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開課PRO版:張小龍首次公開演講全文(官方無刪減)

2020-11-26 站長之家

站長之家(ChinaZ.com)1月11日消息,在今天舉行的微信公開課PRO版活動上,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現身,在微信公開課PRO版正式開幕的前夜,一則有關微信公開課策劃的謠言在朋友圈意外傳播開來,給微信團隊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張小龍從昨晚的傳播事件說起,為什麼微信在很多的規則、平臺接口或者系統方面很嚴格?

以下為張小龍演講實錄:

大家早上好!我是微信的張小龍!

1、從昨晚的傳播事件說起,為什麼微信在很多的規則、平臺接口或者系統方面很嚴格?

可能會有一些朋友覺得比較突然,我也是比較突然進來參加這樣一個會議,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碰面。平時我很少參加會議,可能很多人都搞不懂,其實我們同事都知道,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在一個移動網際網路非常發達的時代,參加會議是挺浪費時間的。所以一般我也跟我們同事說儘可能的少去參加一些會議,但我不是說大家來參加這個會議浪費時間,我覺得這個時間還是挺寶貴的。

其實會議本身不會浪費時間,但對於微信來說,我們會同時面對幾億用戶,我們會覺得應該把更多的時間聚焦在用戶身上。以微信的體量來說,我們直接面對的可能是上億用戶的一些事情的發生,比如說一些傳播。

我們剛剛經歷了一次特別大的傳播事件。昨天晚上,可能在座的很多人都在朋友圈裡曬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好友,發了多少紅包這樣一個數據,這個數據其實在昨天晚上把我們給忙壞了,我們說它是一次蝴蝶效應,一個非常典型的傳播事件。可能大家沒有想到,只是曬一下朋友圈這樣一個「微信公開課」活動,卻導致了一連串事情的發生。

我們昨晚看到這樣一個活動頁面被人在朋友圈裡曬出來,這個活動其實它的意圖只是說在活動現場大家來籤一下到,現場的人可以訪問這樣一個數據,去曬到朋友圈。昨天這個連結就被洩漏了,被更多的人去點,然後就去傳,這樣就帶來了第一個問題:這個連結訪問太高,幾乎是掛掉了。幾乎掛掉以後就會帶來第二個問題:就有人開始造謠了,打開這個連結就會把你支付寶的錢給偷了。很多人就信了,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再點進去發現打不開了。這個時候又發生了再後面的一件事情:甚至有人開始解綁自己的銀行卡。

那是不是真的被盜了?然後我們內部就很著急,就來處理這樣一個事情。以前我們都知道有一個效應叫「蝴蝶效應」,說一隻蝴蝶在一個地方煽動翅膀,可能在紐約引起一場風暴。以前我們覺得很難在身邊發生的一個事情,昨天晚上大概短短一兩個小時它就真的發生了,並且出乎我們做這個活動同事的預料。所以剛剛我們跟公關部門的同事在討論說,他們是不是開完這個會就解散了,我說,不用那麼快。因為蝴蝶效應本身來說是很難遇到的,但是在微信這樣一個平臺上面,它真的是瞬間就會發生。

我用這個作為開頭,其實是想跟大家說明一個事情,微信作為一個平臺,為什麼我們在很多的規則,很多的平臺接口或者系統方面會很嚴格,是因為其實有一點小小的疏漏可能就會在這個平臺裡面被放大很多很多次,這個量級是很可怕的。

後來我們會有很多同事介紹微信平臺各個方面的事情,我今天過來其實有一個想法是覺得,包括在座的各位都是有非常多的疑問,這些疑問其實我們很難一一去解答,而且我們的平臺規則也在不斷的演化。很多人會說,為什麼你們的平臺會變來變去?你們的規則為什麼總是不清晰?為什麼不能明確一點給我們寫出來?很抱歉,我們確實給不出一個特別明確的東西,因為我們自己也是在變化,我特別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最底層的一個思考,就是我們對待我們的產品和平臺,我們的自己價值觀是什麼樣的?

我們知道做一個事情有很多很多方法去做到,做一個產品也是這樣子,但是大家會做出不同的結果,除了大家用的方法不一樣以外,其實有一個最底層的東西,就是你看待這個事情,你看待你產品的價值觀來決定的,你是一個什麼樣的價值觀決定了你會做一個什麼樣的東西出來。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微信對於產品和我們的平臺的價值觀,如果大家能理解我們的價值觀,那我相信你在做微信相關事情的時候,你會知道你做的事情會不會被我們攔截或者是我們鼓勵的。

2、四個方面的價值觀

在這塊,我想分享四個方面的價值觀:

第一點,我說出來,在座可能騰訊的同事都首先熟悉這句話,這是騰訊公司裡面一直在強調的價值觀,就是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用戶價值是第一位的,這句話看起來像老生常談或者很普通,但是我要說的是,其實這句話讓一個好的產品和一個壞的產品拉開了差距,大家都明白用戶很重要,但真正把用戶價值第一做到產品裡面去的不多,大部分只是把這個作為一句口頭禪在說,但是在微信和微信的平臺裡面,我們把這個作為第一要事,作為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很多人是沒有真正明白這一句話的,比如說給大家一個機會,說微信這裡有一些特別的接口或者特別的權限給各位,都一定會很開心。

很多公司內部或者外部找我們合作,為了合作大部分都是一個交換說我有什麼資源,你有什麼資源,我們來交換一下,這就是合作,但是所有的合作裡面都會把用戶價值放在最末端,因為你首先考慮的是一個資源的交換,所以我們不會跟任何的,包括外部的、內部的去做這種資源的交換取代用戶價值的情況,當我們面對一個合作的時候,我們首先會考慮的是這樣一個合作對於用戶是不是有價值的,是不是用戶所需要的,如果我們這樣作為一個最基礎的考量點,我們自然就會有很多的合作,很多的決策,做出一些判斷,我們就會直接打掉很多沒有必要的行為,對微信和微信平臺來說,我們現在更多的挑戰不是在於說我們再多做多少事情,而是我們能夠擋掉多少事情。

從平臺的角度來說,我們更希望的是我們平臺會提供無限種可能性給第三方去開發,而不是說我們一單一單的去談很多的合作回來,甚至這個合作對用戶是毫無價值的。各位用微信的應該會體現這一點,會感受到其實微信一直在很小心翼翼保護你用微信的體驗,你不會在微信裡面看到突然有一個什麼樣的群發過來,突然有一些系統上的消息過來,你覺得這是很習以為常的,但是從我們看過來,其實是需要做很多事情才能讓微信裡面的內容非常乾淨,從一個業務推廣的角度來說,我們公司內部也會有非常多的業務,在微信裡面群發一條就可以幫助什麼,但是微信裡面不會有這樣的結果。

對外部來說,其實我們更希望的是平臺有一些公平、公正的一些規則來對待用戶,所以基本上大家都會看到,微信這裡會提供出一些特權出來,例如說很多朋友會跟我們說,我能不能讓自己的好友數超過5000人,我說這個沒有可能,因為系統裡面就沒有超過5000人的號,我的觀點是白名單是一個系統的瑕疵。

有一些朋友也會跟我們提需求說,能不能給我們開一個白名單,把微信紅包的金額提高一下,因為我是一個土豪,我想給別人發800塊的紅包,開一個白名單對我們來說是舉手之勞,對我們的客人來說會覺得這是與眾不同的權限,可以炫耀一把,我們確實開過這樣的白名單,但是前不久我們把它關閉了,因為我們發現如果開一個白名單出去,我們只會在用戶裡面造成一種攀比,造成一種不均衡,而這樣的現象不是我們倡導的微信文化。

系統要做這個事情只有兩個方法:一是沒有特權的白名單;二是如果這個需求普遍,就是有很多人有很強的需求,那麼系統應該有一個規則來釋放這個需求,而不是通過找關係或者是白名單這樣的方式來滿足少數人的需求,這不在我們產品鼓勵的方向中。

這是關於用戶的價值,這裡可以舉很多例子,又比如說很多的公眾號可能把拉粉作為他最大的一個訴求,但你會看到其實微信裡面幾乎沒有地方可以提供你可以很輕易的獲取粉絲。這裡要考慮一點,你吸引到了非常多的粉絲,這些粉絲真的是願意被你吸引才過來的,這個區分很重要,如果是被你用各種手段牽過來的粉絲,這是沒有意義的,也違背了我們以用戶第一為價值觀點的考量。假設一個公眾號有1000萬粉絲,可是這是在用戶不太知情的情況底下獲得的,可能很危險。

為什麼很危險?舉一個例子,我們有一些號有很多粉絲,他不敢發消息,因為他一發消息就掉粉。大家可以再想像一下,假設用戶對這樣的號不喜歡,不斷騷擾他的意見越來越大。微信裡可能會出一個功能,其實對用戶說以下這個號3個月沒有訪問了,是不是可以退訂了,那就可以退訂了,這樣的話對更大的號反而是一個更大的損失,但是從用戶層面,這是真正的用戶價值。所以在微信裡面我們一直說絕不允許騷擾用戶,絕不允許把用戶不需要的東西推給用戶。

這是我今天分享的第一點,如果大家在做微信相關的項目,你會有很多的選擇時,不妨也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一下它是不是符合微信價值的價值觀。

關於用戶價值,我有一天分享過亞馬遜CEO的一個文章,他的文章標題叫做《善良比聰明更重要》。我相信在座的人都是很聰明的人,因為大家會想到很多很多的方法去欺騙用戶,欺騙用戶是最容易做的事情,因為只需要聰明就可以了,這是不對的,因為欺騙用戶雖然很容易獲得流量,可以獲得用戶的點擊,但是最終會把用戶給趕跑了。所以這篇文章寫的非常好,善良比聰明更重要,怎麼樣對用戶是好的——這個會聰明會更重要一些。

我今天想分享的第二點,關於微信平臺的價值觀是讓創造發揮價值。

什麼是讓創造發揮價值?圍繞公眾平臺來說的話,公眾平臺從它的誕生到現在,大家一直覺得這是一個開放平臺,我們利用這個平臺可以獲得粉絲,可以做營銷,可以做推廣,但是可能很少會想什麼是公眾平臺的價值觀。

公眾平臺到底想要變成什麼?公眾平臺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公眾平臺的目標是要讓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發揮出它的價值。什麼是有價值的東西?在非網際網路的時代,有價值的人或者是一個團隊,即使做了一個很有價值的事情,也很難去觸達用戶。

但是這樣的情況不應該出現在目前這個時代。所以大家有一個很強的願望,既然有非常多的用戶,我們就應該提供一個平臺,讓所有有才能的人都能利用這個平臺去觸達他的用戶。這個有才能的人不是說只是網際網路行業的人,而應該是各行各業的人,所以我們經常用一個比方來說:要讓一個盲人在一個樓裡給人按摩,他也能獲得一個穩定的客戶群,這是信息不發達的時候,對於地域,對於傳統一些物理條件限制的突破所帶來的好處。

所以從公眾平臺秉持的目標來說,我們是希望讓這個平臺裡面湧現出更多的有創造力的事情出來,而不是說這個平臺就是一個做流量的地方、大家可以在這個地方導流量,不是這樣子的。這裡我們是希望所有圍繞微信開發的第三方都能想一個問題,你到底是想要用這個平臺來做什麼,是想要給你的用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服務,還是只是想利用它做一個流量的導流?如果只是做一個流量的導流,那不是平臺所願意看到的。不管平臺的規則怎麼樣變化,只有有創造性的東西、有價值的東西才是微信所倡導的,不管平臺有什麼變化,大家都不用擔心我做的事情會不會被平臺封殺。

我們去年花了很多時間去扶持原創。原創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在過去一段時間,從BBS到博客時代,很多文章寫的特別好的人在網際網路上其實是很難得到價值回報,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市場環境就會惡劣,劣幣驅逐良幣。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把原創作為一個非常認真的事情去做,關於版權的保護、內容的保護,使得在過去一年裡面原創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現在一個好的作者,他的一篇文章寫出來可能會吸引上萬的一個讚賞的回報,當然這只是非常小的一個回報。

我們認為原創的文章更符合我們需要的價值,也更符合用戶的價值,所以,為了扶持原創,對於原創文章裡面的廣告條,對廣告分成也特別優惠,因為原創的流量不會特別大。平臺裡面我們發現這樣一點,流量大的未必是好的,比如像昨天那種謠言傳播的流量就非常大,所以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未必能獲得巨大的流量,所以從平臺角度我們會去扶持它。

所以關於要創造幾項價值,剛才說到我們原創號這裡,可能在座還會有很多的人會說,我不是寫文章的,我可能寫不出好的文章,我其實只是想提供服務,後面我會講到會有一個新的東西,在後面再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三個,我想跟大家分享微信的一個基本價值觀,我們認為一個好的產品是一個用完即走的,就是用完了我就走了,可能大家不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一個好的產品不是黏住用戶,而是儘量讓這個用戶離開你的產品,大家同意嗎?說同意的都是沒有認真思考的,因為我相信每個人做的工作都是圍繞一點,怎麼樣黏住用戶,怎麼樣讓用戶儘可能待在我的產品裡頭,不要離開產品。

事實上我們認為任何產品都只是一個工具,對工具來說,好的工具就是應該最高效率的完成用戶的目的,然後儘快的離開。如果一個用戶要沉浸在裡面,離不開,就像你買一輛汽車,你開完了,你到了目的地,你說汽車裡面的空調特別好,所以要待在裡面,那不是它應該做的事情。所以業界很羨慕微信是用戶的時間殺手,但是我們要考慮的則是怎麼樣更高效率幫助用戶完成任務,而不是讓用戶在微信裡面永遠都有處理不完的事情,所以大家會看到微信的朋友圈會限制很嚴,各種營銷在朋友圈裡面我們都會很嚴格的對待。

我們剛開始看朋友圈裡面都是一些朋友的動態,可是慢慢發現朋友圈裡面有很多心靈雞湯,被各種各樣地誘導上來發了一些內容,如果這樣的信息多了其實最終的結果未必好,最終的結果可能是用戶覺得朋友圈裡面的信息太水了、太雜了,慢慢他再看朋友圈的意願越來越低,這會變得非常可怕。因為朋友圈的進入次數特別多,平均一個用戶每天大概有30、40次進入朋友圈,這是一個反覆的過程,我們希望每次進來用戶都不是很快的刷屏,而是看到的都是他願意看到的內容。

對於微信裡面其他的功能其實也是如此。我們希望用戶在用微信的時候,最高效率把必須要做的在微信裡面做完,把時間留出來去做很多別的事情。在座的各位,基於微信來做一些項目的時候不妨也多從這個角度思考一下,你做的事情是在幫助用戶節約他的時間,提高他的效率,還是說只是想讓他在這裡不斷地消磨時間。如果你想要讓他消磨時間,你可以寫一篇文章再寫一篇文章,用戶永遠都出不去,但是用戶可能下一次就不敢再進來了。

在這一方面做的好的例子,我覺得是谷歌,谷歌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來讓用戶搜完就走。在這點上,我們會希望微信裡面的信息儘可能的少,少到只能滿足你最基本的需求,這樣你就明白微信為什麼會有這樣一些規則。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是很早期的微信用戶就會發現,微信其實一直不鼓勵你加太多好友,所有的加好友都要經過你的驗證通過才會加進來,其實如果微信作為一個產品要讓好友變得很多的話很簡單,只要把QQ好友、手機通訊錄導進來默認變成你的好友就好了。但是我們一直非常謹慎,一直希望用戶的好友不要太多,所以每次加好友都提示用戶是不是確定要添加他,從來沒有說批量導入過,我們業界經常說少即是多,但其實這也會變成一句口頭禪,因為沒有人真正明白,更少的信息意味著用戶可以更高效的處理,意味著他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意味著這個產品的未來會變得更大。

大家也會看到,我們對於下發消息也非常嚴格,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一天只能發一次,為什麼不是一天兩次,每次還要限定那麼幾條。從微信的產品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很基本的體驗性的東西,但是在外界看過來,這是難以理解的,包括特別多的媒體人會說,一天一次真的是不太夠,我們就希望發更多的內容給用戶。那是因為更多的人都是從自己的角度說我發的越多越好,但是從來沒有想過發得多是不是意味著用戶更願意看。所以大家也會看到,為什麼我們會對一些誘導分享有攔截,因為所謂誘導分享就是你分享出去了、你獲得了好處,但你的朋友並沒有獲得好處,你的朋友要忍受你發來的一個東西,這也是我們的一個基本原則。

第四個想要跟大家分享的觀點是,我們應該儘可能讓商業化存在於無形之中。

為什麼要讓商業化於無形?我們發現很多人比我們更著急微信的商業化,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們確實認為一個好的產品它的商業化和用戶的價值、用戶的體驗並不矛盾。好的商業化應該是不騷擾用戶,並且是只觸達他需要觸達的那一部分用戶。可能有一些人不玩遊戲,但是並不妨礙另一部分人去玩遊戲,玩遊戲從系統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商業化的過程。同樣大家也會看到微信朋友圈的廣告,我們也很高興的看到朋友圈廣告經過了一年的時間,很多的用戶還在期待能看到一個朋友圈廣告,因為平常他很少看得到,當用戶有這樣的心理,我們會覺得這個事情是對的,因為用戶不反感它,甚至有時候會比較期待。

我昨天還看到一個視頻廣告,覺得挺好的,但是當時我在底下評論了一句,有點開玩笑說「貨不對版」,因為朋友圈廣告的內容和真正的嘗試有點不太接得上,但這是一個廣告創意的事情。所以從微信來說,我們希望微信能做很好的商業化,但是它不是基於騷擾的、基於流量變現的商業化。所以你現在看不到的啟動頁彈一個廣告出來,因為我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低級的商業化的手段。

而關於這一點,待會會有一個卡券系統的一個廣告。在去年的時候,我們發了很多很多的優惠券下去,然後我們發現優惠券實際被使用率非常低,可能有超過90%都廢掉了、沒有被使用出來,這和現實裡面其實是一樣的。現實裡面可能我們也會拿到很多優惠券,但是大部分都不會去用它,我們會認為這不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

可能有極少數的用戶已經在微信裡面用到了我們現在一種新的優惠券,這種優惠券來自於一個小故事,有一個朋友去麗江玩,他住了一個客棧,然後客棧的老闆就跟他說,如果你介紹一個朋友再來住這個客棧,你的朋友會獲得一個優惠,並且你自己也會獲得一個小紅包,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基於社交關係來做的一個傳遞的工作,它特別生動,特別有說服力。

這個故事讓我們很有啟發,我們會嘗試一種基於社交關係的優惠券,我們看之前很多做優惠券的都很難做出來,當一個優惠券本身太容易獲得就沒有價值了,因為你隨時可以拿到。但是對微信來說,這個優惠券是一種基於朋友背書的優惠券,也就是說只有你的朋友去那裡消費才能拿到那個券,他分享出來,你可以使用,這和剛才那個故事是完全對應的。我們把這樣一個新的系統上線以後,發現核銷率迅速就上去了,而商家也很高興,因為這個真正幫他帶來了新的用戶。朋友也很高興,因為他的優惠券沒有被浪費掉,這是一個對幾方都共贏的一個事情。

這裡的重點其實是,它也是一個商業化的產品,但是它在對用戶非常有價值的基礎上來做,不是作為一個廣告塞到這裡的,是你的好友獲得一個券分享給你的,這是很不一樣的。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正在構思的一些東西。剛剛公眾平臺說到原創,其實很多人會覺得有一點鬱悶,因為公眾平臺現在看起來確實更像是一個媒體化的平臺,是對於自媒體、一些寫作的或者一些傳播內容的人特別有效。但是我們的公眾平臺,我們出發點不是僅僅針對媒體的,我自己也是很多年的程式設計師,我們覺得2016年我們應該做一些事情,面向開發的團體。

這個需求來自於哪裡呢?我們自己也觀察到發現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它做的第一個產品就是基於微信的公眾號來做的,而不是去開發一個APP,因為一個APP的推廣成本實在是太高了。相比來說,公眾號能夠實現大致同樣的事情,並且也能獲得它的用戶,並且用戶可以在微信裡面獲得的成本或者傳播的速度會更好一些。

但是我們的本意並不是要做成一個只是傳播內容的平臺,我們一直說我們是要做一個提供服務的平臺,所以後面我們甚至專門拆分出一個服務號出來,但是服務號還是沒有達到我們的要求,說服務號可以在裡面提供服務為主,所有的服務號還是基於一個訴求,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現在我們將開發一個新的形態,叫做應用號。

我們現在每換一部手機,手機裡面的APP就要重新裝,我相信大部分用戶也是這樣的。現在APP重複的安裝率已經越來越低,但是有的時候你要找一個功能,你還得重新再安裝一下這個APP。現在很多用戶會在微信錢包裡面買火車票,因為對一些不是很高頻度的需求來說不需要再按一個安裝,可是從公眾號裡面去裝一個功能其實也不容易,我們希望存在一種新的公眾號形態,這種形態下面用戶關注了一個公眾號,就像安裝了一個APP一樣。他要找這個公眾號的時候就像找一個APP,在平時這個號不會向用戶發東西的,所以APP就會很安靜的存在那裡,等用戶需要的時候找到它就好了,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嘗試做到讓更多的APP有一種更輕量的形態,但是又更好使用的一種形態來存在,這是我們在探討的一種新的公眾號形態,叫應用號,這裡只是提前劇透一點點東西。

今天真的非常感謝大家能在這個現場參加這個會議,也非常抱歉,確實我個人不太喜歡參加會,我認為將來的會議是五年以後大家戴一個眼鏡,坐在家裡看跟在現場看是一樣的效果,我很期待那一天。非常感謝大家,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相關焦點

  • 微信公開課Pro版連結是病毒?官方:將追究造謠者法律責任
    昨天下午2時許,一條微信公開課Pro的連結在微信朋友圈裡迅速傳開,不少網友紛紛曬起自己這一年與微信的故事。然而幾個小時後,另一條關於「這個連結是病毒」的消息也迅速在朋友圈裡擴散。昨晚10時30分,騰訊微信公眾號發布公開聲明,「連結是病毒」的消息純屬謠言,將通過法律手段追究造謠者責任。
  • 還記得張小龍力薦的微信小遊戲「跳一跳」嗎?騰訊真的要辦比賽了
    「跳一跳」是微信一整個2018年的開局之作。 今年初的微信公開課上,微信之父張小龍人還沒出場,就先把自己的手機屏展示了出來。他打開了一局「跳一跳」遊戲,隨手打了967分。張小龍說,自己因為要演講而緊張了,沒發揮好。而他當時的最高水準是六千多分,「花了很多時間去練習」,獲得稱號「無聊大師」「立地成佛」。
  • 張小龍4小時演講全文:我的微信8年總結和下一步要做什麼
    「有朋友說,在網際網路界,微信就是一個異類。我很驚訝,也很自豪。」4小時,這是自稱「不擅長演講」的微信團隊最高決策者——張小龍的深夜獨白時間。當微信邁過10億用戶大關時,張小龍認為,是時候談一下微信的過去和將來。
  • 微信7.0開屏一朵花是什麼意思?張小龍親自解答
    去年12月21日,iOS微信7.0.0版正式更新,可以說是微信誕生以來,不但圖標變得更淡,就連啟動界面也變了,從經典的地球小人變成了一朵花,有網友吐槽迎合了老年人的審美。而那句「因你看見,所以存在」更是與唯物主義相悖,8億人表示不理解。
  • 張小龍首次完整闡釋微信8年進化史
    (原標題:張小龍首次完整闡釋微信8年進化史(附4小時公開課演講實錄))
  • 微信公開課Pro活動連結盜號之說不可信
    微信公開課PRO版這個連結放出來不久,就有人出來說這個連結是會盜號的,開始我們的朋友圈瘋狂的曬著自己的與微信的故事你與你的第一個微信好友還在聯繫嗎?詳見下文 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證明這個說法是謠言證據一:騰訊域名不可能偽造域名就是平時我們說的網址,support.weixin.qq.com是騰訊的域名無誤與之類似的微信公眾平臺的域名是mp.weixin.qq.com,都是騰訊的qq.com的三級域名,域名不可能偽造。
  • 直播預告: 20日晚7點,《懂一丁點的直播間》帶你解讀張小龍2021微信十年之夜
    1月19日,微信十周年之際,一年一度網際網路界萬眾矚目的微信公開課通過視頻號直播
  • 「我和微信的故事」連結盜號 微信:惡意謠言
    1月10日晚,微信官方稱,weixin.qq.com相關連結為官方發布,用戶可以正常使用。1月10日,作為微信公開課PRO版活動的預熱,「當你打開這個,你與微信的故事就這樣發生了」H5刷爆朋友圈,微信用戶爭相曬出相關數據截圖。但晚間約9時起,朋友圈中開始有人聲稱相關連結導致「盜號」,甚至聲稱點擊後「馬上把支付寶的錢轉出去」。
  • 張小龍:微信公眾平臺八大法則
    12月11日,「微信公開課Pro版」在北京舉行,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張小龍在開場的視頻連線中表示,微信公眾平臺的口號是「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他從八大方面詳細闡述了微信對於開放平臺的理念和方向。以下為演講實錄:各位參加微信公開課的朋友們,大家好。
  • 微信官方發布年度十大謠言:收文件有毒類謠言上榜
    【TechWeb報導】12月31日消息,騰訊微信安全中心正式發布了2016年度謠言TOP10。其中排行前三的謠言為:兒童守護站累謠言(全國銀行網點成失聯兒童安全守護點)、「微信公開課pro版」連結會盜號、「SB250」系列謠言(吃酸菜魚感染SB250病毒)。
  • 微信官方發布年度十大謠言:銀行並非失聯兒童守護點
    2、「微信公開課pro版」連結會盜號謠言類別:失實報導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內容:「2016年1月10號晚上,朋友圈有人傳播如下信息:玩了一個打開連結微信公開課PRO版之類的東西,可以看到數據。可是我朋友說這個連結是會盜號的。如果這幾天我的微信發不對勁的信息給你,那肯定是被盜號了。
  • 張小龍神話已破滅 馬化騰該接管微信了
    今天要說的是張小龍的時代正在逝去,馬化騰該接管微信了。我們看,無論微信做電商還是支付,亦或其他,都在偏離張小龍對微信純粹性的堅持。張小龍創造的微信奇蹟值得所有騰訊人歌功頌德,各種媒體渠道的評論也均對張小龍本人讚譽不少。敬佩之情表達完了,筆者要說兩句中肯的言論了。
  • 說騰訊沒短視頻基因,張小龍第一個不服
    從微視、企鵝看看、閃咖、QIM、DOV、MOKA魔咔到貓餅、MO聲、騰訊雲小視頻、下飯再到速看、時光、Yoo、醬油、音兔、哈皮、響風,騰訊先後推出了十餘款短視頻產品,最終這些被寄予厚望的產品或半途夭折或無疾而終,皆難逃「出道即巔峰」的宿命。
  • 怒批芒果臺的粉筆張小龍被封號,口無遮攔的他是什麼樣的人?
    到底兩件事又怎樣的聯繫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張小龍因為「嘴大」等登上熱搜可不是第一次,其還曾被百度起訴侵犯名譽權,那麼口無遮攔的張小龍是個什麼樣的人從家庭條件差的哲學生到兼職講師曾遭百度起訴侵犯名譽權還因多條不當言論公開道歉公開資料顯示,張小龍是四川資陽人,本科在貴州大學學習哲學,畢業後考進中山大學哲學系攻讀研究生。張小龍認為「哲學是人文學科之王」,當初不顧老師反對選擇哲學專業,除了喜愛哲學之外,也是受家庭條件所限。
  • 微信新功能衝上熱搜第一!朋友圈能評論表情包了!網友:朋友圈已瘋……
    ▲左為 7.0.9 for iOS 版,右為 7.0.8 版這一按鈕原本是對添加的單個表情、自拍表情、整套表情做刪減整理操作的。現在要做這些操作,需要點擊「+」後 右上角齒輪符號進入管理頁面。▲左為 7.0.9 for iOS 版,右為 7.0.8 版6、朋友圈不再「摺疊」當你複製一大段文字粘貼到朋友圈後,會被摺疊為一行並配以灰色背景,點開後才能查看全文。
  • 微信「短內容」是什麼 從私密走向開放的又一次探索
    原標題:微信「短內容」是什麼微信公開課繼續刷屏,張小龍承認微信過去的兩大失誤,其中一個就是短內容創作生態的不完善,並預告「新版本即將上線,微信將發力短內容」。微信足夠大,每個新功能都會引發熱議,也攪動行業競爭,但像這次主動強調某個新業務,並不多見。
  • 微信是什麼時候出的 你還記得哪一年開始用微信的嗎
    根據官方數據,微信月活用戶高達9.8億,日登錄用戶超過9億,在中國幾乎是人人都離不開,甚至已經將QQ甩在身後。  不知不覺,微信已經誕生七年了。5月6日,諾基亞S40有了自己的微信,僅僅不到半年後終止在2.0版。
  • 微信至今沒有黑暗模式,原來是張小龍「全責」?
    微信即將提供iOS系統下黑暗模式功能的消息,一夜之間傳遍了大江南北。用戶會有如此熱烈反應,乃至於這一消息瞬間登上了搜尋引擎熱搜,都離不開對黑暗模式的真切需求。之前不斷有用戶向微信團隊提出建議,希望能在黑夜中可以低亮度、清晰地使用微信。
  • 社交推薦能給微信減負嗎?
    張小龍講,微信沒有標準答案,正如微信的啟動頁面經年未變,「它把想像空間留給了用戶自己,10億用戶有10個億的理解,它會找到打動它的點。」對張小龍、對微信而言,微信關聯的海量用戶及其所關聯的無限創新與創造,才是微信潛力的來源。
  • 《莫比烏斯》上映無刪減版 金基德笑談審查
    去年憑藉《聖殤》摘下金獅獎的韓國導演金基德今年再帶著新作《莫比烏斯》來到威尼斯紅毯,他在訪問中談到韓國製度嚴謹刪改兩次才能上映雖然可惜但「法」還是要遵守,威尼斯當地上演的無刪減版本收到當地觀眾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