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600 一架名副其實的「國產大飛機」,100%國產配套

2020-08-30 戰略信使

7月26日,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這是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成功之後,項目研製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水陸兩棲飛機「鯤龍」的設計、製造等核心技術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是名副其實的「國產大飛機」,填補了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製空白,能滿足我國空中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求。

巡天為飛機,著水為航船,AG600飛機的最大特點就是既能在陸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從陸上到內湖,再到海上,三次首飛的成功詮釋了其「水陸兩棲」的特點。

AG600飛機是一架名副其實的「國產大飛機」,設計、製造等核心技術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飛機機體結構、動力裝置和主要機載系統100%由國內配套,包括4臺渦槳發動機。

「對於中國航空工業而言,研製這麼大體量既能在陸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的特種飛機,當屬首次。放眼世界,類似型號的飛行器也是不多見的。」AG600飛機現場副總指揮趙靜波說。

AG600飛機填補了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製空白,這個身手靈巧的大塊頭具有速度快、航程遠、載重量大、觀察和覆蓋範圍廣、具備水陸起降特性等優勢,能夠滿足我國空中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求。

森林滅火方面,AG600飛機最大載水量為12噸,單次投水救火面積可達4000餘平方米,差不多相當於一個小足球場大小。」趙靜波介紹。

在海上搜救方面,AG600飛機相比直升機、船隻以及其他設備速度更快、航程更遠,一次可救援50名遇險人員或裝載相應重量的空投物資。

飛機在湖裡和海裡「遊泳」大不一樣,相較於內陸水面環境,海上試飛對飛機本身和飛行員來說都是更複雜的考驗。

——起降環境不一樣。

海水鹽度高,對於試驗機的防腐蝕要求更高。

海水密度大,飛機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起飛時需要克服水的「黏性」也有差異,這種差異在飛機高速滑行時更加明顯。

「海水密度比淡水大2.5%,在同等飛行條件下,飛機在海面降落時,海水對飛機的反作用力比湖水要大,這種差異會讓飛行員覺得比淡水水面『偏硬』一些。」航空工業AG600副總設計師、航空工業通飛珠海基地試飛中心主任劉穎表示。

海面波浪複雜。俗話說「海上無風三尺浪」,海面上波浪類型多,浪高大、能量大,不同類型波浪還可能同時存在,且傳播方向不一樣。同時還伴有洋流和風等,會使得飛行環境更加複雜。

——操縱特點不一樣。

水上首飛和海上首飛,飛行員的視覺感受和操縱要求不同。一方面,海面較湖面更為開闊,飛行員在降落時選擇參考點會難一些。另一方面,海面試飛過程中需要全面考慮風向、風速、洋流和浪湧,以及高溫、高溼、高鹽環境的綜合影響。

比如海面起降過程中,由於浪湧的波動起伏更大,更容易導致飛機發生上下顛簸和搖擺,專業術語叫縱搖。如果縱搖發散,飛機就會像海豚一樣上躥下跳,也就是所謂的「海豚跳」,嚴重的話飛機會失控。

「為避免海上起降過程中飛機姿態過大或過小,飛行員必須迅速調整操縱量,這需要細心且準確的操縱,才可以抑制飛機的縱搖,使飛機在整個起飛或著水過程保持運動狀態穩定。」劉穎說,海上首飛對飛行員的專業操作要求更為嚴苛。

——檢驗重點不一樣。

海上首飛重點在於檢驗飛機噴濺特性、抗浪性、加速特性和水面操縱特性,檢查飛機各系統在海洋環境中的工作情況,並收集海上飛行數據,為後續相關工作提供支撐。

無論是陸上首飛、水上首飛還是海上首飛,都是AG600飛機從圖紙變成試驗機,由試驗機走向市場的必經之路,都是為驗證飛機的不同飛行特性,確保飛機性能安全可靠的關鍵性飛行試驗科目。

據了解,2020年是AG600項目研製的攻堅年,也是實現項目總目標的關鍵年。受疫情影響,位於湖北荊門的漳河機場一直處於封閉狀態,AG600飛機的相關維護工作不得不延後,海上首飛前的試飛科目無法如期開展。

AG600飛機在海面滑行。

面對挑戰,AG600飛機研製全線緊盯年度研製目標,開展試飛現場場景模擬演練,並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採取「點對點」包車的形式,保證多支隊伍順利奔赴科研試飛及海上首飛試驗現場,全力保障了研製工作。

截至今年5月,AG600飛機海上首飛的前置科目試飛已累計完成172架次、308小時試飛。

在AG600飛機的研製進程中,航空工業集團採用「主承制商—供應商」的「小核心、大協作」模式,在國內確定了70多家供應商、培養了20多家系統級成品供應商,還有20個省市、150多家企事業單位、10餘所高校、數以萬計的科研人員參與了項目研製。為了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從2月底起,數十家相關單位的研製人員從各地奔赴任務現場。

各方力量同心協力託舉起了AG600飛機飛天入海的夢想,後續AG600飛機將開展海上科研試飛,測試飛機海上抗浪性、操控特性、結構與系統等工作特性。

相關焦點

  • 悶聲發大財!百架國產大飛機訂單「落地」,中:國產航發賺大了
    據澎湃新聞報導,百架國產大飛機訂單「落地」,華夏航空豪擲兩百多億人民幣購買中國商飛公司出品的兩款擁有自主產權的國產飛機。中方企業表示,國產航發這次賺大了。疫情之中航空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中國商飛能在這種情況下獲得大額訂單簡直是一個奇蹟。
  • 國產大飛機展翅抬頭 C919已有逾800架訂單C929也已在路上
    浙江在線杭州3月8日訊(編輯 沈正璽)近日,國產大飛機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透露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國產大飛機C919已取得國際國內28個用戶的815架訂單,未來將會出現命名為「929」等更多國產大飛機。
  • 國產大飛機首次出口非洲,中國製造走向世界
    日前,由貝寧駐華大使組成的代表團隊,在中航西飛集團的見證下驗收新舟60/600項目,這標誌著「新舟」600飛機首次成功出口非洲大陸。新舟60在我國已經運行多年,安全性沒問題,所以我國才敢大膽出口,這款中國製造的大飛機終於走出了門。
  • 國產大飛機C919首次動態展示,全球訂單已超1000架,背後有這些廠商
    目前中國民航飛機保有量約4000架,如果逐步替代30%-50%存量,C919大飛機將持續放量。根據商飛官網統計,目前C919累計客戶已達28家,訂單總數超過1000架。C919大飛機預計最遲2021年進入量產,目標年產100架。 另外,今年以來,三架國產新支線客機ARJ21首次交付給國航、東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標誌著ARJ21進入我國主流民航市場。
  • C919訂單達815架 國產大飛機C919客機介紹
    C919訂單達815架 國產大飛機C919客機介紹 據央視新聞消息,全國人大代表、C919 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在兩會期間表示,當前,大飛機 C919 的研製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
  • 浦東開放30年,國產大飛機御風起飛
    在ARJ21飛機廠房搬來浦東之前,停在浦西大場基地的一架運十飛機,就已經率先搬到了浦東基地。運十飛機是在1970年立項,由中國航空工業上海飛機製造廠研製的四發大型噴氣式客機,當時也是中國第一架按英美適航條例設計的國產飛機。
  • 國產大飛機首次出口非洲大陸,中國製造品牌走向世界
    由貝寧駐華大使組成的代表團隊,在中航西飛集團的見證下驗收新舟60/600項目,這標誌著「新舟」600飛機首次成功出口非洲大陸。新舟60在我國已經運行多年,安全性沒問題,所以我國才敢大膽出口,這款中國製造的大飛機終於走出了門。
  • 疫情下國產大飛機發展不減速,C919訂單總數已超千架
    他給記者細數道,6月28日,三架嶄新塗裝的ARJ21分別交付給國航、東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華夏航空則是下一個交付對象。10月30日,中國商飛首次在江西生產試飛中心交付ARJ21飛機。而另一國產大飛機項目C919的試飛工作也在推進。
  • 大渡口企業為國產大飛機C919提供自主研發配套
    去年,位於大渡口區建橋工業園的重慶鋼鐵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稱「重慶鋼研公司」)的楊軍和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國產大飛機C919提供了發動機用扁平型矩形鋼管目前,該工作室正在進行新型矩形鋼管研發,以適應國產大飛機「更輕量化、更高強度」性能要求。
  • 突破1000架!國產大飛機訂單量創新高,波音卻有1006架訂單泡湯
    國產大飛機迎來好消息!據第一財經11月10日消息,在中國商飛和美國企業霍尼韋爾的通力合作下,疫情期間,國產大飛機C919的發展速度不減反增,斬獲訂單數量創下新高,總訂單數已經超過1000架,累計客戶達28家。
  • 國產大飛機首次出口非洲大陸,中國製造品牌飛向世界
    文/山峰  由貝寧駐華大使組成的代表團隊,在中航西飛集團的見證下驗收新舟60/600項目,這標誌著「新舟」600飛機首次成功出口非洲大陸。新舟60在我國已經運行多年,安全性沒問題,所以我國才敢大膽出口,這款中國製造的大飛機終於走出了 門。
  • 總訂單2415架,中國三大國產飛機成績亮眼!波音仍未獲批覆飛
    中國三大國產飛機取得亮眼成績據觀察者網報導,12月9日,在杭州舉行的2020浙江省"萬畝千億"航空航天產業國際峰會上,中俄聯合研製大飛機CR929總師陳迎春表示,目前中國商用飛機公司負責的三大項目——寬體客機CR929、大飛機C919以及支線客機ARJ21
  • 國產大飛機前傳—運十下馬的是是非非
    談到國產大飛機,運10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這個項目承載著太多的期待,但最終命運卻令人扼腕。關於運10的爭論持續了很久,即使幾十年後,國產大飛機項目已經步入正軌,ARJ21投入商業運營,C919穩步推進,但網上的爭論仍然沒有停止,不少網友還在糾結當年的運10是否應該下馬。
  • C919是否名副其實,國產率有多少?絕對稱得上國產「爭氣機」
    我國大飛機研發之路相當坎坷,經歷了「三起兩落」,代號「708工程」的運10項目經歷了一起一落,代號「AD100」的幹線飛機項目由於我國基礎過於薄弱,國外不得不放棄合作,再一次經歷了一起一落,直到C919
  • 波音又迎壞消息:8架客機遭到停飛!中國國產飛機則屢傳捷報
    波音787客機被冠以「夢想飛機」的稱號,在2009年12月15日完成首飛,由於機體大量採用複合材料,還有發動機以及系統方面的前沿設計,從誕生起就在全球航空市場獲得極大認可,目前在全球已經交付60多家客戶約1000架飛機。但在2013年,波音787客機發生了多起鋰電池起火事故,導致停飛3個月,引發了輿論對於飛機安全和質量方面的質疑。
  • 波音又迎壞消息:8架客機遭到停飛!中國國產飛機則屢傳捷報
    今年上半年,波音共交付了70架商用飛機,同比下滑71%,導致上半年虧損超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6億元)。下半年的情況也不容樂觀,7月不僅沒有新訂單,還有52架737 MAX飛機訂單慘遭取消。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864架飛機從737 MAX未完成訂單中「消失」。
  • 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海上首飛
    隨後在完成了迴轉、調整方向、加速、機頭昂起等一系列動作後,又如一條東方巨龍,再次迎浪騰空,直插雲霄,圓滿完成海上起飛。在完成既定試飛科目後,AG600飛機10時49分順利降落在日照山字河機場,成功完成首次海上飛行試驗任務,型號研製取得重大進展。
  • 我國大飛機C919,訂單數量超過1000架,到底算不算國產?
    2017年12月17日,第二架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完成首次飛行。是國產大飛機,為什麼核心的一些部件,比如發動機,飛控系統等核心部件還需要進口?如果這些核心的零部件需要進口的話,那C919算不算咱們國產的大飛機呢?這裡事先就可以給出答案:C919毫無疑問是國產的大飛機,雖然它連一些關鍵的螺絲釘都是進口的,為什麼要這樣說呢?接下來慢慢看,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可以發表在評論裡。
  • 國產大飛機再傳捷報,美企59架飛機大單被中企取消,3月損失44億
    國產大飛機再次傳來捷報,但是美國的波音公司卻損失巨大,中企一連取消了59架飛機訂單。我國雖然已經成功研發出了殲-20等先進戰鬥機,但是在大飛機領域,我國還存在很大的空白,多年來都需要進口其他國家的飛機。為了緩解這樣的困境,我國科學家一直在著力彌補這一短板。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國終於在該領域迎來了好消息。
  • 「貴州製造」裝進國產大飛機 6家成為C919供應商
    中航工業標準件製造有限公司研製的不規則配件 11月2日,國產大飛機C919在上海總裝下線。在經過一系列複雜試驗、首飛和多輪試飛後,國產大飛機圓夢蒼穹指日可待。 航空產業配套較為完整的貴州,在C919大飛機項目中參與了哪些研發和生產?記者從省經信委獲悉,截至目前已有六家黔企成為C919的合格供應商,一批企業成為潛在供應商或具備了為C919配套的能力。近日,記者走進中航標、安大和中航貴陽電機三家企業,一窺國產大飛機上的「貴州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