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我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今天(10月20日)在湖北荊門成功實施水上首飛。去年12月24日,AG600已經在廣東珠海實施陸上首飛,這意味著,該飛機已經圓滿完成首飛任務。
AG600是全球在研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未來將主要用於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AG600與新一代戰略軍用大型運輸機「運20」和大型民用飛機「C919」被相提並論,有中國大飛機「三劍客」之稱。
該飛機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下稱航空工業)自主研製。
水上起降難度在於阻力與防護
今年8月26日,鯤龍AG600抵達荊門,啟動水上試飛任務。經過首次下水、水上中、低、高速滑行。
「已經總共進行了19次的低速、中速和高速的水上滑行試驗,應該說基本完成了所有的試飛大綱的要求。通過滑行試驗驗證了飛機的縱向、橫向的操縱性、穩定性和各種水動特性的性能指標,符合飛機水上首飛的條件。」 AG600項目現場總指揮楊雷表示。
去年12月24日,「鯤龍」AG600在廣東珠海金灣機場成功實施首次陸上試飛。AG600飛機001架在珠海機場西南3000米高度規定的空域內平穩飛行了64分鐘。10時43分,飛機順利返航著陸,完成了各系統和基本操縱特性初步檢查、模擬著陸等預定試飛科目。
近10個月之後,AG600迎來水上首飛。水上首飛與陸上首飛相比,為何難度更大?
據AG600總設計師黃領才介紹,水上首飛的難度之一在於對抗水上阻力。水的密度比空氣要大近800倍,飛機在水上起飛時的速度和陸上起飛速度是相當的,要想加速到這樣一個速度,飛機的阻力特性就要設計得比較好。
另一方面難度在於避免水上複雜情況在飛機造成的衝擊。黃領才介紹,飛機在水面滑行時會有大量水的噴濺,如果這種噴濺不可控的話,會對發動機、螺旋槳或機體結構帶來衝擊和損傷。「通過試驗測試,飛機目前的整個氣水動的特性,操控品質,各個系統的功能工作穩定可靠。"
大飛機「三劍客」全部首飛成功
記者從航空工業了解到,AG600除了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要求,還能根據用戶的需要加改裝必要的設備,執行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資源探測、島礁運輸等任務,以及為「一帶一路」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緊急支援等任務。
在我國航空界,AG600與新一代戰略軍用大型運輸機「運20」和大型民用飛機「C919」被並稱為大飛機「三劍客」。運20和C919分別於2013年和2017年成功首飛。至此,我國大飛機「三劍客」全部成果首飛。
「大飛機『三劍客』是我國大飛機項目的傑出代表,水陸兩棲飛機下半身是船、上半身是飛機,集中了我國航空和造船工業的精華。」空軍專家陳洪教授說,AG600航行距離達到4000公裡,「意味著我國在太平洋等海域的遠洋航行有了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