,是馬鳳山期待已久的運-10首飛的日子。機場人頭攢動,工人們都爭著搶著想親眼目睹自己的產品升空。為了給運-10爭取到這個機會,馬鳳山多次對組織表態,他可以立軍令狀保證運-10首飛成功,並願意在首飛時隨機組上天,用自己的生命做擔保。
  • 運12F時間域飛機首飛成功
    近日,由航空工業哈飛自主研發設計的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飛行平臺即運12F時間域飛機在平房機場成功首飛,標誌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項目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將有力推動我國航空地球物理探測事業的發展。
  • 航空工業哈飛運12F時間域飛機首飛成功
    近日,由航空工業哈飛自主研發設計的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飛行平臺即運12F時間域飛機在平房機場成功首飛,標誌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項目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將有力推動我國航空地球物理探測事業的發展。
  • 助力航空地球物理探測 哈飛運12F時間域飛機首飛成功
    圖為首飛現場。近日,由航空工業哈飛自主研發設計的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飛行平臺即運12F時間域飛機在平房機場成功首飛。據了解,運12F時間域飛機是科技部立項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開採」的組成部分,是「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項目中的四大核心課題之一。運12F時間域飛機以運12F第001架機為載機,針對高效、高精度的航空地球物理探測要求,進行了敷設發射線圈、加裝時間域任務設備等整機大規模加改裝工作。運12F時間域飛機全構型包括5匝線圈,用於電磁脈衝發射。
  • 長五B火箭首飛成功,搭載10多項實驗載荷,其中兩項3天內重返地球
    就在5月5日18點00分,我國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的改進型長五B火箭,於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順利將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等10多項實驗載荷送上太空。長徵五號B,作為我國目前最大推力的重型火箭,其首飛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航天發展更上一層樓,未來依託該型火箭的空間站、月球登陸返回探測計劃、火星探測計劃等重大航天項目都將可以順勢開展。
  • C919前傳,運10一定要下馬嗎?堅持下來運20也不會這樣累
    不過,在ARJ21、C919、C929之前,我國還有一型大客機,它就是1980年首飛的運10。而運10的發動機,也是直接採用波音707的JT3D,雖然當時國內也開始了渦扇8的研製,但並不一定能夠成功。就這樣,總裝時還發現材質差錯448處,上臺架試驗時,又發現必須更換的不合格零件有50多種。這種情況下,可以說,當時的首架運10完全是手工打造的藝術品,不具備批量生產的能力。
  • 長五B首飛成功後,美國計劃再破壞一個國際協議,在月球圈佔土地
    長徵五B火箭的首飛成功為我國航天事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國人為此歡欣鼓舞的時候,也有人在為此感到擔憂,甚至是提前準備了應對策略。5月6日,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正在起草一份關於月球礦產開發的協定,該協定沿用了NASA月球基地計劃的名稱,被稱為「阿爾忒彌斯協定」。很顯然,該協定是臨時加上去的,原本「阿爾忒彌斯計劃」只包含美國2024年重新登月並建立月球基地。
  • 運20B成功首飛!渦扇20航發正式上線,能否用於C919客機?
    20,安裝了渦扇20的運-20 b首飛成功,標誌著中國運-20戰略運輸機的完成。旋渦20是專為運-20大型運輸機設計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是基於渦扇-10核心機研發的,推力約13-16噸,網友一直懷疑運-20現在使用的俄羅斯 D-30kp2引擎,希望改換渦扇-20,主要是因為新型渦扇-20的推力比俄制發動機大,油耗更低,噪音低,將改善運-20現有的缺點,擴大航程和載重。今天運20已經換裝渦扇-20試車,意味著離大批量換裝還不遠!
  • 長五B首飛成功後,美國擬拉攏數十國籤訂協議,為月球採礦立規矩
    長徵五B火箭的首飛成功為我國航天事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國人為此歡欣鼓舞的時候,也有人在為此感到擔憂,甚至是提前準備了應對策略。5月6日,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正在起草一份關於月球礦產開發的協定,該協定沿用了NASA月球基地計劃的名稱,被稱為「阿爾忒彌斯協定」。很顯然,該協定是臨時加上去的,原本「阿爾忒彌斯計劃」只包含美國2024年重新登月並建立月球基地。
  • 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飛行平臺運12F在哈爾濱成功首飛
    近日,由航空工業自主研發的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飛行平臺即運12F時間域飛機在哈爾濱成功首飛,標誌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項目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將有力推動我國航空地球物理探測事業的發展。
  • 意義堪比運20和C919!中國又一大飛機海上首飛,30年空缺終於補上
    可能我們對鯤龍AG600很陌生,但對服役超30年的水轟5肯定不會陌生,在1976年首飛成功的水轟5因為機載設備不過關和技術障礙,所以最終僅從工廠組裝了7架,其中有4架交付使用。這個國產水上飛機在AG600接替頂班之前,整整為我國貢獻了30多年的光輝歲月。
  • 永遠的大飛機夢——四十年前首飛的運十,到底怎麼樣?
    我國研製了十多年,本計劃2014年首飛,2016年交付航線使用的C-919飛機,現在依舊被卡在適航證上,而最新的消息是2021年交付首架C919單通道客機,希望不再延後!運十飛機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在40年前,也就是1980年我國曾有一架大飛機試飛成功
  • 運10項目老專家仰天長嘯,西方陰謀失敗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4日的報導稱,2017年5月5日C919客機成功完成首飛,如果說完成首飛是C919進行的模擬測試,那麼它即將經歷一項十分重要的考試,這項考試就是消息人士稱,此前在知道C919完成首飛之後,很多運-10項目的老專家都仰天長嘯,他們認為西方阻止我國大飛機發展的陰謀這次失敗了,而且很多西方企業這次都與我們在『一條船上』。
  • 35年前,中國最先進大飛機運-10,是如何被忽悠瘸的
    2017年5月5日,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填補了國產幹線民用客機的空白,更難能可貴的是,此型飛機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這場勝利早在1980年就已經取得過,但卻因為各種原因被迫中止,並最終造成了中國在大飛機領域的全面落後。
  • 飛行學員挑戰運-8型運輸機首飛:從萬米高空向下穿雲俯衝!
    飛行學員挑戰運-8型運輸機首飛:從萬米高空向下穿雲俯衝! 即使這樣, 空軍西安飛行學院某旅的飛行學員,
  • 黑河-漠河-加格達奇通用航線暨運12F商業首飛完美啟航
    9月1日,隨著陣陣機聲轟鳴,B-10Z5飛機在加格達奇航空護林站安全降落,黑河至漠河至加格達奇的「短途運輸+低空旅遊」通用航空新航線正式投入運營,標誌著地區與省交投集團戰略合作關係日益鞏固和深化,開闢了合作的新篇章,區委常委、副區長邢雪松,政府副區長李家新參加了首飛儀式。
  • 「鯤龍」海上首飛成功
    2020年7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試飛科目訓練及驗證飛機相關性能奠定了基礎。10時14分入水,10時18分海上起飛。隨後在完成了迴轉、調整方向、加速、機頭昂起等一系列動作後,又如一條東方巨龍,再次迎浪騰空,直插雲霄,圓滿完成海上起飛。在完成既定試飛科目後,AG600飛機10時49分順利降落在日照山字河機場,成功完成首次海上飛行試驗任務,型號研製取得重大進展。
  •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成功(圖)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朱思平 報導:2018年10月20日8時30分,湖北荊門漳河機場,國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我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身上。龍騰漳河水,夢飛白雲間。AG600水上首飛正式開始。開車、滑行、入水……一氣呵成。
  • 中國AG50大飛機首飛成功,現場還拿下105架訂單
    從實際意義上來說並不是這樣的,因為是這樣不利的條件下,我國的AG50大飛機還是成功首飛,現場拿下105架大單那你也應該知道,我國的這一款大飛機,在2020年8月26日的時候就已經首飛成功,而且在首飛的當天就拿下了105
  • 解密我國民航最大間諜案——「運10」究竟被誰暗殺?
    當工作檢查完後,首長說:走,我帶你們看看「運十」去。上馬後就在大場機場開始研製,當時駐大場的部隊在後勤保障上提供了許多支持和方便,所以兩家的關係處得很好。當時的「運十」起步時只比歐洲的空中巴士晚兩年,1980年9月26日在大場首飛成功。隨後,「運十」又完成了各種科研試飛。並先後7次飛抵起降難度最大的西藏拉薩貢嘎機場。首長當年與「運十」的總設計師馬鳳山討論過,如果「運十」成功,將來發展大型軍用運輸機會非常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