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理想」電池

2020-10-20 今日科學

本報訊 目前,為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提供動力的鋰電池有許多缺點。例如,電解液(一種能使電子和正電荷在電極之間移動的介質)是易燃液體。此外,電池所用的鋰是一種有限資源。近日,瑞士日內瓦大學(UNIGE)結晶學專家開發了一種不易燃的固態電解質,後者可以在室溫下工作。

該電池的輸送工具是地球上隨處可見的鈉,而不是鋰。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一個成功的組合,也意味著有可能製造出更強大的電池。這些「理想」電池的性質將基於電解質的晶體結構,即由硼和氫組成的硼酸鹽。UNIGE研究小組在《細胞—物理科學報告》上發表了製造固體電解質的相關策略。

對於可持續發展來說,儲存能源的挑戰是巨大的。事實上,電動汽車的發展有賴於強大、安全的電池的存在,正如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有賴於能源存儲能力一樣。鋰電池是當前解決這些挑戰的答案。不幸的是,鋰需要液態電解質,一旦發生洩漏,這些電解質具有高度爆炸性,且鋰在地球上並不是隨處可見的。UNIGE博士後研究員Fabrizio Murgia認為,鈉是替代鋰的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它的化學和物理性質接近鋰,而且隨處可見。

這兩種元素——鈉和鋰——在元素周期表中相距很近。「問題是鈉比它的兄弟鋰重。這意味著它很難在電池電解液中行走。」論文第一作者、UNIGE博士後研究員Matteo Brighi補充說。2013年和2014年,日本和美國的研究小組發現,在超過120攝氏度的溫度下,硼酸鹽是良好的鈉導體。但對於日常使用的電池來說,這個溫度過高了。

於是,UNIGE結晶學家開始著手降低傳導溫度,最終成功地用硼酸鹽作為電解質,且從室溫到250攝氏度沒有安全問題。該項目負責人Radovan Cerny表示,更重要的是,它們能抵抗更高的電位差,這意味著電池可存儲更多的能量。

研究人員強調,該論文提供了可以用來產生和破壞硼酸鹽結構的案例。硼酸鹽的結構允許硼球和帶負電荷的氫出現。這些球形結構為帶正電荷的鈉離子留下了足夠的空間。「然而,由於負電荷和正電荷相互吸引,我們需要在結構中製造混亂來擾亂硼酸鹽並允許鈉移動。」Brighi說。(唐一塵)

相關論文信息:

http://dx.doi.org/10.1016/j.xcrp.2020.100217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韓國科學家研發透明光伏電池,未來或可「融入」窗戶和手機屏幕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透明太陽能電池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但由於其半導體層的材料問題,這一概念遲遲難以轉化為實踐。不過近日,韓國仁川國立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將兩種潛在的半導體材料相結合(二氧化鈦和氧化鎳),研發出了一種高效且透明的太陽能電池。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愈發關注氣候問題、加速脫碳進程,太陽能電池也越來越受歡迎。
  • 科學家研發新型鈉電池,百次循環97%容量
    ,研發,鈉電池,百次循環,依然97%電量✪ 更多內容猛戳『閱讀原文』歡迎分享! 近日,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通過在鈉元素中整合液態銫突破性的研發出全新的電池電極,讓鈉電池(NBBs)具備高效率、極高安全係數和極長使用壽命諸多優點。這項新技術屬於同類似於太陽能和風能的可再生能源,如果這項技術未來成功商用,將會極大的推進電動汽車領域發展。
  • 科學家研發太陽能液流電池,轉換效率達20%
    策劃&撰寫:由夢人 隨著全球能源日趨緊張,太陽能作為新型能源得到了大力的開發,其中較為常見的就是太陽能電池了,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從太陽中獲取能量,但是轉換效率低。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科學家研發了一種全新的太陽能電池。
  • 科學家研發電池大小的核能電池,核裝置的縮小,對社會有怎樣影響
    科學家研發電池大小的核能電池,核裝置的縮小,對社會的影響隨著技術的發展,核能已經成為地球上為人類提供電力來源的主要能源,中國的核能技術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起步,到今天已經擁有了能夠與世界比肩的核技術,對於核能技術的研發始終沒有停止過腳步。
  • 韓國研發更便宜、更環保的太陽能電池板
    但是,目前的太陽能電池板需要採用有毒材料作為緩衝層,這一點卻不環保。為此,據外媒報導,韓國一個科學家團隊研發了一種新型環保替代品——ZTO緩衝層,就可以克服這一限制,而且也是讓太陽能電池板更加環保的錦上添花之舉。
  • 韓國研發的ZTO緩衝層讓太陽能電池板更環保
    但是,目前的太陽能電池板需要採用有毒材料作為緩衝層,這一點卻不環保。為此,據外媒報導,韓國一個科學家團隊研發了一種新型環保替代品——ZTO緩衝層,就可以克服這一限制,而且也是讓太陽能電池板更加環保的錦上添花之舉。   氣候變化危機迫在眉睫,這一點毋庸置疑。鑑於緊迫性,有必要加快向可再生能源轉型。近年來,太陽能就成為了一種最有發展前景的替代能源之一。
  • 韓國科學家研發透明光伏電池 未來或可「融入」窗戶和手機屏幕
    不過近日,韓國仁川國立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將兩種潛在的半導體材料相結合(二氧化鈦和氧化鎳),研發出了一種高效且透明的太陽能電池。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愈發關注氣候問題、加速脫碳進程,太陽能電池也越來越受歡迎。不過,現有的太陽能電池都是不透明的,所以只能局限在屋頂和專門的太陽能發電廠中使用,無法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例如融入到日常產品中。
  • 英國科學家研發量子電池:可實現快速充電
    一個量子電池所處的兩種疊加態代表了不同的能級,充電過程可讓電池裝置從低能級想高能級狀態移動據國外媒體報導,當前的充電技術還無法實現持久的續航力,以智慧型手機為例,充一次電需要數個小時,經過一天使用後,手機就需要再次充電。
  • 科學家研發太陽能液流電池:轉換效率高達20%
    科學家研發太陽能液流電池:轉換效率高達20% 來源:快科技 • 2020-07-15 17:58:26 雖然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可謂是取之不盡
  • 科學家要研發永遠不會沒電的"量子電池"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和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團隊為一種永遠不會沒電的「量子電池」制定了研發計劃。需要明確的是,這種電池目前還不存在,但如果他們找到了製造它的方法,這可能會是能源存儲領域的革命性突破。鋰離子電池,而量子電池僅僅依靠量子力學。」
  • 科學家研發新型半固態電解質,通過重新構想的電池組件實現
    科學家研發新型半固態電解質,通過重新構想的電池組件實現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2 14:34:23 據外媒報導,當今的鋰電池由陰極,陽極和液體電解質組成,
  • 韓國科學家研發海水電池:成本低且環保,即將商用
    電池技術的突破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然而,此後卻再也沒有哪一類電池,能取代鋰電池的市場地位。近期,據科技媒體phys報導,韓國蔚山國家科技研究所(UNIST)正在利用海水,研發一種新型電池,該海水電池不僅成本低廉,環保無汙染,且具有很高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這種海水電池的研發已歷時3年。
  • 發電與儲能一機搞定,科學家研發太陽能液流電池混合系統
    鋰離子電池儲存太陽能多餘電力,達到穩定電網、削峰填谷功用,移轉白天太陽能電力到夜間使用,而現在太陽能也有另一個合作夥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組成的跨國團隊就研發出高效,且長時間儲存電力的太陽能液流電池混合系統。
  • 科學家研發太陽能液流電池:轉換效率達20%
    現在,科學家研發了一種全新的太陽能電池,有望改變這一局面。7月14日,據外媒報導,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已經研發出一種耐用的太陽能液流電池,其造價更便宜,並且轉換效率也更高。研究小組使用理論建模方法來確定哪些化學物質可以在理想電壓下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 研發投入偏低,理想ONE質量問題頻發!理想汽車何時走出淨虧損泥潭...
    不過,另一位造車新勢力成員理想汽車(LI.O)卻沒能就此掀起熱度。自2020年11月24日觸及47.7美元/ADS階段性高點後,2020年7月剛剛上市的理想汽車股價便逐漸下行,截至2021年1月12日收於36.75美元/ADS,較最高點下降23%。作為第一個在中國成功商業化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公司,目前理想汽車僅有理想ONE這一款量產車型。
  • 「電池國家隊」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價格比肩鉛酸電池
    中科海鈉團隊成員來自被稱為「電池研發國家隊」的中科院物理所二次電池研發團隊,其開發的鈉離子電池產品在性能上對標鋰電池,包括使用壽命相當,快充快放,且能量密度可達 140Wh/kg。而在成本上則明顯優於鋰電池,甚至可以比肩在市場上處於低端的鉛酸電池。該電池負極材料以煤作為原料,正極以廉價金屬氧化物為原料,成本優勢明顯。
  • 科學家研發出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的新型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第一單位通訊)聯合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李振聲(共同通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新型電池
  • 「無序」造就理想電池
    電動汽車的普及是實現可持續發展計劃的關鍵,它不會排放溫室氣體,其發展與強大、安全的電池模塊息息相關。目前,鋰電池是相對理想的解決方案。然而,鋰電池需要使用液態電解質,一旦發生洩漏,會有極大的爆炸風險。更重要的是,鋰並不是地球上的富元素,鋰資源的爭奪很可能引發與石油類似的地緣政治問題。
  • 美國科學家研發太陽能液流電池:轉換效率達20%
    現在,科學家研發了一種全新的太陽能電池,有望改變這一局面。7月14日,據報導,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已經研發出一種耐用的太陽能液流電池,其造價更便宜,並且轉換效率也更高。研究小組使用理論建模方法來確定哪些化學物質可以在理想電壓下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 科學家研發生物燃料電池 效率近乎100%
    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高效的新生物燃料電池原型,能夠通過酶蛋白從糖中獲取能量,理論上效率接近100%。未來或將取代傳統鋰電池為手機等設備供能。人體通過新陳代謝過程將糖轉變成為能量,在將糖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這種生物電池也能通過捕獲糖分解過程中產生的電子來產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