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老鼠或耗子作為人類的「小敵人」,它們偷吃食物、毀壞農作物、甚至傳染疾病等,人類甚是不喜歡它們。但是你知道老鼠為什麼會這麼難被「消滅」?人類和老鼠誰更容易滅絕呢?
人類一誕生就和老鼠共存,至今都互為「小敵手」,人類嘗試過消滅老鼠,但也不能完全滅絕得了老鼠。而毛絲鼠、倉鼠、松鼠、豚鼠等卻又是人類的寵物,這看起來很奇怪。
其實也不奇怪,因為老鼠總比松鼠、倉鼠、土撥鼠等寵物鼠醜陋,老鼠是一種活在垃圾堆,下水道裡的動物,它們攜帶病菌,偷吃我們的食物等等,讓人對其印象很不佳。
我們搞了那麼多年的滅鼠運動,城市裡的老鼠一點都不見有減少的傾向,據說紐約市裡的老鼠數量已大致與該市居民人數一致,這樣的數據聽起來就很不舒服。
老鼠之所以如此的「生生不息」,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它擁有一副好牙口。它的門牙能夠終生生長,而且門牙前表面覆蓋了堅硬的牙釉質(大黃牙),這樣在啃咬食物的過程中,門牙後部損耗比前面快很多,最終形成一個鋒利的鑿狀邊緣,使得具備強大的啃食能力。同時鼠類擁有前後式咀嚼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鼠類擁有好牙口和較為先進的咀嚼方式,除了這類體現了它們自身「功夫硬」的特質之外,它們的生育繁殖能力很強大。
正常來說,一隻雌鼠每胎可產3-7隻幼鼠,後代僅需3-4月便又可以開始繁殖!這樣一隻雌鼠理論上一年可以繁殖超過2000隻後代。數量如此之多也給鼠類帶來了一個好處:基因多樣性,當發生不可預測的災害時,便能夠擁有留存「血脈」的可能性。
鼠類難以被滅絕的兩個主要原因是好牙口和強大繁殖能力,另外它們的適應能力也是其中一項原因。無論在全世界多麼惡劣的環境中,鼠類都能夠很好地生存下來。比如沙漠、森林、草原、極地、高山等等都是如此,這也是讓人類「望鼠興嘆」之處。
老鼠如此超強的生存能力甚至讓人類產生「滅鼠希望破滅」的念頭,但是鼠類完全滅絕了對於人類就是好事嗎?也未必如此!
首先以老鼠為食的生物(貓頭鷹、蛇等)會驟減,之後導致以這些生物為食的生物也受到巨大的影響,一環接一環,生物圈就像是一個很精密的儀器,任何一種生物的滅絕造成的影響都是不可小窺的。
其次,由於老鼠的遺傳學特性、生物學特性、行為學特性和人類很相似,被人類大量應用在醫學研究方面。從開發新的抗癌藥物到膳食補充劑、護膚品,都有它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