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國、美國是世界三大汽車市場,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殊條件,從汽車銷量來看,不同的地方對車的理解有很多不同。縱觀過去,我們發現歐洲的市場環境與國內完全不同,差異不是絕對的數量差異。
第一名也是前十名國人最熟悉的車。 在大眾高爾夫球方面,2.45萬臺的月銷售額比國內好得多。 儘管受到疫情的影響,高爾夫的銷售額還是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萬臺以上。掀背車之鄉,歐洲也是大眾的大本營,這片土地高爾夫發展了40多年,產生了8代以上的車型,一直很受歡迎。
一汽大眾高爾夫於11月7日正式上市,官方指導價格為12.98-16.58萬元。 11月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新一代高爾夫球的第一個完全銷售月,新車的銷售臺數為5678臺,與同級頭部產品的差異明顯,甚至連歐洲的風景都不如。
高爾夫球在國內風光最高的是第六、七代,以前高爾夫和大眾的車基本依靠終端的優惠銷售,但新車還沒有放出足夠的優惠。 另一方面,兩廂車在國內的需求越來越小。
新一代高爾夫內飾和配置明顯提高,但空間表現一般,也沒有引進海外的1.5T Evo引擎。 亮點其實不太多。 大眾自己也推出了「大夾子抵食」的特供車,進一步壓縮了高爾夫球的生存空間。
第二名是新一代豐田YARiS,與國內銷售的YARiS的誇耀當然不是一個,而是血統純正的YARiS。今年1-11月的累計銷售臺數因疫情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減少,但11月的單月銷售臺數與去年相比增加了28%,抑制了受歡迎的雷諾Clio,顯示了新一代yaris的優秀產品實力。
歐洲人對推車的嗜好是一方面,下一代銼產於歐洲,而且全聯混亂,廉價,省油的優點符合他們的需要。就不一個一個地盤點了。 當然,也可以看到在國內市場銷售的車,但都是邊緣化的,在歐洲很少見到。
例如,第6位標緻2008和第7位雷諾Captur (科雷),款今年初在國產上市,但到2020年11月為止累計銷售臺數不足1000臺,歐洲銷售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50%。 另一個款隨著東風雷諾的退市停止了銷售,但以前去哪裡都不好。
法國車在國內已經走得很遠了,恐怕載重很難回去吧。第八名是福特福克斯。 福克斯在國內也有風光,曾經是每月2萬臺以上的爆款車型,長安福特沒有什麼競爭力,新一代福克斯有非常好的底盤調教,但全系3缸機壓倒了消費者,現在能維持數千臺的銷售額。
第10名是斯柯達明銳,需要注意的是明銳在海外交替。 總之,作為大眾的影子品牌,曾經在性價比上很受歡迎,但近年來銷量下降,成為了邊緣化的品牌,全體官員都嘗試了促進銷售,但未見明顯的效果。
另外,前10個中也有我們沒怎麼聽說過的車型。 例如,第三輛雷諾Clio是歐洲非常受歡迎的手推車。 易主PSA集團之後,去年推出的Opel/Vauxhall Corsa是標緻208的同平臺產品,但銷量有反客為主的趨勢。
繼Corsa之後的兄弟車型標緻208是在款歐洲廣受好評的手推車,雖然外觀精緻,但引進看不見東風標緻的手推車是不現實的想法。
Dacia是專業生產雷諾集團廉價車的品牌,相當於寶駿在上汽集團中的地位。 Sandero是款的非常便宜的手推車,與寶駿310位於相似的位置。縱觀國內,11月份的車型銷售額Top 10為哈佛H6、日產軒逸、大眾朗逸、大眾寶來、貝克英朗、豐田卡羅拉、大眾速騰、五菱宏光、長安CS75、本田CR-V,與歐洲相比為「大型車」,特供車。
由此可知,兩地對車的喜好不同。歐洲市場11月份銷量前10位的排名都是真正的手推車,高爾夫和福克斯已經很大了。今後大眾也不會增長的T-Roc、奔馳a級、大眾Polo這輛車,「大型車」獲得了第15名的大眾途觀。歐洲的環境培養了「貴精不貴大」的消費習慣,所以所謂的精品推車只有歐洲才有市場。
外國人喜歡性價比高的車。 所謂「性價比」,就是用最少的錢買最大的空間和最多的配置,也就是所謂的「大夾子當食」,與我無關。汽車不一定需要最新的尖銳性,也不需要高超的技術,當然品牌是重要的要素。曾經,在國內汽車市場還沒有完全打開之前,馬自達2、福特嘉華、標緻206等推車便宜成了很多人的第一輛車。
很明顯,現在很多國家不能出售超過10萬輛車。 十萬人基本上是這些車坎,新一代大眾Pol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世代交替前,因為價格相近,Polo還可以和飛度平等地坐。 更新換代後的Polo Plus有一點趨於精品化的嘗試,行駛質量比較明顯提高,但銷售價格也上升到了9.99-12.39萬(舊款為7.79-11.29萬),因此更新換代後的Polo銷售臺數減少。
隨著「消費升級」,你可以以幾乎相同的價格購買更大、更好的車。 或者基於追求大和所有的消費心理,我建議花更多的錢買輛大車。 不管怎樣,都需要時間。 除了政策收緊,人們買車不容易,還得更進一步。
消費觀念的不同,而且不是沒有選擇,對很多國家來說看不見車也沒有必要,自然沒有多少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