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新型鈉電池,百次循環97%容量

2021-03-01 EV視界

微信公眾帳號EVSHIJIE

微博:EV視界新能源汽車網

網址:www.evlook.com

Tag:科學家,研發,鈉電池,百次循環,依然97%電量

更多內容猛戳『閱讀原文』歡迎分享!

近日,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通過在鈉元素中整合液態銫突破性的研發出全新的電池電極,讓鈉電池(NBBs)具備高效率、極高安全係數和極長使用壽命諸多優點。這項新技術屬於同類似於太陽能和風能的可再生能源,如果這項技術未來成功商用,將會極大的推進電動汽車領域發展。

近年來眾多科研機構紛紛加大了對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但離高效的利用這些能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擺在科學家面前的最大難題是如何開發出低成本、高承載性和柔性的電池來儲存這些間歇性產生的能量,哪怕太陽不再發熱風不再流動都能很好的保存這些能量。

PNNL所研發的鈉電池使用固態的陶瓷電解質膜在正極(比如金屬滷素化合物)和負極(由鈉製成)之間傳輸鈉離子,但是目前鈉電池必須在350℃才能正常工作,這無疑對團隊的安全、成本和耐久性提出了挑戰。隨後科研團隊對相關的技術進行了改善,通過原型論證在150℃情況下能夠產生420Ah/kg,在100次循環充電之後依然能夠保持97%的電池容量,而傳統的鈉電池在60次循環之後就會下降到70%。

相關焦點

  • 固態鈉金屬電池新突破:大連化物所研製出新型電解質
    該種電池有著 55 mAh/g 的可逆放電容量,與主流鋰電池類似,同時具備優異的安全性能,以及遠超當前鋰電池的循環壽命表現。該種電池在 5 庫倫的大電流快充下,仍可以保持1000次循環壽命。,採用納金屬製作電池是目前研發的一個方向。
  • 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大連化物所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新能源汽車電池最新研究進展,高容量的鈉離子電池
    而且鈉和Li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於相同的主族,具有類似的化學物理性質,這也使得鈉作為二次電池的儲能介質具有與Li類似的機制。但是由於鈉離子的離子半徑大於Li離子,使得鈉離子難以插入到現有的活性電極材料中,這也導致了Na離子電池發展和應用的嚴重遲緩。因此研究開發高性能、低成本的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特別是陽極電池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 「電池國家隊」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價格比肩鉛酸電池
    中科海鈉團隊成員來自被稱為「電池研發國家隊」的中科院物理所二次電池研發團隊,其開發的鈉離子電池產品在性能上對標鋰電池,包括使用壽命相當,快充快放,且能量密度可達 140Wh/kg。而在成本上則明顯優於鋰電池,甚至可以比肩在市場上處於低端的鉛酸電池。該電池負極材料以煤作為原料,正極以廉價金屬氧化物為原料,成本優勢明顯。
  • 教授研製鋁離子電池 循環7500次容量幾乎沒衰減
    實驗發現,用三維石墨作為電池正極材料,能極大縮短電池的充電時間。魯兵安說,過去使用鋰電池的手機需要1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充電量,鋁電池只需1分鐘即可完成。今後,鋁電池充電1小時,手機使用3、4天將不再是假想。  同時,鋁電池壽命更長。普通鋰電池的循環壽命一般為300次,而實驗證明,鋁電池循環7500次後,容量幾乎沒有衰減,這相當於每天充電兩次,20年後電池依然經用如初。
  • 【中國科學報】高比能室溫鈉硫電池商業化之路任重道遠
    鈉硫電池是通過硫與鈉之間的電化學反應實現化學能和電能相互轉換的一類金屬二次電池。  同鋰硫電池類似的是,鈉硫電池的正極(S)和負極(Na)也具有很高的理論比容量。高溫鈉硫電池的理論比能量高達760Whkg-1,在智能電網等儲能領域具有很高的應用潛力。  此外,作為電極材料的鈉硫成本優勢明顯,也使得鈉硫電池極具商業化前景。
  • 大連化物所吳忠帥研究員團隊AEM:研製出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508組)吳忠帥研究員團隊發展了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表現出優異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鈉-氯化鎳(Zebra)電池
    鈉-氯化鎳(Zebra )電池(以下稱Zebra 電池)是以鈉離子傳導的b²-Al2O3固體電解質構成的一種新型高能電池,它與同一電池體系中先前已研發的鈉-硫電池(以下稱NaS電池)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Zebra 電池實際上就是在NaS電池研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 . : 正極補鈉技術助力高性能鈉離子全電池
    目前鈉離子電池中使用的硬碳負極普遍存在首圈庫倫效率較低的問題,在電池循環過程中碳負極會消耗正極材料中有限的鈉以形成固態電解質界面(SEI)膜。正極材料中鈉的不可逆消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環穩定性,這一問題已成為制約鈉離子電池發展的瓶頸之一。研究發現通過正極鈉補償可有效解決鈉離子電池中鈉不可逆消耗的問題,而且這一策略在工程化生產中也易於實施。
  • 科研人員研發出新型高效低成本鉀離子電池技術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及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高性能、低成本的鉀型雙離子電池技術
  • 科學家研發出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的新型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第一單位通訊)聯合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李振聲(共同通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新型電池
  • 「電池國家隊」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價格比肩鉛酸電池,電芯月產能已達30萬隻
    中科海鈉團隊成員來自被稱為「電池研發國家隊」的中科院物理所二次電池研發團隊,其開發的鈉離子電池產品在性能上對標鋰電池,包括使用壽命相當,快充快放,且能量密度可達 140Wh/kg。而在成本上則明顯優於鋰電池,甚至可以比肩在市場上處於低端的鉛酸電池。該電池負極材料以煤作為原料,正極以廉價金屬氧化物為原料,成本優勢明顯。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型納米結構的高能量長壽命鋰/鈉複合空氣電池...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海霞 嚴振華)7月20日,南開大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型納米結構的高能量長壽命鋰/鈉複合空氣電池」納米項目中期總結會在天津召開。南開大學副校長李靖出席會議。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我校科技處、項目組成員參加會議。
  • 鈉離子電池出爐!比三元鋰更耐用,500次充放電不損耗容量
    近期,一個來自倫敦的研發團隊成功研發了經過500次充放電而不損失電池容量的鈉離子電池,該團隊成功研發的鈉離子電池或將解決三元鋰電池的不穩定和價格高的問題。除倫敦的研發團隊外,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也對鈉離子電池展開了相關研究,攻克了阻止鈉離子流動的鈉晶體堆積問題。
  • 韓國KAIST 研發新型鈉離子電池陽極,製造成本可望降40%
    鋰離子電池為當今儲能技術主流,已廣泛用於各類3C 產品與電動車,但鋰金屬含量僅佔地殼的0.06%,且近年需求量大增,導致原物料價格上漲,再加上安全性質為人詬病,因此除了改善電池性能與降低成本,也有團隊尋求鋰基之外的電池。
  • 研發具多晶材料電池:鈉離子電池或優於鋰離子
    先進電池中的電極材料是「多晶」材料,因而具有多個方向不同的晶體區域。由於多晶電極的製造相對簡單,過去科學家們一直將電池研究的重點放在如何對此類材料進行實驗,因為此類材料雖然結構有序,但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缺陷,往往會影響到電池性能。該研究團隊選擇了正處於研發中的鈉離子電池(與現有的鋰離子電池形成競爭)作為模型系統,以研究單晶陰極。
  • 【先導智能】前沿丨中美科學家研發有機聚合物制高性能電極 可用於低成本/環保鈉離子電池
    據外媒報導,下一代電池中的鋰離子可能會被更豐富、更環保的鹼金屬或多價離子所取代。不過,最主要的挑戰是要研發穩定的電極,能夠將高能量密度和快速的充放電速率相結合。最近,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就研發了一種由有機聚合物製成的高性能電極,可用於低成本、環保且耐用的鈉離子電池。
  • 深圳先進院研發出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的新型電池
    深圳先進院研發出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的新型電池 2019-04-19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第一單位通訊)聯合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李振聲(共同通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新型電池
  • 【TüV南德】前沿丨柔性鈉基雙離子電池技術獲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通訊作者)及其團隊成員在柔性鈉基雙離子電池方面獲得新進展。由於鈉基雙離子電池(SDIBs)結合了鈉離子和雙離子電池的綜合優勢,具有高工作電壓,環保以及成本低廉等優勢,從而受到廣泛關注。然而,已有報導的SDIBs普遍採用傳統的液態酯類溶劑作電解液,使得電池在高工作電壓下容易發生分解。此外,傳統液態電解液體系的溶劑分子與石墨正極易發生共插層問題,導致石墨正極在循環過程中發生剝落。因此基於液態電解質的SDIBs的循環性能仍有待進一步優化。