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師犧牲依然艱難出世,運7一舉結束我國民航依靠進口飛機的歷史

2020-08-26 戰爭史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和民航事業的發展,研製出國產民用客機和軍隊運輸機的需求也提上了日程。1966年,周總理和葉帥批准了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和西安飛機廠提出的仿製蘇聯安24型號飛機、研製國產運7客機的方案。任務下達以後,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為主體,西安飛機廠、南昌飛機廠、成都飛機廠都派人參加,組成了一支300人左右的團隊。飛機的設計很強調一個原則:儘量選用國產材料,儘可能達到國產化。

(運7,它不是單純模仿蘇聯的安24,這是一架軍用型號)

運7可以搭載50人,它是一種支線客機。它的設計難度遠遠高於運5飛機,舉例說,比如飛機的零部件就達到1.7萬個。運7的研製和生產需要採用很多的新工藝和新技術,比如鈦合金成形、整體油箱製造、定向玻璃拉伸成形。這些眾多技術難點都被技術人員和工廠技工師傅們一一克服。1968年3月,運7的全部圖紙完成,此時距離運7任務接受還不到兩年時間。圖紙完成以後,技術條件也開始完善。1969年10月,飛機進入試製生產。1970年12月初,飛機進行總裝。當年12月25日,飛機在試飛員的駕駛下進行了首次試飛。從設計到首飛,運7隻用了不到40個月的時間,充分顯示了我國航空工業的能力。

(這是一架民用型號的運7,機身上還塗刷「中國民航」字樣,運7的出現結束了我國依靠進口飛機運營民航的歷史,同時它也是我國當年最大民航機種)

飛機上天了就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民用飛機和軍用飛機不同,民用飛機天天都在航線上輸送旅客和貨物,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每一項指標要求都比較高。因此,之後的試飛、改進任務非常艱巨。

(新舟60系列飛機是在運7的基礎上開發研製,這款機型已經投入到國際市場上)

當時還有一個巨大不穩定外部因素幹擾著任務:當時正處於運動高峰期。社會上非常混亂,運7的試驗和試飛工作受到幹擾,研製工作十分困難。所以運7飛機首飛以後遲遲不能定型生產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段時間內,西安飛機廠的閻良地區發生鬥毆事件。這種背景下,成都飛機場和南昌飛機廠的支援團隊人員陸續離開。運7早期設計工作中一位總師的遭遇更是讓人痛心,徐舜壽同志在社會混亂期間不幸遇害。

(徐舜壽總師,1917-1968年,上校軍銜,照片上的總師剛回國不久,按照業內人士說法,這位總師是航空工業宗師級別)

這裡簡單介紹下徐舜壽總師的履歷。徐舜壽,出生於浙江省,少年時遭遇1.28淞滬抗戰立下了為國抗戰出力的志向。1933年他考入了清華大學航空機械工程系,1939年畢業以後在成都進行航空設計工作。1944年,徐舜壽去美國麥克唐納公司進修,並參與該公司兩款戰鬥機型號設計工作。1946年,徐進入美國華盛頓大學進修,同年回國。1949年,舊政權面臨失敗,這位具有強烈愛國熱血的設計師在我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從上海轉移到北平,之後他就加入到新中國的航空工業建設的隊伍。1964年,他在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擔任總師。1968年遇害犧牲,享年51歲,1978年總師才恢復名譽。他的短短生涯中就參與了新中國兩項重要項目:殲教1飛機設計和初教六飛機設計,還創辦了研究所。總師在自己的生活中喜歡穿西裝,英語和俄語良好,因為性格耿直,在工作中據理力爭。他的過早離世給中國的航空工業帶來破壞性的損害。現在我們接著說運7飛機的命運,1977年一切都結束了,運7的研製和生產得以逐步恢復和加快步伐。

(總師和試飛員在殲教1飛機上交流)

(數量可觀的運7機隊)

1980年,運7飛機要解決高溫和高原條件下的啟動問題,換裝了渦槳5甲發動機。這是因為飛機要上青藏高原和出口到海外熱帶地區做準備。光這項試驗改進就去了1600小時。單發起降試驗也是運7必不可少的一個測試項目,它是確保飛機安全飛行的重要保證之一。但國內在當時從來沒做過這種測試。運7能否在一個發動機失靈的情況下進行安全起降呢?1982年在天津機場,這個項目一舉完成。當年4月份,張愛萍首長接見所有試飛人員和航空工業部人員並為其授獎。

(很特別的一個型號,目前還不確定服役)

1982年,這架飛機經過定型進入批量生產。1984年,民航總局終於用上這種飛機進行航線運行。運7的交付使用,結束了中國全部使用進口飛機的尷尬局面。現在運7有多種型號改型,還有改進的新舟系列飛機。運7不僅有民用型號,還有軍用運輸機型號。在我們所關注的航母艦載機序列中,就赫然出現過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運7身影,它的外形酷似美國E2預警機。目前這種預警機還是處於測試,試驗狀態的平臺身份出現,要等正式亮相還要等待時間。運7在未來一段時間還會為我國民航和軍事用途服務。參考資料《新中國運輸機》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相關焦點

  • 運-7飛機:國產50座級支線客機,中國民用航空的探路先鋒!
    極客飛機網訂閱號 今天運-7是中航工業西安飛機製造廠參照蘇聯安-24型飛機研製生產的雙發渦輪螺旋槳中短程運輸機 。它於1970年12月25日首飛,於1984年完成試飛,並在同年獲得了中國民用航空總局正式頒發的適航證,1986年投入客運服務。
  • 解密我國民航最大間諜案——「運10」究竟被誰暗殺?
    (一)我國自行研製的大型民航噴氣式客機「運十」被人「暗殺」記得是1993年的冬天,在海軍航空兵總部任職的我,陪同首長到上海大場機場檢查工作。首長曾經在駐大場機場的航某師任職,所以對當時同在大場機場的上海飛機製造廠和上海飛機研究所研製「運十」的事很熟悉。
  • 運-7飛機,少有的早期老照片
    年1月24日正式交付民航上海管理局使用。這是我國製造的客機第一次投入航線客運。「運七」飛機裝有兩臺發動機,可載48名乘客。目前,這種客機已投入批量生產。運七」飛機的特點。【425】1984年12月16日 樊如鈞西安飛機製造公司設計製造的運7型飛機,是目前我國定型生產的
  • 35年前,中國最先進大飛機運-10,是如何被忽悠瘸的
    像晶片這種高度依賴進口的產品,中國還有很多,而大飛機無疑位列其中,甚至嚴重程度遠甚其他。截止2019年底,中國民航在冊的飛機架數達到3818架,而國產飛機只佔了1%,還全都是支線飛機,對外依存度高達99%。
  • 西工大上海校友會換屆丨「民機三總師」出席!
    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按照國際民航規章自行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座級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裡。2015年11月2日完成總裝下線。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飛。ARJ21新支線飛機是我國首次按照國際民航規章自行研製
  • 世界上最長的民航客機—波音747,比空客A380還要長,超大型飛機
    民航客機的多姿多彩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從陸地上走,到水中遊走,最後到了空中翱翔,飛機是人類的一項偉大的發明,實現了人們空中飛行的夢。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民航飛機巨頭——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那麼世界上最大的民航客機是空客A380,而世界上最長的民航客機是波音747,看到下圖:
  • 中國商飛製造總師這樣說
    專訪中國商飛公司製造總師姜麗萍:C919如何攻克五大技術難題3月24日,中國商飛C919大型客機第二架機迎來了進入2018新春第一次飛行,成功執行一架次試飛。自去年5月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以來,兩架飛機已試飛共計23架次。
  • 寬體大飛機CR929受阻,俄羅斯或啟動備選方案,中方總師披露真相
    中方總師披露幕後真相,俄羅斯關鍵時刻掉鏈子,不願分享核心技術,或啟動備選方案。好事多磨,CR929大飛機的研製歷程註定命途坎坷、不會一帆風順,大家要有心理準備,CR929如果出現項目延宕,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大家要有耐心。
  • 我國飛機發動機都是進口貨?特級飛行員告訴你內幕
    主戰機只有少量三代機裝備進口發動機 FWS10航空發動機是我國自行設計製造先進的航空渦輪風扇發動機,裝在國產殲-11飛機上,經過改型也可以裝在殲-10飛機上。現已大批量生產。成為我國第三代戰鬥機的理想裝置。 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已具備戰鬥機、轟炸機、強擊機、運輸機、教練機等多機種體系化飛機生產能力。
  • 中國民航風雲20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青藏高原駝峰航線的糟糕氣候曾經讓彼時輸送物資的盟軍付出了犧牲3000名飛行員,1500架飛機失事的慘烈代價。當飛機飛到崇州附近時,高度已經下降到3900米,此時6架飛機被空管通知緊急避讓,雙流機場跑道外的8架飛機被下令停止起飛,而停機坪上的15家飛機也暫停推出,直至7點42分8633在雙流02R跑道落地,機上128名機組乘客全部生還。
  • 比運20還大!245噸大飛機明年開造,可讓空軍實力更上一層樓
    可喜的是,隨著我國綜合科技實力的不斷提升,運-20和C919這兩款大飛機已經一飛沖天。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運-20已走向成熟,今年6架運20同時出動馳援災區、多次奔赴國外執行任務的畫面無不令軍迷振奮。C929作為民用客機,一些部件或系統可以直接從國外進口,或採取中外合資的方式來製造,但如果要轉變為軍事用途則必須由我們自力更生。
  • 盤點歷史上那些四發民航客機,原來不止有波音747和空客A380
    民航客機按照航程大致可以分為短程客機、中程客機和遠程客機。這其中屬於中程客機數量居多。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提升運力和航程更大化,歷史上各大飛機製造商都曾研發出不同型號的寬體客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一下歷史上出現過的四發民航客機。
  • 運活羊?三十年前中國飛機就幹過!
    最近,蒙古國贈送給我國的三萬隻羊終於運到武漢了!廣大群眾紛紛留言表示好饞……其實,不光中國人熱愛羊(肉),中東人民也熱愛羊咩咩!因此,三十年多前,我國就開始了使用國產運8飛機將新疆活羊運送到中東的嘗試,並且於1991年11月18日,出口成功!阿勒泰大尾羊,好吃!
  • 國產大飛機前傳—運十下馬的是是非非
    痛惜之餘,免不了要聲討利益集團,認為利益集團為了與麥道公司合作,堅持不要運十導致項目下馬。反對運10的人則認為:飛機是整體基礎工業的體現,當年一沒有工業基礎,二沒有產業配套,以超英趕美的做法搞航空工業是不科學的,項目失敗不可避免。
  • 國產大飛機傳來喜訊!C919這回穩了,一舉拿下1411架飛機訂單
    編輯:菠蘿頭作為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戰略政策,讓中國自己的大飛機走向世界舞臺是國人長期以來的願望,而在前一段時間,國產大飛機C919終於上線了。前些年由於技術薄弱,飛機的發動機依然依靠美國LEAP的進口,為此中國沒少被美國「卡脖子」,與此同時國產飛機的研製進程也從未停息,而如今長江1000A成功進入原型機的研製階段,試飛成功即可取得適航證得以運營,這意味著C919飛機終於穩了!
  • 湘晨自轉旋翼機取得「準生證」 打破長期依賴進口歷史
    湘晨自轉旋翼機取得「準生證」 打破我國該機型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 華聲在線7月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羅徽 李秉鈞) 記者今天從湖南湘晨飛機工業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研發的XY-100自轉旋翼輕型飛機,獲得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
  • C919前傳,運10一定要下馬嗎?堅持下來運20也不會這樣累
    不過,在ARJ21、C919、C929之前,我國還有一型大客機,它就是1980年首飛的運10。運10是我國民航大飛機的開端運10的研製不必多說,大家對它最為關注的是項目的下馬另外,當時運10並沒有完成材料疲勞試驗分析,還有不少重大技術問題有待解決。當時,我們能夠解決造航母的鋼板問題,但是解決不了造飛機的鋁材問題。
  • 中國運12飛機性能特點 運-12輕型運輸機主要機型介紹
    中國運12飛機性能特點 運-12輕型運輸機主要機型介紹運12飛機簡介:  運-12(Y-12)輕型運輸機,是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在運-11基礎上進行深入改進研製的輕型雙發多用途運輸機,於1980年初開始設計,經過兩年時間、1100多飛行小時試飛定型。
  • 「國產商用飛機校園巡展」走進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馮智君 通訊員陳群輝 報導: 11月26日,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和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共同主辦的同心築夢大飛機——「國產商用飛機校園巡展」活動開幕式暨大飛機講壇在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白雲機場校區報告廳成功舉辦
  • 我國大飛機C919又一重大突破,或拿下未來1.2萬億民航訂單
    我國的大飛機C919從成功試飛以來,就獲得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我國在自主研發C919的過程中,已經歷了種種困難,那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力氣去研發自己的大飛機呢?而在全年1166萬架次的飛機起落數據中,可以說平均每天全國飛機起落的次數超過了3萬架次。我國目前在運營的航空公司有423家之多,其國內和國際的航線總數高達4200多條,這麼多航空公司要滿足這麼多航線的運力,自然需要大量的民用客機和運輸機。根據2018年底的統計數據,我國這些航空公司擁有的民航客機和運輸機總共為3600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